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太原市两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

更新时间:2022-05-16 浏览次数:37 类型:月考试卷
一、 现代文阅读(共 24 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就中国的文化源头而言, 无论是孔 、 孟, 还是佛 、 老 、 墨翟 、 申 、 韩, 孜孜汲汲, 惕  励忧勤,无不以济世安民为己任,怀抱一种死而后已的念头 。 自庄子 、列子之后,继之以巢父、 许由, 乃至西晋的王衍之辈, 倡导洁身自好, 愿做山林高人 、 达士, 隐士之风骤然而起 。 两者  之分, 其根本在于 “人”“我”之别:     孔 、 孟认得“人”字真, 身心性命只是为了天下国家;  而庄 、 列则认得 “我”字真, 视天地万物只是成就自己。

    ②事实确乎如此 。 在儒家学者中, 孔 、 孟到处周游, 辙环天下, 孔子弟子亦不免事奉季 氏 。 究其原因, 固然因为事势不得不然, 舍此无以自活;但更重要的因素, 还是因为孔 、 孟怀 抱起死回生之力, 而天下又有垂死欲生之民, 所以遍行天下, 希望藉此行道。

          ③那么,士人为何必须出仕做官?  从原始儒家的观点来看,显然是为了达臻兼善天下的公 共理想。担任官职是士人维持小农生存 、 实践其公共理念的必要媒介 。 即使是史书中所广泛记 载的隐士 、 逸民, 尽管他们远离官场, 然此类隐居行为之所以被不断强调, 还是因为他们原本 就怀抱一种被君主征召入仕的期待。

    ④就原始儒家的理想而言, 士人积极入仕体现为 一种对国家体系的依附 。 当然, 这种依附 性尚不足以证明士人阶级的存在完全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儒家的忧乐观足以证明士人阶级 原本怀抱 一种“孔颜之乐”的理想情操 。“孔颜之乐”自宋儒周敦颐提出之后, 已经成为宋明 理学的核心理念 。 所谓孔颜之乐, 就是孔子 “疏食饮水”,乐在其中;颜子身处陋巷, 箪食瓢 饮, 不改其乐 。 究其本义, 并非是说孔子以 “疏食饮水”为乐, 而是孔子将“不义而富贵”,视之轻如浮云 。 至于颜子之乐, 则是倡导身处陋巷, 不失自己的本心, 即使身处富贵, 仍能坚 持自己的节操 。 儒家又有 “仁者不忧”之说 。 所谓 “不忧”,就是不忧于未来, 是 一种不对个 人未来祸害加以担心的境界 。 至于万民之忧,却被儒家一直系挂心头 。 为此,儒家士人也就有 了 “居朝廷则忧其民, 处江湖则忧其君”之论。

          ⑤随着士大夫社会的确立,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开始发生异化,也就是从做官为 了“养民” “爱民”,  进而异化为做官为了追逐个人的 一 己私利 。 于是, 士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 也从高     尚的淑世理想, 转而变成单纯追逐利益的寄生官僚意识 。 随之而来者, 则是官员为官意识 、 习     气的三大转变:  一是从“养德”转变为“养态”,  士大夫不再为可怒 、 可行之事而显现出刚正 、  果毅的德容, 而是追求宽厚浑涵, 不再任事敢言 、 忧国济时的俗状;  二是从“策名委质”转变     为 “营营于富贵身家”,  士大夫不再为了任天下国家之事而不顾个人的安危得失, 而是营营于     富贵身家, 将社稷苍生委质于自 己, 不再认真做事;  三是“功名”观念的转变, 也就是从做官     是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万世开太平”, 转乾旋坤, 继往开来, 转而变为追求富贵。

    (选自《中国官本位意识的历史成因》, 2014 年 11 期《新华文摘》, 有删改)

    1. (1) 对“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按照原始儒家的观点,其核心内容是兼善天下。 B . 是原始儒家的理想,外在表现为依附国家体系。 C . 是原始儒家追求的忧乐观,即怀抱“孔颜之乐”。 D . 后期发生了异化,出仕的目的转向了个人私利。
    2. (2)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①②段从中国文化源头说起,通过分析仕与隐的不同明确本文的讨论重点,即为何有 人“居朝廷”有人“处江湖”。 B . 第③段承上启下,分析“士人必须出仕做官”的原因,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任职是士 人实践公共理念的必要媒介。 C . 第④段进一步阐述士人出仕做官体现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强调士人阶级的这种依附 主要不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 D . 第⑤段着重剖析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异化的情况,即做官目的、依附国家体系的性质、 为官意识与习气等的转变。
    3. (3)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仕与隐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服务天下百姓,后者是为了成就自我。 B . 随着士大夫社会的确立,士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开始异化并逐渐衰退。 C . 儒家的忧乐观既包括“孔颜之乐”又含万民之忧,主要是为兼济天下。 D . 为了维持小农生存、实践其公共理念,积极入仕成为士人的必然选择。
  •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 题

    夺枪

    张一 弓

    一 九三八年那个遥远的夏季, 齐楚能够进入我这个四岁幼童的记忆,仅仅因为他手中“噼 里啪啦”地摇着 一把破芭蕉扇 。 堂舅告诉我,在他摇着芭蕉扇的时候, 他和大舅已经盯住了国 民党一个排的溃兵, 准确地说, 是盯住了溃兵的四十多条“捷克式”步枪, 再加上两挺特别诱 人的重机枪。这群溃兵从徐州战场上惶惶地跑过来,到了杞地就把一个村庄里的祠堂当成了老 巢, 干起了打家劫舍的勾当 。 土匪头子大老李给这群溃兵的麻排长捎话, 让他把渍兵拉过去,许给他一个副司令 。 麻排长正跟大老李讨价还价, 眼看就要随大老李落草了。

    晚上, 齐楚与我大舅相对而坐, 芭蕉扇 “噼啪”作响 。 我三姥爷来了, 问他: “小殿章 , 你的扇子扇得急, 你是有事瞒着我了! ”齐楚说: “我和诚弟盯上了 一群溃兵的武器。”大舅说: “愁的是没有那么大的荷叶, 包不了那么大的粽子! ”三姥爷坐下来, 说: “我这里有荷叶, 先  礼而后兵么! ”

    次日下午, 大舅和齐楚陪着麻排长和 一个排的士兵来到了客房院 。兵们用枪托赶来了一 头 一蹿一跳的黄牛,枪刺上挂着鸡, 山羊一 声不吭地拴在那棵拴过骆驼的牲 口槽上 。 大舅脸色阴 沉, 齐楚却忽闪着芭蕉扇, 向麻排长赔着笑脸。

    三姥爷在这时走进了我的记忆 。 但我想不起三姥爷身上有高等法政学堂留下的任何痕迹 , 只记得他长得像杞地农民 一样墩实健壮, 一 张棱角分明的四方脸庞, 两鬓霜雪而红光满面, 只  是他那双圆环眼里的内容与农民不同,有黑沉沉的智慧,也有闪亮的锋芒。我望见他走出客厅, 向满院子士兵打着招呼 。 周奶就连忙把我抱走了。

    周奶的老伴—— 当年在客房院当差的老人告诉我, 三姥爷迎上前说: “辛苦了, 麻排长! ” 兵们轰然大笑,说: “我们排长脸皮麻姓氏不麻,他姓孙,是孙排长。”孙排长骂骂咧咧说:“这    里的野百姓耍贫嘴, 张 口闭 口叫我麻排长, 把我的军威也叫跑了! ”三姥爷说: “对不起, 误会    了, 请孙排长原谅!   听说孙排长要带着弟兄参加游击队, 留在杞地抗 日, 这是杞地的幸事!   请    贵部在这里安营扎寨, 我为弟兄们接风洗尘。”麻排长说: “那好, 弟兄们的给养就全靠你老庄    主了! ”三姥爷说: “ 一 言为定, 只要你们留下来抗日, 给养我包了。”

    那 一天, 三姥爷陪了三杯酒, 说: “你们年轻人吃着喝着说着热闹着, 我老了, 不胜酒力, 就不坐在这里碍事了。”齐楚忙着给孙排长斟酒夹菜, 三姥爷丢下 一个眼色出了客厅。

    院子里也摆了几桌酒席, 兵们把枪支架在树下, 等不及当差的倒酒, 已经在自斟自酌, 猜

    拳行令。客房窗口里,三姥爷始终用悲悯的 目光望着窗外的士兵, 自言自语说:“不要流血啊! ”

    堂舅从屋后通向花园的暗道里匆匆走来,“爹, 大老李回话说, 三老师给我打招呼是看得 起我, 麻排长那四十多条枪我就让给游击队了, 算我大老李也爱国一 回。”

    三姥爷感叹说: “这个土匪也懂得民族大义! ”

    堂舅说: “他还说, 他不敢忘 了, 他小时候吃过三老师的 ‘舍饭’”。

    三姥爷说: “算我没糟蹋粮食! ”

    堂舅盯着客厅说: “爹, 动手吧! ”

    三姥爷又叹了 一 口 气, 说: “叫他们再说会儿话, 不能不教而诛。”

    天色渐暗, 士兵们都已喝得嘴歪眼斜, 却还在划拳行令 。 堂舅又从屋后的暗道里走过来 , 说: “爹, 上菜的伙计捎话, 谈崩 了! ”三姥爷掀开竹帘, 站在廊檐下拍了三下巴掌 。 墙头 、 屋  脊上, 客房窗 口里, 忽拉一 下露出 了 一排排黑洞洞的枪 口 。 士兵们浑然不觉, 只是醉眼惺松地  看着三姥爷 。 三姥爷大声问: “弟兄们吃好喝足了吗?  ”孙排长从窗口里探出脑袋说: “庄主 , 你是撵我们走哇?  ”三姥爷说: “孙排长, 你不要走了, 大老李托我捎话, 他不来跟你接头 了。 你们只有参加游击队 ……。”

    三姥爷话没落地, 孙排长就倏地拔出手枪,“啪”的 一 声枪响, 三姥爷纹丝未动, 孙排长 却一 头栽倒在窗台上。

    “真格的! ”杞地农民说,“三老师伸手接住 一颗热呼呼的子弹, 吹了 口 气, 叫它在手掌上  翻了个跟头, 那子弹就‘ 日’地飞回去, 麻排长胸脯上就‘噗’地冒出 一 朵血红的大花 。 三老  师是天上星宿下凡, 玉皇大帝时刻保佑着他的! ”当差的老人却说, 不对, 是齐楚拿起芭蕉扇, 啪地向酒桌上拍 了一 下, 向屋里递菜的虎子就从怀里掏出“小八音”,“啪”地 一枪,把麻排长  撂翻在窗台上 。 士兵们都吓傻了, 正在发懵的岗哨也早被假扮成跑堂伙计的枪手缴了械 。 齐楚  望着孙排长的尸首说: “可惜 了, 可惜 了, 怪你不愿意死在抗日战场上。”

    我在周奶的里屋 一 觉醒来时, 大家正在院子里高举枪支, 欢呼胜利 。 一群农民向缩成 一 团 的士兵们吐着唾沫, 领走了鸡和牛羊。

    客房院的 “鸿门宴”已经成了 一个传奇故事并在流传中继续增添着新的细节。《地方志》 上却准确无误地记载着这次难得的缴获:   重机枪两挺 、“捷克式”步枪四十 一 支 、 左轮手枪 一 支 、 子弹五千余发 。 三姥爷又卖 了二百多亩地, 为游击队购买了 一批枪支弹药, 这也作为一个 爱国士绅的重大贡献载入了杞地史册。

    (节选自张一弓《远去的驿站》)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士兵赶着抢来的牛羊去赴宴,喝得嘴歪眼斜还在划拳行令,这些细节写出这批败兵素 质低下,为双方谈崩做了铺垫。 B . 三姥爷所谓的先礼后兵,就是请溃兵赴宴喝酒再趁他们酒醉缴获他们的武器。 C . 小说中人物语言个性特征明显,如“安营扎寨”“接风洗尘”“不能不教而诛”等用词, 表现了三姥爷的文化涵养。 D . 小说叙述详略得当,详写客房院内“鸿门宴”的夺枪过程,而对堂舅与大老李的沟通过程则一笔带过,主次分明。
    2. (2) “三姥爷丢下一个眼色出了客厅”, 怎样理解这句话? 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3. (3) 英国文学评论家洛奇说: “确定从何种视点叙述故事是小说家创作中最重要的抉择了”,《夺 枪》 中叙述故事的视点是四岁孩童的“我”, 通过“我”的叙述和他人对“我”的转述完成了 “夺枪”故事的叙述。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种叙述方式的效果。
二、古诗文阅读(共 66 分)
  • 3. 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吾得兄之    事: 事情 B . 善留侯张良    素: 向来 C . 诸侯      内: 通 “纳”,接纳 D . 吏民,封府库   籍: 登记
  • 4. 下列划线字不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A . 项伯杀人,臣 B . 欲辟土地,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C . 越国以 D . 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 5.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行李之往来             行李: 出使的人 B . 其乏困              共: 通“供”, 供给 C . 之有              厌: 厌烦 D . 既东郑             封: 把……当作边邑
  •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 壮也         是寡人过也 B . 缒而出         济而夕设版焉 C . 君知难也         吾还也 D . 乱易整           敢烦执事
  • 7.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 中国史学著作浩如烟海,著作体例丰富多样,其中《左传》 为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纪传体著作,《战国策》 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著作,《史记》 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 B . 《论语》 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编辑而成,充分 反映儒家以“仁”治国的政治理念,到宋代与《孟子》《大学》《中庸》 合称“四书”。 C . 古人幼时命“名”, 成年取“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多与“名”的涵 义相近或相辅,与“名”相表里,所以也称“表字”。 D . 古代男子 20 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 后泛指男子20 岁左右的年纪。
  • 8. 请将文中划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 (1)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
    2. (2)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9. 阅读下面三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 “汉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 饮帐中 。 有美人名虞, 常幸从;  骏马名骓, 常骑之 。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自为诗 曰:“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 骓不逝兮可  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数阕, 美人和之 。 项王泣数行下, 左右皆泣, 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 , 汉军乃觉之,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 项王至阴陵, 迷失道, 问 一 田父, 田父绐 曰 “左”。  左 ,  乃陷大泽中 。 以故汉追及之 。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至东城, 乃有二十八骑 。 汉骑追者数千人 。 项王自度不得脱 。 谓其骑 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 身七十余战, 所当者破, 所击者服, 未尝  败北 , 遂霸有天下 。 然今卒困于此, 此天之亡我, 非战之罪也 。 今日固决死, 愿为诸君快战 , 必三胜之, 为诸君溃围, 斩将, 刈旗, 令诸君知天亡我, 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  四向 。 汉军围之数重 。 项王谓其骑 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 于  是项王大呼驰下, 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 赤泉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 目而叱之, 赤泉侯人马惧惊, 辟易数里 。 与其骑会为三处 。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 乃分军为三, 复围之 。 项  王乃驰, 复斩汉一都尉, 杀数十百人, 复聚其骑, 亡其两骑耳 。 乃谓其骑 曰:“何如?  ”骑皆  伏曰: “如大王言!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 乌江亭长舣船待, 谓项王 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  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 “天之亡我, 我何渡为!  且籍与江东  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今无一人还,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我何面 目见之? 纵彼不言, 籍独不  愧于心乎?  ”乃谓亭长曰: “吾知公长者 。 吾骑此马五岁, 所当无敌, 尝 一 日行千里, 不忍杀  之, 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 持短兵接战 。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曰:“若非吾故人乎?  ”马童面之, 指王翳曰: “此项王也。”项王乃 曰: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邑万户, 吾为若德。”乃 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 ·项羽本纪》,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B .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C .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D .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平明: 天刚亮的时候。平旦、黎明等与之意思相同。 B . 败北: 打不过转背而逃,即战败。北,引申为与胸相对的背部。 C . 亭长: 官名。秦汉时,十里一亭,设亭长一人,管诉讼等。 D . 侯: 古代有公、伯、侯、男、子五等爵位,侯是第三等。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项羽性格豪爽,多愁善感。在垓下之围中,他预料了到失败命运,唱出了柔肠百转的 《垓下歌》,可谓是“猛虎细嗅蔷薇”。 B . 项羽勇猛无敌,但也自负得意。东城快战,连斩敌将,只用眼神和声音就吓退了敌兵; 乌江边,面对必欲杀之以邀功的“故人”, 他慷慨赐头。 C . 项羽知耻重义,心地仁善。在乌江岸边,亭长劝他登船离开,以图东山再起,他拒绝 好意; 他还不忍爱马被杀,赠马亭长。 D . 作者运用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手法,多角度、多层次 地展现项羽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4. (4)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②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 “若非吾故人乎? ”

  • 10. (2021高一下·成都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卢侍御赴河北

    刘长卿

    谪居为别倍伤情,何事从戎独远行。

    千里按图收故地,三军罢战及春耕。

    江天渺渺鸿初去,漳水悠悠草欲生。

    莫学仲连逃海上[注] , 田单空愧取聊城。

    【注释】鲁仲连,战国时期齐国人,助田单夺取聊城,齐王欲封其爵位,坚辞不受,逃隐海上。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用“谪居”“别”“从戎”等词语,交代双方当时的境况,层层铺叙,加深伤感之情。 B . 颈联选用“江天”“鸿雁”“漳水”“春草”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战后祥和、安宁的景象。 C . 中间两联叙事和描写相结合,由人及景,由虚到实,境界阔大;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D . 尾联写田单在鲁仲连帮助下收复聊城,因为无法回报鲁仲连而内心充满愧疚遗憾。
    2. (2) 这首诗除了写离情之外还抒发了家国情怀,作者是如何抒发“家国情怀”的?
  • 11.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 特点。子路的性格直率,从“ ”可以看出来; 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说 “”可以看出来; 公西华更谦虚,“”可 以 看 出 来 ; 曾晳 从 容 洒 脱 而 又 谦 恭 , 从 “ ”的动作神态中可以看出来。
    2. (2) 子路认为 自己可以把千乘之国并且内外交困的国家治理得“” 对 于 子 路 的 回 答 , 孔 子 没 有 直 接 表 态 , 而 是 用 神 态 去 暗 示“ ”, 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
    3. (3) 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孔子对曾皙的观点表达的态度 是“ ”。
三、写作(60 分)
  •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经国际奥委会共同商定,从 2020 东京奥运会开始,把奥林匹克格言从“更快、更高、更强”更新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 在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上,新的奥林匹克格言,以体育的精神和名义,激励和鼓舞着与会者、乃至全世界更好地应对新挑战。

    对于奥林匹克格言的更新这一变化,结合你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限文体。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