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鲁科版(2019) /必修 第一册 /第3章 物质的性质与转化 /微项目 论证重污染天气“汽车限行”的合理性——探讨社会性科学议题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中化学高一年级微项目3 论证重污染天气“汽车限行”的合理性...

更新时间:2022-06-07 浏览次数:57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B . 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应把“爆竹声声辞旧岁,总把新桃换旧符”发扬光大 C . 工业上燃烧煤时,加入少量石灰石是为了减少CO2的排放 D . “雾霾天气”“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PM2.5”等都与汽车尾气排放有关
  • 2. 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 CO2 和N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B . 大气中的PM2.5会导致雾霾的形成 C . NO2和SO2都会导致光化学烟雾的形成 D . 大气中S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 3. 汽车尾气在光照下分解时,即开始光化学烟雾的循环,它的形成过程可用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NO2=NO+O,2NO+O2=2NO2 , O2+O=O3。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此过程中,NO2是催化剂 B . 在此过程中,NO是中间产物 C . 此过程的总方程式为2O3=3O2 D . 光化学烟雾能引起人的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
二、非选择题
  • 4. 伦敦发生过12次大的烟雾事件,祸首是燃煤排放的粉尘和二氧化硫。 烟雾逼迫所有飞机停飞,汽车白天开灯行驶,行人走路都困难,烟雾事件使呼吸疾病患者猛增。1952年12月那一次,5天内有4 000多人死亡,两个月内又有8 000多人死去。

    【思考】

    1. (1) 现代工业社会涉及的环保问题有哪些?
    2. (2) 为减少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物,煤炭的综合利用方式有哪些?
  • 5. 随着食品营养与安全越来越受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阅读食品标签。喜欢喝葡萄酒的人发现,葡萄酒几乎都标注了“含二氧化硫”。为什么这个常常跟酸雨、空气污染物相关联的“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竟然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了“典雅”的葡萄酒中?

    葡萄糖的保存中需要加入某种“保鲜剂”“防腐剂”和抗氧化剂来做“护花使者”。这些任务二氧化硫可以单枪匹马全部搞定!

    1. (1) SO2在葡萄酒中的应用表现其什么性质?
    2. (2) 有人认为“醒酒”(将酒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可以减小SO2的危害,是否有道理?
    3. (3) SO2还用于防止腐竹、竹笋等的变色,其中SO2表现什么性质?
    4. (4) 如何设计实验检验葡萄酒中SO2的含量?
  • 6. 如图为某城市某日空气质量报告内容。

    1. (1) 该日空气首要污染物是什么?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影响?
    2. (2) 该日空气质量属于哪个等级?
    3. (3) 该市的污染物NO2、CO主要来源于哪里?主要的危害有哪些?
    4. (4) 该市SO2的指数很小,他们是如何减少燃煤中SO2的排放?
  • 7. 某地区经常有酸雨降落,为粗略测定空气中SO2的含量,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资料】
    ①室温下,碘的溶解度为0.029 g。
    ②我国空气质量标准中SO2浓度限值(mg·m-3)如表。
    一级标准 二级标准 三级标准
    ≤0.15 ≤0.50 ≤0.70
    ③SO2+I2+2H2O=H2SO4+2HI。

    【实验步骤】
    ①检查气密性;
    ②向C装置中加入1.0 mL溶质质量分数为1.27×10-6 g·mL-1的碘水(ρ≈1.0 g·mL-1),滴入2~3滴淀粉溶液;

    ③打开弹簧夹                  ▲                  (填“a”或“b”),关闭另一个弹簧夹,抽拉注射器吸取500 mL空气,再开、闭相应弹簧夹,缓缓推气体进入C装置,重复上述操作多次。当C中溶液颜色                  ▲                  时,停止推动注射器的活塞;

    ④实验数据处理。

    1. (1) 完善步骤③的内容。
    2. (2) 如何检查装置气密性?
    3. (3) 实验时,C装置中原有蒸馏水对实验有无影响?
    4. (4) 实验中哪些因素会使测定结果偏低?
    5. (5) 可以采用什么试剂代替C装置中碘的淀粉溶液?
    6. (6) 该小组在同一地点进行了3次实验,推动活塞次数记录如下表(每次抽气为500 mL)。进行3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实验序号

      1

      2

      3

      推动次数

      19

      20

      21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