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2-07-26 浏览次数:60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城乡社区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事关居民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和谐稳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着力提升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

    城乡社区治理是一项线多面广的系统性工程,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政府、社会、个体等多元主体协同发力,实现共同行动、资源共享。加强城乡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基层治理党的领导体制,加强和改进城乡社区党组织对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强化基层政府在城乡社区治理中的主导职责,促使其加强对城乡社区治理的政策支持、财力、物力保障和能力建设指导,不断提高依法指导城乡社区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注重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基础作用,进一步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提升其开展社区协商,服务社区居民的能力,激发城乡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内在动力。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激励政策,在城乡社区发展纠纷调解,健康养老等各类社会组织,创新城乡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统筹发挥社会力量协同作用。

    城乡社区治理要把服务居民,造福居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程度实现便民化、惠民化,提升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研究制定社区服务条例,完善支持社区服务业发展政策,推进社区服务标准化建设。创新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加强社区综合服务、兜底服务能力建设,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推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向社区延伸,推行区域通办和跨区域办理。采取项目示范等方式,实施政府购买社区服务,探索社区服务机构与市场主体,社会力量合作机制。围绕群众的民生需求,推进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依托其开展就业、养老等服务,合理规划建设文化、体育等自助服务设施。加强城乡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引导高校毕业生等从事社区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提升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需要顺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动城乡社区治理手段,模式,理念创新,以数字化推动治理精细化。统筹推进智慧社区基础设施,系统平台和应用终端建设,强化系统集成、数据融合和网络安全保障,提高城乡社区信息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水平。依托“互联网十政务服务”工程,推进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和数据资源建设,完善社区与部门政务信息系统数据资源共享交换机制。加快互联网与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深度融合,建设开发智慧社区信息系统和简便应用软件,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开展协商活动、组织邻里互助,提升政策宣传,民情沟通,便民服务效能,推行适老化和无障碍信息服务,提供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社区公共服务。

    (摘编自张兴杰《提升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城乡社区基层治理现代化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它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落实,事关百姓福祉。 B . 基层党组织具有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我们可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并将其转化为治理效能。 C . 不仅要研究制定社区服务条例,完善支持社区服务业发展政策,更要推进社区服务标准化建设。 D . 城乡社区治理要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和数据资源。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首先分析社区治理的重要性,然后提出论点:着力提升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 B . 文章强调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同时政府,社会等多元主体协同发力,方能治理好社区。 C . 文中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城乡社区治理工作的重要性。 D . 文章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层次清晰,布局巧妙,论证严密,全文采用的是递进式结构。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城乡社区治理具有系统性,因此只有坚持党的集中领导,才能实现共同行动、资源共享。 B . 城乡社区治理涉及居民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和谐稳定,所以我们要努力抓好这项工作。 C . 创新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加强社区综合服务,就可解决跨省份跨城市交流问题。 D . 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的合理运用,有助于提升城乡社区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被称为“地球癌症”的荒漠化,威胁着全球三分之二的国家和地区、五分之一人口的生存和发展。在全世界,每天约331平方公里土地退化为沙漠或荒漠,导致13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在荒漠化挑战面前,各国是一个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需要各国携手应对。荒漠化防治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

    多年来,我国认真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系统推进我国荒漠化防治,树立了库布其,塞罕坝等一批国际瞩目的典型治理样板,创造了“绿进沙退”“绿富同兴”的治理模式。在此基础上,积极参与公约事务,引领公约发展,推动国际合作,成为全球荒漠化防治事业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全面落实封禁保护修复制度,强化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和国家沙漠公园建设,建立荒漠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促进荒漠植被休养生息,巩固荒漠化防治成果。同时,将按照“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理念,构建沙区种养加产供销、农文旅一体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继续深化履约和国际合作,向全球分享中国治沙经验,推动全球荒漠化防治再上新台阶。

    (摘编自《持续治沙,全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连续实现“双缩减”》)

    材料二:

    在治沙初期,由于治沙方式不当,使得结果并不理想,甚至曾出现过“沙进人退”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大面积,高密度地种植不适应当地环境的大型乔木所致。在不断的努力探索后,一系列政令法规于1984年后相继颁布。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中国已掌握了较为完善的治理方法。

    2002年中国颁布的《退耕还林条例》中明确指出,治沙要“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综合治理”。所以有了人工混交林技术,有了藻—草—灌(—乔)技术,治沙并不是一味地植树造林。如何在植物的耗水量、蒸腾量、沙漠地区的降雨量等等一系列参数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则是治沙人的重要课题。

    (摘编自《中国西北的治沙路,不仅仅是植树》)

    材料三:

    2019年2月,美国波士顿大学的研究人员的研究证实了中国对全球绿化的贡献,中国通过土地使用管理在世界绿化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简单来看,中国的治沙成果可以分为生态环境和经济民生两类。

    据林业部门统计,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的年均扩展1.04万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242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的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日前的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已经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1958年通车的包兰铁路全长990公里,其中有140公里处于沙漠,是华北通往西北的重要干线。曾有外国专家预言,这条铁路线“存活”不了30年就会被沙漠吞噬。然而,在治沙人的不懈努力下,腾格里高达百米的流动沙丘都没能将之淹没,它已经畅通无阻地通行了六十余载。研究表明,随着治沙工程的逐步推进,包兰铁路沿线的生态环境正在逐步转好。

    几十年来,中国的治沙工程从未与民生脱节。从最初的只能种植治沙物种固定沙丘,到现在可以在治理好的土地上种植中药材,既能防风固沙,又能实现甘草、肉苁蓉等药材的产业化生产,沙漠经济逐步展现出了喜人的成果,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摘编自《中国治沙工程被外媒质疑,治沙结果究竟如何?》)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业已按照“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理念,构建起适合沙区的现代产业体系,助推乡村振兴。 B . 从技术层面上讲,在植物耗水量、蒸腾量、沙漠地区的降雨量等一系列参数中找到平衡点是治沙人的重要课题。 C . 美国研究人员认为,中国的治沙成果可以分为生态环境和经济民生两类,后者是指将治沙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 D . 统计数据表明,由于多年来系统推进治沙工作,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和沙化土地面积出现“双缩减”的情形。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由于国情有别,应对日益严重的荒漠化对全球大多数国家和20%人口生存和发展造成的威胁,应当各自为战。 B . 防沙治沙虽然不是系统的科学工程,但是也应当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综合治理。 C . 包兰铁路打破外国专家铁路“存活”不超过30年的预言,畅行至今的事实证明中国治沙人不懈努力创造了治沙奇迹。 D . 中国通过土地使用管理在世界绿化方面将发挥主导作用,还将继续向全球分享中国的治沙经验和中国智慧。
    3. (3) 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要说明从国家层面我国进一步做好防沙治沙工作的着力点。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油茶花儿开

    肖学文

    那是去年冬天,朋友约我去黄盖湖观鸟。

    湖南省临湘市聂市镇大星村的鸭雀咀是黄盖湖的最佳观鸟点。我们站在湖边,纵目远望,但见湖面空间,水天一色,阳光在粼浪之上闪烁,发出金子般的光芒。没有看到百鸟翔集的壮观场景,偶尔有几只雁划过天空,最后消失在水天相接处。

    看不到鸟群,心中不免遗憾。当我们准备驱车返程时,突然发现向阳的山坡上,白茫茫一片。朋友说,那是油茶花。我一听,便兴奋起来,说:“去看看油茶花也不错啊!”我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应和。

    油茶树才过人头,繁花满树。油茶花的花瓣白如凝脂,花蕊全黄,根根花丝晶莹剔透,用手轻轻一触,便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萦绕指尖。若用舌尖稍稍碰一下,一丝丝清甜即刻从味蕾间化开,直沁入心脾。我们恣意地穿行花间,沐浴着冬日难得一见的暖阳与花香,耳旁突然传来一阵辽远悠长的歌声:”对门山上茶籽多,圆圆滚滚满山坡,扛根竹竿打茶籽嘞,一打打上几皮萝!”

    朋友说:“这是黄盖湖特有的渔歌调,但这词又不是渔歌,有点意思!”

    我们循着歌声,穿过小径,在一处山坡上,远远看见一位老人,一边给油茶树施肥除草,一边唱着歌。老人黑瘦黑瘦,满脸皱纹,一看就是位成年累月漂在湖上的渔民。

    见有人过来,老人停了口中的调子与手中的活儿,笑呵呵地与我们打招呼。我问道:“老哥,这一片油茶林都是您家的呀?”

    老哥笑了,说:“我哪有这么大的能耐!这油茶园大得很,看,这坡上坡下,一大湾全是,一千多亩呢!我只承包了一小片,五十亩。”

    原来。老哥本是黄盖湖上的渔民,大前年黄盖湖禁渔了,渔民们都上了岸。为了解决上岸渔民的生计问题,政府引进油茶林项目,渔民全都转行成了林农。

    “老哥,你家这五十亩地,收入应该不少吧?”

    “还行还行,比打鱼强多了。”谈到收成,老哥的脸上全是笑。

    据老哥介绍,这油茶基地由公司分片承包给上岸渔民管理。前三年,油茶园没有收成,公司每年补贴抚育与管理费用。从第三年起,茶树开始挂果,到第五年进入丰产期,承包者不需给公司上交任何承包费用,只需将油茶果按市价卖给公司就行。一亩油茶林,一年的收入可达到两千多元。

    我们一听,不禁吃了一惊,这油茶林,还真是个绿色银行啊!但我还是有些疑惑,一个在湖上漂了一辈子的渔民,会侍弄这些“金疙瘩”吗?老哥往山坡上一指,说:“我们有老师指点呢,从防虫,防病到抚育采摘,老潘一条龙全程指导!”我们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果然看到远处山坡上那个忙碌的身影。

    我们走过去与老潘攀谈,得知老潘是一名退休林业高级工程师、园艺师,退休后被公司聘请为公司技术顾问、油茶基地技术员,直接指导生产。

    谈起油茶经,老潘神采飞扬地说,油茶是我国特有的优质食用油料作物,油茶历五季才能成熟,花果同树,是一大奇观……

    我们在老潘的指导下观察,果见一棵树上,既有白里吐黄的花,花下还有沉甸甸的果,真是大开了眼界。

    “这茶籽,好销吗?”我问道。

    “我们公司有自己的榨油厂,这么好的茶籽,纯天然,没有半点污染,榨出的山茶油,畅销得很!”老潘更得意地说,“老百姓脱了贫,干起活来更起劲。产品销路好,公司发展也更快。这是个双赢的事儿,我作为技术指导,脸上也有光!”

    “那是那是!”我们都笑着称赞。

    “再过两年,等这油茶林全部长起来了,公司还规划在这块基地上开发文旅项目。夏天,这满湖的荷花。冬天,这满山坡的油茶花。再赶个好日子,湖上天上,黑鹳、白鹳、仙鹤、灰雁、天鹅……成千成万的鸟雀子飞起来,那景色!”老潘将头抬起来,眯缝着眼,一副陶醉的样子,把我们也带进了他描绘的那幅美丽山水画中,

    顺着他的目光,我们发现,在湖天相接的地方,有一大片黑点浪涛般滚滚而来。黑点越来越近,越来越大,并由黑变白。哦,原来是一大群叫不出名字的白鸟。它们越过油茶林,落在不远的滩涂上,发出一声声“嘎嘎”的鸣叫!

    这时,远处山坡上的老哥又唱起了动听的歌。老潘听了,有些得意又有些腼腆地笑着说:“这是我作的词,他们用渔歌调唱,蛮好听的!”

    湖光映着山色,歌声和着鸟鸣,黄盖湖喧腾了起来。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标题为“油茶花儿开”,却从我们去黄盖湖看鸟群不得写起,既为下文写油茶花儿开交代了一个场景,又使得文章行文跌宕起伏,曲折有致。 B . 文章写油茶花时,从视觉角度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其色泽,又从嗅觉,味觉角度状其清香甘甜,“根根”等叠词的运用更凸显其可爱,语言优美。 C . 本文语言通俗易懂,使用了大量形象化的词语,形象可感;并多用短句,散句,语言生活化,鲜活真实,整体上形成了明快清新的语言风格。 D . 文章以“油茶花”作为线索,串联起了“鸭雀咀观鸟”“看油茶花儿”“与老哥攀谈”“老潘谈油茶经”等材料,紧扣“歌颂扶贫”这一中心。
    2. (2) 文中两次写到歌声,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 (3) 请赏析文章最后一段的意蕴。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盲文,完成问题。

    孝宗弘治元年春正月,召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为左都御史,文升陛见,赐大红织金衣一袭。盖上在东宫时,素知其名故也。文升感殊遇自奋励知无不言闰正月诏天下举异才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读乱发聪!”即斥去。时山陵木毕,而中官郭镛请选妃以广储,谢迁力言不可,文升主之,御史以到仅下狱,文升谓“即位之初,不宜辄罪言官”。于是得释,时论伟之。三月,上视学,释奠先师,吏部尚书王恕请加礼于孔子前,特用币,改太牢。恕疏起用谪降主事张吉、王纯,中书舍人丁玑,进士敖毓元、李文祥。先是,五人并以言事远谪,南京吏部主事储瓘上言:“五人者,既以直言徇国,必不变节辱身。乞取而寘之风纪论思之地,则言论风采必有可观。与其旋求敢谏之士,不若先用已试之人。”上命吏部皆起用之,少詹事杨守陈上开讲勤政疏,上嘉之。初开经筵。讲毕,赐讲官程敏政等茶及宴,上皆呼先生而不名。吏部尚书王想上言:“正统以来,每日止一朝,臣下进见,不过片时。圣主虽聪明,岂能尽察,不过寄聪明于左右。左右之人,与大臣相见者不多,亦岂能尽识大臣贤否。欲察识之真,必须陛下日御便殿,宣召诸大臣详论治道,谋议政事,或令其专对,或阅其章奏。如此非惟可以识大臣,而随材任使,亦可以启沃圣心而进于高明矣。”夏四月,右庶子张升劾大学士刘吉,不报。先是,大学士万安、尹直既劾罢,吉附阿科道 , 建言当超迁,待以不次之位。升遂上疏言:“应天之实,以人才为先,人才以辅臣为先。初科道以万安,刘吉、尹直为言,安与直以次罢遣,惟吉独存,遂建言超迁科道。自是无复肯言,而群臣靡然附之。李林甫之蜜口剑腹,贾似道之牢笼言路,吉实合而为一。请函遣斥,以应灾异,以回天心。”不报。御史魏璋附吉劾升,迁南京工部员外。六月,王恕上言禁文职夺情起用。上从之。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升感殊遇/自奋励/知无不言/闰正月/诏天下举异才/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 B . 文升感殊遇/自奋励/知无不言/闰正月/诏天下举异/才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 C . 文升感殊遇/自奋励/知无不言/闰正月/诏天下举异/才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 D . 文升感殊遇/自奋励/知无不言/闰正月/诏天下举异才/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山陵:古代帝王或皇后的坟墓。与《触龙说赵太后》“山陵崩”的“山陵”意思不同。 B . 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以尚书令充任或兼任讲官。 C . 科道:明,清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总称,俗称为两衙门。 D . 夺情:古代官员为国事被夺去“丁忧”孝亲,不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马文升被任命为左都御史,又受赐大红织金衣,可能是孝宗皇帝做太子时就知道马文升的缘故。 B . 中官郭镛提出选妃来广储后宫的主张,遭到谢迁极力反对,马文升却极力赞同中官郭镛的提议。 C . 孝宗皇帝视察太学,祭奠孔子,王恕请求加礼,改用太牢礼,并请求起用因言事被谪贬远地的官员。 D . 王恕上疏皇帝必须每天与群臣议事;张升多次弹劾刘吉,但是奏章被扣押在皇帝内宫,不予答复。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御史以纠仪下狱,文升谓“即位之初,不宜辄罪言官”。

      ②圣主虽聪明,岂能尽察,不过寄聪明于左右。

  •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感遇(其十九)

    陈子昂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吾闻西方化 , 清净道弥敦。

    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

    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

    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注释】①陈子昂:初唐诗人、武则天当政时期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兴建佛寺,每天役使上万人,国库耗竭,民不聊生,诗人有感而发。②圣人:指贤君;后句的“元元”,指百姓,③黄屋。车名,古帝王所乘,车盖用黄缯作里子;后句“瑶台”,用玉石装饰的台子,《淮南子•本经训》载“晚世之时、帝有桀、纣、为琁室、瑶台”。④西方化:指佛教的教化。⑤云构:高耸入云的建筑群。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二句开宗明义为全诗立论:上古贤君从不为一己谋利,而是处处关怀和扶助黎民百姓。 B . 三四句选用典型意象黄屋与瑶台,对比古代贤君与暴君所为,议论生动形象,感染力强。 C . 五至八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援引佛教主张清净慈悲的教旨,直击当事者自我辩解的借口。 D . 结尾两句反面着笔,呼应开头所歌颂的古圣人之“道”,使全诗篇章结构严密,说理透辟。
    2. (2) 诗歌中的三处反问,表达的情感各有侧重,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表象联想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琵琶行》中的两句“”,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2. (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引导曾皙不要有所顾虑,可以畅所欲言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因为每个人只是说说各自的志向的句子是“。”
    3. (3) 苏洵《六国论》中“”两句,说明燕国灭亡的原因是用刺客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祸患。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天边草原乌拉盖河畔经过千万年的风吹雨打,这片美丽富饶,得天独厚,水草肥美的草原随着历史的长河顺延着。漫山遍野的山丹花开得火红耀眼,飘香万里。五十多年前,在这片草原上留下了许多兵团知青火热的战斗生活印记,至今     

    清澈见底的乌拉盖河水似一根银色的飘带流向远方;河水两岸火红的山丹花尽情绽放。走进草原深处,奇妙无比的布林泉水日夜不停地流淌着,那么恬静,那么欢畅,似一双明亮的眸子看着美丽富饶的草原喜人的变化。每年的端午节,当地牧民男女老少      , 迎着鲜红的太阳,来到清澈见底的布林泉水旁洗脸、洗眼,泉水好像也为牧民带来     , 美满幸福,布林泉成为祖国各地南来北往的游客游览观赏和洗脸洗眼美容明眸的幸福泉。布林泉的灵性,源于自然。走在泉水边,那种恬淡悠闲的感觉便走进我的心里了。我不想说话,只想静静地坐在清澈明净的泉水边,尽情地设想近千年前,发生在这泉边美丽的传说故事,倍感亲切和熟悉,也似乎得到了真善美心灵的洗礼。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森林是“制造”氧气的“天然工厂”,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要吸收4000亿吨二氧化碳,释放2000亿吨氧气,这绝大部分就是森林的“功劳”。      , 都需要靠绿色植物制造的氧气来生存。除此之外,森林还是天然的吸尘器,1亩森林一年能吸附24吨粉尘。森林中有许多树木可以吸收有害气体,杀死空气中的病菌,从而净化大气环境。

    相比森林来说,湿地似乎离我们比较远,它对生态环境的贡献,在过去更是受到较少的关注,所谓湿地,是指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由于长期被水淹没或有大片水区域,从而形成了      。别小看湿地,它可是和森林,海洋并列的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这是因为湿地各种各样的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分解和净化作用,在地球生态系统中表现着巨大的“解毒”功能。在湿地上生长着茂密的植物,伴生其中的有各种水生动物以及肉眼不可见却数量大的微生物群体。水流入湿地的各种污染物,或直接被土壤阻截,或被湿地动植物利用,或被湿地微生物分解。整体上看,湿地就像     

    1. (1) 请简述“天然工厂”的含义并分析它得名的缘由。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 (3)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四、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滞留在美国的日子里,想起家乡,想起家人,我(杨振宁)总会哼起一首歌,一首父亲教的歌: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翼翼长城,天府之国,取多用宏,黄帝之胄神明种……我想这使一代的青年人受到了很多影响。

    ——凤凰卫视《我的中国心——杨振宁实录采访》

    材料二:1957年,杨振宁携幼子与其父杨武之绕道第三国,在瑞士的日内瓦见面共叙天伦。其间杨武之为杨振宁夫妇题词:每饭勿忘亲爱永,有生应感国恩宏。

    ——江才健(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

    材料三:孩子挑食是从父母谈哪一个不好吃开始的。

    ——摘自新浪教育网

    材料四:当下,很多家长担忧:诚实的孩子会不会吃亏?更多家长坚信:要让孩子赢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现代家庭教育最常见的教育图感》

    以上材料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与感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