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第15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

更新时间:2022-05-30 浏览次数:25 类型:月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18分)
  •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 . (huán) 钟(xìn) 序(yáng) 商(gǔ) 然为戒(chù) B . (qìng) 肩(zhì) 目(zhēng) 酒(zhī) 无音信(miǎo) C . (jǐn)     尔(kēng)   百(jūn)     亲(juàn)    前合后(yǎng) D . 薪(yú) 然(kuì) 目(zì) 小(biǎn) 孝之义(tì)
  • 2. 下列各项中的句子,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1鼓瑟希    2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3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4令将军与臣有郤

    5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6盖亦反其本矣    7旦日飨士卒  8共其乏困  9刑人如恐不胜

    A . 14579 B . 24568 C . 34678 D . 12469
  • 3.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组是(    )

    1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2劳苦而功高如此     3行李之往来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5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6约为婚姻    7会其怒,不敢献   8老者衣帛食肉     9 视为止,行为

    A . 14579 B . 24568 C . 34678 D . 13469
  • 4. 下列对加点字的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乎舞雩   ②赤也为之小      ③吏民,封府库   ④是以君子庖厨   ⑤良庖更刀   ⑥五亩之宅,之以桑   ⑦而刀刃者无厚      ⑧缒而出     ⑨素留侯张良

    A . ①③⑥/②⑦/④⑨/⑤⑧ B . ①②④/⑤⑥⑦/⑧/③⑨ C . ①③⑨/④③⑦/②⑥/⑧ D . ①②⑧/④⑥/③/⑤⑦⑨
  • 5. 下列各项对特殊句式类型划分正确的一组是(     )

    1以其无礼于晋   2可使有勇    3技经肯綮之未尝   4是寡人之过也

    5 以吾一日长乎尔    6大王来何操     7臣之所好者道也     8若属皆且为所虏     9为击破沛公军

    A . 15/36/27/4/89 B . 15/29/36/47/8 C . 29/47/56/13/8 D . 29/13/48/57/6
  • 6.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千乘之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古时一车四马是一乘,同时配有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B . 古人的名字,幼年时取名,成人时(男子20岁,女子15岁)取字。平辈之间互称字,上对下、长对少称名,自称称名表示谦卑。 C .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史书,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D . “衅钟”,是一种祭祀仪式。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叫作“衅钟”。
二、现代文阅读(共24分)
  • 7.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俭”作为一个道德伦理范畴,产生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尽管各家各派的学术见解不同,治国方略各异,但在财货的消费方面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对传统俭德的崇尚。和其他道德范畴一样,俭德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也得到了充分的继承和发展。

    自商初到春秋,经过八九百年的岁月,崇尚“俭”德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思潮。春秋战国时的儒、墨、道、法诸家,在不同程度上都主张尚俭。孔子对于“礼”是非常重视的,但他认为“与其奢也,宁俭”。老子说他有三宝,其中之一即为“俭”;认为“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去奢”“去泰”就是要俭。墨子认为“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儒家搞的礼、乐那一套都不合俭的要求。法家对于俭德也是提倡的,《管子》中多处强调应当去奢、节俭,“适身行义,俭约恭敬,其唯无福,祸亦不来”。上述引证足以表明,尚俭作为一种美德在先秦已传遍华夏大地。

    尚俭作为一种美德,自公元前十六、十五世纪流传至今而不衰,不仅仅是因为它有经济价值,还因为它包含着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历史上虽然没有人从教育学的角度明确指出这一点,没有人明确详细地论述“俭”的教育功能,但人们从经验中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俭”是教育子女的一种手段。几千年来,有见识的长辈总是教育其子女要节俭。这些长辈从经验中看到,富家人的子弟,只有尚俭才能成才,家道才能不衰。一味娇惯孩子,只能使其成为败家子。穷苦人家迫于生计,不得不节俭。这种俭虽然是被迫的,但它同样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因此,不论是富有之家,还是贫穷之家,只要是有见识的,总是要以“俭”治家的。如果仅是为了节用而不是为了育人,那么“俭”德是难以流传几千年的。

    明确指出“俭”有教育人的作用、把“俭”用于育人的,是诸葛亮。他在写给儿子的信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说,品德高尚的人是通过节制物欲使其内心宁静来培养其品德的,一个人对于物质享乐如果不能有节制,就不可能纯洁其志向;内心总有强烈的物欲干扰,就不可能有远大的志向。他提出的“俭以养德”的命题,把尚俭的价值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伊尹、周公、孔子、老子、墨子等提出了尚俭的思想,在他们的倡导下,“俭”这一美德被人们接受,但是“俭”与“德”之间的关系没有被明确揭示出来。可以说,前人只认识到“俭”本身是美德,而没有发现“俭”有更多的教育功能,伊尹、周公倡“俭”是为了维护政权统治,孔子倡“俭”是为了维护礼、不违礼,老子倡“俭”是为了实现“道”,墨子倡“俭”是为了节用。只有诸葛亮不仅把“俭”视为美德,还明确把“俭”视为一种教育手段,认为实行节俭是为了涵养道德。这就把“俭”的价值,从“俭”是美德提升到了“俭”是美德之母的高度。“俭”与德育、“俭”与人生的追求、“俭”与人的精神生活之间的联系,被注意到了。自此之后,历朝历代都有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俭”与培养人的品德相连,有人讲“俭以养性”,有人讲“俭以养廉”,历史上众多的家训中几乎都有倡“俭”的内容。节俭在客观上成了一种普遍的育人的手段,因为人们明白:一家之中只要厉行节俭,子孙即使成不了大器,也不至于成为败家子。

    (摘编自任怀国《说“俭”》)

    材料二

    崇俭抑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古往今来,占主流地位的学术观点和社会舆论都认为节俭是美德,奢侈不可取。“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不仅对个人身心健康有益,而且对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至关系国家兴亡,正所谓“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崇俭抑奢,形成“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时代新风,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加强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帮助人们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勤俭节约的意义和作用,真正认识奢侈消费的危害。第二,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模式。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在消费过程中都应做到节能、节水、节材,反对铺张浪费,反对污染环境。第三,不断提高消费水平和质量。节俭是针对奢侈消费而言的。崇俭抑奢绝不是否定正常消费、为节俭而节俭,而是提倡科学消费、文明消费、理性消费。要在反对铺张浪费的同时,不断提高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提高消费质量,进而以科学消费、文明消费、理性消费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第四,提高消费者素质。在不断提高人们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的同时,开展必要的消费教育和培训,引导消费者进行科学消费、文明消费、理性消费,自觉提高消费的文化含量,排斥奢侈消费和炫耀消费。

    (摘编自尹世杰《崇俭抑奢的当代意义》)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受儒家思想影响,春秋战国时墨、道、法诸家都主张节俭,尚俭作为一种美德在先秦已传遍华夏大地。 B . 直到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明确认识到“俭”的育人作用,并且把“俭”用于育人之后,“俭”才起到了教育人的作用。 C . 把“俭”视为一种教育手段,不仅体现出“俭,是美德”,更是将“俭”提升到了美德之母的高度。 D . 崇俭抑奢是一种为了节俭而节俭的消费观,与科学消费、文明消费、理性消费、提高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思想相契合。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虽然伊尹、周公、孔子、老子、墨子都认识到“俭”是美德,但他们提出尚俭的目的各不相同。 B . 富家人教育子女要节俭是为了家道不衰,而穷苦人家子女的节俭是被迫的,是为了节用而节俭,难以起到教育的作用。 C . 自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命题之后,历朝历代都有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俭”与培养人的品德相连。 D . 要形成“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新风尚,需从价值导向、消费模式、消费水平和质量等多个方面着手。
    3. (3) 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提倡“俭”德的育人功能的一项是(   )
      A .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B .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C .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纯仁列传》) D .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资治通鉴》)
    4. (4) 请简要归纳两则材料阐述的侧重点。
    5. (5) 材料一的论证有何特点?请从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上加以分析。
  • 8. 文学类文本阅读

    高速公路上的森林

    [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

    寒冷有千百种形式、千百种方法在世界上移动:在海上像一群狂奔的马,在乡村像一窝猛扑的蝗虫,在城市则像一把利刃截断道路,从缝里钻入没有暖气的家中。那天晚上,马可瓦多家用尽了最后的干柴,裹着大衣的全家人,看着暖炉中逐渐黯淡的小木炭,每一次呼吸,就从他们嘴里升起云雾,再没有人说话,云雾代替他们发言:太太吐出长长的云雾仿佛在叹气,小孩们好像专心一意地吹着肥皂泡泡,而马可瓦多则一停一顿地朝着空中喷着云雾,好像喷发转瞬即逝的智慧火花。

    最后马可瓦多决定了:

    “我去找柴火,说不定能找到。”他在夹克和衬杉间塞进了四五张报纸,以作为御寒的盔甲,在大衣下藏了一把齿锯,在家人充满希望的目光的跟随下,深夜走出门,每走一步就发出纸的响声,而锯子也不时从他大衣里冒出。

    到市区里找柴火,说得倒好!马可瓦多直向夹在两条马路中间的一小片公园走去。空无一人,马可瓦多一面研究光秃秃的树千,一面想着家人正牙齿打颤地等着他……

    小米开尔哆嗦着牙齿,读一本从学校图书室借回来的童话,书里头说的是一个木匠的小孩带着斧头去森林里砍柴。“这才是要去的地方。”小米开尔说,“森林!那里就会有木柴了!”他从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看过森林,连从远处看的经验也没有。

    说到做到,跟兄弟们组织起来:一个人带斧头,一个人带钩子,一个人带绳子。跟妈妈说再见后就开始寻找森林。

    走在路灯照得通亮的城市,除了房子以外看不到别的:什么森林,连影子也没有。也遇到过几个行人,但是不敢问哪儿有森林。他们走到最后,城里的房子都不见了,而马路变成了高速公路。

    小孩就在高速公路旁看到了森林:一片茂密而奇形怪状的树林淹没了一望无际的平原。它们有极细极细的树干,或直或斜;当汽车经过,车灯照亮时,发现这些扁平而宽阔的树叶有着最奇怪的样子和颜色。树枝的形状是牙青、脸、乳酪、手、剃刀、瓶子、母牛和轮胎,遍布的树叶是字母。

    “万岁!”小米开尔说,“这就是森林!”

    弟弟们则着迷地看着从奇异轮廊中露头的月亮:“真美……”

    小米开尔赶紧提醒他们来这儿的目的:柴火。于是他们砍倒一株黄色迎春花外形的杨树,劈成碎片后带回家。

    当马可瓦多带着少得可怜的潮湿树枝回家时,发现暖炉是点燃的。

    “你们在哪里拿的?”他惊异地指着剩下的广告招牌。因为是夹板,柴火烧得很快。

    “森林里!”小孩说。

    “什么森林?”

    “在高速公路上,密密麻麻的!”

    既然这么简单,而且也的确不错。要新的柴火,还是学小孩的方法比较好。马可瓦多又带着锯子出门,朝高速公路走去。

    公路警察阿斯托弗有点近视,当他骑着摩托车做夜间巡逻时应该是要戴眼镜的;但他谁也没说,怕因此影响他的前途。

    那个晚上,接到通知说高速公路上有一群野孩子在拆广告招牌,警察阿斯托弗便骑车去巡查。

    高速公路旁怪模怪样地张牙舞爪的树木陪着他转动,大近视眼的阿斯托弗细细察看。在摩托车灯的照明下,撞见一个大野孩子攀爬在一块招牌上。阿斯托弗刹住车:“喂!你在上面干什么,马上给我跳下来!”那个人动也不动,向他吐舌头。阿斯托弗靠近一看,那是一块乳酪广告,画了一个胖小孩在舔舌头。“当然,当然。”阿斯托弗说,并快速离开。

    过了一会儿,在一块巨大招牌的阴影中,照到一张惊骇的脸。“站住!别想跑!”但没有人跑:那是一张痛苦的面像,因为有一只脚长满了鸡眼。“哦,对不起。”阿斯托弗说完后就溜烟跑掉了。

    治偏头痛药片的广告画的是一个巨大的人头,因痛楚用手遮着眼睛。阿斯托弗经过,照到攀爬在上方正想用锯子切下一块的马可瓦多。因强光而眼花,马可瓦多蜷缩着静止不动,抓住大头上的耳朵,锯子则已经切到额头中央。

    阿斯托弗好好研究过后说:“喔,对,斯达巴药片!这个广告做得好!新发现!那个带着锯子的倒霉鬼说明偏头痛会把人的脑袋切成两半!我一下就看懂了!”然后很满意地离开了。

    四周那么安静而寒冷。马可瓦多松了一口气,在不太舒适的支架上重新调整位置,继续他的工作。在月光清亮的天空中,锯子切割木头低沉的嘎嘎声远远传送开来。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 马可瓦多一家人在寒冷中呼出的气息像各种云雾,既表现了不同人物的形象特点,也是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反映沉重的生活,是“含泪的笑”。 B . 小孩们在高速公路旁看到了森林,并看到树枝的形状像牙膏、脸、乳酪等,遍布的树叶是字母,表明孩子们极富想象力和他们的天真可爱。 C . “马可瓦多蜷缩着静止不动,抓住大头上的耳朵,锯子则已经切到额头中央。”这幅滑稽的画面既有对马可瓦多的同情,也有对他自私行为的讽刺。 D . “马可瓦多松了一口气”“锯子切割木头低沉的嘎嘎声远远传送开来”这两处描写,表现了马可瓦多躲过警察巡查后轻松喜悦的心情。
    2. (2) 小说开头和结尾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 (3) 有人说,这篇小说在荒诞中藏着真实。请从“荒诞”和“真实”两个角度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三、古诗文阅读(34分)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1. (1) 下列句子中,“以”字的解释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吾一日长乎尔

      A .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 . 加之以师旅 C . 以其无礼于晋 D .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2. (2) 翻译句子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 壮也                是寡人过也 B . 夜缒出                朝济夕设版焉 C . 君之难也              吾还也 D . 佚之狐言郑伯曰        若亡郑而有益
    2. (2) 翻译句子

      若舍郑以为东道,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 11. 文言文阅读3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选自《鸿门宴》)

    1. (1) 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至鸿门,曰       哙拜 B . 为大王不取也       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C . 为婚姻           怀王与诸将 D . 杀人不能举         沛公起
    2. (2) 翻译句子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1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从军行

    李白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①。

    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②。

    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

    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注释】①金微山:古山名,即今阿尔泰山。②明月环:古代大刀的圆形刀柄。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五言律诗描写出大唐将士开赴战场、杀敌报国的豪迈情怀和英雄气概。 B . 颔联不言军旅艰辛,却以吹起梅花曲、高举明月环渲染,想象奇特,意象唯美。 C . 尾联“愿斩”直抒胸臆;“长驱”“单于”分别照应“逐”“虏”,结构严谨。 D . 诗人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这体现出诗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
    2. (2) 同样是描写战场,本诗颈联与李贺《雁门太守行》中“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有什么相同之处?
  • 13. 名句默写
    1. (1) 《侍坐》中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2. (2) 《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动人景象:
    3. (3)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是“”。
    4. (4) 杜甫在《登高》中用“”两句从时间和空间着笔,表现自己客居异乡、疾病缠身的处境和漂泊孤独的心境。
四、语言文字运用(17分)
  • 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围棋是一种策略型棋类游戏,起源于中国,距离今天已经超过四千年的历史,被称之为棋类的鼻祖,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围棋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围棋的棋盘、棋子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棋盘分为四部分,可以视为象征一年的四个季节;361个交叉点,和农历一年的天数大致相当;(    )围棋棋形变化无穷,棋理深奥幽玄,充满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围棋的胜负也和其他棋类不同。其他棋类大多是斩尽杀绝或把帝后抓走才算胜。但围棋中盘胜也是赢,赢半目也是赢,体现了一种和谐、中庸的思想。另外,围棋黑白交融的棋形就像一幅迷人的水墨画,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而太极在棋盘的中央,黑白两色棋子代表了阴阳。 B . 而太极在棋盘的中央,阴阳是黑白两色棋子。 C . 棋盘的中央是太极,黑白两色棋子代表了阴阳。 D . 棋盘的中央是太极,阴阳是黑白两色棋子。
    2. (2) 文中画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 1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的儒者将孔子看成圣人,把孟子看成亚圣。历代帝王几乎都将孔子视为无可挑剔的圣人,但对孟子,总觉得味道有点儿“别致”。既然如此,   ①    ?这也许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孟子的性善论,一是他的民本思想。这里说孟子主张性善论,是和荀子的“人性本恶”相对而言的,    ②     ,因为后来的不良教育及社会熏染而变坏了;荀子认为人性本是恶的,但通过教育和觉悟可以走向善。    ③    , 其价值取向也都是让人培养和保持善和美,但切入点不同。

  • 16.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语来源也很多——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文人作品、外来文化……,这学期我们就学习了出自《庖丁解牛》的,出自《鸿门宴》的,出自《齐桓晋文之事》的
五、写作(60分)
  • 1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曾几何时,在大学图书馆自习室内,“占座”——几本书长时间占据一个座位——成为一种顽疾,浪费有限资源,后来者不能安心学习,管理困难……

    湖南师大图书馆推出“微信座位管理系统”,学生可扫码确认座位使用权。如果座位上有东西却无人,新来同学可先扫码坐下,20分钟后若先占座同学仍未出现,则后来的同学再次扫码,便可占用该座。

    对此,有人叫好,认为新技术可以提供新的有效管理方法;也有人认为治得了占座行为,治不了占座想法起源自的思想上的自私和惰性,只要这种思想不被消除,类似占座的行为会不断出现,上锁私占校园单车,澡堂公用衣柜上锁……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