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后旗甘旗卡二中2020-2021学年高...

更新时间:2022-04-25 浏览次数:35 类型:期中考试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 (2021高一下·合肥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天我们提倡的文化自信,说到底是对民族生命力的自信。在民族遭遇危机时,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浴火重生的精神支撑。提倡文化自信决不是搞文化民粹主义,它的立足点是促进中华民族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文化是一个整体,是一条长河。这个整体的构成是可变的,否则就不是有机整体;长河是流动的,有河源有河流,有源无流就会干涸。因此,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观,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我们在研究中国文化时,应重视处理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辩证关系。尤其是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观,否定传统和凝固传统都是错误的。没有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统文化就会干涸断流。

    传统文化之所以不可能全盘继承,正是由于文化自身的有机性。例如,在传统文化中,应区分智慧力量、生活方式、道德与风俗习惯,它们在文化整体中的可变性是各不相同的。智慧力量是超越时代的,具有永恒性和传世性。我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经典著作中的智慧都具有超越性,可以反复为后人提供智慧力量。而生活方式会随着生产方式和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在文化中,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也是多变的。没有不变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但在变化中又有不变的东西,这就是一个民族的传统。

    继承传统文化应提倡中国的传统节日,沉迷于西方的节日是不可取的,因为节日是民族特性的象征。比如,水是人的生命之源,因而才有泼水节,云南的傣族和缅甸的傣族都有泼水节。又如,火是相当重要的,不仅西方有普罗米修斯盗火的神话,中国的彝族、纳西族、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基诺族都有火把节。体现民族特性和民族认同的节日,应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留和爱护;但不能提倡陈风陋俗,如古代的葬礼、婚礼以及相关观念都需要除旧布新。

    提倡文化自信应重视和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当今世界,文化问题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文化是国家和民族认同的精神黏合剂,没有文化认同,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国家和民族认同,就不可能树立爱国主义精神;文化是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上没有话语权,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是承载民族精神的载体,没有优秀文化支撑,就不可能具备由优秀文化传统所凝聚的民族精神;文化是以文化人和以德育人最重要的途径,一个民族没有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必然走向没落。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重视自己的民族精神并以优秀文化传统来培育自己的人民尤其是青年人,就是强化民族团结、生存、发展的精神力量。历史一再证明,一个文化认同感强的民族,往往能够抵御外来侵略,保持民族和国家团结,不容易被外来势力分裂。中华民族长期以来一直维持团结统一,靠的就是由文化认同而产生的伟大民族精神。有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即使有分裂也是暂时的。移居海外的华人华侨心向祖国、热爱中华民族,也是这种以文化为纽带的民族精神作用的结果。

    (摘编自陈先达《文化自信是对民族生命力的自信》)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化自信是对民族生命力的自信,可以作为民族遭遇危机时的精神支撑。 B . 传统文化中智慧力量、生活方式、道德与风俗习惯都是多变的,继承时要有辩证态度。 C . 想要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应先有国家和民族认同,再有文化认同,文化问题必须重视。 D . 民族精神是民族团结、生存、发展的精神力量,拥有民族精神的国家就不会被分裂。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提出文化自信的立足点是促进中华民族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立意高远。 B . 文章从文化的整体可变性的特征入手,探讨该如何以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继承传统文化。 C . 第四段列举泼水节、古代的葬礼等例子是为了论述继承传统文化应提倡中国的传统习俗。 D . 文章末尾一段用历史事实为论据,论证了文化认同感强的民族能够长期维持团结统一。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研究中国文化时,要重视处理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辩证关系。 B . 我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经典著作中的智慧具有超越性,今天我们仍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力量。 C . 文化是国家综合国力中最重要的部分,想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有文化话语权。 D . 以文化为纽带的民族精神能维护团结统一,也能让华人华侨心向祖国、热爱中华民族。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七连丰”,粮食产量连续6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全国粮食人均占有量达到了480公斤,高于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所以“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有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虽然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有力,但我国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局面不会改变。特别是在国际环境日益错综复杂的背景下,必须牢牢把住粮食安全的主动权。

    如何持续保障粮食安全?全国政协委员黄建盛在2021年全国政协会议上给出建议:确保耕地数量,坚决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18亿亩耕地是吃饭的家底,必须坚决守住这个红线,必须确保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从国家层面设立重大专项,集中资源、整合力量,强化育种基础性研究,尽快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早日实现种源自主可控;搞好仓储、减少浪费,进一步完善现代粮食储备基础设施体系,持续推动仓储智能化建设。保障粮食安全,还需要调动和保护好广大种粮人的生产积极性。今后,要进一步健全政策体系,让地方政府抓粮有动力、有干劲,让农民种粮有钱挣、有奔头。

    (摘编自《在高起点上保障粮食安全》,《人民日报》

    材料二:

    2020年7月,联合国发布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显示,全球目前有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年内或将新增1.3亿饥饿人口,并且将有25个国家面临严重饥饿风险。

    新冠疫情大流行影响了劳动力流动、货物运输、农业生产资料供给。同时,国际粮食贸易主动权掌握在少数粮食大国手中,容易出现“少数国家扰动全世界”的局面,例如,疫情增加了粮食供需的不确定性,引发这些国家采取出口限制和“屯粮”的保护措施。此外,个别国家的战乱冲突也严重威胁世界粮食安全,如也门、叙利亚等国家战乱冲突严重,饥饿和健康问题普遍存在。

    事实上,从世界粮食的供给和需求来看,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统计显示,2020年的世界粮食供给量为34.7亿吨,需求量约为27亿吨,剩余库存近8亿吨。可见,当前的全球粮食安全风险主要是结构性的不平衡问题。

    应对全球粮食安全风险,短期来看,需要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减少疫情对粮食种植和加工的影响。长期来看,需要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率,以及粮食种植的单位产出。具体来说,要重视农业科技创新、数字农业的发展。

    疫情爆发以来,中国积极开展农业对外援助与合作。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减贫脱困、农业、环保等领域的民生援助,并且帮助非洲等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农业和粮食生产。全球粮食安全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压舱石”,也是提高世界人民福祉的根本保障。世界各国应该协同一致,保障粮食的供给和有效需求,畅通粮食流通和貿易,共同维护全球粮食安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千年发展目标,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疫情下的全球粮食安全风险与治理》)

    材料三:

    民以食为天。对于我国这样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解决好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我国粮食产量长期维持较水平,但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进口国,粮食安全仍处于“高难度、低水平、弱安全”的状态。

    以安徽省为例,安徽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粮食净调出省。作为全国南方唯一粮食净调出省,近年来,安徽粮食年产量在4000万吨左右,稳居全国第四位,平均每年调出粮食1000万吨左右,在全国粮食安全中战略地位突出。安徽省虽连年丰收,但持续增产难度加大,主要困境是单产提高难度大以及粮食生产优质劳动力的缺乏。同时,居民的粮食消费不断升级,对优质口粮、动物性产品以及饲料粮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此外,安徽省粮食增产面临极为严峻的水资源制约,如灌溉设施和技术落后直接影响水资源的利用率。

    粮食产业作为弱势产业,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要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加大对粮食净调出省奖励支持,要加大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对粮食主产区布局。

    (摘编自《补短板夯实粮食安全之基》,《安徽日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虽然我国粮食人均占有量高于国际安全标准,但粮食供求紧平衡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改变,所以仍需居安思危。 B . 如果不在有种等关键技术上进行突破,实现种源的自主可控,我国粮食安全就会一直存在被“卡脖子”的风险。 C . 2020年全球饥饿人口超过8亿人,其主要原因是新冠疫情大流行、局部地区战乱冲突和粮食大国限制粮食出口。 D . 安徽省在我国粮食安全战略中的地位突出,一是作为粮食主产区,产量高;二是作为粮食净调出省,调出量大。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粮食生产总量在2020年实现了历史性的“十七连丰”,并连续6年保持高位增长,这说明我国粮食生产布局合理。 B . 黄建盛认为守住18亿亩的耕地红线,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前提,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的现象。 C . 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来看,世界粮食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因此引发全球粮食安全风险的主要原因并非粮食供给能力不足。 D . 粮食安全关乎社会稳定与发展,疫情爆发后,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粮食安全治理,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中国贡献”
    3. (3) 应如何更好地筑牢粮食安全之基?请根据材料内容,从粮食生产的角度简要回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下面小题。

    泥  墙

    何锐

    ①昨晚梦见地震了,我站在大街上,感觉大地摇晃,对面人家的泥墙裂开大大的缝子,醒来忍不住想起我家老屋的墙。上次回去还是一年以前,与老屋一样,泥墙已经半颓,全然失去了它昔日的伟岸,如风烛之年的老人,兀自守候着孤单的故园。

    ②人能站多久?无论多强壮,大概只要几个小时,最多半天,就会觉得很累。何况这样一堵墙,它们站在那动辄就是几十上百年。砖墙尚可,泥墙的寿命更要短很多。一般的泥墙都是用稻草麦秸沫混了泥土托坯,用泥坯砌墙,外面再抹上厚厚的一层黄泥。因为泥土不需要很高的成本,所以一般人家都可以把泥墙砌得又高又厚。但无论多高多厚,它的本性毕竟是泥土,经过几十年的岁月侵蚀,再好的泥墙也会成为一个弯腰驼背的老人。加上风吹雨打,墙上的泥土纷纷脱落,裸露出为巩固韧性的经年累月的麦秸稻草,犹如枯瘦的筋骨血管,更显沧桑。墙的外表也不再光滑,从上到下布满雨水频繁冲刷流过的蜿蜒流痕。不知道是当初就混在其中的草籽们的后代,还是鸟雀衔来的野草小花,在墙上肆意生长,随风摇曳。淡绿的苔藓从墙角一直往上爬。蚂蚁忙忙碌碌地在这“崇山峻岭”间翻过,寻找“世外桃源”。当一堵墙站立太久时,恰好一阵大风吹来,就会有一块轰然倒塌,成了残墙。

    ③在我小时候,很少有人家的墙是完整的,就连附近菜队围好的泥墙都是带着豁牙的样子。比起方方整整的砖墙,我觉得带着豁牙的墙更让人喜欢。高大整齐的砖墙像严肃的贵族,一丝不苟,让人敬而远之。而沧桑的泥墙却似平易近人的邻家老翁,虽然衣衫有些褴褛,却慈祥可亲。半颓的泥墙似乎丧失了看家护院的效果,可在那个民风淳朴的时候,没几个人会为此担多少心。没有了泥墙的阻隔,院子里的屋子、园子、家什更一目了然。这家有几棵果树,种着什么园子,开着几样花,院子是不是规整,甚至衣架上都挂着什么衣服,比原本一面单调的泥墙更让人赏心悦目。经常见某家的主人站在园子里,一边忙着手里的活儿,一边与墙外的邻居大声聊天。墙豁这时候倒像是一扇窗子,让人们之间更近了一步。

    ④残墙的低矮处成了半大孩子最喜欢呆的地方。我经常放学后,手拿一块饽饽,骑在墙豁子上,边往嘴里塞,边看路过的行人,远远看见有小伙伴就大声地招呼,一起坐在墙上摇着腿说话,或者看袅袅的炊烟、晚归的蜻蜓和小鸟,或者闻邻居大锅里传来烀玉米的香味。泥墙更是个好玩具,淘气的孩子们把跳墙当做一种挑战游戏。谁跳得更高、更快、更利索,就成了孩子王,没有人不服气。后来看了《西游记》,我觉得这跟花果山的猴子把能跳进水帘洞的孙悟空拥立为王,倒有几分相似。

    ⑤稍微长大一点,我更喜欢靠在墙豁上看书,借着黄昏柔和的光,让书页上的字一个个跳进眼里。直到瑰丽的晚霞把白纸染成绯色,才惬意地将头靠在墙上满意地眯上眼睛。有次我在《聊斋志异》里看到一个故事,讲一个书生夜读,在院子的残墙处有个美女露出半个身子,一笑就不见了……当时不但没觉得可怕,倒觉得有几分浪漫,让人想到苏轼的《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⑥春天里看书的时候,还有满树的花陪在身边,花枝触手可及。秋天更不用说了,随手摘个果子塞进嘴里,是常有的事。

    ⑦我太奶奶与邻居的老人们也喜欢在太阳好的日子搬只小马扎,聚在泥墙底下,一边晒太阳一边做着小活,或者依偎着被晒得温热的泥墙唠叨些过日子的琐事和积年的老话。整日的劳碌,这似乎是他们最幸福惬意的时光。当初他们曾彼此帮衬着筑起生活的小窝,也筑这泥墙,并在它的庇护下度过了一生并不富裕却安宁幸福的日子。泥墙从出生就默默站着,陪伴见证了她们走过的青春、中年直到暮年的岁月。

    ⑧老人们终究会故去,泥墙终有一日会倒塌,回归自然,回归泥土。其中的沙粒如孤儿一般流浪,经过菜地、田野、河畔,到新的地方落脚。或者从此以后再也不会回到当初的地方,但泥墙却会永远站在它的心里。而它曾经是一堵高大的墙的组成部分,这将是永恒的记忆。就如我们一样,无论走出多久多远,都走不出故园泥墙的影子。

    (选自《散文百家》2016年第05期)

    1. (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
      A . 第三段的划线语句综合运用对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突显泥墙虽衰败却温暖的特点。 B . 第七段主要叙述了老人在泥墙边的生活,为后文写泥墙的坍塌和以此而引发出对生命的思考做铺垫。 C . 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突出使用了记叙、说明、描写和抒情等,对文章的表情达意助益不少。 D . 全文情感表达并不局限于一词一句一段,而是潜移默化地融入在追忆的细微笔墨之中。如此创作,会让读者易于接受并引发情感共鸣。
    2. (2) 文章第②段写岁月侵蚀的泥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 (3) 文章中的“泥墙”蕴含丰富,根据文章内容,请分析“泥墙”的含意。
四、文言文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真卿,字清臣,琅邪临沂人也。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开元中,举进士,登甲科。事亲以孝闻。四命为监察御史,充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五原有冤狱,久不决,真卿至,立辩之。天方旱,狱决乃雨,郡人呼之为“御史雨”。又充河东朔方试覆屯交兵使。有郑延柞者,母卒二十九年,殡僧舍垣地,真卿劾奏之,兄弟三十年不齿,天下耸动。殿中侍御史、东都畿采访判官,侍御史、武部员外郎。杨国忠怒其不附己,为平原太守。

    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廩实禄山既陷洛阳杀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以三首遣段子光来徇河北真卿恐摇人心,绐诸将曰:“吾素识憕等,其首皆非是。”遂腰斩子光,密藏三首。异日,结刍续体,敛而祭,为位哭之,十七郡同日自归,共推真卿为帅,得兵二十余万。肃宗至德二年,加御史大夫 , 旋为刑部尚书

    方朝廷草昧不暇给,而真卿绳治如平日。广平王总兵二十万平长安。辞日,当不敢乘,趋出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帝还奏,慰答曰;“朕子每出,谆谆教戒,故不敢失。崇嗣老而蹇。卿姑容之。”百官肃然。

    李希烈僭称帝,使问仪式,对曰:“老夫矣,曾掌国礼,所记者诸侯朝觐耳。”兴元元年乃杀真卿。年七十七。遣将辛景臻、安华至其所,积薪于廷曰“不能屈节,当焚死。”真卿起赴火,景臻等邃止之。希烈使阉奴等害真卿,曰:“有诏。”真卿再拜。奴曰:“宜赐卿死。”曰:“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使人何日长安来?”奴曰:“从大梁来。”骂曰:“乃逆贼耳,何诏云!”遂缢杀之,年七十六。子郡、硕护丧还,帝废朝五日,赠司徒,谥文忠。

    (选自《新唐书·颜真卿传》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廪实禄山/既陷洛阳/杀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以三首遣段子光来徇河北 B . 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廪实/禄山既陷洛阳/杀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以三首遣段子光来徇河北 C . 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廪实/禄山既陷/洛阳杀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以三首遣段子光来徇河北 D . 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廪实/禄山既陷/洛阳杀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以三首遣段子光来徇河北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迁、出、征、转”均与我国古代官员的任职有关。“征”是指自下而上,由地方政府推荐,皇帝下诏聘召,有时也称为特诏或特征。 B . 御史大夫、尚书、太师等均为古代官职名。唐朝设三省六部,每部设尚书为最高长官,总管本部政务。 C . 阙,可以指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台,泛指帝王的住所;也可以指神庙、陵墓前竖立的牌坊。此处应为前者。 D . 耄,年老(八九十岁)。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比如:孩提、垂髻、总角、及笑、弱冠、而立、花甲、古稀等。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颜真卿为人刚直,尊重礼法。郑延柞没有安葬已经死去二十九年的母亲;广平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于广平王上马骑行,他们都受到了颜真卿的弹幼。 B . 颜真卿富有才干,机敏警觉。五原很久不能决断的冤狱,他可以立即判决。安禄山的反叛刚刚露出苗头,他就料定其定会叛乱并积极应对。 C . 颜真卿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他因不攀附杨国忠而被调职离京。李希烈向他询问称帝仪式,他直言拒绝并当面斥责他是反贼,面对死亡威胁也不屈服。 D . 颜真卿威望很高,备享哀荣。安禄山叛乱时,十七个郡同一天主动归顺,他被推举为主帅。他被缢杀后,皇帝五天不上朝,并赠予高官美谥。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真卿恐摇人心,绐诸将曰:“吾素识憕等,其首皆非是。”

      ②方朝廷草昧不暇给,而真卿绳治如平日。

五、古代诗歌阅读
  • 5. (2021高一下·武汉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  书

    于  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无论清晨还是傍晚忧愁还是快乐,总有它的陪伴。 B . 颔联写自己阅读时一眼扫过三千字,胸中顿觉爽快,全无一点杂念,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 C . 颈联上句写坚持经常读书,思想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永远清澈,这一感受与朱熹的《观书有感》如出一辙。 D . 《观书》写出了诗人自我的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2. (2) 《观书》一诗抒写了诗人的读书之乐,于谦认为读书有哪些乐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六、情景默写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2. (2) 在《阿房宫赋》中,文末总结秦国灭亡的教训,并借以讽今,以“”两句告诫今人如果不从秦的灭亡中引以为戒,仍要重蹈历史覆辙。
    3. (3) 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的名句,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
七、选择题组
  • 7. (2021高二下·运城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大疫迎面,人心可鉴。抗疫战斗中涌现出许多________的闪光人物,在他们自带光源的抗疫故事中流溢出美好人性。熊育群的《守护苍生》,主人公是战“疫”中的钟南山。抗击“非典”时67岁的他_________,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已是84岁高龄的他再度披挂上阵,“他劝别人不要去武汉,他却去了。明知道老年人最易感染”,他的品德________。作品通过“天下救人事最大”“仁心乃本心”“敢医敢言是天性”多侧面典型情节的描写,垒筑起钟南山这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________的精神丰碑。李春雷的《铁人张定宇》,深情记写作品主人公大山一样的坚守,钢铁一般的意志。张定宇是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同时又是一名行动受限的渐冻症患者。作品用独具人物个性的一系列语言和细节,真实生动地再现了这位“人民英雄”,唤起读者内心郑重的崇高感。(   )。李朝全《一位叫“大连”的志愿者》、曾散的《甘心》、李春雷的《三月正青春》等主人公或为武汉过客成为志愿者、或为心甘情愿奔赴抗疫前线的医生、护士,他们都是90后年轻人。由此我们真切地看到年轻一代在成长。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 可歌可泣    临危受命    高山仰止    老而弥坚 B . 可歌可泣    临危不乱    仰之弥高    老而弥坚 C . 可悲可叹    临危不乱    高山仰止    历久弥新 D . 可悲可叹    临危受命    仰之弥高    历久弥新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作品用一系列独具人物个性的语言和细节,真实生动地再现了这位“人民英雄”的鲜明形象,唤起读者内心庄严的崇高感。 B . 作品用一系列独具人物个性的语言和细节,真实生动地再现了这位“人民英雄”,唤起读者内心郑重的崇高感。 C . 作品用独具人物个性的一系列语言和细节,真实生动地再现了这位“人民英雄”的鲜明形象,唤起读者内心郑重的崇高感。 D . 作品用独具人物个性的一系列语言和细节,真实生动地再现了这位“人民英雄”,唤起读者内心庄严的崇高感。
    3.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更多的是为无名者立传的作品,除了讴歌钟南山、张定宇这些杰出人物的作品外。 B . 除了讴歌钟南山、张定宇这些杰出人物的作品外,更多的是为无名者立传的作品。 C . 包括讴歌钟南山、张定宇这些杰出人物的作品在内,这些作品都为抗疫英雄立传。 D . 这些作品都为抗疫英雄立传,包括讴歌钟南山、张定宇这些杰出人物的作品在内。
八、语言表达
  •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早在1922年,医学家就指出,癌细胞会以非常高的速率消耗葡萄糖。这是近100年来开发和完善癌症代谢的经典理论。然而,最近来自范德堡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认为,①,而是肿瘤组织中一种被称为巨噬细胞的免疫细胞。研究小组使用了两种不同的示踪剂,②,另一种跟踪营养物质谷氨酰胺,来观测6种不同的肿瘤模型。结果发现,在每一种癌症中,都发现巨噬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量最高,其次是T细胞和肿瘤细胞,而肿瘤细胞摄取量最高的不是葡萄糖,③

     

  • 9. (2021·绵阳模拟)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字。

    3月22日,《四川日报》重磅推出16个版面的三星堆珍藏卷特别报道《三星堆——再醒惊天下》。该报道聚焦“宝”“人”“魂”“谜”四大主题。“宝”卷以在古蜀文明中常具有代表性的金色为主题色,主要讲述此次新发摄出土的宝藏。“人”卷以青铜色为主色,主要讲述寻宝背后的“王者”们。“魂”卷以蓝色为主题色,主要讲述古蜀文明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构成,以及与世界文明千丝万缕的联系,体现文明交融。“谜”卷绿色为主题色,表达30多年来对于三星堆考古发掘生生不息地探寻。该报道推出后,美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等考古界众多专业人士纷纷点赞,重庆、河南、北京等地的媒体同行纷纷转载。

九、材料作文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习近平总书记说:“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中,创造出许许多多英雄壮举的是挺身而出的平凡人。各条战线的抗疫勇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困难面前豁得出去、关键时刻冲得上去,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面对凶猛的疫情,没有人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事实再次证明,平凡人也能成为真英雄。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何感想?请结合材料,写作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