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汕尾市某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

更新时间:2022-05-16 浏览次数:7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计 30 小题   ,每题 2 分 ,共计 60 分)
  • 1. 如图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下列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 . 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C . 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 D . 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2. 1951 年 1 月,山东某农民领取了“土地房产所有证”,其法律依是(  )
    A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3. (2018八下·云南月考) 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鲜明的历史印记,1956年~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哪一选项全面反映了这一历史阶段的特征(  )
    A . 遭到建国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B . 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发展 C .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 . 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 4.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但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于(   )
    A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5. 中共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都是我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这两次会议形成的决议相似之处是( )
    A . 正确分析国内矛盾 B . 实行改革开放 C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 推行以法治国
  • 6.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茅于轼先生在北大讲学时说:“不能借口少数服从多数而剥夺少数人的基本权利,因为少数人的基本权利若得不到保障,最终可能连国家主席的基本权利也得不到保障。”这里的“国家主席”指的是“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 )
    A . 彭德怀 B . 刘少奇 C . 贺龙 D . 朱德
  • 7. (2017八下·深圳月考) “从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六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一千亿元,钢产量两千八百万吨,财政收入四百亿元……”。这则材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

    A . 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B . 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C . 经济结构极不合理 D . 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 8. 为创作《在希望的田野上》,1980年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深入安徽、四川农村体验生活,他选择赴上述农村体验生活的最主要理由是(   )
    A . 当地风景秀丽 B . 率先包产到户 C . 富有革命传统 D . 民俗文化丰富
  • 9. (2020八下·武威期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指导思想是( )
    A . 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B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 . “一国两制”的构想 D . 科学发展观
  • 10.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这个格局是(   )
    A .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 .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D .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
  • 11. (2019八下·马山期末) “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这首歌里的“人民的大救星”是指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是(    )
    A . 刘少奇 B . 周恩来 C . 毛泽东 D . 朱德
  • 12. (2017八下·东台月考)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多次大变化。其中,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

    A .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 不同程度影响了农业生产发展 C . 确立了农民的土地私有制 D . 推动了现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 13. (2019八下·潮南月考)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指出,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 . 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B .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 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 依法治国的方略
  • 14. 阅读下列表格。与 1952 年相比,造成 1956 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52 年和 1956 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52

    71.8%

    6.9%

    0.7%

    1.5%

    19.1%

    1956

    7%

    0.1%

    7.3%

    53.4%

    32.2%

    A . 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 B . 土地改革 C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 三大改造
  • 15. 导致如图所示时期我国人口出生率滑向最低点、死亡率攀至最高点的政治原因是( )
    A . 抗美援朝 B . 三大改造 C .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三年自然灾害、
  • 16. 下列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探索不正确的是(   )

    A .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 . 实施“一五”计划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中共“八大
  • 17. (2016·泰安) 20世纪70年代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讨论首先否定了(  )

    A . 以阶级斗争为纲 B . 资产阶级自由化 C . “两个凡是”的方针 D . “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 18. (2020八下·武城月考) 1984年刚上任青岛冰箱厂厂长的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出现这一情景的原因是(  )

    ①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职工缺乏积极性

    ②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职工下海经商

    ③分配中平均主义现象严重    

    ④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9.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新时期的中国再一次打开国门走向世界,建立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下列选项中最晚建立的经济特区是(   )
    A . 上海 B . 深圳 C . 海南岛 D . 厦门
  • 20. (2018·威海) 《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载:“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
    A . 中共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 香港回归祖国 C . 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D . 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
  • 21. 如图反映的是进藏的人民解放军受到西藏各界人民的欢迎。1951 年西藏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西藏解放的方式是(   )

    A . 和平解放 B . 武装解放 C . 妥协退让 D . 民主改革
  • 22. 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

    ①前者结束了旧时代后者结束了错误方针

    ②前者开启了新纪元后者开创了新时期

    ③前者开创的事业为后者提供了宝贵经验

    ④后者是对前者开创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2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协会议的职能之一是政治协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政治协商”的中心内容是(   )
    A . 筹建新中国 B . 进行土地改革 C . 制定宪法 D . 完成祖国统一
  • 24. (2018八下·江门开学考) 1956年某日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
    A . 土地改革 B . “一五”计划 C . “大跃进” D .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 25. (2021·济南一模) 习近平称赞他“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毛泽东也曾为他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这位“党的好干部”是(   )

    A . 焦裕禄  B . 王进喜 C . 邓稼先 D . 雷锋
  • 26. 1960 年我国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主要是为了(   )。
    A . 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 B . 巩固反右倾斗争成果 C . 解决农副产品供应紧张问题 D . 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问题
  • 27. (2017八下·河源期中) 经过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华民族正一步步实现着伟大复兴,其中的关键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与“伟大复兴”分别是指(    )

    A .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抗日战争胜利 B . 新中国诞生与十一届三中全会 C . 抗日战争胜利与新中国成立 D .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中国诞生
  • 28. 邓小平说:“不搞市场经济,没有竞争,没有比较,连科学技术都发展不起来。”该观点(    )
    A . 强调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B . 利于完善计划经济体制 C . 推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D . 为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 29. 20 世纪以来的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巨变,促进“第三次巨变”的领导人是(   )
    A . 孙中山 B . 胡锦涛 C . 毛泽东 D . 邓小平
  • 30. 在一部新闻纪录片的解说词中曾说: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①人民成为新中国的主人

    ②到 1952 年底,全国有三亿多农民分到土地

    ③新中国从 1953 年开始实施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④1955 年亚非会议隆重召开。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31 题 12 分,32 题 14 分,33 题 14 分)
  •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在首都北京 30 万人聚集的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接着, 毛泽东主席按动电钮,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广场上响起暴风雨般的欢呼声。

    材料二 (如图)

    1. (1) 以上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
    2. (2) 1949 年以后,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是?
    3. (3) 大会上奏起的国歌名称是什么?由谁作曲?
    4. (4) 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中国的空前统一,受几千年封建统治和一百多年帝国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获得解放,从而成为中华大地这块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真正主人。这是翻天覆地的大事变。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材料二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

    ——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

    材料三 地主兼营的工商业及其直接用于经营工商业的土地和财产,不得没收。不得因没收封建的土地财产而侵犯工商业。富农所有之出租的小量土地,亦予保留不动;但在某些特殊地区,经省以上人民政府的批准,征收其出租土地的一部或全部。半地主式的富农出租大量土地,超过其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数量者,应征收其出租的土地。富农租入的土地应与其出租的土地相抵计算。

    1. (1) 新中国成立后为现固新生的人民政权,采取了哪些指施?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必要性。并指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何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土地改革运动推行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对我国社会产生了什么作用?
    4. (4) 从新中国成立后,解决内外问题的措施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 33. 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年代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粮食产量 5.02亿千克 6.70千克 7.15千克

    材料二 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1980 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以上均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请回答:

    1. (1) 材料一的表格,是某县连续三年粮食产量的数据统计。此地率先开始吹响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号角,这是在哪个省哪个村呢?
    2. (2) 从表格的数据看,粮食产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直接得益于哪一农村经济体制的推行?这一改革措施为什么会使粮食产量发生巨大的变化?
    3. (3) 阅读材料二,四个经济特区中“毗邻香港”的是哪个?“与台湾隔海相望” 的是哪个特区?深圳、珠海是在哪个省设立的经济特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 (4)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将四个经济特区设立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的主要原因及历史作用。
    5. (5) 从经济特区开始起步,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