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第3节 物质的密度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四章第3节 第2课时 密度的简单应用

更新时间:2022-08-30 浏览次数:10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
  • 1. 室内发生火灾时,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以尽量减少有害气体的吸入。这是因为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 )
    A . 温度较低,密度较大   B . 温度较低,密度较小 C . 温度较高,密度较大   D . 温度较高,密度较小
  • 2. 如图所示,三个规格相同的杯子里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盐水和煤油(盐水的密度为1.2×103 kg/m3 , 煤油的密度为0.8×103 kg/m3)。根据杯中液面的位置可以判定 ( )

    A . 甲杯是水,乙杯是盐水 B . 甲杯是盐水,乙杯是煤油 C . 乙杯是盐水,丙杯是水 D . 乙杯是水,丙杯是煤油
  • 3. 用质量相同的铝和铜制成体积相等的球 (ρ=2.7×103 kg/m3 , ρ=8.9×103 kg/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铜球是实心的,铝球一定是空心的 B . 铝球和铜球都是实心的 C . 铜球不可能是实心的 D . 铝球是实心的,铜球可能是实心的
  • 4. 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

    A . 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 B . 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小 C . 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4∶1 D . 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1∶4
  • 5. 甲、乙两种液体的体积之比为1∶3,质量之比为2∶1,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是。若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是5∶4,质量之比为3∶1,则甲、乙的体积之比是
  • 6. 有A、B、C三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 g、400 g、60 g,体积分别为16 cm3、50 cm3、12 cm3。在A、B、C三个金属球中,若只有一个是空心的,那么球是空心的,这种材料的密度为
  • 7. 装在烧杯中的水被倒出一部分后,烧杯中剩余水的密度;密封在容器中一定质量的气体被抽出一部分后,容器中剩余气体的密度。(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8. 体积为0.5 m3的木块,质量为200 kg,它的密度为g/cm3。若把它分为体积之比为3∶1的两块,则它们的质量之比为,密度之比为。 
  • 9. 用电子秤、一个玻璃杯和水,可以粗略测量椰子油(如图所示)的密度。先后测出空杯,装满水、装满油的杯子的质量,数据如下表。杯子两次“装满”,是为了使被测量的油和水相同。根据所测数据计算,椰子油的密度是kg/m3。(ρ=1.0×103 kg/m3)

    空杯的质量/g

    水和杯的总质量/g

    油和杯的总质量/g

    100

    300

    268

  • 10. 工厂生产的酒精(ρ酒精=0.8 g/cm3)含水量(按质量计算)不得超过10%,质检员抽出甲、乙、丙、丁四瓶样本,查得它们的密度依次为0.81 g/cm3、0.815 g/cm3、0.82 g/cm3、0.83 g/cm3 , 其中合格的产品是(不考虑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 )
    A . 只有甲 B . 甲、乙、丙 C . 甲、乙 D . 甲、乙、丙、丁
  • 11. 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V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量杯的质量为40 g B . 40 cm3该液体的质量为40 g C . 该液体的密度为1.25 g/cm3   D . 该液体的密度为2 g/cm3
  • 12. 小花同学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这种液体的密度和空量杯的质量分别是 ( )

    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g

    30

    50

    70

    液体的体积V/cm3

    10

    30

    50

    A . 3.0×103 kg/m3 10 g B . 1.7×103 kg/m3 10 g C . 1.4×103 kg/m3 20 g D . 1.0×103 kg/m3 20 g
  • 13. 小可为测量如图所示的酸奶的密度,先借助天平测量了一些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则酸奶的密度为kg/m3 , 然后观察了盒上标注的净含量,计算出酸奶的体积为mL。

    测量步骤

    ①测盒和酸奶的总质量

    ②喝掉部分酸奶后,测质量

    ③用纯净水将喝掉的酸奶补齐后,测质量

    测量数据

    238.7 g

    151.3 g

    227.3 g

  • 14. 如图所示,一个容积V0=500 cm3、质量m0=0.5 kg的瓶子里装有水,乌鸦为了喝到瓶子里的水,就衔了很多小石块填到瓶子里,让水面上升到瓶口。若瓶内有质量m1=0.2 kg的水,求:(水的密度ρ=1.0×103 kg/m3 , 石块的密度ρ石块=2.6×103 kg/m3)

    1. (1) 瓶中水的体积V1
    2. (2) 乌鸦投入瓶子中的石块的体积V2
    3. (3) 乌鸦投入石块后,瓶子、石块和水的总质量m。
  • 15. 王慧同学利用所学知识,测量一件用合金制成的实心构件中铝所占的比例。她首先用天平测出构件的质量为374 g,用量杯测出构件的体积是100 cm3。已知合金由铝与钢两种材料构成,且铝的密度为2.7×103 kg/m3 , 钢的密度为7.9×103 kg/m3。如果构件的体积等于原来两种金属的体积之和。求:
    1. (1) 这种合金的平均密度。
    2. (2) 这种合金中铝的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
二、自我提升
  • 16. 根据雪在外力挤压下可形成冰(密度为已知)的原理,小丽采用了如下方法来估测积雪的密度:在水泥篮球场上,用脚向下用力踩在雪上,形成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B4-3-7所示),接着她测出了下列的物理量:①积雪的厚度;②脚印的面积;③脚印的深度;④冰的厚度;其中能估测出积雪密度的一组物理量是(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③
  • 17. 根据雪在外力挤压下可形成冰(冰的密度为0.9 g/cm3)的原理,小丽采用了如下方法来估测积雪的密度:在水泥篮球场上,用脚向下用力踩在雪上,形成一个下凹的脚印,接着她测出积雪的厚度为H,脚印的面积为S,脚印的深度为h,就能估测出积雪的密度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