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同...

更新时间:2022-08-03 浏览次数:6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二、材料分析题
  • 21. (2018七上·揭西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1. (1) 材料中的“卫鞅”指的是谁?这次变法发生在什么时候?
    2. (2) 如果你是平民,你要怎么做才能得到奖励?反之如果你是旧贵族,你最不满的是变法中的哪一项?
    3. (3) 这场变法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 22. (2018七上·金堂期末) 如下图是一个水利工程示意图,它依自然水势而建,属世界遗产,历经2000多年,依然经受住8.0级的地震,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1. (1) 这个水利工程的名称是什么?位于哪条河流上?它使成都平原获得了什么美称?
    2. (2) 它是在什么时期由谁主持修建的?
    3. (3) 这项水利工程的主要功用是什么?
  • 23. (2018七上·双城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

    1. (1) 材料中的“商君”指谁?
    2. (2) 材料主要记载了“商君”的什么活动?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主要内容。
    3. (3) 你如何评价 “商君”的做法?
  •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最终,君臣斗法的结果,是管仲得到了一个社会改革的舞台,他以礼义廉耻为纲领,韬光养晦、暗藏锋芒,大力推动齐国政治、经济、军事的改革,短短几年就使齐国国富民强,彻底改变了齐国的形象,于是亮剑诸侯,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而号令天下,开一代风气之先。

    材料二: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商鞅变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划时代变革……商鞅的变法措施从一开始就是锋利的,从根本上打破了旧的经济、政治制度,改变了原有的利益格局。因而,在激发起大秦百姓发愤图强的血性、推动秦国迅速走向富强的同时,也遭到以甘龙、杜挚为首的原有秩序既得利益集团的拼死反对,斗争堪称你死我活。

    1. (1) 材料一中“政治、经济、军事的改革”具体有哪些内容?此次改革的结果怎样?(用原文回答)
    2. (2) 材料二中“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商鞅变法”开始于哪一年?“商鞅的变法措施”包括哪些内容?(答出六点即可)变法取得了怎样的效果?(用原文回答)
    3. (3) 材料二中“斗争堪称你死我活”说明了什么?给你什么样的启示与感想?
    4. (4) 这两则材料反映了人才和改革的重要性。请你结合当今实际,谈一谈这两个方面对国家社会发展起到的作用。
  • 25. (2018七上·泰兴期末) 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中得出的,答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说的意思,答错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答未涉及。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从此,我国历史进入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了严重危机。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春秋之后,我国进入战国时期,这时,周王已无足轻重,诸侯国也更少了。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争雄。

    1. (1) 周平王是春秋时代的开创者,他在位时期,周王权利很大,可以号令诸侯。
    2. (2) 春秋争霸和战国争雄局面的出现都与周王权力衰落有关。
    3. (3) 春秋时期是从公元770年至公元476年。
    4. (4) 战国后期,秦国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5. (5) 春秋、战国两个时期,国家处于长期分裂的状态,共持续500多年。
    6. (6) 春秋时期有众多诸侯国,各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展开了激烈的争斗,出现了春秋五霸。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