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2022-2023学年名校联盟高二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2-10-20 浏览次数:37 类型:开学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把民间故事分为五个方面,分别是“动物世界”“神幻奇境”“神奇婚姻”“英雄传奇”“人间百态”。其中,“动物世界”和“神奇婚姻”的故事中的“生态意识"是比较明显的。这种“生态意识"包含在民众朴素的世界观及其对待自然万物的方式中。

    先说“动物世界”中的民间故事的生态意识。与动物相关的民间故事有多种类型,“动物报恩故事”是分析的重点,这一类型或相近类型的故事主要有“蜈蚣报恩”“义虎”“义犬救主”“感恩的动物忘恩的人”等。义虎讲的是,老虎被人救,恩人有难,老虎出山报恩。动物报恩故事有着强烈的道德训诫特点,教育人们要有善良之心,对动物也要有仁慈心,有好心必然会有好报。同时也证明了在漫长生活岁月中,人和动物建立了友好的关系,这种关系具有强烈的道德化情感和动物人格化的特征,在这种道德化的情感关系中,可以看到朴素的生态意义,它表现了在古朴的自然环境中,人和动物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关系。

    民间故事中这种朴素的生态意识,在“神奇婚姻”的众多故事类型中也体现了出来,在这类故事中,蛇、鱼、青蛙狐狸等动物都可以幻化为“人”,与人相恋成婚。“螺女故事”说的是一男子捡了一个田螺回家,田螺幻化为一女子操持家务,后经种种曲折结为夫妻。这些神奇婚姻故事所传达的内容主题可能有所不同,有的是表达对美好的生活向往,有的是歌颂对婚姻的忠贞,有的是表现对婚姻自主权力的追求,等等,但共同的一点是这些动物幻化的女子大都善良、美丽,具有美好情操。动物幻化为人、与人成婚的故事中,同样表达了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态度以及人对自然世界的美好想象。民间故事在把自然世界“人格化”的过程中,表达的是“自然构成了人的生命的一部分,人也成了自然的一部分”,这是包含了浓郁的人的情感化内容的生态情怀。

    中国民间故事中的这种“生态意识”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释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一个时代中,民间文化虽然不是主导性的文化形态,但它却往往有极大的包容能力藏纳多种文化因素,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都以不同的方式构成了民间文化的重要内容,并在多种民间文学体裁(包括民间故事)中体现出来。儒家强调“仁者,爱人”(孔子),“民胞物与”(张载)。民胞物与的意思就是人民是我的同胞,万物是我的同类,因此要以平等的生命意识去对待他们。道家提出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主张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合一。佛教强调万物众生平等,戒杀生。虽然古代思想家在讨论这些问题时,并不是从生态的角度展开的,但却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智慧,都主张人与自然万物要和谐相处,人要尊重自然万物的生命,而这些思想自然成为民间故事中的重要内容。

    (摘编自王光东《民间动物故事中的“生态意识”》)

    材料二:

    陆春祥(作家,浙江省作协副主席):生态文学从《诗经》开始。《国风·周南》中的关睢、葛覃、卷耳、桃天,《召南》中的鹊巢、草虫、采苹……都是写生态。至《山海经》,生态的视野更加广阔,由海内到海外。《山海经》中有大量的海洋生态,由此,我想再说一下中国古代的海洋生态文学。历代笔记里有大量的人鱼(鲛人)描写,晋代干宝的《搜神记》中有“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南朝任昉的《述异记》中有能织出入水不湿的龙纱的鲛人,清代李汝珍《镜花缘》有灭火报恩的鲛人。中国古代的人鱼,规规矩矩做事,知礼感恩,还成为人的爱人和知己。不过,西方海洋文学中的人鱼,大多是以歌声诱惑水手,并置之于死地的。依然从海洋生态的水的角度说。在唐代以前,广陵潮是文人们常常吟咏的对象,西汉枚乘的《七发》,虽然是讽谏作品,但我们至今都在称赞的,却是他写广陵潮的一节:“波涌而云乱,扰扰焉如三军之腾装。”枚乘将眼前的景象与脑中的想象结合,眼前的浪潮,它超越了赤岸,直冲扶桑。范仲淹、苏轼、米芾等都写过钱塘怒潮,周密的《武林旧事》就有手把红旗旗不湿的冲浪者。由潮到各种生态的变迁,可以这样说,我们的文学也随之变化。

    在现代文学中看生态文学,鲁迅《故事新编》中的第一篇《补天》,可以看作是现代文学的新形式。鲁迅借这个小说,说明什么呢?创造人的神已经死了,人类的一切,只能靠自己。当代文学中,以生态为抒写对象的已经数不胜数,从山到水,从动物到植物,生态就是环境,已经密不可分。总结起来,一句话:生态已经渗透进我们的所有,作家们已经将整个世界视为自己的花园。

    (摘编自《〈雨花〉笔会:生态文学的传统与当代书写》)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动物报恩故事"有道德训诚特点,其中所体现的朴素的生态意义表现了在古朴的自然环境中,人和动物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关系。 B . “神奇婚姻故事”内容主题丰富,表达了人与自然互相交融的思想,故事中动物幻化的女子大都很美好。 C . 中国民间文化以其极大的包容能力藏纳的文化因素是儒、道、释思想,这些思想与“生态意识”关系很密切。 D . 陆春祥认为,生态文学从《诗经》开始,到《山海经》视野更加广阔,到当代生态已渗透覆盖了文学创作的所有领域。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动物报恩的故事,不过二者论述的观点并不相同。 B . 民间故事把自然世界“人格化”,包含了浓郁的人的情感化内容的生态情怀。 C . “民胞物与”和佛教强调万物众生平等、戒杀生类似,可见儒释精神内核一致。 D . 枚乘《七发》中将广陵潮的波涛涌动形容为三军奔腾之势,表现对自然的赞美、敬畏。
    3.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替换材料一“义虎"故事的一项是(    )
      A . 金不换为老虎接生,保住老虎母子性命,后老虎衔来一包碎银放在金不换家门口。 B . 杨宝救了一只受伤的黄雀,黄雀叼来四个玉环,在梦中说他子孙四代都会入仕做官。 C . 年轻人救了一只蜈蚣,一直喂养它,半夜恶蛇来袭,蜈蚣与其搏斗,救了年轻人。 D . 猎人质问狼:你吃了多少人,你知罪吗?狼反问猎人:你打死了我多少子孙呢?
    4. (4) 两则材料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5. (5) 材料二中“西方海洋文学中的人鱼,大多是以歌声诱惑水手,并置之于死地的”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与材料一的观点有何不同?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致某科学院的报告(节选)

    卡夫卡

    我的祖籍在黄金海岸。一天傍晚,我们一群猿猴到河边饮水,当时哈根贝克公司的一个狩猎队恰好埋伏在岸边的丛林里,他们开枪了,我是唯一被击中的猿猴。

    醒来后,发现自己被关在船上一只笼子里。笼子又低又窄,我既难站立又难坐卧,只有弯着不住颤抖的双膝半蹲在那里。笼子的铁栅都戳进了我后背的皮肉里。

    我当时安静极了,人们因此断定,要么我会马上死去,要么日后训练起来很顺手。我活了过来,闷声闷气地啜泣,痛苦不堪地找捉跳蚤,无力地在一只椰子上舐来舔去,用脑袋撞击木箱。随之而来的只有一种感觉:没有出路。

    老是贴着笼壁我非送命不可,我一定要为自己开辟一条生路。一个清晰而又美妙的念头就这样在我的肚子里油然升起,因为猿猴是用肚皮思想的。

    我需要出路,左边或右边,随便什么方向都成。向前,继续向前!决不能抬着胳膊贴在一块木箱板前一动不动!

    若不是内心极度镇静,我是无论如何逃脱不了的,而我得以镇静的功劳应当属于船上的人们。

    他们都是些好人。时至今日我仍乐意回想起他们那曾经在我半梦幻状态中萦回的沉重的脚步声。他们习惯慢腾腾地做事,有人想揉眼睛,他的手抬得很慢,好像那手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他们的玩笑很粗鲁,但很开心,他们的笑声里混杂着让人听着害怕实际上却并无恶意的咳嗽。他们习惯吐唾沫,至于吐到什么地方是无所谓的。他们总是抱怨,说我把跳蚤传给了他们,但是从不因此真生我的气。空闲时有些人围成半圓坐在我的面前,时而还有人拿根小棍给我搔痒。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似乎也预感到,出路绝不是靠逃跑能够获得,这纯粹是绝望的愚蠢举动。

    我眼看着这些人走来走去,老是那些面孔,动作千篇一律。一个宏大的目标朦朦胧胧地在我脑海里升起,只要我变得和他们一样,笼子的栅栏就能拆掉。

    我不费吹灰之力就把这些人模仿得惟妙惟肖,没几天我就学会了吐唾沫,然后我们就互相往脸上吐。很快我就成了抽烟袋锅的老手,每当我用大拇指压压烟袋锅时,整个中舱就响起一片欢呼声。

    最恼火的当属学喝烧酒,那玩意儿的气味真叫我难受,我强迫自己使出浑身解数,用了好几个星期才总算过了这一关。有一位不分白天晚上老是到我这儿来,他总是带着一瓶烧酒在我面前摆好架势开导我。我总是狂热而又聚精会神地望着他。他伸直拿着酒瓶的胳膊,又猛一下举了起来,用一种夸张的教训人的姿势向后一仰,一口气把酒喝了个精光。

    随后,实践开始了。我尽我所能抓起了递到我眼前的酒瓶子,颤颤悠悠打开瓶塞,举起酒瓶,和老师的动作几乎没有什么两样,把它放到嘴边,然后厌恶地、极其厌恶地把它扔到地上。

    我的训练课往往就是这样宣告结束。我尊敬老师,他并不生我的气,只是有时他把点着了的烟斗塞进我够不着的皮毛某处,以致那儿都起了烟火,随后他又用慈爱的大手把火压灭。他的确没有生气,因为他晓得,我们共同在为根除我的猿猴本性而不懈斗争,特别对我,更是任重道远。

    有一天晚上,大概是什么节庆日,留声机里传来阵阵歌声,一个当官的在人群中来回踱着步子,我趁人没注意,抄起一只人们无意中放在铁笼子跟前的烧酒瓶子。这当儿,人们的目光已颇有兴趣地集中到我身上,我在众目之下老练地打开瓶塞,毫不犹豫地把酒瓶举到唇边,眉不皱.、嘴不歪,瞪大眼珠,放开喉咙,活像一个喝酒老手,一股脑儿把一瓶酒喝了个底朝天。这一举动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胜利啊!紧接着,我就像个艺术家,而不再是绝望者,把酒瓶一扔。由于力量的推动,意志的轰鸣,我竟用人的声音清脆而又准确地喊了一声“哈罗”。就是这声呼喊使我跃进了人类的行列,随之也招来了人类的回复:“听啊,他说话了!”

    当我在汉堡被送到第一个驯兽人手里的时候,我很快就意识到,有两种可能摆在我的面前:要么进动物园,要么进马戏团。我毫不迟疑地告诉自己,要全力以赴进马戏团,这就是出路。

    先生们,我在拼命地学啊!人只有在被迫的情况下,在想寻找出路的时候才玩命地学习。学习要不惜代价,要用鞭子督促自己,即使有些小的不到之处也要撕心裂肺。猿猴的天性滚动着离我而去,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我的第一个老师自己却险些变成了猿猴,他不得不放下教鞭被送进一家精神病院,好在不久他就出院了。

    我累垮了很多老师,有几个甚至是同时被撂倒的。我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心越来越强,公众目睹着我的进步,我的前途一片光明。这时我就自己聘请老师,把他们安排在五间相通的房间里,我穿梭于各个房间同时听他们讲课。

    我的进步一发不可收!知识的光芒从四面八方照进我开化的大脑。我付出了世人所没有过的努力,使我获得了欧洲人具有的一般文化水平。这件事本身似乎不足挂齿,但又有些不同寻常,因为正是它帮助我走出铁笼,为我开辟了人生之路。

    有一句德国俗话真是至理名言:走最难走的路。我正是这样做的。我的路已经走完了,只除了争取自由,但这本来也不是我选择的目标。

    (贾一诚译,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与《变形记》讲述一个人“退化"为甲虫不同,本文讲述了一个猿猴努力向人“进化”的故事,同属于“异化”,蕴含深刻。 B . 主人公强调他只是想找到“出路”,而不是为了争取自由,说明了二者在本质上的不同,出路只是为了更好地生存。 C . 主人公通过模仿人类摆脱了囚禁他的牢笼,而他的老师却由于麻木或痛苦差点堕落为猿猴,境遇的差别对比鲜明。 D . 小说用第一人称叙述,便于揭示主人公的内在心理感受;“先生们”的呼告使读者自觉站在“人”的立场思考。
    2. (2) 关于文中喝烧酒情节的相关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喝烧酒的艰难与之前模仿的“不费吹灰之力”形成对比,说明“我"根除本性的不易。 B . “狂热而又聚精会神”“力量的推动,意志的轰鸣”说明“我"想找到出路的强大决心。 C . 详写与喝烧酒相关内容,略写“拼命地学”“玩命地学"的过程,使行文富于变化。 D . “我"战胜了生理厌恶,成功地表演了喝烧酒,并说出了“哈罗”,由此获得人的身份。
    3. (3) 怎样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4. (4) 本文采取让猿猴为人类作报告的寓言方式进行写作,有怎样的文学效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景公饮酒,陈桓子侍,望见晏子,而复于公曰:“请浮晏子。”公曰:“何故也?”对曰:“晏子衣缁布之衣 , 麋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驽马以朝,是隐君之赐也。”

    公曰:“诺。”酌者奉而进之,曰:“君命浮子。”晏子曰:“何故也?”陈桓子曰:“君赐之卿位,以尊其身;宠之百万,以富其家。群臣之爵,莫尊于子,禄莫厚于子;今子衣缁布之衣,麋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驽马以朝,则是隐君之赐也,故浮子。”

    晏子避席曰:“请饮而后辞乎?其辞而后饮乎?”公曰:“辞然后饮。”晏子曰:“臣闻古之贤君,臣有受厚赐而不顾其国族,则过之;临事守职,不胜其任,则过之。君之内隶,臣之父兄,若有离散在于野鄙者,此臣之罪也;君之外隶,若有播亡在于四方者,此臣之罪也;兵革不完,战车不修,此臣之罪也。若夫敝车驽马以朝,意者非臣之罪也!且臣以君之赐,臣父之党无不乘车者,母之党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党无冻馁者,国之简士,待臣而举火者数百家。如此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公曰:“善,为我浮桓子也。”

    曼子方食君之使者至分食而食之晏子不饱使者返言之景公景公日嘻夫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也是赛人之过也令吏致千家之一于晏子,晏子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厚取之君而厚施之人,是代君为君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藏之,是筐箧存也,仁人不为也;厚取之君而无所施之,身死而财迁于他人,智者不为也。婴为人臣,八升之布,一豆之食,足矣。”

    (节选自刘向《说苑·臣术》)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晏子方食/君之使者至分食/而食之/晏子不饱/使者返/言之景公/景公曰/嘻/夫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也/是寡人之过也/ B . 晏子方食/君之使者至分食/而食之/晏子不饱使者/返言之景公/景公日/嘻/夫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也/是寡人之过也/ C . 晏子方食/君之使者至/分食而食之/晏子不饱使者/返言之景公/景公曰/嘻/夫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也/是寡人之过也/ D . 晏子方食/君之使者至/分食而食之/晏子不饱/使者返/言之景公/景公曰/嘻/夫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也/是寡人之过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缁布之衣,也作“缁衣”,指古代用彩色帛做的朝服;后泛指鲜艳的衣服。 B . 驽马,资质较差、不出众的马,与《劝学》中“驽马十驾"的“驽马”含义相同。 C . 觞,本义为古代盛酒器,奉觞是举杯敬酒的意思,流觞则是一种喝酒游戏。 D . 县,周代制度,天下地方千里,分为百县而系于国。周代县大于郡,秦以后县属于郡。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陈桓子陪齐景公饮酒,看见晏子的穿着和车子后,就请求景公罚晏子饮酒,他认为晏子的做法隐瞒了齐景公的赏赐。 B . 晏子解释说,古代贤明的君王对待那些工作失职的臣子才进行责罚,至于乘坐简陋的车子驾劣马,这并非罪过。 C . 晏子认为自己用景公的赏赐使父母妻子等受益,让一些未做官的读书人依靠自己的帮助过活,这显扬了景公的恩赐。 D . 齐景公想派晏子到县里做官,晏子从忠、仁、智的角度说理拒绝;他认为自己作为人臣,有衣穿,有饭吃,就很满足。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兵革不完,战车不修,此臣之罪也。

      ②厚取之君而无所施之,身死而财迁于他人,智者不为也。

    5. (5) 景公要罚晏子时,晏子是如何避席解释的?请简要概括。
  •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浪淘沙令

    王安石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注]伊吕:指伊尹与吕尚。伊尹本是弃婴,后居有莘农耕。商汤娶有莘氏之女,他作为陪嫁奴隶归属商汤。后来,汤王擢用他灭了夏,伊尹成为商的开国功臣。吕尚即姜子牙。他晚年在渭水河滨垂钓,遇周文王,受到重用,辅武王灭商,封侯于齐。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词人深知成功不易:伊吕二人都是先前困窘,后才遇到施展抱负的机会。 B . 本词上片末句使用假设,从正面说明了得遇明主的重要性,暗含对君主的赞美。 C . 本词叙事、议论笔触质朴,与《桂枝香·金陵怀古》的风格不同。 D . 本词以古喻今,借伊、吕与汤、武君臣相得,表达作者与宋神宗君臣合力的理想。
    2. (2) 王安石在词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用刘义隆的典故,告诫统治者不能轻率鲁莽、好大喜功,否则即便有“”的野心,也难免“”。
    2. (2)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蜀山兀,阿房出”写阿房宫的修建耗资巨大,属实不易,以“”两句写阿房宫的被毁轻而易举,甚为可惜。
    3. (3) 李煜《虞美人》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表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众人看了,(A)都笑称赏了一番 , 又指末一首说更好。宝玉见宝琴年纪最小,才又敏捷,深为奇异。黛玉湘云二人斟了一小杯酒,齐贺宝琴。宝钗笑道:“三首(B)各有各好。你们两个天天捉弄厌了我,如今捉弄他来了。”李纨又问宝玉:“你可有了?”宝玉忙道:“我倒有了,才一看见那三首,①       , 等我再想。”湘云听了,便拿了一支铜火箸击着手炉,笑道:“我击鼓了,②       , 又要罚的。”宝玉笑道:“我已有了。”黛玉提起笔来,说道:“你念,我写。”湘云便击了一下笑道:“一鼓绝。”宝玉笑道:“有了,你写吧。”众人听他念道,“酒未开樽句未裁”,黛玉写了,摇头笑道:“起的平平。”湘云又道:“快着!”宝玉笑道:“寻春问腊到蓬莱。”黛玉湘云都点头笑道:“③       。”宝玉又道:“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黛玉写了,又摇头道:“(C)凑巧而已。”湘云忙催二鼓,宝玉又笑道:“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槎枥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黛玉写毕,湘云大家才评论时,只见几个小丫鬟跑进来道:“老太太来了。”众人忙迎出来。

    ——关注公众号拾穗者的杂货铺

    1. (1) 请将文中波浪线处的短语替换为恰当的成语。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3. (3) 请以对偶句的形式对选文主要情节进行概括。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近期《自然通讯》发文称,新冠病毒也会劫持并接管我们的脂肪细胞,提供给自己源源不断的养料。

    肥胖是新冠肺炎的高危因素。数据显示,肥胖使感染住院风险增加三倍,90万例住院患者中超30%可归因于肥胖,死亡风险明显增高。本项研究特别研究了新冠病毒对体内400多种脂质的影响,细胞学分析显示,感染后近80%的脂肪被病毒改变,某些脂肪成分增加了64倍。

    受影响最大的成分是甘油三酯,它含有三种脂肪酸:可以生成细胞膜,还可以分解产生能量。当然,它对新冠病毒同样重要,新冠病毒可以增加细胞中甘油三酯的数量,还改变了细胞使用脂肪供能的能力,持续消耗脂肪维持能量供应。

    科学家研究确定了依赖甘油三酯的病毒蛋白,并针对性地选择了一些可以破坏脂肪代谢的化合物。比如,减肥药奥利司他是脂肪酶抑制剂,可阻止病毒复制,还有β-酮酰还原酶抑制剂等,对alpha、delta多种变异体有效。在脂肪来源被切断后,病毒在48小时内停止复制。

    这可能是我们战胜病毒的重要一步 , 不是针对性地杀伤,而是切断其能量供应。目前,该成果为细胞试验阶段,减肥药究竟对人类治疗有没有作用,还需要动物及人体临床验证。

    1. (1) 下列句子中的“可能”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可能”,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他很固执,不相信有发生惨剧的可能。 B . 为问黄巾满天下,可能容得郑康成? C . 一位女主人在席上递给我一件礼物,可能是一本书。 D . 真正不表示态度的文艺,事实上是不可能的。
    2. (2)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几个较短的语句改为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作为“国防七子”之一的西北工业大学,在鼓励高考毕业生选择该校就读时,发文号召:现在这个时代,国家又有了新一批急需人才攻关的科技领域,处理器设计、电池、通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以及最重要的、可能直接影响祖国统一进程的——半导体。

    国防工业,尤其兵器、航空、航海,这些相对艰苦的部门仍然需要大量有情怀、肯坚守、愿意牺牲各种个人利益的高素质人才,与20甚至30年前没什么太大不同。

    对此,有人笑称这是最有情怀、最有格调的“招生广告”;有人说,从前择业跟着资本走,如今跟着国家政策走;也有人说,人固然要讲情怀,但也要吃饭呀……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