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基础复习专题37 群落

更新时间:2022-06-23 浏览次数:83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2高二下·江门期中) 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 . 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密切相关 C . 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类的食性有关 D . 群落中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
  • 2. (2022高二下·江门期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民进城务工或者居住,大多数农田荒废后慢慢地长出杂草,开始出现的是一年生杂草,接着是多年生杂草,小灌木也开始扎根其中,再经过一段时间乔木开始出现。此种变化属于(   )
    A . 群落的物种组成 B . 群落的种间关系 C . 群落的初生演替 D . 群落的次生演替
  • 3. (2022高二下·江门期中) 以下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 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 C . 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 D . 群落中的各种群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 4. (2022·韶关模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诗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主要体现的生物学原理或现象是(   )
    A . 种群在空间上的随机分布 B . 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 C . 群落中优势种随时间推移发生更替 D . 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
  • 5. (2022·全国乙卷) 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 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② 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

    ③ 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④ 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有关

    ⑤ 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⑥ 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

    A . ①③④⑤ B . ②④⑤⑥ C . ①②③⑥ D . ③④⑤⑥
  • 6. (2022高二下·河南期中) 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及种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 . 白洋淀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 . 山麓到山顶的群落分布属于水平结构,主要是由地形起伏造成的 D .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说明这两种生物具有捕食关系
  • 7. (2022高二下·光明期中) 一个群落中的物种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下列关于种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蝗虫啃食植物叶片属于捕食关系 B . 盲蝽取食棉花的汁液并在其茎叶中产卵属于寄生关系 C . 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体现了互利共生的关系 D . 同一群落中没有共同食物来源的两种动物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
  • 8. (2022高二下·光明期中)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群落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 群落中物种组成是固定不变的 C . 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是环境容纳量 D . 鼠穴周围植被表现出的斑块相间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 9. (2022高二下·湖北期中) 一千年前,由于湖水水位降低,某湖泊暴露出大量的沙丘,随着时间的推移,裸露的沙丘上出现了各种植物和动物,现今已发展成稳定的森林群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在裸露的沙丘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B . 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沙丘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C . 群落演替的实质是旧物种消亡、新物种产生的过程 D . 从沙丘到森林的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大
  • 10. (2022高二下·湖北期中) 下列关于群落的理解不合理的是(   )
    A . 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 B . 不同的群落其优势种群一般不同 C . 森林群落的不同植物在适应环境方面的特征相同 D . 群落的形成是不同物种协同进化的结果
  • 11. (2022高二下·湖州期中) 生态位的重叠和分离状况与种间竞争、种内斗争具有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生态位表示某个体在种群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 B . 黄鹂主要生活在林冠层,林冠层就是黄鹂的生态位 C . 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生态位,有利于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 D . 食性和栖息地完全相同的两种生物在群落中占据的生态位相同
  • 12. (2022·湖州模拟) 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校园中低矮的草坪不存在垂直结构 B . 稻田中的水稻有高有矮,表现出明显的分层现象 C . 群落中的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常呈镶嵌分布 D . 群落的组成和外貌的变化与时间节律无关
  • 13. (2022高二下·榕城期中) 下列有关群落季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群落的外貌出现季节性变化与光照强度、温度及降雨等有关 B . 某群落中的动物种类出现季节性变化与温度有关,与水资源无关 C . 夏枯草在每年春季开花、夏季结束生活周期,使群落物种丰富度呈现周期性变化 D . 北方地区农田中冬季多见小麦,夏季多见玉米,体现了农田群落的季节性
  • 14. 某研究小组对大亚湾水域6个不同区域中的6种单细胞藻类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 . 单细胞藻类是自养生物 B . 区域⑥溶解氧可能最少 C . a可能为区域⑥的优势种 D . 影响藻类分层现象的唯一因素是温度
  • 15. (2021高二上·洮南月考) 下图中的三个曲线图表示种间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中①②③表示的种间关系分别是竞争、捕食、互利共生 B . 图中②可以表示草原上野狗和鬣狗之间的关系 C . 图中③可以表示白蚁和其肠道内的鞭毛虫的关系 D . 图③中环境发生变化后,b种群数量可能会超过a种群
  • 16. (2021高二上·洮南月考) 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不存在在群落的空间结构 B . 在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时,常用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进行采集、调查 C . 采集的小动物只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中 D . 诱虫器中土壤和花盆壁之间留有一定空隙,是为了保证空气流通
  • 17. (2021·诸暨模拟) 某温带落叶阔叶林群落中,春季莲花等草本植物生长旺盛时,大多数夏季草本植物则刚刚开始生长;而当夏季草本植物争艳时,早春生长旺盛的草本植物地上部分却已死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莲花等所有草本植物组成一个群落 B . 在水平方向上该群落中的草本植物具有分层现象 C . 群落的季相变化是物种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 . 群落外貌随时间发生的变化属于群落演替
  • 18. (2021·重庆模拟) 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保护某湿地生态系统,通过对该生态系统部分生物的调查,绘制图所示食物网。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图示食物网中,含有划蝽的食物链共有6条 B . 若蚊子幼虫被大量杀灭,短期内水蚤的数量会增加 C . 图示食物网中,轮虫和水蚤,划蝽和鲶鱼均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 D . 鲶鱼所处的营养级比水蚤高,体形较大的鲶鱼的数量比水蚤的数量少
  • 19. (2021·浙江模拟)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由于植食动物利用食物的效率差异导致海洋的次级生产量大于陆地次级生产量 B . 植食动物的摄入量与粪便量的差值为该动物的次级生产量 C . 群落演替过程净初级生产量和生物量都是先增加后稳定不变 D . 地球各地的净初级生产量的差异主要是光照和温度导致
  • 20. (2021高三上·慈溪月考) 下列关于群落结构与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立体农业是一种可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B . 雌雄红眼绿鹃在树林内活动的高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 .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群落次生演替的过程 D . 大气中CO2含量的昼夜变化不属于群落的时间结构
二、综合题
  • 21. (2022·全国甲卷) 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某研究小组对某林地的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回答下列问题。
    1. (1) 调查发现,某种哺乳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发现该种群中
    2. (2) 若要调查林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若要调查某种鸟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3. (3) 调查发现该林地的物种数目很多。一个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
    4. (4) 该林地中,植物对动物的作用有(答出2点即可);动物对植物的作用有(答出2点即可)。
  • 22. (2022·柯桥模拟) 草甸是青藏高原最重要的牧场类型,分布于此的高原鼢鼠是一种营地下生活的挖掘类啮齿动物,数量过多对草甸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1. (1) 青藏高原的某些区域形成草甸群落的决定性因素是,草甸群落的季节变化即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若将生长于青藏高原的高原鼢鼠投放到另一环境相似的高山草甸中,高原鼢鼠种群数量将呈形增长。
    2. (2) 为防止过多的高原鼢鼠对草甸的破坏,起初人们利用天敌鹰来控制高原鼢鼠的数量,一段时间后发现效果并不理想,研究发现,鹰主要捕食了高原鼢鼠的老弱病残个体,改变了高原鼢鼠种群的,随之种群数量快速恢复,后来研究人员采用了人工捕杀、药物抗孕、造林整地等多种措施进行防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药物抗孕是通过降低种群的控制高原鼢鼠的种群数量:造林整地是通过降低实现降低种群密度的目的。
    3. (3) 高原鼢鼠挖洞时将挖出的土堆在地面,会在草甸中形成无植被覆盖的裸露土丘,需6年左右才能逐步恢复,群落恢复过程中的演替类型为演替。
  • 23. (2022高二下·榕城期中) 如图甲表示某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情况,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的过程。在乔木林阶段,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为动物提供了不同的
    2. (2) 假设该地区变成茂密的乔木林后,图乙表示该群落中A、B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为,其中A为,判断的依据是
    3. (3) 调查农田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方法,该方法中诱虫器利用土壤小动物特性进行诱捕,调查该地跳蝻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法。
    4. (4) 研究种群的,对于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 24. 在某栎林生物群落中,植物和动物的分布如下表所示:

    项目

    上层

    中层

    下层

    植物

    乔木

    灌木

    草本

    动物

    长臂猿、林鸽、松鼠

    长尾山雀

    鹪鹩、昆虫

    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森林分布在地区。
    2. (2) 上表体现了生物群落的,它反映了动物、植物都具有现象。
    3. (3) 该栎林中,上层、中层、下层的植物种类不同,这种分布的差异主要与哪种非生物成分有关?
    4. (4) 栎林中动物的分布取决于植物的分布,这是因为植物能为动物的生存提供,而且动物的这种分布有利于减轻物种之间的
    5. (5) 该森林草本中阴生植物叶绿体,因此这类植物适应在弱光条件下生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