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泰州市医药高新区(高港区)部分学校2022-2023学...

更新时间:2023-01-11 浏览次数:36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0八下·邯郸期末) 如图所示的工具中,在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 食品夹 B . 瓶盖起子 C . 天平 D . 钳子
  • 2. 吕雪将掉在地上的物理课本捡回桌面,她所做的功最接近于 (    )

    A . 0.02J B . 2J C . 0.2J D . 20J
  • 3. 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功率大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 B . 功率大的机器比功率小的机器做功多 C . 利用机械时可以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D . 机械做功时,做的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大
  • 4. 如图所示,是进行体能训练时,运动员分别用背、抱、平拉、滚拉的方式移动同一组轮胎,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将轮胎运送相同的距离,则他对轮胎做功最多的是(  )
    A . B . C . 平拉 D . 滚拉
  • 5. (2018·北区模拟) 下列四幅图中,动能和势能之间没有发生相互转化的是
    A . 用弓将箭射出 B . 上升的滚摆 C . 在水平公路匀速行驶的汽车 D .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
  • 6. (2019·北流模拟) 现代农业利用喷药无人机喷洒农药,安全又高效,如图所示,喷药无人机在农田上方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同时均匀喷洒农药,此过程中,喷药无人机的(   )

    A . 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 B . 动能减小、重力势能不变 C .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 D .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
  • 7. (2020·广州) 球竖直向上运动,并落回地面,这过程中先后经过M、S两点。球在这两点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如图所示,则球在M点的(   )

    A . 速度比在S点的大 B . 机械能大于在S点的 C . 机械能等于在S点的 D . 离地高度比在S点的低
  • 8. (2020九上·西安月考) 利用四个相同的滑轮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用同样的时间,把质量相等的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则关于所用的拉力 F 和 F , 拉力做的功W 和W , 拉力的功率P 和P , 机械效率分别 η 和 η (忽略绳重与摩擦),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 F <F η B . W >W   P >P C . W =W P =P D . F >F η
  • 9. 如图所示使用甲乙丙三种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至同一高度(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则拉力F所做的功(  )

    A . 甲最多 B . 乙最多 C . 丙最多 D . 一样多
  • 10. (2019九上·北京月考) 如图所示,小球在A点由静止开始释放,向右侧摆动.B点是小球摆动的最低点,C点是小球摆到右侧最高点,且A、C两点到B点的竖直距离hA>hc . 在小球从B点摆动到C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球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B . 小球的机械能总量逐渐变小 C . 绳的拉力对小球做了功 D . 小球的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
  • 11. (2016·凉山)

    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将物体A和B同时向靠近支点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杠杆仍能平衡 B . 杠杆不能平衡,左端下沉 C . 杠杆不能平衡,右端下沉 D . 无法判断
  • 12. 如图所示,质地均匀的圆柱体,在拉力F 的作用下,由实线位置匀速转到虚线所示位置,整个过程中,拉力F始终作用于A点且与OA 保持垂直(OA 为圆柱体横截面的直径), 圆柱体在转动过程中不打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拉力F做的功等于拉力与水平方向移动距离的乘积 B . 拉力F逐渐变小 C . 拉力F逐渐变大 D . 由于拉力F力臂始终保持最长,拉力F始终保持最小值不变
二、填空题
  • 13. (2022·宁夏) 生活中有很多小妙招,如图甲所示,用钢勺很轻松就可以打开饮料瓶盖,模型如图乙,它是以为支点(选填“A”或“B”)的省力杠杆,手在(选填“C”或“D”)点向下压时会更省力。

  • 14. 如图是一段盘山公路,之所以要把上山的公路修成这般模样,是因为盘山公路相当于简单机械中的,使用它可以,它(能、不能)省功。

  • 15. (2016八下·东明期末) 如图所示是玩弹弓的情景.经验表明,橡皮筋拉得越长,同样的“子弹”射得越远,这说明橡皮筋的弹性势能与有关;若橡皮筋被拉的长度相同,而所用“子弹”的质量不同,则质量大的“子弹”射出的距离较小,原因是质量大的“子弹”射出时的小.

  • 16. 小华用80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400N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12s内匀速直线运动了6m,则小华对物体做功的功率是W;该过程中,重力对物体做的功是J。
  • 17. (2022九上·句容月考) 如图所示,质量为50kg的同学在做仰卧起坐运动。若该同学上半身的质量约为全身质量的 , 则她上半身的重力约为N;她在1min时间内做了40个仰卧起坐,每次上半身重心上升的距离均为0.3m,则她在这段时间克服重力做的功约为J,功率为W。

  • 18. 如图所示,小明利用两个倾角不同的斜面进行实验.若斜面粗糙程度相同,则将同一木块分别从两斜面底端匀速拉至斜面顶端时,拉力所做的额外功WW , 若甲、乙斜面光滑,则拉力FF。将木块分别从两光滑斜面顶端自由释放,则木块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vv

  • 19. (2020九上·西安月考)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为了更好地显示并比较重力势能的大小,甲同学想用橡皮泥代替沙子,乙同学想用海绵代替沙子,你认为更合适是(选填“甲”或“乙”)的方法.为了探究重力势能与质量的关系,要让质量(选填“相同”或“不同”,下同)的木块从高度下落.

  • 20. 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中,动滑轮重50N,用200N 的拉力F匀速提升重500N 的物体,10s内物体上升1m,则拉力所做额外功是J,拉力的功率是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 21. 往车上装重物时,常常用长木板搭个斜面,把重物沿斜面推上去,如图,斜面长3m,高1m,工人用400N沿斜面方向的力将重为900N的箱子匀速推到车上,在此过程中工人做的有用功为J,斜面机械效率为,箱子受到的摩擦力为N

  • 22. (2021九上·高港月考) 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小球A、B分别与轻质细线和轻质弹簧连接,将两球拉高使细线与弹簧在同一水平方向上,此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且弹簧长度小于细线长度,由静止释放后,两球运动到最低点时在同一水平面上(不计空气阻力),请你判断两个小球在最低点时速度关系vAvB(填“>”、“<”或“=”),你判断的理由是:

三、作图题
四、计算题
  • 26. (2020九上·东台月考) 质量为1.2t的某型号轿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6×104W,汽车在额定功率下沿水平路面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2倍。(g取10N/kg)求:
    1. (1) 发动机所提供的牵引力大小;
    2. (2) 轿车匀速行驶时速度的大小;
    3. (3) 轿车匀速行驶5min牵引力做的功。
  • 27. 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质量为 120kg、底面积为 50cm2 的长方体物块(不计绳重和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求:

    1. (1) 物块未提之前静止在地面上,则物块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g=10N/kg)
    2. (2) 在拉力 F 的作用下,物块竖直匀速上升 3m,已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0%,则拉力 F 做了多少功?
    3. (3) 若仍用此滑轮组提升重力为 1500N 的物体,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
五、实验题
  • 28. 小明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次数

    钩码重/N

    钩码上升距离/cm

    弹簧测力计示数/N

    弹簧测力计上升距离/cm

    机械效率/%

    1

     

    10

    0.8

    30

    83.3

    2

    4

    10

    1.5

    30

     

    3

    6

    10

     

    30

    90.9

    1. (1) 第2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 (2) 第3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漏填,由图丙可知,弹簧测力计示数为N;
    3. (3) 分析数据可得结论: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选填“高”或“低”);
    4. (4) 根据实验结论推测,使用该滑轮组再次将重8N的物体匀速提升10cm,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为(只填序号);

      ① 71.6%    ② 82.4%    ③ 92.1%

    5. (5) 如果在物体静止时读出测力计拉力F的大小,则测得的拉力F,机械效率(选填“偏大”或“偏小”)
    6. (6) 小红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多使用一个滑轮也做了实验,如上图所示;

      ①小红多使用一个滑轮,目的是为了改变

      ②当这两位同学使用各自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若忽略绳重及摩擦,它们的机械效率(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理由是:

  • 29. 在研究“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实验中,将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钢球摆到竖直位置时,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

    实验次数

    钢球质量 m/g

    钢球下摆高度 h/cm

    木块滑行距离 s/cm

    1

    20

    30

    35

    2

    40

    30

    65

    3

    60

    30

    1. (1) 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填钢球或木块)
    2. (2)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实验中控制了 相同,从而探究动能与的关系;
    3. (3) 第 1 次实验时若不考虑能量损失,钢球对木块最多可做J 的功;第 3 次实验时,木块被撞后滑出木板无法记录数据,需要重做第三次实验,甲同学建议换用同样较长的木板,乙同学建议换一个较大的木块,丙同学建议降低钢球下摆的高度,你认为应当采用同学的建议;
    4. (4) 由上述实验数据和现象可得出结论:
    5. (5) 小明同学尝试改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经过思考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

      方案一:用同一钢球将同一弹簧压缩至不同程度,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比较木块被撞击的距离;

      方案二:用质量不同的钢球将同一弹簧压缩相同程度后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比较木块被撞击的距离。关于他的实验方案_______

      A . 只有方案一可行 B . 只有方案二可行 C . 两个方案均可行 D . 两个方案均不可
  • 30. 学习了功率知识后,小明和小亮两位同学想测量纸锥下落时重力做功的功率,请你帮忙将实验过程补充完整。
    1. (1) 实验原理是:(写公式)。
    2. (2)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下落时间、(写出物理量)。相应的测量工具为秒表、
    3. (3) 如图是小明和小亮利用闪光照相机拍摄纸锥竖直下落时的照片,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  距离为6.40cm,则此AB过程中,纸锥的下落速度为cm/s。

    4. (4) 下列关于纸锥在竖直下落过程中重力做功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 31. (2019九上·南通月考) 小明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所用杠杆质量分布均匀,每个钩码质量均为50g.

    1. (1) 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右端高,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调节.调节平衡后,如图甲所示,在杠杆的左边A处挂四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端B处挂同样的钩码个.若将AB两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向支点O靠近1格,那么杠杆(选填“左”或“右”)端将会下沉.
    2. (2) 实验中小明发现用图乙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在水平位置平衡,但老师建议不宜采用这种方式,其主要原因为_____.
      A . 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B . 不方便测量力臂 C . 力和力臂数目过多,不易得出结论 D . 杠杆受力不平衡
    3. (3) 完成实验后小明突发奇想,想利用该杠杆(重心始终位于O点)制作一个可以直接测量质量的“杆秤”.

      ①如图丙所示,以杠杆上的A点为支点,当在C位置挂3个钩码,杠杆在水平位置刚好平衡,则该杠杆的质量g.然后小明将C位置的3个钩码取下,挂到右侧作为“秤砣”.

      ②为了将该“杆秤”的零刻度线标在A位置处,小明应在图丙C位置处装配一质量为g的吊盘.

      ③接着小明在图丁的D位置标记上该“杆秤”能测的最大质量g,并将其它质量数均匀标记在AD之间的刻度线上,完成“杆秤”的制作.

      ④小红用小明制作好的“杆秤”测一物体的质量,不留意只将两个钩码作为“秤砣”来使用,则小红的测量结果会(选填“偏小”、“依然准确”或“偏大”).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