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开...

更新时间:2022-10-16 浏览次数:48 类型:开学考试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30分,选择题每题3分)
  •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共青团始终与党同心,跟党奋斗,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把忠诚书写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把青春播撒(sǎ)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把光荣镌(juàn)刻在历史行进的史册里。 B . 作为联动不同地市、辐(fú)射全省的大形文化活动,宋韵文化节将逐步成为讲好浙江故事、展现浙江精神的重要窗口,成为解读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zài)体。 C . 有些微短剧利用了模(mó)式化的内容结构,在人们的日程中炮(páo)制出“空闲时间被我利用”的错觉,给用户营造了添加“工业糖精”的饕餮幻境,压缩了人们的想象空间。 D . 水中的精灵使出浑身解(xiè)数与捕鱼人捉谜藏——鱼儿转身逃之夭夭,虾儿躲开悄(qiǎo)无声息,螃蟹诡谲钻进石缝,黄鳝狡猾来去无踪……但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2015年冬奥申办成功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办奥,就要坚持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冬奥会打下美丽中国底色。”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突出绿色办奥理念,把发展体育事业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从筹办到申办再到举办,一路走来,绿色办奥理念贯穿始终。北京冬奥盛会为奥林匹克运动树立了新的标杆,中国的大国担当得到展现。

    中国言必信,行必果,以“绿色脚本”_________冬奥。在延庆赛区施工前,首先进行生态环境本底_________,_________“生态底线”,_________“工程避让、工程减缓、工程补偿”三大原则。大力开展区域生态环境联合治理,从2015年到2021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已下降59%,全部场馆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常规能源100%使用绿电。一项项有力举措,让国际社会看到了“中国用绿色描绘未来的创新力和行动力”。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筹办       调查       划出       制定 B . 筹备       调查       画出       制订 C . 筹备       调察       划出       制订 D . 筹办       调察       画出       制定
    2. (2)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绿色脚本”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你居然在课堂上传纸条,实在是太“勇于发言”了。 B .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年了。 C . 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 D . 他是一个节俭的人,衣服旧了,破了,也“敝帚自珍”,舍不得丢弃。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从筹办到申办再到举办,一路走来,绿色办奥理念贯穿始终。北京冬奥盛会为奥林匹克运动树立了新的标杆,中国的大国担当得到展现。 B . 从申办到筹办再到举办,一路走来,绿色办奥理念贯穿始终。北京冬奥盛会对奥林匹克运动树立了新的标杆,中国的大国担当得到展现。 C . 从筹办到申办再到举办,一路走来,绿色办奥理念贯穿始终。北京冬奥盛会让奥林匹克运动树立了新的标杆,展现出中国的大国担当。 D . 从申办到筹办再到举办,一路走来,绿色办奥理念贯穿始终。北京冬奥盛会为奥林匹克运动树立了新的标杆,展现出中国的大国担当。
  • 3. (2022·温州模拟) 下列引用的句子不适合于语境的一项是()
    A . 迎春花急忙点着头,炫耀它那绚丽的黄;桃花也不甘落后,秀出它那妩媚的红……这一派春色,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 中美两国企业家应把握机遇,把众多的合作潜力全面转化为互利共赢。“风物长宜放眼量。”企业家的眼界决定境界,作为决定地位。 C .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D .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类所有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
  • 4. (2022高一上·宁波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 王先生将自己的书画作品赠送给朋友时,说:“聊供补壁。” B . 这位高级技师深情地说:“师傅对我垂爱有加,我感激不尽。” C . 陈同学论文答辩致谢说:“感谢聆听,敬请专家评委指教。” D . 小刘给编辑回信说:“拙作仅为一孔之见,希望得到您的批评指正。”
  • 5. (2022高一上·宁波开学考)  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楼梦》以神话故事开端,讲述了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木石前盟”,也浓墨重彩地描述了看似繁荣却暗藏危机的大家族的兴衰史,是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著作。 B . 小说主要以贾府为舞台,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古典文言小说。 C .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情史》《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小说作者以“大旨谈情”自勉,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真事隐去,假语存焉”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因此揣测之说久而遂多。 D .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红楼梦》版本有80回和120回两大系统,其中120回版本的后40回是高鹗所续,但高鹗在小说最后让贾家家道复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 6. (2022高一上·宁波开学考)  下列事件中,发生在最后的一项是(   )
    A .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B .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C . 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矢孤介杜绝宁国府 D .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 7. 结合《红楼梦》的阅读,请根据以下诗句,填写判词及曲词对应的人物。
    1. (1)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2. (2)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 8. 阅读下面五句古诗,按要求排序(写序号)。

    ①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子美)

    ②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白乐天)

    ③凉风肃兮白露滋,木感气兮条叶辞。(曹子建)

    ④芒种初过雨及时,纱厨睡起角巾欹。(陆放翁)

    ⑤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苏东坡)

    1. (1) 将以上诗句按照内容所处的节气排序。
    2. (2) 将以上诗句按照诗人所处的朝代排序。
二、现代文阅读(共12分)
  • 9.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小爷爷的瓜田与清风明月

    查干

    在夏夜的瓜田里,明月亮亮地照着。瓜们,圓乎乎地躺在那里,很干净的风,吹着它们,很享受的样子。那风,柔柔的、轻轻的,像是在摩挲。那种感觉,美,且又舒坦。

    我小爷爷是瓜农,他的瓜田,在一条很野的小河边。小爷爷,是我爷爷最小的弟弟。瓜地周遭,人迹罕至。野草,想怎么长就怎么长,长高长粗,由着自己性子来。清晨,它们是用露水洗脸的,我也是。洗漱干净的野草,很绿,绿得让人无法形容。别看它们野,心肠则好,让昆虫们,与它们脸贴脸地睡。猛看,看不出哪个是虫儿。这是慈悲的上苍,赐予虫儿们的藏身术。

    瓜田,被野草野花们,如斯拥戴,显得很得意,甚或有醉意。被拥戴的,还有醉意朦胧中的我的小爷爷。他是瓜田的保护神,半睡半醒,日夜守护。所谓半睡半醒,是他饮酒之后的状态。一壶高粱老酒,一杆长长的旱烟,是他的随身之物。再就是,夜空中的月亮,和田野里拂来荡去的风儿。他喜欢有清风和月光的夜晚,慢慢来品酒。除了自家腌制的小罐菜,清风和月光,似也是他的下酒物。

    他的茅屋,比一般人的大,亦阔。门总是敞开着的,一抬眼,整片瓜田,便一览无余。一团半湿半干的艾绳,盘卧门前,一头被点着,慢慢地燃。所有蚊虫,甚至蛇类,都不敢靠近它。缭缭绕绕的艾烟,不呛人,倒是觉得比起檀香味,更好闻。就那么日日夜夜地飘着,颇有些禅味。茅屋左旁和瓜田中央,扎有稻草人。它们手持镰刀,头戴斗笠,披一身蓑衣,威风凛凛地站着,风中会有动感。猛看,像三国猛将张飞。鸟与兽,尤其偷吃瓜的乌鸦群,是不敢半夜来偷袭瓜田的。

    而瓜田里的清风明月,很特别,与别处的有所不同。它们安静、本色,有着泥土的香味,与瓜田相映衬,像一篇童话。我小爷爷银白的长髯,在静夜里飘着,与清风明月融为一体,产生一种让人琢磨不透的神秘感。还有他杯中的老酒,总是飘着浓浓的香味,顺风一飘散,引来夜虫夜禽们的无限激情,唧唧喈喈之声,便灌满了夜。高高低低,或近或远,或重或轻,连成一片。那些沉睡在高楼大厦里的城里人,没有这份福气。显然,灯红酒绿,与清风明月,绝非一个概念。一个属于人造,虚浮。一个属于天然,殷实。“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那是高雅之人所为。而我小爷爷一杆发黄的洞箫,呜呜咽咽,在清风明月下,诉的是庄户人心中的悲愁与喜乐。

    小爷爷在小酌中,也唱歌,嗓音有些沙哑,小奶奶在世时,嘲讽他的嗓子是破锣嗓子。他爱唱的歌曲之一,是蒙古族那一首古老民歌《天上的风》:

    天上没有不散的云霞,

    地上没有不朽的年华。

    岁月不会地久天长,

    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

    ……

    小爷爷每唱此曲时,聚精会神,眺望着远方。有时,双眼噙满泪水。我问他,小爷爷你怎么唱歌还哭啊?他说,你小奶奶生前也爱唱此曲,比我唱得好,嗓音亮,清脆,不知与我唱了多少遍。母亲说,我的小奶奶高挑身材,瓜子儿脸,长得英气。与小爷爷相亲相爱,从不斗气。她是远近闻名的女萨满①,心地善良,极具同情心,很多时候,是治好了病,却分文不取。小奶奶不到五十岁就走了。小奶奶生前,也喜欢在瓜田里,有明月的晚上,迎着田野清风,唱歌,吹箫。尔后,拉着小爷爷的手甜甜入睡。清风明月,一直是他们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

    我的父亲,也喜欢在有月光透进屋里的时候,吹灭了油灯,拉起胡尔(四弦琴),开始说书。我们这些孩子,趴在炕上,托着腮帮,有些陶醉地进入故事情节,畅游古今。自从离开家乡,变为游子之后,再没有遇到过如斯温馨的月光。而吹入窗子里的清风,吹拂得浑身的骨架都软酥酥的清风,也离我远去了。现在才明白,因为那是,故乡的明月,故乡的风。

    父亲说过,我的小爷爷,年轻时帅气,骨骼硬朗,眉毛上挑。从小爱打抱不平,助人为乐。他上过学,算是有文化的人,又当过几年兵。本来可以留城,吃公家饭的,但他拒而回乡,守着爱妻、儿女和瓜田。在泥土、清风明月、昆虫和夜鸟的鸣声中,度过了他勤勉质朴的一生。据说,他是在一个有清风明月的仲夏之夜,手握着酒壶,无疾而终的,脸上还带有笑意,像是一位得道高僧,坐而圆寂。

    我曾经暗自打问:他的一生,幸福吗?得到的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他本分,坦荡,有信念,有追求,有爱有恨,有清风明月,和自己的瓜田,还有他那一壶老酒,和箫。

    (有删改)

    【注释】萨满:萨满教(一种原始宗教)的巫师。满族人通过萨满,用类似跳神的方式祭祀山神。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爷爷常醉意朦胧、半睡半醒地守护瓜田,“高粱老酒”“旱烟”等随身物件,以及就着月光清风下酒的叙写,暗示了他内心孤寂苦闷的一面。 B . 小奶奶俊俏、善良,在生活方式和追求上,与小爷爷心有灵犀。她女萨满的身份,表现出了当地人对宗教和神灵的信仰与敬畏。 C . 小爷爷年轻时帅气硬朗、有文化,本来有着美好的前程。但他的选择,不管从“我”还是从小爷爷自己看来,都是没有遗憾的,是完满的。 D . “我们这些孩子”对月光、音乐、故事的热爱,说明了在家族的氛围和熏陶中,我们的内心其实藏着如小爷爷一般的性情与追求。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将清风明月下的瓜田比作童话,写出了画面的纯净、美好,与小爷爷白须长髯的形象相映衬,增强了小爷爷飘飘似仙的神秘感。 B . 不同于城市灯红酒绿的人造和虚浮,小爷爷的清风明月是天然而殷实的,作者引用“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来表现其高雅的意蕴。 C . 引用《天上的风》歌词,既表达了小爷爷对小奶奶的思念,也饱含着小爷爷的人生感慨,丰满了小爷爷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D . 作者以设问和排比收束全文,语言富于感染力。一系列富有象征意味的典型意象的铺陈,又使感情更加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3. (3) 瓜田、清风与明月,是贯穿全文的重要意象。请结合全文,探究它们的丰富内涵。
三、文言文阅读(共14分)
  • 10.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唐河店妪传

    【宋】王禹偁

    唐河店,南距常山郡七里,因河为名。平时虏至店饮食游息,不以为怪;兴以来,始防捍之,然亦未甚惧。

    端拱中,有妪独止店上。一虏至,系马于门,持弓矢,坐定,呼妪汲水。妪持绠缶趋井,悬而复止。因胡语呼虏为王;且告虏曰:“绠短不能及也,妪老力惫,王可自取之。”虏乃系绠弓杪,俯而汲焉。妪自后推虏堕井,跨马诣郡。马之介甲具焉,鞍之后复悬一彘首。常山吏民观而之。噫!国之备塞,多用边兵,盖有以也:以其习战斗而不畏懦矣。一妪尚尔,其人可知也。

    近世边郡骑兵之勇者,在上谷曰“静塞”,在雄州曰“骁捷”,在常山曰“厅子”①。是皆习干戈战斗而不畏懦者也。闻虏之至,或父母辔马,妻子取弓矢,至有不甲胄而进者。顷年胡马南下,不过上谷者久之,以“静塞”骑兵之勇也。会边将取“静塞”马分隶帐下以自卫,故上谷不守。

    今“骁捷”“厅子”之号尚存,而兵不甚众,虽加召募,边人不应,何也?盖选归上都,离失乡土故也;又月给微薄,或不能充;所赐介胄鞍马,皆脆弱羸瘠,不足御胡;其坚利壮健者,悉为上军所取;及其赴敌,则此辈身先,宜其不乐为也。

    诚能定其军,使有乡土之恋;厚其给,使得衣食之足;复赐以坚甲健马,则何敌不破!如是得边兵一万,可敌客军五万矣。谋人之国者,不于此而留心,吾未见其忠也。

    故因一妪之勇,总录边事,贻于有位者云。

    【注释】①静塞、骁捷、厅子:皆为当时地方武装的徽号。

    1. (1) 下面句子中加点实词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兴以来,始防捍之 兵:军队 B . 一虏至 会:适逢、正赶上 C . 常山民吏观而之 壮:认为……很壮观 D . 至有不甲胄而进者 俟:等到
    2.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作者娴熟地运用典型概括的方法,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巧妙杀敌的老妪形象,又以一个人的典型特征来概括整个边民的精神状态,不于大处着笔,而从细微处见精神。 B . 本文是一篇策论,以一老妪之勇推及边民之勇,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论述发挥边民之勇的重要性,最后表明作者的态度:参与治理国家的人,要想表明自己的忠心,就要在边民之勇上留心。 C . 本文在内容上既强调了边民之勇在迎击敌寇中的重要性,又理性地指出加强对边民控制管理的严峻性。作者以史实为依据,说明统治者不重视地方武装,战斗力就削弱,还会发生内乱,则国家安全堪忧。 D . 作者王禹偁为人耿介正直,敢于直言,这在本文中就有所体现:在批评当时“有位者”削弱边民力量的错误做法时,毫不隐讳;在向“有位者”献治军之策时,又十分坦诚,体现了一种忠毅的人格力量。
    3.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国之备塞,多用边兵,盖有以也:以其习战斗而不畏懦矣。

      ②诚能定其军,使有乡土之恋;厚其给,使得衣食之足;复赐以坚甲健马,则何敌不破!

四、古诗词鉴赏(共9分)
  • 11.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喜雨

    【宋】杨万里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①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②更无瓶。

    【注释】①畴:已耕作的田地。泛指田野、田亩。  ②甑:煮食用的陶制炊具。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惬”字写雨后万物生机勃勃的情态,溪流响声之大说明雨水丰沛。 B . 一阵大风刮起,广阔田地之中如同青色锦褥的禾苗随风起伏,生机勃勃。 C . 雨后水涨使两岸距离变得更远了,人们隔河对话,富有生活情趣。 D . 诗歌先写雨后美景令人欣喜,结尾转写愁情破坏了全诗的意境。
    2. (2) 请简要赏析中间两联写景的艺术手法。
五、名句默写(15分)
  • 12. 默写
    1. (1) 月明星稀,,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
    2. (2) 少无适俗韵,,一去三十年。(陶渊明《归园田居》)
    3. (3)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 (4) ,不尽长江滚滚来。,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5. (5)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人生如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 (6)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白居易《琵琶行》)
    7. (7)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李清照《声声慢》)
    8. (8)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9. (9)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韩愈《师说》)
    10. (10)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苏轼《赤壁赋》)
六、作文(40分)
  • 13. 写作

    经典,是指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它们理应是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但前不久,某大学出版社推出“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结果令人瞠目结舌:《红楼梦》高居榜首;榜单前10位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百年孤独》《瓦尔登湖》等外国名著也位列其中。而同时,通俗文学作品以及网络阅读方式则大受欢迎。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现象?是经典文学的影响力落后于通俗文学了,还是旧的阅读方式过时了?抑或是……?

    对于以上“经典文学传播陷入困境”的现象,你怎么看?请结合你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体明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