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鲁科版(五四制) /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二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2-2023学年度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2凸透镜成...

更新时间:2022-10-03 浏览次数:34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1八上·大化期末) 将物体放在焦距为f的凸透镜主光轴上,分别离凸透镜20厘米、14厘米、6厘米时,各能得到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和放大的虚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可能为(   )
    A . 10cm B . 8cm C . 7cm D . 6cm
  • 2. (2022八上·长春期末) 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50cm处,则可在透镜另一侧得到(   )
    A .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 正立、缩小的实像 D . 正立、放大的虚像
  • 3. (2021八上·本溪期末) 用凸透镜观察物体时,通过下列选项中所描述的现象,能推理出所成的像是实像的是(   )
    A . 像比物体小 B . 有光线进入人眼 C . 像与物在凸透镜的同侧 D . 像是正立的
  • 4. (2021八上·浦东期末) 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为35厘米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的像一定是(   )
    A .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 正立、放大的虚像 C . 倒立、缩小的实像 D . 正立、等大的虚像
  • 5. (2020八上·当阳期末) 学习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小明同学进行了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
    A . 缩小的都是实像,放大的都是虚像 B . 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放大的像都是正立的 C . 实像和物体都在凸透镜的同侧,虚像和物体分别在凸透镜的异侧 D . 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 6. (2020八上·濉溪期末) 实验室里某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把物体放在距该凸透镜12cm处,则物体通过该凸透镜成的像是(   )
    A . 正立、缩小的实像 B .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 倒立、缩小的实像
  • 7. (2020八上·长清期末) 如图甲所示,F为凸透镜的焦点,P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倍焦距.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PF的某点上,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下图乙中的(   )

    A . B . C . D .
  • 8. (2020八上·兖州期末) 纺织工人在检查纺织品的质量时,要观看纺织品的布纹是否有缺陷,应该使用(   )
    A . 凸透镜,并把纺织品放在它的焦点以内 B . 凸透镜,并把纺织品放在它的焦点与二倍焦距点之间 C . 凸透镜,并把纺织品放在它的二倍焦距点之外 D . 凹透镜,并把纺织品放在它的焦点以内
  • 9. (2020八上·林西期末)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镜40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 . 10cm B . 15cm C . 20cm D . 28cm
  • 10. (2020八上·长沙期末) 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及光屏处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可以判断,他所使用凸透镜的焦距(   )

    A . 一定小于8cm B . 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C . 一定大于20cm D . 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
  • 11. (2020八上·青白江期末) 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物体距凸透镜15cm时,重新调节光屏的位置,清晰可得(   )

    A .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 倒立等大的实像 C . 倒立放大的实像 D . 正立放大的虚像
  • 12. (2020八上·莆田月考) 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

    A . 60cm B . 40cm C . 20cm D . 10cm
  • 13. (2020八上·莆田月考)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   )
    A . B . C . D .
  • 14. (2020八上·花都期末) 蜡烛的蜡焰发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传播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2001774863

    A . 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B . 蜡焰通过透镜后成的是放大的像 C . 蜡焰通过透镜成的是虚像 D . 眼睛在A处有可能观察到蜡焰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所形成的像
  • 15. (2019八上·寒亭期末) 下图是蜡烛通过凸透镜所成像的示意图,此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   )

    A . u>2f B . f<u<2f C . u=f D . u<f
  • 16. (2020八上·马鞍山期末) 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当光屏调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恰好呈现清晰的像。则(   )

    A .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 . 此时光屏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 . 将蜡烛移到35cm刻度处,调节光屏可得到缩小的像 D . 将蜡烛移到43cm刻度处,能成像
  • 17. (2020八上·蜀山期末) 物体到凸透镜距离为1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体到该透镜的距离为16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为:(   )
    A . 5cm<f<8cm B . 8cm<f< 10cm C . 10cm<f<16cm D . 16cm<f<20cm
  • 18. (2020八上·河池期末)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在凸透镜后20cm的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像。如果将蜡烛移动到凸透镜前25cm处。则(   )
    A . 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B . 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C . 将光屏远离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D .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找不到像
  • 19. (2019八上·景县月考)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的像恰好有一个小飞虫落在透镜的中间部分,那么在屏上所成的像(   )
    A . 变成了小飞虫的像 B . 像的中间没有了 C . 像的形状没有变化,只是比原来暗一些 D . 是小飞虫的像和烛焰像重合在一起
  • 20. (2019八上·重庆期中)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现将该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此时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缩小的像 B . 仅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一合适的凹透镜,可模拟近视眼的矫正 C . 将蜡烛移到3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 D . 将蜡烛移到4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很到清晰放大的像
二、填空题
  • 21. (2021八上·揭西期末) 小红同学用图1所示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的光斑,如图2所示,则该透镜的焦距为cm,通过实验观察可知,在用图3中左边的蜡烛通过凸透镜不可能形成的像是(选填图3的字母序号)。

  • 22. (2020八上·赣州期末) 小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他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如图所示。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后,小杨将蜡烛放置在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将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的(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

  • 23. (2020八上·林甸期末)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和像距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当把物体放到距凸透镜15cm处时,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 24. (2020八上·乐亭期末) 如图是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将铅笔靠近玻璃杯的后面,透过玻璃杯可以看到笔尖指向左侧,此时成正立、(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虚像。如果将铅笔由靠近玻璃杯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你会看到笔尖指向侧。

  • 25. (2021八上·勃利期末) 如图所示,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都能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图。成虚像的是图

    A. B. C.

  • 26. (2021八上·方正期末) 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将发光体放在离透镜25cm的主光轴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当发光体沿主光轴向凸透镜移动10cm过程中所成像的大小变化情况:(填“由小变大”、“由大变小”或“先变小,后变大”)。
  • 27. (2021八上·长宁期末)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蜡烛和凸透镜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应在(选填“50~60”、“60~65”、“65~70”或“>70”)厘米刻度处移动光屏找像,可找到一个清晰的(选填“放大”或“缩小”)像。找到像后,若仅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若将蜡烛放在45厘米刻度处,(选填“能”或“不能”)通过移动光屏找到像。

  • 28. (2021八上·佛山月考) 将一凸透镜紧靠玩具鹦鹉(如图甲),然后将透镜逐渐远离鹦鹉,在此过程中通过凸 透镜观察到玩具鹦鹉三个不同的像(如图乙),其中是实像,是虚像。三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均填序号)。

  • 29. (2020八上·安庆期末) 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如图所示位置,两支蜡烛的连线AB与过凸透镜的中线垂直,若用一块厚纸板挡住A处的烛焰,在光屏上(选填“C”或“D”)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于蜡烛的燃烧,烛焰的高度逐渐降低,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将会少许偏离原来位置。要使像继续成在原来位置,可将凸透镜适当向(填“上”或“下”)调节。


  • 30. (2020八上·东台期末) 小明为判别直径相同的两透镜的类型,分别将它们正对太阳光,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在纸上得到相应的光斑甲和乙,透镜与光斑的大小如图所示(d1<d<d2)。其中形成甲光斑的是(凸/凹)透镜,为了判断形成乙光斑的是哪种类型的透镜,小明正确的操作是,判断方法是

三、作图题
四、实验探究题
  • 34. (2020八上·濉溪期末)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思思小组用了几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的板上代替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 (1) 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捷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另一侧,改变凸透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填“亮点”或“亮环”)为止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确定出焦距f=cm。
    2. (2) 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零刻度线上,思思将光源移至光具座30cm处后,再移动光如图所示位置,光屏上会出现清晰(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如果它将光源远离凸透镜一些,这时光屏应向(填“左”或“右”)移动,获得清晰的实像。
    3. (3) 如果将光源移至7cm处,凸透镜成的是放大的(填实像或虚像)
  • 35. (2021八上·吉林期末) 如图所示,小红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1) 先组装器材,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 
    2. (2) 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小红把蜡烛移到20cm刻度线处,再把光屏 (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光屏上会呈现清晰的烛焰像,这是一个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3. (3) 接着,小红用厚纸板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烛焰所成像的大小将 ,亮度将 
    4. (4) 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移到45cm刻度线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小红能观察到像的方法是 
  • 36. (2021八上·凤山期末)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若干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如图所示,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

        

    1. (1) 实验时,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2. (2) 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小明将光源移至40cm 刻度处,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选填“实”或“虚”)像,生活中的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之后,小明将光源移至8cm 刻度处,他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光源成(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虚像。
    3. (3) 将光源“F”移至 15cm 刻度处,光源“F”大小如图所示。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中的图(填字母)。
    4. (4) 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 )
      A . 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 . 光屏所用的白色方格板与光源的底板相同,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 . 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读出物距和像距 D . 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它的焦距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