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6课 戊戌变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6课 戊...

更新时间:2022-08-30 浏览次数:7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2八下·定远开学考) 下表是变法维新运动期间陕西维新人士的活动情况表。据此可知,变法维新运动(    )

    人物

    活动

    刘光菁

    先后创立时务斋.励学斋, 研讨西方国家富强之道和本国现状

    魏光焘等

    设立格致学堂, 筹备陕西中学堂、武备学堂

    阎培棠等

    创办《广通报》, 宣传废八股、兴学校.倡商等维新思想和主张

    A . 促进了思想启蒙 B . 提倡民主与科学 C . 维护了清朝统治 D . 得到全社会支持
  • 2. (2022·福州一检) 1897年底,全国出现讲变法自强的政治性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达300所以上。这一现象(   )
    A . 开启近代化运动 B . 催生民族资产阶级 C . 传播了维新思想 D . 宣扬民主共和观念
  • 3. (2021八上·坡头期末) “维新运动决不能算作是完全的失败。从一开始,它的下面便是一阵思想的巨浪。当1895年以后政治的活动展开时,它所唤起的感情和注意力反过来又加深和扩大了这阵巨浪。”这主要反映了戊戌变法(    ) 
    A . 是一次成功的政治变革 B . 有利于科学技术的传播 C . 是一场救亡图存的运动 D . 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 4. (2022·邵阳) 为落实“双减”要求,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某班成立了历史兴趣小组。在讨论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时,同学们提出了以下观点,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 . 都主张学习西方 B . 都主张暴力革命 C . 都主张民主共和 D . 都主张君主立宪
  • 5. (2022·荣县模拟)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人们认识到仅仅依靠军事变革无法挽救民族危亡。此时,一群举人冲破长期沉闷局面,掀起一场救亡图存运动,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这场运动是(    )
    A . 戊戌变法 B . 辛亥革命 C . 新文化运动 D . 五四运动
  • 6. (2022九下·揭西月考) 弘扬英雄人物的优秀品质,有利于实现历史教育的真正价值。下列诗句抒发的思想情怀和抱负与英雄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
    A .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文天祥) B .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岳飞) C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戚继光) D .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嗣同)
  • 7. (2021八上·澄海期末)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近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变法失败而消失,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材料体现了变法(    )
    A . 推翻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统治 B . 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 . 虽最终失败但挽救了中华民族危机 D . 在思想文化上产生了广泛持久的影响
  • 8. (2021八上·阿荣旗期末) “戊戌变法……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除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以上内容强调戊戌变法(    )
    A . 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 . 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 C .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D . 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9. (2022七下·东阿期末)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日本以变法而强大,中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循守旧而灭亡。持这种观点的是()
    A . 地主阶级顽固派 B . 地主阶级洋务派 C . 资产阶级维新派 D . 资产阶级革命派
  • 10. (2022·孝感) 1898年,《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渐渐成为报纸文章的常用语,许多爱国志士爱用这类术语作为子女的名字。这主要表明《天演论》在当时中国的宣传(    )
    A .   开启了西方学术成果的传播 B . 适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 C . 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D . 阻碍了传统思想的发扬光大
  • 11. (2022九下·连城月考) 制作学习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图所示的学习卡片记录的历史事件是(    )
    A . 洋务运动 B . 公车上书 C . 百日维新 D . 辛亥革命
  • 12. (2021八上·阿荣旗期末) 京师大学堂是今天著名学府北京大学的前身,它创办于(    )
    A . 洋务运动时期 B . 百日维新时期 C . 辛亥革命时期 D . 军阀混战时期
  • 13. (2022·泰安) “甲午大败,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因“觉醒”而开始的爱国运动是(    )
    A . 虎门销烟 B . 太平天国运动 C . 戊戌变法 D . 西安事变
  • 14. (2022·深圳模拟) 2022年3月3日晚,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中央电视台每年都以“感动”为标准评选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已经进行了20年。如果可以对历史人物进行评选,你认为1894年感动中国人物最有资格当选的是(   )
    A . B . C . D .
  • 15. (2022·白云一模) 梁启超在1896-1910年间相继撰写了《波兰灭亡记》、《日本之朝鲜》、《朝鲜亡国史略》、《越南小志》、《越南亡国史》、《朝鲜灭亡之原因》、《日本并吞朝鲜记》等历史论著。其主要意图是(   )
    A . 营造戊戌变法的舆论 B . 总结戊戌变法失败教训 C . 激发国人的危机意识 D . 变法失败转向史学研究
  • 16. (2022·屯溪模拟) 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同类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从百日维新和洋务运动的措施看,其相似之处在于(    )
    A .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B .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 C .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D . 兴办新式学堂
  • 17. (2022·梧州) 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百日维新时指出:“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此观点旨在说明百日维新(    )
    A . 弘扬了民主科学 B . 结束了君主专制 C . 实现了自强求富 D . 促进了思想启蒙
  • 18. (2022·白云一模) 19世纪末,著名的民主革命女侠秋瑾字“竞雄”,新文学运动代表人物之一的胡适字“适之”,同盟会员、曾任广东省长的陈炯明字“竞存”。这些命名体现了以下哪本著作的影响(   )
    A . 严复的《天演论》 B . 魏源的《海国图志》 C . 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D . 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 19. (2022九下·长春月考) 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 . 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 . 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 . 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 . 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 20. (2021八上·德惠期末) 梁启超回忆19世纪80年代的情形时说:“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好,不齿士类”,而19世纪末,却出现了“举国若狂,人人竞言西学”,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社会性质的变化 B . 民族危机加深,救亡意识凸显 C .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 自强求富理念的推广
二、材料分析题
  • 21. (2018·河南)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8年,顽固派教训康有为说: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康有为应辩道: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之地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非变不可!

    材料二:康有为求学之初,就特别留心中国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各种经世之学。他到过香港、上海,看见西洋人地方行政整齐,觉得这种行政必有文化思想的背景和渊泉。

    材料三: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在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和开设西学的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等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而随之兴起的学会,为广开民智介绍了西方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在近代中国几乎必然地会转化为政治力量;维新人士还提出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早了胡适20年,可以说,后来的许多进步主张,在戊戌维新的时候都已露出了端倪。

    1. (1) 材料中的“祖宗之法”主要指什么?维新派为改变“祖宗之法”所做的努力有哪些?
    2. (2) 据材料和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为主张变“祖宗之法”的原因。
    3. (3) 据材料三,谈谈你如何理解维新运动在社会上的“思想启蒙”作用。
  • 22. (2019·东光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长时间来,关于戊戌变法是保守的观念,影响广泛而深远。……近20年来,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化进程视角来看,成成变法是近代中国不可或缺的历史环节,……时下又流行一种意见,戊戌变法打断了洋务运动的进程,使中国丧失了一次走向近代化的机会,乃至指责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带头羊。

    ——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

    据材料,概括史学界对戊变法的评价先后有哪几种观点?你同意哪一种观点?用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 23. (2022·东莞模拟) 近现代的留学史,从侧面反映了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留美幼童返国后职业(职务)分配统计表(部分)

    职业(职务)

    人数

    国务总理、外交部长、公使、海关官员、铁路官员、电报局官员、陆海军军官等

    63人

    军医、教师、铁路工程师、律师、冶矿技师等

    28人

    经营商业

    8人

    注:从1872﹣1875年,清政府先后选派120名10岁至16岁的幼童赴美留学,均于光绪七年(1881年)撤回。

    ——摘编自高宗鲁《中国幼童留美史》

    材料二:1918年,李大钊在北京疾呼:“在这世界的群众运动的中间,历史上残余的东西……几乎可以阻碍着新运动的进路的,必挟雷霆万钧的力量摧拉他们。……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舍维主义的凯歌的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这一时期,“以俄为师”,即向苏俄学习被视为留学生们的共同选择。

    ——摘编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李大钊》

    材料三:1950﹣1963年,中国共派出留学生9594人,其中,派往苏联8357人,东欧各国925人,西欧和亚洲各国17人。留学生的选派、培训到政治审查、专业选择、学习和生活费用、期满后回国的工作分配,均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从留学专业看,以1950年留苏的375人为例,理科35人,工科261人,农科9人,医科28人,文教10人,政法21人,财经11人。

    ——《新中国首批留苏学生的历史考察》

    材料四:打开门迎进来。截至2013年,来华留学人员达到36万人次,生源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4年,数字依然在增长。……许多来华留学人员回国后成为所在国家政界、文化界、经济界和教育界的中坚力量,有近20位先后担任驻华大使,成为名国人民与中国人民友好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世界坐标中的大国抉择,新中国留学工作纪实》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后期中国出现留学热潮是与哪一事件相关?并分析这一留学潮有什么历史意义?
    2. (2) 对比材料一,请指出材料二中20世纪初期中国留学生出国学习方向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的留学生活动对近代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此次留学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时代背景。
    4. (4) 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海外来华留学人员增加的原因。
  • 24. (2022八下·西宁开学考)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中国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和社会风尚开始了一场深刻的变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新式学堂一一举办,留学生陆续外派,大清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

    ——引自《复兴之路》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于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 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1. (1) 材料一中给“大清国带来了些许新的气象”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破产的标志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的作者代表了中国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为实现“变官制”的政治理想,寻找救国的方法,他们找到的出路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