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第3节 物质的密度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四章第3节 物质的密度  第1课时 密度

更新时间:2022-08-30 浏览次数:7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密度的概述
  • 1.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作这种物质的密度,其国际单位是,读作: ,另一个单位是g/cm3 , 它们的换算关系:1 g/cm3=kg/m3;1 kg/m3= g/cm3
  • 2. (2019七上·天台月考) 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B .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C . 密度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无关 D . 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无关
  • 3. 一瓶矿泉水喝去半瓶,则剩下的半瓶矿泉水( )
    A . 质量减半,密度减半 B . 质量减半,密度不变 C . 体积减半,密度也减半 D . 质量、体积、密度均减半
  • 4. 小星发现铜制的钥匙比铝制的重,于是他认为“铜比铝重”。小星所说的“铜比铝重”其实是指 ( )
    A . 铜的体积比铝大 B . 铜的密度比铝大 C . 铜的硬度比铝大 D . 铜的质量比铝大
  • 5. 质量为500 g的水全部凝固成冰,在这一过程中,物质的(   )
    A . 质量、体积、密度都变小 B . 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C . 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D . 质量、体积、密度都变大
  • 6.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测得四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次数

    物体

    质量/g

    体积/cm3

    /(g·cm-3)

    1

    铝块1

    54

    20

    2.7

    2

    铝块2

    108

    40

    2.7

    3

    松木1

    108

    216

      

    4

    松木2

    10

    20

    0.5

    1. (1) 将表格填完整
    2. (2) 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种物质,它的质量跟体积成
    3. (3) 比较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
    4. (4) 比较1、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5. (5) 如图所示,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能正确反映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是.

二、密度的计算
  • 7. 下列对密度公式ρ=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 . 物质的密度跟它的体积成反比 C . 物质的密度由它的质量、体积所决定 D . 用ρ=可以计算物质的密度,但物质的密度跟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 8. 甲物质的密度为2.5 t/m3 , 乙物质的密度为2.5 kg/dm3 , 丙物质的密度为2.5 g/cm3 , 丁物质的密度为250 kg/m3 , 其中密度最小的物质是(   )
    A . B . C . D .
  • 9. (2022七下·长兴开学考)  已知空气的密度为1.29kg/m3 , 一间普通教室内空气的质量与下列哪个物体最接近(  )


    A . 一个苹果 B . 一名中学生 C . 一头牛     D . 一辆家用轿车
  • 10. 一块金属的密度为ρ,质量为m,把它分割成三等份,每小块的(   )
    A . 质量和密度都是原来的三分之一 B . 质量是m的三分之一,密度仍为ρ C . 质量和密度都与原来相同 D . 质量仍为m,密度是ρ的三分之一
  • 11. 某钢瓶内的氧气密度为6 kg/m3 , 一次气焊用去其中的 , 则瓶内氧气的密度为(   )
    A . 2 kg/m3 B . 4 kg/m3   C . 6 kg/m3 D . 无法确定
  • 12. 规格相同的瓶子装了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如图所示,则(   )

    A . 甲瓶液体质量较大 B . 乙瓶液体质量较大 C . 乙瓶液体密度较大 D . 两瓶液体密度相等
  • 13. 由不同材料制成的质量相同的两个实心物体,它们的体积之比为V1∶V2=3∶2,则其密度之比ρ1∶ρ2是(   )
    A . 3∶2 B . 5∶2   C . 2∶3 D . 2∶5
  • 14. 甲、乙两个物体的密度之比是3∶5,体积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 )
    A . 9∶10 B . 2∶5 C . 10∶9 D . 5∶2
  • 15. 在测定某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馨将多次测得的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与相对应的液体体积(V)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关系图,则该液体的密度为(   )

    A . 2.50 g/cm3 B . 1.33 g/cm3 C . 0.40 g/cm3 D . 0.75 g/cm3
  • 16. 两个相同的带刻度的烧杯分别装有水和未知液体,用天平测出装有水的烧杯总质量为m1、装有未知液体的烧杯总质量为m2 , 并分别读出水和未知液体的体积为V1、V2 , 在图的m-V图像中标出A点(m1 , V1)和B点(m2 , V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未知液体仍为水   B . 该液体的密度为0.9 g/cm3 C . 烧杯质量为40 g   D . 60 cm3该液体的质量为42 g
  • 17. 小明同学在研究物质密度时,测量了四种固体的质量与体积,把它们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表示出来,根据图像同学们认为:①m1=m2>m3>m4;②V1=V2>V3>V4;③ρ1234

    ④ρ1234 ,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8.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请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甲物质的密度ρ=g/cm3。 
    2. (2) 甲物质的密度是乙物质密度的倍。 
    3. (3) 当体积为2 cm3时,m=g,m=g。 
    4. (4) 当质量都为54 g时,甲、乙两种物质的体积分别为V=cm3 , V=cm3。 
三、自我提升
  • 19. 有密度为ρ1、ρ2的两种物质,若按质量比为1:2混合,所得混合物的密度为

    若按体积比为1:2混合,所得混合物的密度为。(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不变)

  • 20. 甲液体密度为ρ1 , 乙液体密度为ρ2 , 已知ρ12 , 若要用质量均为m的甲液体和乙液体混合配置密度为的混合液体,则最多能配置成此液体的质量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