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潮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2-08-27 浏览次数:32 类型:期末考试
一、古代诗文阅读(32分)
  • 1. 文言文阅读

    选文一:

    烛之武退秦师(节选)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往来,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 , 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选文二:

    东周列国志(节选)

           佚之狐曰:“主公若加其官爵使之往说,不患秦公不听矣。”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烛武拜,奏曰:“主公召老臣何事?”郑伯曰:“佚之狐言子舌辩过人,欲子说退秦师,寡人将与子国。”烛武再拜辞曰:“臣学疏才拙,当少年时,尚不能建立尺寸功,况今老耄,筋力既竭,语言发喘,安能犯颜进 , 动千乘之听乎?”郑伯曰:“子事郑三世,老不见用,孤之过也 , 今封子为亚卿,强为寡人一行。”佚之狐在旁赞言曰:“大丈夫老不遇时,委之于命。今君知先生而用之,先生不可再辞。”烛武乃受爵而出。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 ①秦伯 , 与郑人盟   ②安能犯颜进 B . ①行李往来         ②尚不能建立尺寸 C . ①敢以执事         ②欲子说退秦师 D . 其乏困           ②寡人将与子
    2. (2) 从句式角度看,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夫晋,何厌之有?

      A .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B . 大王来何操? C .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 .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3. (3) 下列对两则节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烛之武夜缒而出,既暗示了在秦、晋的包围下,郑国当时形势危急,不敢开城门出去,又表现了烛之武勇赴国难的献身精神。 B . 烛之武能成功说退秦军,关键是其说辞用的是一纵一擒,一放一收。处处为秦国着想,步步深入,层层逼近,具有很强说服力。 C . 烛之武有机会出山与佚之狐的举荐有着极大的关系,但烛之武最终能够出使秦军,郑伯的努力才是起决定性的因素。 D . 烛之武面对郑伯的请求,先是半推半就,但最终还是被郑伯的诚意、爵位的诱惑等打动,没有放弃为国立功的重大机会。
    4. (4) 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宗庙,是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B .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国别体著作。 C . 疏,即奏疏,是古代臣子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如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D . 童生,科举时代,还没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
    5.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②子事郑三世,老不见用,孤之过也。

  • 2.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柳絮

    薛宝钗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句中的“白玉堂”一词出自古乐府《相逢行》“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借指封建贵族家的住宅,比喻富丽堂皇。 B .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一句细腻地体现了柳絮四处飘飞仍不改初衷,随缘自适的特征,喻不因别人对我的亲疏而改变自己固有的姿态。 C . 词的上片状物,下片言志。表面上写柳絮的姿容和心理,实际上巧妙地借柳絮之口委婉道出薛宝钗的志向,可谓句句咏物,处处有“我”。 D . 上片用“几曾”“岂必”的反问句式,写柳絮的不愿随波逐流、飘坠尘埃,为下片抒写柳絮直上青云的心愿巧妙埋下伏线,但同时也流露出了消极的情绪。
    2. (2) 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请结合此词简要分析薛宝钗形象。
  • 3. 名篇名句默写
    1. (1) 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笑子路的原因是“”。
    2. (2) 杜牧的《阿房宫赋》中“”两句用夸张的手法展现了阿房宫宫殿楼阁的接连不断和高大雄伟。
    3. (3) “梦”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或写梦中景梦中事,或忆梦中人梦中情,或借梦抒怀等,如“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又如“”。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祝福(节选)

    鲁迅

         鲁镇永远是过新年,腊月二十以后就忙起来了。四叔家里这回须雇男短工,还是忙不过来,另叫柳妈做帮手,杀鸡,宰鹅;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祥林嫂除烧火之外,没有别的事,却闲着了,坐着只看柳妈洗器皿。微雪点点的下来了。

    “唉唉,我真傻。”祥林嫂看了天空,叹息着,独语似的说。

    “祥林嫂,你又来了。”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说,“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疤,不就是那时撞坏的么?”

    “唔唔。”她含胡的回答。

    “我问你:你那时怎么后来竟依了呢?”“我么?…﹣…”

    “你呀。我想:这总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阿阿,你不知道他力气多么大呀。”

    “我不信。我不信你这么大的力气,真会拗他不过。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阿阿,你……你倒自己试试看。”她笑了。

         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额角,又钉住她的眼。祥林嫂似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

    “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

         她脸上就显由恐怖的神色来,这是在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

    “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她当时并不回答什么话,但大约非常苦闷了,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早饭之后,她便到镇的西头的土地庙里去求捐门槛。庙祝起初执意不允许,直到她急得流泪,才勉强答应了。价目是大钱十二千。

        她久已不和人们交口,因为阿毛的故事是早被大家厌弃了的;但自从和柳妈谈了天,似乎又即传扬开去,许多人都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至于题目,那自然是换了一个新样,专在她额上的伤疤。

    “祥林嫂,我问你:你那时怎么竟肯了?”一个说。

    “唉,可惜,白撞了这一下。”一个看着她的疤,应和道。

         她大约从他们的笑容和声调上,也知道是在嘲笑她,所以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她整日紧闭了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那伤痕,默默的跑街,扫地,洗菜,淘米。快够一年,她才从四婶手里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换算了十二元鹰洋,请假到镇的西头去。但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

         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

         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淘米。

    “祥林嫂怎么这样了?倒不如那时不留她。”四婶有时当面就这样说,似乎是警告她。然而她总如此,全不见有伶俐起来的希望。他们于是想打发她走了,教她回到卫老婆子那里去。但当我还在鲁镇的时候,不过单是这样说;看现在的情状,可见后来终于实行了。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那我可不知道。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文中开头看似漫不经心地插入一句“微雪点点的下来了”,这其实是暗示柳妈的话即将给祥林嫂带来巨大的心理阴影,起到暗示情节发展的作用。 B . 在同柳妈闲聊时,柳妈取笑她改嫁反抗后又屈从,“‘阿阿,你……你倒自己试试看。她笑了。”此处祥林嫂的“笑”是真心实意的笑。 C . 在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中,同为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柳妈却又不自觉地扮演着“帮凶”、甚至“刽子手”的角色,一步一步逼着祥林嫂往死路上走。 D . 捐了门槛的祥林嫂仍得不到祭祀的权利,这一场景描写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2. (2) 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她整日紧闭了嘴唇,头上带着耻辱的记号的那伤痕,默默的跑街,扫地,洗菜,淘米”。从传递信息的角度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表达更细腻丰富?
    3. (3) 文中的“我”是故事的叙述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我”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店是浓缩一个城市的“小宇宙”,它塑造着城市的形象,(  )着市民的品格,让城市的精神世界更加深邃而辽阔。塞纳河畔的莎士比亚书店在纳粹横行的年代成为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温暖的庇护地”;英国巴特书店的前身是车站,延续着送行的传统,用“以书易书”,收容、传送无数典籍……不过,这些书店的模样,都是从“书”这颗种子里生长出来的。书店的“美”,       、室内装修这些硬件设施,也来源于所在地的生活气息、城市景观,更在于书店背后辛苦耕耘的“人”,以及他们付出心血挑选的“书”。

         这些书店的经营者与店员(  )地做好每一天的工作,      又谦虚谨慎,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独到的品位、不拘一格的方法以及周到的服务,让读者在“偶然”的指引下,邂逅(  )心灵的好书。好书之不朽塑造了书店之永恒。正如数字音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唱片销量,但黑胶唱片却强势逆袭;电灯是如今最主要的照明方式,       , (  )成为人们对品质生活的追求;这或许就是实体书店的未来,它会在冲击中焕发出新的生机,让有心人与书的相遇越来越美好。

    1. (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 . 孕育  脚踏实地   震撼   反而 B . 孕育  安分守己   震撼   而且 C . 蕴育  安分守己   振动   反而 D . 蕴育  脚踏实地   振动   而且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 曾是车站的英国巴特书店,延续着送行的传统,用“以书易书”,收容、传送无数典籍 B . 改成了英国巴特书店的车站,延续着送行的传统,用“以书易书”,收容、传送无数典籍 C . 改成了英国巴特书店的车站,延续着送行的传统,用“以书易书”的方式,收容、传送无数典籍 D . 曾是车站的英国巴特书店,延续着送行的传统,用“以书易书”的方式,收容、传送无数典籍
    3. (3)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 6. 将下面这段文字重组为三个句子,每句均以“静”字开头,不得改变原意。

           中国古典园林不论依傍何种建筑流派,都要以“静”为自己独特的韵律。有了“静”,全部构建会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而失去了“静”,它内在的整体风致也就不可寻了。

四、写作(40分)
  •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李白《少年行(其一)》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一个人要有一股气,遇到任何事情都有挑战的勇气,什么事都不信邪,就能处变不惊、知难而进。

    ——习近平《梁家河》

           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青春,新时代的青年对青春也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演讲稿,参加班级的“新时代青年的青春”主题演讲比赛。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