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鞍山市2022年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2-08-16 浏览次数:37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2022·平顶山模拟) 下列古代发明或传统工艺品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民间剪纸 B . 活字印刷 C . 制作根雕 D . 酿造米醋
  • 2.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 B . 氯化钠 C . 氦气 D . 酒精
  • 3. (2021·广东) 牛奶中能促进骨骼生长和牙齿坚固的化学元素是(   )
    A . B . C . D .
  • 4. (2019九上·祥云期中) 下列气体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 . NO2 B . CO2 C . SO2 D . CO
  • 5. 下列化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的是(   )
    A . KCl B . CO(NH22 C . NH4NO3 D . Ca3(PO42
  • 6. (2022·海淀模拟) 配制 50 g 15% 的 NaCl 溶液。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 . 称量固体 B . 量取水 C . 溶解固体 D . 装瓶贴签
  • 7. 同类别的药品应放在同一个柜子里,下列药品应与MgSO4、NaCl放在同一个药品柜中的是(   )
    A . Mg(OH)2 B . HCl C . CuO D . KMnO4
  • 8.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B . 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大约占21% C .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的防腐 D . 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造多种电光源
  • 9. 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 . 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极 C . 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相似 D . C60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
  • 10. 化学知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理智选择、科学生活。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 . 鼓励焚烧秸秆节约能源 B . 选择骑自行车或者步行出行 C . 食用已经淘洗好的霉变大米 D . 施大量农药减少农作物病虫害
  • 11. 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   )
    A . 用嘴吹灭——隔绝氧气 B . 剪掉灯芯——移走可燃物 C . 用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 . 用烧杯扣灭——隔绝氧气
  • 12. 如图是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上述五种微粒只涉及四种元素 B . ②③⑤表示的微粒性质较稳定 C . ①②④属于原子,③⑤属于阴离子 D . ④对应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
  • 13. 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 . H2SO4、FeCl3、NaNO3 B . KNO3、HCl、CaCl2 C . NaOH、BaCl、K2CO3 D . NaCl、HNO3、AgNO3
  • 14.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则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B .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g氢气与9g氧气充分反应一定生成10g水 C .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碘酒均一、稳定,则碘酒属于溶液 D . 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 15. 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除杂、分离所用的试剂成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除去氯化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盐酸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B

    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

    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

    C

    鉴别碳粉、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取样后,分别加入稀盐酸

    D

    鉴别氢气和甲烷

    分别点燃,火焰上方跟干冷烧杯,观察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填空题
  • 16.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 (1) 2个氮分子
    2. (2) 二氧化硅
    3. (3) 锌离子
    4. (4) 标出氯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 17.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1. (1) 端午节人们有吃粽子的习俗,制作肉棕的原料主要有糯米、瘦肉、食盐,原料中可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有
    2. (2) 洗洁精除掉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洗洁精对油污的作用。
    3. (3)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生活垃圾提倡分类处理。“生锈铁管、矿泉水瓶、果皮”中属于不可回收垃圾的有
  • 18. 酸、碱、盐是我们身边重要的化合物。
    1. (1) 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一会儿后,可以观察到小木棍变黑,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填“吸水性”或“脱水性”)。
    2. (2) 氢氧化锂(LiOH)被大量应用到动力电池领域,氢氧化锂与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相似,其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
    3. (3) 在治疗胃酸过多症的药物成分中,含有的物质不可能是____(填字母)。
      A . 碳酸氢钠 B . 氢氧化铝 C . 氢氧化钠 D . 碳酸钙
    4. (4) 波尔多液是由硫酸铜和石灰乳配成的杀菌剂。喷洒波尔多液后,果蔬表面有一些蓝色斑点,蓝色斑点的成分是,该物质用水不易清洗,可用厨房中的调味剂浸泡除去。
  • 19. 下表是某物质R的部分溶解度数据,请回答。

    温度/℃

    0

    20

    30

    40

    50

    60

    80

    100

    溶解度/g

    7

    21.8

    39.7

    48.8

    47.3

    46.4

    45.1

    44.7

    1. (1) 由表中数据可知,R属于(填“易溶”“可溶”或“微溶”)物质。
    2. (2) 由表中数据可知,R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的变化为
    3. (3) 在20℃时,将30gR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实验过程如图(水的变化忽略不计)。

      根据上图实验过程及现象分析,X的取值范围是;①一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序号表示)。

  • 20. 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一届充分体现“科技、智慧、绿色”特色的冬奥会。
    1. (1) 本届冬奥会颁奖礼仪服添加了第二代石墨烯发热材料。石墨烯导电、导热性非常好,通电后发热稳定,强度比钢铁高200倍,由石墨烯的性质,推测其可能的用途有____。
      A . 可作散热材料 B . 可作新型电热宝材料 C . 新型防弹衣材料
    2. (2) 奥运举行期间,张家口赛区投入655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提供服务,氢燃料电池是将能转化为电能,与采用传统燃油、燃气的公交车相比,其优点是
    3. (3)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最先进的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制冰过程中,压缩机将气态CO2压缩为液态,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这一变化过程
  • 21. 铜是人类认识并应用最早的金属之一,我国有着使用铜器的悠久历史。

    1. (1) 铜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则铜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 (2) 三星堆遗址又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青铜属于(“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考古出土的青铜器表面往往附者一层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根据铜锈的组成判断,铜生锈需要与空气中的氧气及共同作用。
    3. (3) 某金属冶炼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一定量的含铜废料。化学兴趣小组利用稀硫酸和铁粉分离回收铜,并获得硫酸亚铁晶体。其设计方案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得知:在通入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铜可与稀硫酸反应转化为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步骤I中分离得到固体A和蓝色溶液B的操作名称是

      ②蓝色溶液B中的溶质是

      ③写出步骤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综合题
  • 22. 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A是生活中重要的调味品,C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E和D是氧化物。它们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请回答。

    1. (1) D的化学式是
    2. (2) E的一种用途是
    3. (3) F所属物质类别是(填“酸”“碱”或“盐”)。
    4. (4) C→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3.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 (1) 图1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实验,分别用酒精灯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燃烧产生火焰,B中棉球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 (2) 图2是简易净水器。利用活性炭的性,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3. (3) 图3所示实验,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10cm长的粗铜丝,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a增铜丝加热2分钟,冷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该实验(填“能”或“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24.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 (1) 用A和F装置组合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结束后发现收集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
    2. (2) 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选用B或C,使用B装置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必须伸入液面以下,目的是,与B相比,C装置的优点是
    3. (3) 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时,通常只选择E装置的原因是,写出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25. 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常见碱的性质后,进行了以下实验。

    1. (1) 实验一: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

      如图1,取5g氢氧化钠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20mL水,不断搅拌,观察到温皮计示数上升,说明

    2. (2) 如图2所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3. (3) 实验二:验证碱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小荷同学设计了如图3所示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分别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相同体积的NaOH饱和溶液和Ca(OH)2饱和溶液分别全部加入锥形瓶中,立即关闭活塞,振荡锥形瓶,一段时间后,同时打开弹簧夹K1、K2 , 观察实验现象。

      B中的短导管的作用是

    4. (4) 观察到A装置中的现象是,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说明碱能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5. (5) 同学们观察到实验后进入A装置中的溶液明显多于C装置,此现象还能验证NaOH与Ca(OH)2存在很大差异。
    6. (6) 实验后,同学们经过交流和反思认为,实验室吸收CO2最好用溶液。
四、计算题
  • 26. 纤维素是棉花的主要成分(C6H10O5n , 请计算。
    1. (1) 纤维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2. (2) 纤维素中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 27. 为测定某赤铁矿中Fe2O3的质量分数,取10g该赤铁矿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g。请计算。
    1. (1) 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2. (2) 所用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