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部分校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入学...

更新时间:2022-09-21 浏览次数:48 类型:开学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具体创作中,怎样让文学语言鲜活灵动起来?

    首先,作家要承认文学语言本身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汪曾祺说,语言是一个生命体。既然是生命体,就要拥有与别人不一样的感情和色彩。当然,文学语言又不能像橘子皮那样随意剥离,它是巧妙融合到整篇作品骨子里的。

    其次,文学语言是作品气脉、气质和作家心力、心慧等品质的综合体现,可以看出作家在其中究竟用了多少心血和功夫。《红楼梦》为何一直被奉为中国文学语言之集大成者?就是曹雪芹在十几年时间里用超凡的才华倾心倾力打造的结果。美妙的文学语言不会凭空产生,作家要结合作品内容和语句反复琢磨、深入推敲,所以作家既要假以时间上的沉思,又要有气脉、气质和心力、心慧的巧妙运用。

    再次,文学语言上的生动表达,并非高不可攀,反复修改是作家必备的基本功。有些作家写的书稿立意和结构都不错,但语言功底不够,甚至文句啰嗦、语法不佳,却没有主动去修改、提升,便是自我降低要求的表现。乔叶小说《最慢的是活着》写小时候“我”不被祖母喜欢,却又不得不每日相见。“低凹的温暖中就又有一种高凸的冷漠”,反复修改得来的这一句,把亲人间不喜欢的细腻真切和复杂感喟写得低回绵长。人、人性、人的灵魂都在里边。

    文学语言要求作家对作品经时间沉淀后多次审视,使作品语言节奏、韵律和风格集中显现,产生独特的魅力。比如洛夫诗歌《与李贺共饮》中有“石破/天惊/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是他对唐李贺“石破天惊逗秋雨”的改写,却充满了重新擦亮的语言张力,并不逊色于原作。这个例证,表明文学语言能穿越古今。

    让文学语言变得鲜活灵动起来,作家要善于从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地域方言、俚语口语等语言形式中汲取丰富的活性因子,巧妙熔铸为别具一格的文学语言,化腐朽为神奇。鲁迅、老舍等作家,之所以成为语言大师,就是他们分别对绍兴官话、北京官话与现代白话进行了属于自己语言范式的融合与变通。

    文学语言,是文学作品活的灵魂。作家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作品,文学语言的独特味道和神奇魅力便可能充盈在文本的字里行间。

    (付秀宏《让文学语言鲜活灵动起来》,有删改)

    材料二:

    对于文学家而言,言意矛盾更多表现为语言本身的概括性、局限性和创作者思想情感的丰富性、复杂性、跳跃性等之间的矛盾。语言只能表达可言传的那部分,对于不可言传的那部分只能无限趋近,但却无法到达。这迫使作家不得不试图寻求可超越语言之上的情感表达方式。立象、留白、修辞以及陌生化就是作家为解决“言不逮意”而作出的努力和尝试。

    立象就是在“言”与“意”之间安插一个具体的意象,通过它来传达创作主体丰富、复杂以及跳跃、流动的情感。如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登乐游原》),不仅把生命的有限和衰落通过“夕阳”寄寓出来,还表达了对大唐国势衰微以及人世沧桑的感慨。古典诗文中的意象繁多,如“明月”“芭蕉”“红豆”“流水”等等,但不管是哪一种意象,都能够通过简洁洗练的文字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蕴。诗词歌赋如此,小说亦是如此。作者有时想要表达的情感很复杂彳艮多面,甚至是用文字无法穷尽的,但这一切通过意象含蓄地表达出来,我们却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意会到。

    留白最早是一个绘画术语,指在作品上留下相应空白,给欣赏者以想象的空间。体现在文学作品中即“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白是含蓄的体现,是创作主体复杂情感的熔化和升华。同时,还可以缓冲节奏,使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去揣测文章的深层意蕴和深刻内涵。如《故乡》中写二十多年后再见闰土时,他们的对话竟然是——“啊!闰土哥,你来了?……""老爷!……”作者把一切情感都放在了省略的那部分空白内,让读者自己去感受。

    中国诗文还善用比兴、象征、夸张等多种修辞来表现文章含蓄之美。《卫风•氓》中的“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一句,不仅以枯黄的桑叶来比喻自己逝去的青春容颜和凋零的爱情,还暗含自己在夫家所受的折磨与摧残,同时也是一种如落叶般凄凉的心境的体现。简短八个字道出了妇人无尽的辛酸与凄凉。

    陌生化即打破传统的正常秩序,通过运用创造性手段,实现对日常生活的颠覆,重新唤起人们的新奇感受。如跳舞就是走路的陌生化表现,更容易让人产生新鲜感。古人多是通过陌生化语言和陌生化意象的使用来打破传统审美范畴,从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有“诗鬼”之称的李贺,诗风幽冷生硬、奇崛险怪,是陌生化的典型代表。阿来《尘埃落定》中以一个“傻子”的视角来叙述距我们已经很遥远的土司家族的兴衰史,给读者带来了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以上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缓解了言意矛盾,但从某种角度来看,文学创作中的言意矛盾始终存在,也正是这言意矛盾才使文学作品可以永葆生命,充满活力,带给人回味无穷的审美韵味。

    (吴迪迪《文学语言新解》,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学语言既要与整篇作品的内容、主旨等巧妙融合,又要具备自身独立的审美价值,拥有不一样的感情和色彩。 B . 只要作家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作品,他的作品的字里行间就会充盈着文学语言的独特味道和神奇魅力。 C . 在文学作品中,言意矛盾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言不逮意“,即作品语言无法百分之百地表达出创作者的思想情感。 D . 古典诗文通过意象传达丰富的情感和意蕴,尽管有时作者的情感很复杂,读者却有可能借助意象最大限度地领会。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话剧《茶馆》的语言真实、形象、口语化,富有幽默感,作者老舍将北京官话与现代白话进行了属于自己语言范式的融合与变通,产生了独特的魅力。 B . 王安石《泊船瓜洲》第三句最初写作“春风又到江南岸”,后将“到”字先后改为“过”“入”

      “满”等,换了十多个字才确定为“绿”,体现了作家对文学语言的严格要求。

      C . 陶渊明用“菊”的意象表现归隐生活的恬然自得,象征自己的高洁品行,为解决创作中可能出现的“言不逮意“问题做出了有效尝试。 D . 现代诗人李金发在《弃妇》_诗中通过塑造“弃妇“形象间接表现自己孤独绝望的心情,与“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手法是一样的。
    3. (3) 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二中“陌生化”观点的一项是(    )
      A . 卡夫卡的《变形记》和蒲松龄的《促织》运用人异化为虫的处理手法,利用荒诞和非理性的表达,带给读者新奇独特的审美感受。 B . “生命就像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前半句似赞美生命,后半句却着以悲凉的颜色,以颠覆的语言唤起读者新奇的感受,表现了文学语言的艺术魅力。 C . 欧阳修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苏轼说:“言有尽而意无穷。“两人都强调文学语言要运用创造性手段,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D . “河面上星光荡漾,就像一片爽朗的笑声。”看得见的星光和听得见的笑声在感觉中沟通转移,打破了传统的正常表达,更容易让人产生新鲜感。
    4. (4) 两则材料均以文学语言的锤炼为话题,但论述各有侧重,请结合文本内容概括说明。
    5. (5) 《红楼梦》第九十八回林黛玉“魂归离恨天”的场景给许多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林黛玉临终时那句“宝玉!宝玉!你好……"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非攻(节选)

    鲁迅

    墨子回到自己的房里,在壁厨里摸出一把盐渍藜菜干,一柄破铜刀,另外找了一张破包袱,等耕柱子①端进蒸熟的窝窝头来,就一起打成一个包裹。衣服却不打点,也不带洗脸的手巾,只把皮带紧了一紧,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裹,头也不回的走了。

    墨子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颗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就这样的到了都城。城墙很破旧;城里面也很萧条,但也很平静;店铺都贴着减价的条子,然而并不见买主,可是店里也并无怎样的货色;街道上满积着又细又粘的黄尘。

    “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

    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歇下来,在一个农家的檐下睡到黎明,起来仍复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到得下午,他坐在一株小小的槐树下,打开包裹来吃午餐,远远的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向这边走过来了。到得临近,那人就歇下车子,走到墨子面前,叫了一声“先生”,一面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

    “这是什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

    “是沙,防云梯的。”

    “别的准备怎么样?”

    “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肯的没有。还是讲空话的多……”“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

    “和他很难说,”管黔敖怅怅的答道,“他在这里做了两年官,不大愿意和我们说话了……”“禽滑厘呢?”

    “他可是很忙。刚刚试验过连弩,现在恐怕在西关外看地势,所以遇不着先生。先生是到楚国去找公输般的罢?”

    “不错,”墨子说,“不过他听不听我,还是料不定的。你们仍然准备着,不要只望着口舌的成功。”

    管黔敖点点头,看墨子上了路,目送了一会,便推着小车,吱吱嘎嘎的进城去了。

    楚国的郢城可是不比宋国:街道宽阔,房屋也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雪白的麻布,通红的辣椒,斑斓的鹿皮,肥大的莲子。走路的人,虽然身体比北方短小些,却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彳艮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好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

    他再向中央走,是一大块广场,摆着许多摊子,拥挤着许多人。只听得轰的一声,大家都唱了起来,原来是有名的赛湘灵②已经开始在唱她的《下里巴人》,所以引得全国中许多人同声应和了。他拔步再往远处跑,到处都在唱。

    楚王看见公输般③首先放下木片,脸上露出扫兴的神色,就知道他攻守两面,全都失败了。

    楚王也觉得有些扫兴。

    “我知道怎么赢你的,”停了一会,公输般讪讪的说,“但是我不说。”

    “我也知道你怎么赢我的,”墨子却镇静的说,“但是我不说。"

    “你们说的是些什么呀?”楚王惊讶着问道。

    “公输子的意思,"墨子旋转身去,回答道,“不过想杀掉我,以为杀掉我,宋就没有人守,可以攻了。然而我的学生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经拿了我的守御的器械,在宋城上,等候着楚国来的敌人。就是杀掉我,也还是攻不下的!”

    “真好法子!”楚王说,“那么,我也就不去攻宋罢。”

    时候已是下午,当主客谈笑之间,午餐也摆好了,有鱼,有肉,有酒。墨子不喝酒,也不吃鱼,只吃了一点肉。公输般独自喝着酒,看见客人不大动刀匕,过意不去,只好劝他吃辣椒:

    “请呀请呀!”他指着辣椒酱和大饼,恳切的说,“你尝尝,这还不坏。……”

    公输般喝过几杯酒,更加高兴了起来。

    “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说。

    “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

    “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老乡,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

    他说着就跳起来,跑进后房去,好像是在翻箱子。不一会,又出来了,手里拿着一只木头和竹片做成的喜鹊,交给墨子,口里说道:

    “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

    “可是还不及木匠做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他削三寸的木头,就可以载重五十石。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

    “哦,我忘记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

    墨子说着,便取了小包裹,向主人告辞;公输般知道他是留不住的,只得放他走。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

    墨子在归途上,是走得较慢了,一则力乏,二则脚痛,三则干粮已经吃完,难免觉得肚子饿,四则事情已经办妥,不像来时的匆忙。然而比来时更晦气:一进宋国界,就被搜检了两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国队,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关外,又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

    一九三四年八月作

    【注】①文中提到的耕柱子、曹公子、管黔敖、禽滑厘,都是墨翟的弟子。②赛湘灵,作者根据传说中湘水的女神湘灵而虚拟的人名。③公输般,般或作班,春秋时鲁国人,又称鲁班,曾发明创造若干奇巧的器械。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墨子看到宋国贫弱凋弊景象时的心理活动,可以看出墨子关心民命、厌恶侵略战争的伟大的人道主义的高尚心灵。 B . 墨子的徒弟管黔敖、禽滑厘等贯彻墨子“不可只望口舌的成功”的思想,切实备战,做好防御工作,是“止楚攻宋”成功的前提。 C . 公输般“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说明他也认为自己的技艺比不上做车轮的木匠,要努力提高技艺,以防“饭碗敲碎“。 D . 结尾写为宋国奔波的墨子归来时,却遭遇搜身、募捐、避雨不得而鼻塞的尴尬经历,在诙谐幽默中引人深思,深化了小说主旨。
    2. (2) 对关于楚国郢城的两段描写,理解不正确的_项是(    )
      A . 与前面对宋国的描写形成对比,用楚国的相对富裕来衬托弱小的宋国的贫穷、破败,预示宋国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的失败命运。 B . 对楚国的物产和楚人身材等的具体描绘,和下文公输般辣椒酱就大饼的饮食方式,符合小说对地域和人物特征的设定,更有真实感。 C . 对赛湘灵演唱现场的描写,某种程度上调整了小说的情节节奏,让之前笼罩在紧张的战争阴影中的情节有了短暂的舒缓。 D . 用衣着干净的楚人衬托穿着“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的墨子,更突出墨子身体力行、务实苦干、反抗侵略、热爱和平的大义形象。
    3. (3) 文中的墨子是一个“中国的脊梁“式的古代英雄,小说是如何突出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具体说明。
    4. (4) 一般认为,这篇小说“在着重发掘历史精神的用意中,是为了执着现实的战斗”,因此也就带有比较明显的“干预生活“的意图。请结合文本,谈谈本文是如何体现“干预生活“的特点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高宗建炎元年五月甲午,召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专传即。初,纲再贬宁江,金兵复至,渊圣悟和议之非,召纲为开封尹。行次长沙,被命,即帅湖南勒手师入援,未至而京城失守。至是,召拜右相,趣赴行在秒。中丞颜岐奏曰:“李纲为金人所恶,虽已命相,宜及其未至,罢之。”拿五上,帝曰:“如朕之立,恐亦非金人所喜!”岐语塞而退。右谏议大夫范宗尹论纲名浮于实,有震主之威,帝亦不听。汪伯彦、黄潜善自谓有攀附之劳,拟必为相,及召李纲于外,二人不悦,遂与纲忤。纲行至太平,上疏曰:“兴衰拔乱之主,非英哲不足以当之。英则用心刚,足以莅大事,而不为小故之所摇。哲则见善明,足以任君子,而不为小人之所间。愿陛下以汉之高、光,唐之太宗为法。”六月朔,李纲至行在,入见,涕泗交集。纲言于帝曰:“邦昌僭逆,臣不可与邦昌同列,当以笏击之。陛下必欲用邦昌,第罢臣。”帝颇感动。汪伯彦曰:“李纲气直,臣等所不及。”帝乃出纲奏,责授邦昌昭化军节度副使,潭州安置。邦昌后至潭州,伏诛。时帝手诏择日巡幸东南,纲言:“车驾巡幸之所,关中为上,襄阳次之,建康为下。陛下纵未能行上策,犹当且适襄、邓,示不忘故都,以系天下之心。“帝乃谕两京以还都之意,读者感泣。纲尝侍帝,论及靖康时事,帝曰:“渊圣勤于政事,省览章奏至终夜不寐,然卒至播迁,何也?”纲对曰:“人主之职在知人,进君子,退小人。"因勉帝以明恕尽人言。帝嘉纳之。纲所论谏,其言切直,帝初无不容纳。吕中曰:自纲之入相也以英哲全德勉人主抗忠数疏中时膏肓僭逆之罪正而士气作幸都之谋定而人心安。朱子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李纲辅政》)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自纲之入相也/以英哲全德勉人/主抗忠数疏中时/膏肓僭逆之罪正而士气作/幸都之谋定而人心安 B . 自纲之入相也/以英哲全德勉人主/抗忠数疏冲时膏肓/僭逆之罪正而士气作/幸都之谋定而人心安 C . 自纲之入相也/以英哲全德勉人主/抗忠数疏中时/膏肓僭逆之罪正而士气作/幸都之谋定而人心安 D . 自纲之入相也/以英哲全德勉人/主抗忠数疏/中时膏肓/僭逆之罪正而士气作/幸都之谋定而人心安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书侍郎,古代官名,是中书省的副职长官,汉始置,以后各代名称不一,但各代大都有类似官职设置。 B . 勤王,尽力于王事,王室有难,起兵救援靖乱。初唐骆宾王《代徐敬业讨武氏檄》有“共立勤王之勋,无废大君之命”一句,就是这个意思。 C . 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出自《史记•卫将军骡骑列传》:“右将军苏建尽亡其军,独以身得亡去,自归大将军……遂囚建诣行在所。“ D . 章,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一种呈文。汉代时,呈文分为章、奏、表、议四类。“章以按劾,奏以执异,表以陈情,议以谢恩”,奏议类的公文是以议论为主,而章表类的公文则是以抒情为主。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当初,李纲第二次被贬官到宁江,金兵又来围攻汴京,钦宗醒悟到议和的不对,征召李纲为开封府尹。 B . 右谏议大夫范宗尹认为李纲能力太强,会震慑威胁君主,但高宗也没听从他的意见。 C . 张邦昌因为李纲的奏章,被高宗降为昭化军节度副使,安置在潭州。张邦昌到达潭州比规定时间晚,被处死。 D . 李纲侍奉宋高宗辅政以来的议论劝谏,言辞切要率直,宋高宗在最初时能完全包容采纳李纲的建议。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帝乃谕两京以还都之意,读者感泣。

      ②渊圣勤于政事,省览章奏至终夜不寐,然卒至播迁,何也?

    5. (5) 文中说,“纲所论谏,其言切直。”李纲先后给高宗提出了哪些治国的建议?
  •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水调醐•细数十曲①

    范成大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②。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③。骊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④?

    【注】①此词作于公元1177年(淳熙四年)中秋,这年五月作者因病辞去四川制置一职,乘舟东归故里。八月十四日至鄂州(今湖北武昌),十五日晚参加知州刘邦翰设于黄鹤山南楼的赏月宴会。“复修南楼故事,老子于此兴复不浅也。作乐府诗一篇,俾鄂人传之。"②东晋庾亮镇守武昌时,曾在秋夜登上此处的南楼,与僚属吟咏谈笑,高兴地说:“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③“空敝黑貂裘”,用苏秦事。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终无成而归”o④“沧洲”,指故乡。《吴船录》谓:“余以病丐骸骨,傥恩旨垂允,自此归田园,带月荷锄,得遂此生矣。"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天无纤云,月明星稀,明月浮空,静穆澄澈。诗人凭高望月,既有怡然陶醉其中、超凡脱俗之感,也有“高处不胜寒“的悲慨之情。 B .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诗人视野开阔,“秦”“楚”大地,皓月当空。一个“熨”字,巧用比拟,将“月色”化静为动,神奇生动。而月下江流平静顺滑,如白练般的柔美也随之毕现眼前。 C . 词人善用典故,如东晋庾亮之典和苏秦之典,或抒发欣喜之情,暗寓辗转劳顿但功业难成之苦。 D . 这首词感喟颇深,却不乏豪放清逸的风韵,意境阔大,想象丰富新奇,语言流畅飘逸。
    2. (2) 诗人登楼宴饮,凭高赏月,感喟颇深。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赤壁赋》中友人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2. (2) 在韩愈的《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轻视师道,以地位、官职为理由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3. (3) 古代文人常借“水”这一意象抒发情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句描写水波动荡升起烟雾的奇特景象,又以“”句慨叹世事如水,一去不复返。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历史上的扬州,自隋至清一千多年间,虽屡遭兵燹,却不掩其繁华锦绣。大凡一个城市,就像一个人那样,命运各异,有好有坏。有人困顿潦倒,喝凉水都塞牙;有①__________,到老也无灾咎。扬州属于那种“贵人多难”一类,比起杭州、苏州,它受到蹂蹒最多。但每遭蹂蹒之后,它总能顽强地恢复生气。“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八字用在扬州身上,也是②__________的。

    古扬州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当在小秦淮与瘦西湖两处。其繁华,其绮丽,其风流,其温婉,《扬州画舫录》皆记述甚详。西湖之名借于杭州,秦淮之名借于南京,但前头各加一“瘻”与“q、”字,便成了扬州的特色。古扬州城中,虽然住了不少商人,但铜臭不掩书香,负责给山水楼台命名的,肯定还是李斗、焦循这样的秀才。这两处名字最③_______:西湖一瘦,便有了尺水玲珑的味道;

    秦淮一小,也有了小家碧玉的感觉。如此一来,山水就成了佳丽一族,而扬州城也就格外地诗化了。

    生机盎然的三月,那杨柳岸畔的福又M爲疝商茹耘簟「疏巻糖"裁磷「二E儿都罩在迷离的烟雨之中。此时的扬州,那些硬硬的房屋轮廓都被朦胧的雨雾软化了下来,曲折的小巷浮漾着兰草花的幽香。湖上的画舫,禅院的钟声,每一个细节上,都把江南的文章做到了极致。

    (节选自《烟花三月下扬州》,有删改)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瘦”与“小”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更有两位虎头虎脑的青年,他们走过“天下最难走的路“,现在却静静地坐着,文雅得和闺女一般。 B . 齐白石授徒时有一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C . 嘉峪关抓住“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不断续写富民兴陇的新篇章。 D . 我以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最佳用脑时间,就是我们的脑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的时刻。在这时间里,大脑整理信息、贮存信息、接受信息以及输出信息的效率比其他时间都强。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去学习和创造,取得的效果会比平时更好。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但是实际上,①    。有的人一到了夜间,脑细胞就处于兴奋状态,思维十分活跃,精力高度集中,工作效率极高。大多数作家都习惯于夜间挥笔。当然大部分人,他们的大脑在清晨和白天的思维效率较高。总之不同的人,大脑活动的特点也不相同。②    , 就可以利用它去更好地学习和创造。

    需要注意的是,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不适于长期的夜间用脑。如果脑细胞处于抑制状态,昏昏欲睡,还硬用刺激神经的办法去学习,③    , 而且有损健康,不宜提倡。

    所谓“用脑时间”,从广义上讲,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在人的一生中,青少年时期是最佳用脑年龄区。这个时期大脑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对信息的自觉调节能力最强。因此可以说,在一天中的最佳用脑时间内和一生中的最佳用脑年龄区里,勤奋地学习和创造,是人才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毛笔是我国传统书写工具,有硬毫、软毫之分。硬毫弹性好但不够柔软,软毫很柔软但弹性较差。人们书写时根据其特性扬长避短,以硬毫表现瘦劲挺拔,以软毫表现圆润丰满。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书写需求,将硬毫、软毫按不同比例合制出兼毫。在做事之前准备好工具,掌握其特性,操作起来就可以得心应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

    人们又进而把“贤友”比作“利器”,认为与品德高尚的人为友,自己的境界和修养也会得到提升。如是说来,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器”呢?认识自我,不断学习,掌握技能,提升境界不正是一个“利其器”的过程吗?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