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天门市八校联考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

更新时间:2022-11-18 浏览次数:38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16九上·丰城期中) 下列现象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变化不同的是(   )
    A .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 . 干冰升华 C . 黄瓜榨汁 D . 粮食酿酒
  • 2. 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其中合理的是(   )
    A . 1L大豆与1L小米混合后体积小于2L,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隙 B . 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 C . 过滤时,水能够透过滤纸,说明分子很小 D . 水结成冰,是因为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 3. (2017·桂林)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加块状固体 B . 倾倒液体 C . 滴加液体 D . 夹试管
  • 4. 下列实验操作或记录正确的是(   )
    A . 用10mL量筒量取了8.65mL的水 B . 把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C . 用漏斗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 . 将滴瓶上的滴管洗净后再吸取别的试剂
  • 5. 对下列物质在氧气中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B .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无气味的气体 C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呈黄色,放出大量的热 D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 6. 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 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⑦将试管固定到铁架台上,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 ②③⑦①④⑥⑤ B . ②③⑦①④⑤⑥ C . ③②⑦①④⑤⑥ D . ②⑦③①④⑤⑥
  • 7. (2020九上·昌平月考) 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错误的是(    )

    A .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 .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C . 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 . 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隙
  • 8. “环境保护,以人为本”从月起,影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一组污染气体是(   )
    A . 二氧化碳、氮气、一氧化碳 B .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C . 氦气、二氧化碳、一氧化氮 D . 氧气、二氧化硫、氮气
  • 9. (2018九上·乌兰月考) M2+的核外有x个电子,相对原子质量为m,那么M元素原子核里的中子数是( )
    A . m-x-2    B . m-x    C . m+x-2    D . m-x+2
  • 10. (2019九上·蚌埠期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B .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收集气体 C .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中放少量水可吸收二氧化硫 D .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 11. 在空气、冰水混合物、锰酸钾、铁合金、氩气、双氧水溶液等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有(   )
    A . 1种 B . 2种 C . 3种 D . 4种
  • 12. (2017九上·成都期中) 我国科学家通过测量SiO2中Al和Be两种元素的比例,从而测定“北京人”年龄,这种测量方法叫“铝铍测年法“。如图是铝元素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地壳中铝元素的含量最高 B . Al、Si、Be都属于金属元素 C . A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g D . Al、Be的化学性质都不稳定
  • 13. 若C-13是指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则”He-3”所指的氦原子核内(   )
    A . 含有3个质子,没有中子 B . 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 C . 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 D . 含有3个中子,没有质子
  • 14. 如图所示,a烧杯中盛有酚酞溶液,b烧杯中盛有浓氨水,有关现象和解释正确的是(   )

    A . b烧杯溶液不变色,b中氨分子没有运动 B . b烧杯溶液变红色,a中酚酞分子运动到b中 C . a烧杯溶液变红色,氨气溶于水 D . a烧杯溶液不变色,氨水呈中性
  • 15. 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于铁粉的氧化。小涛同学设计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积为250mL)中的水的体积为45mL(铁粉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若装置漏气,则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 B . 本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9.6% C . 若测量结果偏小,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 D . 不必等温度计计数恢复至实验前,就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
二、填空题
  • 16. 用化学用语填写。
    1. (1) 2个氨分子
    2. (2) 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3. (3) 氯化钠中的阴离子
    4. (4) 3个金原子
三、综合题
  • 17. 下面是元素周期表中11-18号元素原子的排列情况,根据此表进行探究:

    1. (1) 第16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为
    2. (2) 第12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变成(填离子符号)。
    3. (3) 从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11~18号元素排在一行的依据是相同;在此周期中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变化规律是
  • 18. A-G是初中常见的7种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

    已知A、C是无色液体,B、F、G是无色气体,其中大量排放F会引起温室效应,D是黑色固体,E在纯净B中燃烧产生有刺激性的气体。

    1. (1) 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B,D
    2. (2) 请写出下列变化的文字表达式和基本反应类型:

      ①B→F );  

      ②A→B+C()。

  • 19. 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觉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B中反应容器的名称是
    2. (2) 实验前,应首先
    3. (3) 用过氧化氢制氧气,可选用发生装置(填字母),若用装置F收集氧气,当观察到集气瓶口,则已集满。
    4. (4) 装置A、F制取并收集氧气完毕后,应先,再
    5. (5) 用C装置制取氧气的优点是
    6. (6) 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填“a”或“b”)端通入。若把E装置装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填“a”或“b”)端通入。
  • 20. 小雨同学阅读课外资料得知,氯酸钾分解除了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还可以用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她对氧化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效果更好?

    【设计实验】小雨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实验序号

    KClO3质量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1.2g

    /

    1.2g

    CuO 0.5g

    1.2g

    MnO2 0.5g

    1. (1) 上述实验应测量的“待测数据”是
    2. (2) 若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更(选填“大”或“小”),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化钾的分解速率;
    3. (3) 将实验②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干燥,若称量得到0.5g黑色粉末,说明
    4. (4) 再将该黑色粉末放入试管中,加入,若观察到,说明黑色粉末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预期结论】氧化铜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5. (5) 【评价设计】你认为小雨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