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三美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

更新时间:2022-11-07 浏览次数:83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 1. 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与之相关的事件是(   )
    A . 中华民国的成立 B . 武昌起义 C . 中国共产党成立 D . 二次革命
  • 2. 十五年六月,国民军入湖南,克长沙,吴佩孚来援,败绩,国民军遂下武汉,入江西,败孙传芳之兵,分军为左下,夹江东下。”这段材料描述的事件发生于(   )
    A . 辛亥革命时期 B . 北伐战争时期 C . 土地革命时期 D . 解放战争时期
  • 3. 犹太裔中国作家伊斯雷尔·爱泼斯坦曾谈到:“必须想到,那个鲍罗廷(注: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他对中国的情况不够了解,也不可能有足够了解,不能要求他任何时候都会作出正确的判断。而中国共产党尽管发展迅速,(但)它终究只有六年历史,很不成熟。”这 段史料可用于解释(   )
    A . 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B . 红军不得不长征的原因 C .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 D . 国民党叛变革命的原因
  • 4. “红色旅游”是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方式之一。小明同学在暑假游览了旅游地,在该地曾发生过的历史事件是“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该地(   )
    A . 上海 B . 武昌 C . 南昌 D . 遵义
  • 5. (2022·荣县模拟) 1949年6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八一”两字能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是因为(    )
    A .   萍浏醴起义 B . 广州起义 C . 秋收起义 D . 南昌起义
  • 6. 鉴于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毛泽东在某次会议上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次会议是指(   )
    A . 中共一大 B . 八七会议 C . 中共三大 D . 中共七大
  • 7. 周恩来对长征的意义曾作了形象的比喻:我们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了树身和树根。周恩来强调的是(   )
    A . 长征增强了红军的实力 B . 长征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C . 长征铸就了长征精神 D . 长征保存了红军的基干力量
  • 8.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二七七事变 C . 德国突袭波兰 D . 偷袭珍珠港
  • 9. 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的国民党将领是(   )
    A . 何应钦谢晋元 B . 李宗仁白崇禧 C . 赵登禹佟麟阁 D . 张学良杨虎城
  • 10. 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国共两党 “化干戈为玉帛”,达成合作抗日的初步共识是在(   )
    A . 九一八事变时 B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 C . 七七事变后 D . 国民党一大召开时
  • 11. 中国有“桥的国度”之称。遍布神州大地的桥,连接祖国的四面八方,显示了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宛平城外的卢沟桥,(如图)这座华北第一大联拱石桥已经静静地横卧在永定河上达八百年之久,岁月的风霜在它身上留下太多的历史痕迹和文化印记,值得后人品读、深思。以下事件与卢沟桥紧密相关的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武汉会战 C . 七七事变 D . 台儿庄大捷
  • 12. 美国军事历史学家曾针对抗日形势说:“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游击队控制着华北的农村,日军势力所及只能是铁路线和大城市。 ”材料强调了(   )
    A . 日军即将失败 B . 敌后战场的作用 C . 正面战场的贡献 D . 工农运动支援北伐
  • 13. 我国将每年12月 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如图),纪念30多万死难同胞,与该公祭日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旅顺大屠杀 B . 七七事变 C . 南京大屠杀 D . 日本投降
  • 14.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进行了伟大的抗日战争并取得了完全胜利, 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 . 中华民族建立了空前团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 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英勇地抵御日军侵略 C . 共产党军队在敌后战场上消灭了矢量的白伪军 D . 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对中国进行大力支持
  • 15. 刘少奇在会上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指出:“我们党要以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指针,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思想” 。会议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这次会议是(   )
    A . 瓦窑堡会议 B . 中共七大 C .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 . 中共八大
二、材料解析题(3小题,共30分)
  • 16.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 中华民族谋复兴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回首往事,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的历程,并根据形势发展,不断调整方针政策,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民族振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从无到有】

    材料一: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 运动的结合过程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从弱到强】

    材料二:走俄国人的路,是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与认同。由于没有认识到国情上的差异,中国革命遭受一系列挫折与失败。后来,毛泽东开辟井冈山根据地,在井冈山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正确革命道路。

    【从幼稚到成熟】

    材料三:中共中央同共产国际之间的秘密电台在长征战斗中损坏,原有的联系中断。它的直接给果是中国共产党可以而且只能完全独立自主地根据面对的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和主张,它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这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团结全国军民共同抗战,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对敌作战12.5万次,歼灭日军52万余人,歼灭大部分伪军。

    ——摘编自《论抗战精神》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中国共产党是在什么理论指导下建立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成立有什么重要意义?
    2. (2) 根据处理二指出,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革命遭受一系列挫折与失败”?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中国特色” 的正确革命道路具体指的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的“会议”是指哪次会议?根据材料指出此次会议标志着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的理由。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5. (5)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中国共产党的风雨历程,谈谈你有何感悟?
  • 17.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空观念】

    材料一:如图所示

    【史料实证】

    材料二:中国此后仍须以华人治华地,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应须小心谨慎,团匪之事即 可取以为鉴。

    ——英国外交副大臣勃罗叠立克在议会的演说

    材料三:

    【家国情怀】

    材料四: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 《辛亥百年: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的两幅图片 ,分析两次侵华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的对外通商口岸在地域分布上有何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方式。
    3. (3) 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相关史实完成材料三中①②③④四处的内容,并归纳早期近代 化探索的特点。
    4. (4) 结合材料四和中国早期近代化的艰难历程,你对重建和坚定中国的“文化自信心”有什么建议?
  • 18.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曾经的世界历史和如今的国际形势都告诫我们,必须加强海军建设, 提高经济实力,发展科技,重视海洋的开发和管理,建设海洋强国。

    材料一: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材料三1894年9月,黄海风云突变.几乎不约而同的,美国、法国、英国、德国和俄国 的军舰都聚集在这里,等待集体观摩一场影响东亚,乃至整个世界历史进程的殊死搏斗。 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上演的蒸汽铁甲舰队之间的决战,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大清朝的北洋水师和日本的联合舰队。

    ——纪录片《走向海洋》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使中国“走入近代”的标志性事件和外国人“合法”剥夺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如举一个中国最早被迫开放的沿海城市。
    2. (2) 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次侵略战争? 该次战争中签订的哪两个条约使 列强获得了在长江上自由通航和合法贩卖鸦片的特权?
    3. (3) 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列强“集体观 摩”的是哪一次海战?概括这场战争带给中国怎样的严重影响?在该次战争的刺激下 ,列强在中国掀起什么狂潮?
    4. (4) 综合上述材料,就如何建设海洋强国谈谈你的看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