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开学检测(...

更新时间:2022-08-29 浏览次数:47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1七下·萨尔图期中) 小明上课时,对老师的一个知识点产生了质疑,他就打断了老师的讲课。你认为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

    ①小明不应该挑战老师的权威,这样老师会很没面子

    ②小明敢于向权威进行挑战,这是有批判精神的体现

    ③小明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敢于表达不同观点

    ④小明不应该在课上质疑,应该下课和老师交流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2. (2021七下·靖江期末) “学贵有疑”,启示我们在学习中应(    )
    A . 敢于说不,敢于批判 B . 我行我素,追求独特 C . 勤奋学习,勇于创造 D . 勇于争辩,否定一切
  • 3. (2022七下·东莞期中) 留守儿童对情感的渴求是刻不容缓的。关爱留守儿童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了给留守儿童创造正面的情感体验,我们可以(    )

    ①给与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            ②与他们一起进网吧通宵达旦玩游戏

    ③与他们一起走进大自然或者博物馆    ④与他们一起欣赏艺术作品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4. (2022七下·嘉兴期末) 某中学规定:“男生女生不得成对出现在校园里;男生女生不得同桌吃饭。”这些规定之所以不妥当,是因为青春期的男女(    )

    ①还不可能产生异性之间的情感

    ②往往最有能力享受真正的爱情

    ③与异性正常交往有利健康成长

    ④对异性的心理萌动属正常现象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5. (2021七下·安定期中) 智利诗人说:“我们所需要的很多东西都可以等待,但孩子所需要的东西不能等待。他的骨骼正在成型,他的血液正在生成,他的心灵正在发展。我们不能对他说明天,他的名字叫今天。”留守儿童对情感的渴求是刻不容缓的。你对这些留守儿童的正确建议是 ( )

    ①体味美好情感,拒绝网络                  ②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③多读书,提升自己道德情操                ④要自由,拒绝参加任何活动

    A . ①④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②③
  • 6. (2021七下·芜湖期末) 某中学举行校园义卖活动,七(1)班同学为了筹集善款,大家齐心协力:有的发动宣传,有的收集义卖品……该班在活动中表现优秀,受到学校表彰。这表明,美好集体(    )

    ①有共同的愿景    ②不存在个体差异    ③是远离竞争的    ④是善于合作的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7. (2021七下·灌阳期末) 参加校运动会4×100米决赛时,腿部有伤的小东满怀信心,咬牙坚持上阵,帮助班级夺得冠军。小东的动力来自于 (   )
    A . 对同学和队友们的依赖感 B . 对班级集体荣誉感的坚持 C . 对个人虚荣心的不懈追求 D . 对班集体力量的盲目信任
  • 8. (2021七下·阿荣旗期末) 2020年9月2日,姜某因心情郁闷,不知道如何排解,竟掏出随身携带的钥匙将停放在路边的六辆私家车划伤来泄愤。随后被警方抓获归案。这说明(   )
    A . 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 B . 人的情绪会相互传染 C . 人的情绪是可以调节的 D . 情绪影响人们的行动
  • 9. (2021七下·淮南月考) 俗话说∶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句俗话告诉我们,男生女生应该做到( )
    A . 互相排斥 B . 优势互补 C . 相互取代 D . 融合交流
  • 10. (2021八上·渭南月考) 父母的叮嘱在耳边响起,你会觉得“好烦哦”;长辈与自己的看法有分歧,你会不屑一顾;同学的无心之言,你认为是在贬低自己;老师多看两眼,你觉得是“不怀好意”……青春期敏感心灵中“忽忽”燃起的小火苗,让我们不由得开启“怼”模式,成为屡屡伤害父母和同学老师的“刺猬少年”。为避免因敏感而冲动“怼”人,我们应该(    )

    ①做到尊重他人,虚心听取意见              ②全面地看问题,不随意下结论

    ③学会换位思考,善于沟通交流              ④抑制自己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1. (2022七下·大埔期中) “止于至善”是《大学》的三大纲领之一,是统领《大学》的核心思想。关于“止于至善”,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①是一种美好向往,普通人无法达到的境界

    ②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

    ③要求我们从点滴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④要有自己的格调,以自我为中心检视自身不足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2. 集体,教会我们享受生活的阳光,感悟生命的欢乐;集体,教会我们珍惜真诚的友谊,保留沁人的花香;集体,教会我们忘却往日的不快,期望美好的未来;集体,教会我们感恩父母的含辛茹苦,祝福天下的千万生灵……这说明( )
    A . 美好集体是我们共同创造的   B . 美好集体引领我们健康成长 C . 美好集体承担着共同的使命   D . 美好集体拥有着共同的梦想
  • 13. 我们的情感需要表达、回应和共鸣。下列属于传递情感正能量的行为有( )

    ①小明对生病的同学嘘寒问暖

    ②小李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

    ③老师提醒同学上下楼梯要注意安全

    ④小张对坐在自己身边的农民工表示嫌弃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4. (2021七下·介休期末) 一位多次夺得冠军的短跑名将,谈起成功秘诀时,着重谈了“冲刺”的“关键时刻”:“我心里想的并不是‘冲刺’ 。从百米跑道上起跑的那刻起直到终点,我只想一件事----‘一直往前跑’,这样可以避免因为想冲刺带来的情绪波动。”他的秘诀告诉我们( )
    A . 保持良好情绪比刻苦训练重要 B . 合理调控情绪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C . 情绪会影响我们的观念和行动 D . 情绪与个人的心态没有多大关系
  • 15. 我们在实践中培养情感互动,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逐渐懂得有意识地理解情感,有意识地表达情感,这说明(   )

    ①与人交往可增加对情感的体验

    ②情感伴随着我们的生活经历不断积累、发展

    ③情感与情绪紧密相连,情绪是情感所在

    ④情感是人在社会交往、互动中自然引发的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③④ D . ②③④
  • 16. 下列生活场景中的做法与“四大保护领域”的要求对应一致的是(   )

    ①家庭保护

    妈妈要求小辉整理好自己的房间,学会生活自理

    ②学校保护

    我市各校认真开展紧急疏散演练活动

    ③社会保护

    县人民法院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

    ④司法保护

    根据法律规定,中小学校周边不得设营业性网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7. (2022七下·电白期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些诗句主要启发我们(   )
    A . 珍惜青春时光 B . 调控青春矛盾  C . 学会独立思考 D . 培育自强品质
  • 18. (2022七下·东坡月考) “男儿有泪不轻弹,遇到什么问题都不能哭”“女生就应该依赖性强、细腻体贴”“男生天生就比女生聪明”……这些认识通常是受到_____的影响。(   )
    A . 不同家庭境遇 B . 所受教育程度 C . 性别刻板印象 D . 特殊社会关系
  • 19. (2020七上·广饶期末) 下面关于情感与情绪说法错误的是(    )
    A . 情绪是短暂的、不稳定的,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变化 B . 情感是短暂的、不稳定的,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变化 C . 情感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强化、逐渐积累的,相对稳定 D . 情感与情绪紧密相关,情感伴随着情绪反映逐渐发展
  • 20. (2021七下·陇县期中) “即使是生活中黑暗的时刻,也一样可以找到心灵的安慰,从周围一切,从点燃黎明那一点微弱的光辉,从温馨的鲜花、小鸟的啼呜、迷人的旋律,还有,从那辉煌的文字宝藏,从那充满魅力的书的世界寻求慰藉。”这段话启示我们(  )
    A . 美好情感只是表现在对自然的认识和欣赏之中 B . 学会承受负面感受,善于将负而情感转变为成长的助力 C . 体验自己的情绪,也要经常体验他人的情绪感受 D . 情感会随着我们的生活经历不断积累、发展和丰富
  • 21. (2021九下·山西月考) 法治意识是现代公民必备素养,要求我们从小学法守法尊法用法。下列行为符合法治意识要求的是(   )
    A . 小钟假期和父母回了趟老家,因担心疫情防控政策带来麻烦,委托没有外出的姑姑用其手机号替他每天登陆“打卡”申报行程“未离开” B . 因对小区物业服务不满意,多次反映未果,小孟周末和爸爸一起,加入到围堵物业中心的“维权”队伍中 C . 家庭聚餐上,叔叔点了一道饭店的特色菜——野生鲟鱼,让大家也尝尝鲜,小雷说服叔叔换成了普通的黄鱼 D . 创建文明城市期间,养成好习惯的小齐坚持每周抽出一个小时时间去社区做公益活动
  • 22. (2022七下·临汾期末) 中国法治大事记

    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下列对中国法治大事记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现行宪法

    ③我国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④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⑤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⑥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A . ①②③④⑤⑥ B . ①③②④⑥⑤ C . ①②④③⑤⑥ D . ②①④③⑥⑤
  • 23. 七年级学生小雨所在的班级打算举办课本剧排练,以备战学校课本剧比赛。小雨因善于表演而被选中参加排练,但恰好当晚有他喜欢的音乐会。对此,小雨应当(    )

    ①拒绝参加排练,因为当集体规则与个人意愿相悖时,就无须遵守规则

    ②按时参加排练,因为个人利益应服从集体利益

    ③拒绝参加排练,因为坚持集体主义就必须维护个人正当权益

    ④按时参加排练,因为集体的事务无论大小都要认真对待,努力做好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③
  • 24. 2020年6月1日起,公安部在全国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依法查处不戴头盔、不系安全带等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人们佩戴安全头盔、使用安全带的自觉性明显增强,交通事故伤亡人数明显减少。这一行动(    )

    ①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②说明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作用

    ③杜绝了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   
    ④说明法律是靠人们的自觉来保证实施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5. (2022七下·盘锦期中) 世界微笑日,又称国际微笑日,是由世界精神卫生组织在1948年确立的唯一一个庆祝人类行为表情的节日,日期为每年的5月8日。这一天,世界各地很多学校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微笑”主题活动。这启示我们(    )
    A . 为了自己和他人的身心健康,任何时候都要展示快乐的表情 B . 要学会调节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 C . 消极情绪有弊无利,要学会消除消极情绪对自己的影响 D .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我们都不能有任何负面情绪
二、材料分析题
  • 26. (2021七下·德惠月考) 材料一:一个学生在《致青春》中写道:青春是朝阳/青春是江河的浪/青春是四季的花/青春是枝头的果/青春已脱去孩童的稚气/逐步走向成熟……

    材料二:当一位年迈的老人不小心摔倒后,骑车路过的三位中学生毫不犹豫地将老人扶起,给老人购买了止血喷剂,并将老人送回家中。尽管生活中有扶起老人遭到诬陷的行为发生,但三位中学生还是伸出了援手。

    1. (1) 进入青春期,我们的身体变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2. (2) 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向材料二中三位同学学习,做到“止于至善”?(两点即可)
    3. (3) 为了让同学们懂得“行己有耻”,做到青春有格,“止于至善”,七年级某班级准备开展一次主题探究活动,请你设计一个主题活动名字。
  • 27. (2022七下·凤县期末) [美好集体我建设]

    故事:一个盲人与一个跛子,被大火围因于楼内,眼看要坐以待毙。但四肢健全的盲人和眼睛完好的跛子,却巧妙地组合成了一个完整的“身体”:盲人背起跛子,跛子指路,两个人终于从大火中死里逃生。

    1. (1) 根据以上故事说说你心目中的美好集体应该具有什么特征。
    2. (2) 美好的集体对个人成长有什么意义?
    3. (3) 为建设美好集体,你准备怎么做?
  • 28. 校园欺凌(同学间欺负弱小、敲诈勒索等行为)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校对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这一举措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某中学同学在QQ群纷纷留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下面是几位同学的留言:

    悠悠岁月:专项治理校园欺凌是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和保护,我们真心需要这样的保护。

    心静如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遇到危险,走为上策。

    北风萧瑟:我不担心被欺负,我人高马大,只有欺负别人的份儿,咱班同学谁要被欺负,来找我!

    微风:咱们学校也经常发生类似的事件,预防校园欺凌,人有责,我们应行动起来,还校园一片安宁。

    1. (1) [校园治理我思考]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什么保护?
    2. (2) [校园治理我分析]为什么“悠悠岁月”说“我们真心需要这样的保护”?
    3. (3) [校园欺凌我建言]请你在QQ群留言,为遏制校园欺凌、维护自身安全提几点建议。
  • 29. (2021七下·灵山期末) 走进法治天地

    【掌握特征】

    材料一: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 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民法典将自2021年1月1日 起施行。

    【分析原因】

    材料二:2020年6月28日,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二审稿提交全国人 大常委会审议,草案在一审稿基础上作出十几处主要修改,强化了家长、学校、社会、网 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政府、司法机关等保护责任,以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材料三: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即将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新法增加了政府保护和网络保护,从四大保护到六大保护,着力解决社会关注的涉未成年人侵害问题, 包括监护人监护不力、学生欺凌、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问题,为“少年的你”撑好法律“保护伞”。

    【践行法律】

    材料四:法律不能只是纸上的条文,而要写在公民的心中,使法治成为一种 全民信仰,这对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 (1) 材料一体现了法律的哪一个特征?同道德相比,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 特征是什么?
    2. (2) 请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为什么要进一步强化各方面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
    3. (3) 作为国家的小主人,我们怎样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出应有的贡献?(写出三点)
  • 30. (2021七下·南山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共和国勋章” 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某校在升旗仪式上举行默哀仪式缅怀袁隆平,并在班会课集中学习袁隆平先生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

    材料二:就在举国哀痛袁隆平逝世时,网上却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据网友举报,名为“胜者为王”在网络平台发布不当言论,戏称“袁隆平让水稻失去了自己最原始的基因,改变了水稻的初心,让水稻成了奴隶。”以此诋毁国之栋梁袁隆平。经调查核实,该网民系天津市静海区人李某(男, 38岁)。目前,公安机关已对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相关调查工作正在进行中。

    1. (1) 根据材料一,举行默哀仪式和主题班会纪念袁隆平,有利于培养我们的美好情感。这种美好情感是什么?美好情感有哪些作用?
    2. (2) 结合材料二中网友“胜者为王”的言论,请你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