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

更新时间:2022-10-11 浏览次数:38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0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
    A . 垃圾分类回收 B . 露天焚烧废旧塑料 C . 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 D . 工业废水净化达标后排放
  • 2. 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家鼓励发展“地摊经济”。下列“地摊经济”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露天烧烤 B . 菠萝削皮 C . 手机贴膜 D . 冰镇饮料
  • 3.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过滤 B . 倾倒液体 C . 引燃酒精灯 D . 加热液体
  • 4.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碘”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人体严重缺碘会得侏儒症 B . “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碘单质 C . 碘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 D . 每个碘原子核中有53个质子
  • 5. (2019·昆明) 稀土是储量较少的一类金属的统称,有“工业的维生素”的美誉。铕(Eu)是稀土元素中化学性质最活泼的元素,Eu2O3中铕元素的化合价为()
    A . +1 B . +2 C . +3 D . +4
  • 6. 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图书档案失火一般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 . 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空间里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C . 用木炭炉烧烤时不断鼓入空气,可使木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D . 森林火灾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建立隔离带灭火
  • 7. 纳米级TiO2有广泛用途,制备的其中一个反应为2FeTiO3+7Cl2+3C=2TiClx+2FeCl3+3CO2。该化学方程式中,x的值为(   )
    A . 2 B . 4 C . 8 D . 14
  • 8. 元素以单质形态存在时称为游离态,而以化合物形态存在时则称为化合态。下列物质中,存在游离态氧元素的是(   )
    A . 纯净水 B . 高锰酸钾 C . 液态空气 D . 过氧化氢溶液
  • 9. 下列方法中能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的是(   )
    A . 分别闻气体的气味 B . 分别观察气体的颜色 C . 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 D . 分别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 10.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备氧气,发生的反应为2KClO32KCl+3O2↑。现取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y表示的可能是(   )

    A . 生成O2的质量 B . 生成KCl的质量 C .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D . 固体中MnO2的质量分数
二、填空题
  • 11. 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
    1. (1) 从组成角度

      仿照历史上测定空气成分的原理,可利用如图装置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①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瓶中的氧气,使瓶内气压(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致使烧杯中的部分水倒吸入集气瓶。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结论:空气中的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2. (2) 从微观角度

      下图中,“”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

      ①用“”可表示的微粒是(填名称)。

      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上图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填标号)。

    3. (3) 从变化角度

      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将燃着的木条置于刚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

  • 12. 河水必需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才能使用。
    1. (1) 向水样中加入明矾,经溶解、静置、(填操作名称),除去不溶性杂质,然后加入活性炭,利用其性除去异味和色素,再杀菌消毒,得到生活用水。
    2. (2) 欲判断得到的生活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进行检验。
    3. (3) 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简图和甲、乙两根试管中收集的气体(甲试管收集气体A、乙试管收集气体B)体积的变化曲线。

      ①乙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得出的结论是:水是由组成的。

  • 13.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 (1) 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一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②表示的是
    2.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 . 氯化钠(NaCl)是由钠、氯两种元素组成的 B . 氯化钠(NaCl)是一种混合物 C . 氯化钠(NaCl)是由钠原子和氯原子构成的
    3. (3) 图二是氧、硫两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

      ②氧和硫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相同。

      ③氧和硫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的不同。

    4. (4) 图三所示反应属于(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三、综合题
  • 14. 小英同学从资料中得知: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

    [实验回顾]

    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素夫将金属锡放在密闭容器里煅烧,冷却后在密闭容器里称量,发现总质量和煅烧前没有变化。1774年,拉瓦锡将45.0份质量的氧化汞加热分解,恰好得到了41.5份质量的汞和3.5份质量的氧气,得到了与罗蒙诺索夫相同的结论。

    1. (1)  [实验重现]

      小英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如图所示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探究,实验过程中做到操作规范、准确称量和细致观察。

      如图所示,实验前托盘天平平衡。将注射器中适量的稀盐酸注入锥形瓶中,证明化学反应发生且体现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有:

    2. (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上述实验的反应结束后,松开锥形瓶上的橡皮塞,托盘天平的指针将(填“偏左”、“偏右”或“在标尺中央”)。
    4. (4)  [总结与反思]

      166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将金属汞放在密团容器里煅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g+O22HgO),冷却后称量时打开了盖,得出的结论是物质的总质量增加了,导致波义耳与质量守恒定律失之交臂。你认为质量增大的原因是

    5. (5)  [迁移与运用]

      小英同学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物质W的组成。一定条件下,W在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图所示:

      图中X=g。物质W由种元素组成。

  • 15. 构建知识网络,绘制思维导图,是训练科学思维的有效途径。A~D 是四种常见的不同物质,A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 和 D 都是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端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一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回答问题:

    1. (1) A物质是
    2. (2) C→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3) B物质的用途之一是
    4. (4) C、D 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16. 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 (1) 写出标示仪器的名称:

      a;b

    2. (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若用C、D装置来收集并测量反应生成的O2体积,则与e端管口相连的是(填“c”或“d”)。
    4. (4) 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17. 图Ⅰ是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 (1) E试管盛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2. (2) 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3. (3) 由此可以得到的与微粒相关的结论是
    4. (4) 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之一是
四、计算题
  • 18. 食醋中醋酸(化学式为CH3COOH,相对分子质量为60)的质量分数,按国家标准应≥3.50%(即每100 g食醋中含有的醋酸不少于3.5 g),某兴趣小组为测定某品牌食醋的醋酸含量,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反应方程式 Na2CO3+2CH3COOH=2CH3COONa+CO2↑+H2O,其他物质不参与反应)

    1. (1) 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g。
    2. (2) 求100g该市售食醋中的醋酸质量,并说明该食醋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