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

更新时间:2022-04-14 浏览次数:7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 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是1s B . 一个中学生的身高大约是162m C . 课桌的高度大约是76dm D . 我国历史上的最低气温是0℃
  • 2. (2018八上·防城港期中) 下列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 月球绕着地球转 B . 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C . 空气的流动 D . 洒在水里的糖使水变甜
  • 3.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调来判断的 B . 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 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D .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 4. 琵琶、小提琴等乐器演奏前需要先定弦,为使其发出的音调变低,应采用的办法是(   )
    A . 放松弦线 B . 拉紧弦线 C . 用更大的力拨弦线 D . 以上方法都不行
  • 5. 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晶体的一组是(   )
    A . 冰、橡胶、铁块 B . 铜块、固态水银、金条 C . 玻璃、沥青、石蜡 D . 萘、松香、海波
  • 6. 《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凝华形成的 B .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 C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熔化形成的 D .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
  • 7. 在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 . 日食 B . 山的倒影 C . 小孔成像 D . 筷子弯折
  • 8. 太阳光通过树叶间的空隙照射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这是因为(  )

    A . 光的直线传播 B . 光的反射 C . 光的折射 D . 光的色散
  • 9. 如图,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
    A . B . C . D .
  • 10. 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5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
    A . 5cm B . 10cm C . 20cm D . 30cm
  • 11. (2018八上·北京期中) 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下列哪一项是不必要的(   )
    A . 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 B . 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上 C . 称量时,左盘应放置被测物体,右盘放置砝码 D . 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一定要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
  • 12. 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量筒,一个盛有密度为0.8×103kg/m3的酒精,另一个盛有等质量的密度为1.8×103kg/m3的硫酸,则两量筒内液面的高度之 比为(   )
    A . 2︰3 B . 3︰2 C . 4︰9 D . 9︰4
二、多选题
  • 13.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太阳光中的红外线有很好的杀菌作用 B .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C .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 . 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度
  • 14. 下列关于质量和密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质量和密度都不变 B . 一个苹果拿到月球上,质量不变 C . 一瓶牛奶喝掉一半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 . 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质量大
  • 15. (2018八上·保定月考) 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

    A . 两同学在t=10min时相遇 B . 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C . 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1.5倍 D . 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倍
三、填空题
四、实验题
  • 28. 如图所示,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1. (1) 实验时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2. (2) 为了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明应选用(选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乙装置中水浴法加热的作用是
    3. (3) 如图丙所示,AB段处于状态;
    4. (4) 如图丙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的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冰的熔点是 ℃,熔化过程经历了min;
    5. (5) 通过实验可知,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但要继续热。
  • 29.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高为7cm。如图所示,在竖直的玻璃板前10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烛焰高2cm。

    1. (1) 最好选用(选填“茶色”或“无色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
    2. (2) 选取A、B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运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 (3) 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则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选填“实”或“虚”);
    4. (4)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判断,身高1.7m的人,站在镜前5m处,他在镜中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m;当他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30. 小李同学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陶瓷片的密度。

    1. (1)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陶瓷片的质量,所用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陶瓷片的质量为g;
    2. (2) 他发现陶瓷片放不进量筒,改用如图乙所示的方法测陶瓷片的体积:

      第一步: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陶瓷片浸没水中,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然后取出陶瓷片;

      第二步:先往量筒装入40mL的水,然后将量筒的水缓慢倒入烧杯中,让水面到达标记处,量筒里剩余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陶瓷片的体积为cm3

    3. (3) 用密度公式计算出陶瓷片的密度ρ=kg/m3
    4. (4) 根据以上步骤,你认为小李同学测出的瓷片密度值(选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所测偏大。
五、简答题
六、计算题
  • 33. (2018八上·屯昌月考) 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阅读下表中列举的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回答问题:

    1. (1)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写出两条)?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 (米/秒)

      空气(0℃)

      331

      3230

      空气(15℃)

      340

      3750

      煤油(25℃)

      1324

      5000

      水(常温)

      1500

      5200

    2. (2) 在长884米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43秒,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此时气温约为15℃)
  • 34. 小可要测量如图所示的酸奶的密度,先用杯子装满酸奶,然后借助天平测量了一些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已知水的密度为。求:

    测量步骤

    ①测满杯酸奶和杯子的总质量/g

    ②喝掉部分酸奶后,测剩余酸奶和杯子的总质量/g

    ③用纯净水将喝掉的酸奶补充满杯后,测水、剩余酸奶和杯子的总质量/g

    测量数据

    238

    169

    229

    1. (1) 喝掉的酸奶质量是多少?倒入杯中纯净水的质量是多少?
    2. (2) 杯中纯净水的体积是多少?喝掉的酸奶体积是多少?
    3. (3) 酸奶的密度是多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