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第4节 物质的比热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四章第4节 物质的比热

更新时间:2022-08-30 浏览次数:87 类型:同步测试
一、热量
  • 1. 关于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 热量表示物体热的程度 B . 热量表示热能的多少 C . 热量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变化 D . 热量表示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
  • 2. 图甲是用水来冷却热牛奶的示意图,图乙是记录牛奶、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中曲线Ⅰ表示的物质热量,温度,所以曲线Ⅰ表示的是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据图像判断,热牛奶和水达到热平衡时的水温约为。该实验表明,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跟温度升高的多少有关,温度升高越多,吸收的热量越

  • 3. 下列关于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再发生热传递时,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热量 B . 热量总是自发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 C .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D . “今天很热”中的“热”是指热量
二、物质的比热容
  • 4. 某同学在“探究影响物质吸热多少的因素”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质

    实验次数

    质量/kg

    升高的温度/℃

    吸收的热量/J

    1

    0.05

    10

    2100

    2

    0.10

    10

    4200

    煤油

    3

    0.05

    10

    1050

    4

    0.10

    10

    2100

    1. (1) 分析第1、3次或2、4次实验数据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相等的不同物质,在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2. (2) 分析第1、2次或3、4次实验数据,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的多少还与物质的有关。
  • 5. 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用酒精灯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沙子和水,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吸热能力较强 B . 实验中,沙子、水吸热相同,所以物体吸热能力与物质的种类无关 C . 实验中,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D . 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 6. 关于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和物质的种类有关 B . 同种物质的质量越大,比热容就越大 C . 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常作为冷却剂 D . 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其比热容一般不变
  • 7. 质量相同的两金属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则( )
    A . 升高温度较大的金属块比热容一定大 B . 升高温度较大的金属块比热容一定小 C . 温度高的金属块比热容一定大 D . 温度高的金属块比热容一定小
  • 8. 在下列几种情况下,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
    A . 20℃的水变成4℃的水 B . 一块钢板压制成钢锅 C . 水结成冰 D . 把开水倒入冷水中
  • 9. 在日常生活中,既可以用水来取暖,也可以用水来降温,主要是因为水具有 ( )
    A . 较高的沸点 B . 较低的凝固点 C . 较大的比热容 D . 较好的导电性
  • 10. 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出( )

    A . 液体A和B的初始温度不同 B . 液体B的比热容比液体A的大 C . 液体A的温度比液体B的升高得慢 D . 液体A和B的比热容相同
  • 11. 云南省罗富县有一长达27 km的连续下坡山区公路,有经验的老司机在下坡前往往先在汽车的各个轮胎上浇水,防止在下坡时因连续刹车使轮胎和刹车片过热,造成交通事故。用水作为冷却剂是利用了水的较大的特点,汽车在连续刹车过程中产生的内能部分被轮胎上的水吸收,水的温度将(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 12.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装置,小华用两个相同的容器(用虚线框表示)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用相同的装置加热。

    1. (1) 从实验效果考虑,本实验选择(填“烧杯”或“易拉罐”)作为盛放液体的容器较好;实验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
    2. (2) 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填“液体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比较。
    3. (3)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较多;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吸收相同热量时,升温较高。(均填“A”或“B”)
    4. (4) 冬天,小华想自制一个暖手袋,若只能从A或B中选一种液体装入暖手袋中作为供热物质,则应选择(填“A”或“B”)液体。
  • 13. 建筑节能保温,材料的选择是关键。小明选择钟表、烧杯、冷水、热水、温度计,还有用塑料、纸、泡沫制成相同的带盖子的杯子,探究不同材料的隔热性能。

    步骤1:在塑料杯盖上扎个小洞,向杯中倒入半杯冷水。

    步骤2:将杯盖盖好,在盖子的小洞中插一支温度计,将塑料杯放入烧杯中,再在烧杯中加入热水至塑料杯盖下方约1 cm(如图所示),观察并记录水温上升5 ℃所用的时间。

    步骤3:选择另外两个杯子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实验。

    1. (1) 实验装置中,杯子可以代表建筑物的墙壁,可代表外界大气,实验通过反映材料隔热性能的优劣。
    2. (2) 请你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3. (3) 分析实验方案,请你提出改进建议:
三、自我提升
  • 14. 甲、乙两物体,质量和初温都相同,把甲放在一杯冷水中,充分接触后,水的温度升高了5 ℃,将甲取出,再把乙放进去(不计热量损失)充分接触后,水的温度又升高了5 ℃。由此可知( )
    A . 甲的比热容大 B . 乙的比热容大 C . 两者的比热容一样大 D . 无法比较两者的比热容
  • 15. 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初温相同,把甲投入一杯热水中,热平衡后水温降低Δt ℃,把甲捞出后(设水与热均未损失)再投入乙,热平衡后水温又降低了Δt ℃。由此可知( )
    A . 甲的比热容大 B . 乙的比热容大 C . 甲、乙的比热容一样大 D . 无法比较两者的比热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