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7月返校...

更新时间:2022-09-02 浏览次数:44 类型:开学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2分)
  • 1.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眼下,直播带货迅速升温,爆发性极强。许多名人参与直播带货,利用直播平台与消费者直接交流。直播带货不仅是助力脱贫增收、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而且成为释放和激发消费潜力的重要推手。

    直播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得益于主流媒体、知名人士所起到的良好带动作用,更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同。直播带货的优势在于向“体验经济”延伸,通过场景在线与直接互动带来更高的转化率。直播带货将线下的场景移到了线上,让消费者通过互动在短时间内更加直观地了解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快捷、更加新颖、供求对接更加紧密的服务,将粉丝喜爱与眼球冲击直接转化为购买力,黏性更强,具有比传统营销更高的转化率。另一方面,直播的内容远远不止带货,它也能满足用户精神层面的渴求。除了完成带货任务所产生的经济效应,直播也是在场的陪伴,能够传递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既来自与用户互动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陪伴感、群体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抚慰心灵,也来自知识传递与获取所带来的满足感,通过观看有学之士推介产品及介绍相关知识的直播,能满足我们对信息的渴求、对知识的渴望。

    直播带货如何助力乡村经济?“好酒也怕巷子深”,直播带货以一种风风火火的方式打开乡村特色产品的销路,建立能够适应新的销售形势的有效渠道是关键。当下兴起的乡村干部直播带货,需要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聚集品牌推广、人才培养、技术支持等功能服务,全面推动打造基于“互联网+三农”长效运行体系的农村电商2.0版本的进程。

    为了促进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的长效发展,一方面,直播平台要加强自我管理建设,建立资格审查以及评价机制,规范平台内商家行为,另一方面,要建立准入机制,引导主播走专业化之路。未来直播可能会非常普及,随随便便一个场景、一个地方都可以做直播,这需要主播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这样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最后,相关监管部门也应加快监管制度建设,提高违法成本;对涉及到的多方利益主体,应建立协同共治机制,促进网络直播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

    (摘编自盘和林《直播带货应助力乡村振兴长效发展》)

    材料二:

    作为一种新的零售模式,近年来,直播带货风头日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直播带货优势进一步凸显,激活了消费市场的“一池春水”。在市场表现火爆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从夸大其词的虚假宣传到产品质量的货不对板,从售后服务的难以保障到刷单、售假等各类乱象,都让消费者在购物中难以安心、放心。

    直播带货,借助的形式是直播,但最终交易的仍然是产品。产品质量过不过关、服务有没有保障,才是决定用户下一次会不会“买它”的关键。从这个角度来说,直播经济也是“口碑经济”“信任经济”,从业者的守法、诚信才是其发展壮大的基石。如果抱着做一锤子买卖的想法,必然无法行稳致远。从主播、商家筑牢诚信基石,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上严格把关,杜绝问题商品进入直播清单,到平台加强对经营者及主播的规范引导,完善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再到相关部门加强对网上“带货”行为的监管,只有各方协同发力,才能让直播带货在“阳光大道”上越走越远,让消费者在安全放心的环境中提升消费体验。

    越是红火的产业,越要警惕被流量带偏。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达4338亿元。有机构预测,因疫情特殊时期的拉动,2020年直播电商规模或将超过9000亿元。作为无数人看好的下一个万亿级市场,直播带货是真正的“风口”还是“一阵风”,取决于其创新力,更取决于其发展走向。在经历“野蛮生长”带来诸多问题后,如今直播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问题,已越来越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从人社部拟增设“直播销售员”新职业,将之纳入统一管理,促使其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到浙江推动利用区块链技术对直播电商进行监管,助推解决电商交易的诚信问题,这样的努力越来越多地汇聚在一起,直播经济的发展才能真正令人期待,其前景更加广阔。

    “诚者,百行之源也。”未来,5G、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将为消费市场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但无论模式、技术如何改变,诚信作为商业的价值基石不会改变。为商业文明注入更多正能量,就能为我们的消费生活带来更多新惊喜。

    (摘编自张凡《直播带货要筑牢诚信基石》)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直播经济的发展,得益于主流媒体、知名人士所起的良好带动作用,更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同;直播还能满足用户精神层面的渴求。 B . 直播经济是“口碑经济”“信任经济”,产品质量过不过关,服务有没有保障,是决定用户下一次会不会“买它”的关键因素。 C . 当下兴起的乡村干部直播带货,以一种风风火火的方式打开了乡村特色产品的销路,建立了能适应新的销售形势的有效渠道。 D . 我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庞大,被视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在经历“野蛮生长”带来的诸多问题后,人们越来越重视其可持续发展。
    2.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人社部拟增设“直播销售员”新职业,并纳入统一管理,加上相关部门和直播平台强化监管,直播经济的路将会越走越宽。 B . 直播带货具有直观、快捷的特点,但有的供求过程不能像线下服务那样有保障,消费者在购物中往往难以安心、放心。 C . 材料一引用熟语“好酒也怕巷子深”,意在论证直播经济的体验优势,以及它具有的比传统营销更高的转化率。 D . 从目前看,直播带货已成为释放和激发消费潜力的重要推手;但如果直播带货的诚信基石被动摇,有可能危及直播经济的发展。
    3. (3) 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
    4. (4) 有人认为,在对待直播带货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截然不同。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 2. (2022高二下·丽水期末) 现代文阅读Ⅱ

    西线无战事(节选)

    【德】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

    这本书既不是一种谴责,也不是一份表白。它只是试图叙述那样一代人,他们尽管躲  过了炮弹,但还是被战争毁掉了。

    ——题记

    我们看见有人还活着,而他们的头盖骨已经给炸开了;我们看见有的士兵在奔跑,而他们的两只脚已经被炸断了,他们靠着炸剩的残肢一颠一颠地拐进了下一个弹坑。有个一等兵,拖着自己被炸烂的膝盖,用手在地上爬了两公里路。还有一个一等兵,赶到了急救所,突出的肠子堆在他一双交叠起来的手上;我们还看见一些没有嘴、没有下巴、没有脸孔的人;我们看见一个人把他胳膊上的动脉用牙齿咬住了两小时,为了不让自己失血致死。   太阳下去了,暗夜跟着到来,炮弹又在呼啸,生命到了尽头。

    可是,我们躺在上面的这一小块翻腾着的土地,在敌人的进攻优势面前岿然不动。我们仅仅放弃了几百米阵地。然而,每一米的土地上却都躺着一个死人。

    我们当初来到这里,正是夏天,树木还是绿油油的,而今却已是秋季,夜色灰蒙蒙、  潮乎乎的。汽车停了,我们便爬下来。乱七八糟的一大堆,许多部队的残余。两边都有人站着,黑乎乎的,在叫团和连的番号。每叫一次,就有一小伙人分离出去,小得可怜的一伙肮脏而苍白的士兵,小得可怕的一伙人,小得可怕的一些残兵剩卒。

    这会儿,有人在叫我们连的番号了,是的,那正是连长,他也死里逃生又回来了,一  只胳膊用绷带吊着。我们走到他那里,我认出了卡钦斯基和克罗普,我们便站在一起,相   互偎倚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后来,我听到我们这个连的番号,被一次又一次地叫着。他将会叫很长一会儿工夫,  那些在医院里和在弹坑里的人才不会听到他的叫声咧。

    又叫了一次:“二连,到这里来!”

    随后更轻声地叫道:“二连再没有别的人了吗?”

    他不再吱声了,随后他粗哑地问道:“就这点人了吗?”于是他下命令:“报数!” 早晨灰茫茫的,我们来的时候还是夏天,总共一百五十人。现在我们感到很冷,已经

    是秋天了,树叶簌簌作响,嗓音有气没力地飘动着:“一——二——三——四——”报到三十二就没有了。于是沉默了好一阵子,那个嗓音才问道:“还有没有别人?”又等了一会   儿,随后低声说:“成小队——”话又中断了,好不容易把口令说完。“二连——”十分艰难。“二连——便步走!”

    一行,短短的一行人步履艰难地往晨曦中走去。三十二个人。

    ……

    秋天了,老兵剩下来的已经不多。我们班上在这里的七个人,我是最后的一个。

    人人都谈论着和平和停战。大家都等待着。要是再来一个失望,他们就都会垮掉的。  希望很强烈,它是不可能又被打消的。

    我得到了十四天的休息,因为我吞下了一点毒气。在一座小小的花园里,我整天坐着  晒太阳。马上就要停战了,这消息现在我也相信啦。到那时,我们都可以回家了。

    我的思想停留在这里,再也不往远处去了。以优势力量吸引着我、等待着我的,只有感情。那是对生命的贪欲,那是对家庭的眷恋,那是对亲属的怀念,那是对解救的陶醉。   然而,目的是没有的。

    如果我们在 1916 年回家,那么由于我们所受的痛苦以及种种经历赋予我们的力量, 说不定会掀起一场风暴。要是现在回去,那我们将会厌倦,崩塌,耗竭,没有根基,也没有希望。我们将会再也找不到我们的道路。

    也许我想到的这一切,只是忧伤和惊愕,等我重又站在白杨树下,谛听那树叶簌簌作响的时候,它们就会烟消云散。那些使我们的血液不能宁静的温存,那些不可捉摸的、使   人惊讶的、即将来到的东西,未来的千姿万态,梦里和书里的旋律,跟姑娘亲近的暖人心房的预感,说这一切都过去了,那是不可能的,说它们已经在密集炮火,在悲观失望,在军官妓院中统统消失了,也是不可能的。

    这里,树木发出绚丽和金色的光彩,山梨的果实红艳艳地挺立在叶簇中间,通衢大道白皑皑地直通到地平线外,营房食堂仿佛蜂窝一般嗡嗡地响着关于和平的谣言。

    我站起身来……

    我十分镇静。让时光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到来吧,它们不会拿走我什么,它们再也不能拿走我什么了。我是那样的孤独,那样的没有希望,倒可以无所畏惧地面对着它们了。这些年来让我忍受过来的生活,我依然看得见,感触得到。我是不是已经征服了它,我不知道。不过,只要它还在那里,那它自会找寻它自己的出路,不管心里的“我”说些什么, 愿意还是不愿意。

    1918 年 10 月,他阵亡了。那天,整个前线是那么的安静,乃至军队报告上只写了这样一句话:西线无战事。

    他向前倒下,好似在地面睡着了。把他翻躺过来时,你会发现他并没有遭受太久的痛苦:他的脸上呈现着平和与宁静,好像很高兴结束终于到来了。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正文前题记,简要交代写作缘由,表明作者展现“被战争毁掉的一代人”的叙事立场。 B . 以时间、场景的转换推进故事,以平淡的叙事笔调写出二连在战斗中一个不剩的结局。 C . 秋日绚丽美好的景物,营房食堂四起的和平谣言,对此“我”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 D . 主人公“他”倒下时脸上“平和宁静”,这种反常是他坦然面对死亡的真实情绪反映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段把“太阳下去”“暗夜到来”等描写放在描述“我们”亲眼所见的炮火连天、血肉横飞场景后,用景物侧面衬托战争阴霾带来的伤害和威胁。 B . 文中连长叫号的声音越来越小和不时中断的细节,主要是为了表现刚经历过战斗、死里逃生的连长,在精疲力尽时依然能尽职尽责的正义军人形象。 C . 在主人公“我”中了毒气休假时,大量的内心独白显示出他心里的厌倦、对战争的悲  观失望和不知前路的迷惘,但从中也流露出对美好情感的渴望。 D . 军方战报只写着“西线无战事”,运用了反讽手法,西线每天仍有无辜生命在消逝,  但战报上却表述为“无战事”,足见战争发动者对生命的漠视。
    3. (3) 请结合文本简析小说叙述视角变换的特点和作用。
    4. (4) 《西线无战事》被改编成同名电影时,影片设计的结局是主人公休假后回到战场,他在战壕中伸手捕捉一只鲜艳美丽的蝴蝶,不幸被敌军击毙。这种改编是如何表现小说主题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文言文阅读

    六年春正月,文武官请封禅 , 上曰:“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乂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昔秦始皇封禅,而汉文帝不封禅,后世岂以文帝之贤不及始皇邪?且事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封数尺之土,然后可以展其诚敬乎。”群臣犹请之不已,上亦欲从之,魏徵独以为不可。上曰:“公不欲朕封禅者,以功未高邪?”曰:“高矣。”“德未厚邪?”曰:“厚矣。”“中国未安邪?”曰:“安矣。”“四夷未服邪?”曰:“服矣。”“年谷未丰邪?”曰:“丰矣。”“符瑞未至邪?”曰:“至矣。”“然则何为不可封禅?”对曰:“陛下虽有此六者,然承隋末大乱之后,户口未复,仓廪尚虚,而车驾东巡,千乘万骑,其供顿劳费,未易任也。且陛下封禅,则万国咸集,远夷君长,皆当扈从。今自伊、洛以东至于海、岱,烟火尚希,灌莽极目,此乃引戎狄入腹中,示之以虚弱也。况赏赉不赀,未厌远人之望。给复连年,不偿百姓之劳。崇虚名而受实害,陛下将焉用之?”会河南北数州大水,事遂寝。

    闰月乙卯,上宴近臣于丹霄殿,长孙无忌曰:“王珪、魏徵昔为仇雠,不谓今日得同此宴。”上曰:“徵珪尽心所事故我用之然徵每谏我不从我与之言辄不应何也”魏徵对曰:“臣以事为不可,故谏,若陛下不从而臣应之,则事遂施行,故不敢应。”上曰:“且应而复谏,庸何伤?”对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臣心知其非而口应陛下,乃面从也,岂稷、契事舜之意邪!”上大笑曰:“人言魏徵举止疏慢,我视之更觉妩媚,正为此耳。”徵起,拜谢曰:“陛下开臣使言,故臣得尽其愚。若陛下拒而不受,臣何敢数犯颜色乎!”

    十七年春正月戊辰,郑文贞公魏徵。上思徵不已,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徵珪尽心所事故/我用之/然徵每谏我不从/我与之言辄不应/何也 B . 徵珪尽心所事/故我用之/然徵每谏我不从/我与之言/辄不应/何也 C . 徵珪尽心所事/故我用之/然徵每谏我不从我/与之言辄不应/何也 D . 徵珪尽心所事故/我用之/然徵每谏我/不从我/与之言辄不应/何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封禅,是指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一般来说,帝王即位之初要进行一次封禅。 B . 四夷,古代对中原周边各族的统称,即东夷、西戎、南蛮和北狄的合称,亦泛指外族。 C . 闰月,是一种历法置闰方式。在我国,闰月特指农历每逢闰年增加的一个月。 D . 薨,古称诸侯或有爵位大官死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太宗本不愿封禅,后来打算封禅,但因魏徵进谏与河南北部数州发生洪灾而停止。 B . 魏徵并不赞成封禅,他认为这件事弊多利少,是崇尚虚名而遭受灾祸的举动。 C . 长孙无忌对太宗与魏徵、王珪两人同席宴饮感到诧异,因魏徵与王珪曾是仇敌。 D . 太宗认为魏徵因直言进谏而显得可亲可敬,魏徵去世后,太宗给予他很高的评价。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天下乂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

      ②况赏赉不赀,未厌远人之望。

    5. (5) 请简要分析魏徵不赞成唐太宗封禅的原因。
  • 4. 古代诗歌阅读

    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①

    苏轼

    枇杷已熟粲金珠,桑落初尝滟玉蛆

    暂借垂莲十分盏,一浇空腹五车书。

    青浮卵碗槐芽饼 , 红点冰盘藿叶鱼。

    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余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十月,苏轼被贬惠州。詹使君,指惠州知州詹范。②玉蛆,浮在酒面上的白色泡沫。亦以代酒。③槐芽饼,即槐叶冷淘,我国古代一种传统凉食。④三余,典出三国董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意在强调这些被人们忽略的闲暇时间可以用来读书。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联既点明时节,又描述美食美酒,引出了下文苏轼与詹使君宴饮情景的描写。 B . 颔联写诗人用荷叶杯盏,斟满美酒,痛饮一番,来浇空有满腹经纶的胸中块垒。 C . 末句用“三余”之典,不写读书,而叙闲暇享乐,说明诗人意志消沉,不思进取。 D . 律诗中间两联讲究对仗,本诗前三联皆对仗,体现格律严谨、语言整饬的特点。
    2. (2) 苏轼是著名的美食家,在本诗前三联中,他用了哪些手法来写美食美味?请简要赏析。
  • 5. (2022高一下·金华期末) 名篇名句默写
    1. (1) 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告诫后世统治者如果不能汲取秦覆灭的教训就会重蹈覆辙,向当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2. (2) 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
    3. (3) 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里用“”表明自己的光明磊落、襟怀坦白。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17分)
  • 6. 语言文字应用Ⅰ

    我们驱车去了位于酒泉的胡杨林景区。汽车奔驰过望而生畏的无边戈壁沙丘,那种土色映入眼帘,让人倍感困乏不已。进入景区,步行一段路之后,倏而一个转弯,______,一丛树枝纷披、树叶沙沙作响的胡杨树出现在眼前。它们一排排,一丛丛,一洼洼,四散分布在各处的沙丘或者旱地里。这些野生迹象明显的胡杨树,拯救了这片荒芜的土地。粗粝的树干像被狂风______过一般,皮开肉绽。树枝随心所欲地伸向四周,呈现着别样的姿态。

    它是年轻奔放的胡杨。它无法与塔克拉玛干沙漠胡杨的千年雕琢之神奇相______,也无法和额济纳奇胡杨的健硕道劲之壮美相比拟,然俊秀如它,粗粝如它;热烈如它,沧桑如它;豪放如它,内敛如它。无论是扎根沙漠瀚海,还是景区沙丘,都是那么精神饱满。在这个金色的秋天,它便是______的大家,毫不吝啬,在沙漠戈壁深处,描绘出一幅别样清新的画卷,令人震撼和陶醉。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峰回路转   肢解   匹敌   挥洒自如 B . 柳暗花明   肢解   媲美   挥毫泼墨 C . 峰回路转   分解   媲美   挥洒自如 D . 柳暗花明   分解   匹敌   挥毫泼墨
    2. (2) 下列选项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相同的一项是()
      A .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B .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C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D .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汽车奔驰过令人望而生畏的无边戈壁沙丘,那种土色映入眼帘,让人感觉困乏不已。 B . 汽车奔驰过望而生畏的无边戈壁沙丘,映入眼帘的那种土色,让人感觉困乏不已。 C . 汽车奔驰过望而生畏的无边戈壁沙丘,映入眼帘的那种土色,让人倍感困乏不已。 D . 汽车奔驰过令人望而生畏的无边戈壁沙丘,那种土色映入眼帘,让人倍感困乏不已。
  • 7. 语言文字应用Ⅱ

    21世纪以来,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气候变化随着全球碳排放量的迅速增长正影响着人类的未来生存。

    到底是什么破坏了地球上的碳循环?要想回答这一问题,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包括固定与释放两个阶段:首先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吸收,     ;然后在生物或地质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返回到大气中,完成了碳的释放。近年来,人类社会工业化迅速发展,生产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超过了大气吸收的极限,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我们每一个传统佳节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请参照下面语段中的画线部分,另选两个我国传统的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等),思考其有代表性的习俗,仿写句子,保证前后语意连贯。

      黄土黄,那是江北世世代代淳朴的厚实;清水清,那是江南祖祖辈辈悠然的淡雅,荡漾着千年的风物与风华。唯在中秋,江南江北,共赏一轮明月;或在元宵,将一锅锅汤圆,组成千年不变的甜甜蜜蜜与团团圆圆。 

四、经典阅读(6分)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红楼梦》中的人物描写是符合其个性的。在第二十二回中,贾母替宝钗做生日,请了戏班演出之后,贾母赏了小旦和小丑两个孩子。这时“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也猜着了,亦不敢说。接着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听了,忙把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

    1. (1) 请依据人物性格判断甲、乙、丙、丁代表的人物依次是()
      A . 贾宝玉   王熙凤   史湘云   薛宝钗 B . 薛宝钗   史湘云   王熙凤   贾宝玉 C . 史湘云   贾宝玉   薛宝钗   王熙凤 D . 王熙凤   薛宝钗   贾宝玉   史湘云
    2. (2) 下列关于《红楼梦》相关情节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黛玉初进贾府时,曹雪芹通过林黛玉的视角刻画了贾府一干人等,比如写迎春是“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写探春是“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令人观之可亲。 B .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一句中,“木石前盟”对应的是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还泪”之说,而“金玉良缘”指的是宝玉的通灵宝玉和薛宝钗的金锁。其中,宝玉之玉正面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宝钗之锁錾刻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C . 曹雪芹借门子抄给贾雨村“护官符”一事,为我们展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彼时的兴盛之势。其中,“珍珠如土金如铁”和“白玉为堂金作马”两句分别形容的是宝钗所在的薛家、宝玉所在的贾家。 D . 得知贾琏在外偷娶了尤二姐,王熙凤就将尤二姐骗入贾府中,一面唆使指腹为婚的张家告状,一面又暗中煽动小妾秋桐故意刁难。后胡太医用了不当之药致其流产,痛苦绝望的尤二姐最终吞金自尽。
五、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

    这句话出自小说《山月记》,亦可视为世上无数才华横溢却拙于锻造、满怀理想又为现实所困的年轻人所做的自叙。对此,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