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

更新时间:2022-04-22 浏览次数:48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一位同学在学习历史时做的笔记如下:西周制度的“四归”①权力分配,天下归姬,②权力继承,天下归嫡,③权力认同,天下归序,④王臣国土,天下归王。其中③指的是(    )
    A . 礼乐制 B . 分封制 C . 井田制 D . 宗法制
  • 2. 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
    A . 实行郡、国并行制 B . 颁布“推恩令” C . 实行编户制度 D . 夺去王侯爵位
  • 3. 北魏孝文帝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这措施(    )
    A . 促进民族交融 B . 激化民族矛盾 C . 加速北民南迁 D . 导致北魏分裂
  • 4. (2020高一上·金华期中) 安史之乱后,均田制度瓦解,农民大量逃亡,政府赋税收入减少。为解决财政困难,唐政府推行了“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的赋税制度。这一制度是(   )
    A . 察举制 B . 租调制 C . 租庸调制 D . 两税法
  • 5. 朱熹所著《家礼》,旨在“明君臣、父子、夫妇之伦,序亲疏贵贱之仪”。他的《小学》,专从儿童教育方面,讲述“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同时理学家还通过书院讲学的方式,向社会各阶层人士宣扬封建伦理纲常。这体现出(    )
    A . 儒家学说开始影响民众的生活 B . 理学思想走向了世俗化 C . 纲常伦理的传播推动理学成熟 D . 儒学开启了宗教化进程
  • 6. 历史学家钱穆用“行动的中央政府”来评价中国古代某政治制度,该制度应是(    )
    A . 西周的分封制 B . 秦朝的县制 C . 汉代的刺史制 D . 元朝的行省制
  • 7. 随着市镇“丝行”“布庄”的发展,以至于明代后期嘉湖地区出现改良田种桑的现象;双林镇“俗皆织绢,四方之商贾成集以贸易”,其特色产品包头绢“通用于天下”。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
    A . 专业市镇开始兴起 B . 贸易网络非常发达 C .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 . 商品经济较快发展
  • 8.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些思想的共同点是( )
    A . 强调社会责任 B . 提倡知行合一 C . 重建伦理秩序 D . 反映时代要求
  • 9. 在1872—1885年的第二阶段中,虽然国防工业仍然是主要的着眼点,但也有更多的关注投向了发展一些追求利润的企业。这类“洋务”逐渐被看作是“时务”。这里的“时务”是指(    )
    A . 创办军事工业 B . 兴办民用工业 C .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D . 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 10. 在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中国经历了从被动应付、一般性参与、主动参与到主导参与的过程,下列属于“主导参与”的表现有(    )
    A . 提出“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B . 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 . 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D .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
  • 11. 以下关于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说法正确的是(   )
    A . 私有财产的出现 B . 社会分工的发展 C . 农业畜牧业产生 D . 阶级和国家产生
  • 12. 有学者认为:“虽然说这种民主对于古代雅典是一种必然,但对整个世界历史却是偶发性的个案,也没有多么重大的实际推广价值”。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 雅典民主制具有其独特性 B . 雅典民主制有其内在弊端 C . 雅典的文化成果繁荣昌盛 D . 雅典民主制存在时期短暂
  • 13. (2021高一下·广东期末) 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入侵波斯帝国,历经10年征战,建立了疆域辽阔的大帝国。下列对亚历山大帝国和波斯帝国表述错误的是(   )
    A . 疆域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B . 都实行行省制度 C . 都推行君主专制 D . 都任用希腊人担任重要职务
  • 14. (2021高一下·烟台期中) “终于出现了这样的时代:世界上同时存在两个强有力的大国,它们不仅能够制服蛮族入侵,而且还能把自己帝国的和平国界向外推进。”材料中的“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一个是汉朝时期的中国,另一个是( )
    A . 亚历山大帝国 B . 罗马帝国 C . 西罗马帝国 D . 法兰克王国
  • 15. 下列选项中,对左图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中各阶层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无论大小封建主都是国王的直接附庸 B . 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方式向国王效忠 C . 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关系 D . 各阶层相互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 16. (2021高一下·德清月考) 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以下关于西欧城市兴起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           ②城市完全独立于各地封建主

    ③城市兴起促使西欧大学兴起           ④城市兴起有利于国王的统一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17. (2021高一下·烟台期中) “这个独特的民族是文明使者,用嘴巴将东西方文化传承、它传播某种数字并使数字因此冠上它的大名。”这是“独特民族”是(   )
    A . 古代埃及 B . 古代希腊 C . 古代罗马 D . 古代阿拉伯
  • 18. (2021高一下·汪清月考) 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下列选项中准确描述幕府统治特点的是(   ) 
    A . 天皇为首的朝廷掌握国家实权 B . 幕府是名义上的最高国家政权机关 C . 模仿隋唐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D . 采用庄园制和武士集团的统治形式
  • 19. (2021高一下·长春期末) 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在农业和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印第安人在中美洲、南美洲创造了(   )

    ①阿克苏姆王国     ②玛雅文明    ③阿兹特克文明   ④印加文明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20. 美洲的印第安人,勤劳智慧,早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前就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但是,由于印第安文明大多起源于峡谷盆地和高原地区,交通不便,内部之间也交流很少,因此发展相对缓慢,在近代以前还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这反映了,印第安文明(    )
    A . 内部之间没有任何交流 B . 内部之间的战争频繁 C . 发展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D . 因地理环境导致衰落
  • 21. (2021高一下·德州期中) 《全球通史》一书认为:“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论述的是(    )
    A .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 . 宗教改革的历史影响 C . 工业革命开展的社会基础 D . 早期殖民扩张的意义
  • 22. 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何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这表明(    )
    A . 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 . 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C .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 D . 经济贸易活动取代殖民战争
  • 23. (2021高一下·定远期末) 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还包括(   )

    ①资本主义制度扩展          ②人口迁移与物种的交换

    ③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④西欧国家早期殖民扩张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4. (2021高一下·博兴期中) 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文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这里“大兴土木”是指(   )
    A . 彻底解除人的精神枷锁 B . 建设工业文明国家 C . 大力张扬人的个性 D . 构建未来社会的政治思想
  • 25. (2021高一下·柳林期中) “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开辟了理性辩证地看待客观世界的方法,从而为理性主义奠定了基础,进而推动了启蒙运动的产生。”下列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有(   )

    ①哥白尼的“日心说”  ②蒸汽机的发明 
    ③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④内燃机的出现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26.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遵循的基本原则。下列史论一致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日本内阁对议会负责

    天皇退出政治舞台

    B

    美国总统不对国会负责

    分权制衡具有虚伪性

    C

    德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德国封建专制色彩浓厚

    D

    法国总统可解散众议院

    众议院实际作用很小

    A . A B . B C . C D . D
  • 27. (2021高一下·德州期中) 有学者指出:“明治维新是一场重大的历史剧变,不光在政治体制、经济制度方面使日本走出了封建,迈向了近代资本主义,在社会文化方面更有质的变化。”能为此观点提供证据的是(    )

    ①殖产兴业          ②制定宪法           ③文明开化          ④王政复古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8. 马克思指出:“在工场手工业和手工业中,是工人利用工具,在工厂中,是工人服传机器。在前一种场合,劳动资料的运动从工人出发:在后一种场合,则是工.人跟随劳动资料的运动。”该材料(    )
    A . 讨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过程 B . 揭示了机器大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地位 C . 蕴含了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 D . 说明了手工工场和大工厂不能并存
  • 29. (2019·定远模拟) (19世纪末)“在南美洲,映入眼帘的,到处都是交通线不合理、不充足的特征。修建它们不是为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是为了连接生产点和装船港口,在它们之间的广大地区连最差的道路也没有。”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的这段话旨在说明(    )
    A . 西方工业文明促进了南美洲农业文明快速进步 B . 西方殖民扩张的终极目的是满足自身发展需要 C . 西方的殖民活动改变了南美洲交通落后的面貌 D . 殖民地和宗主国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经济利益
  • 30. (2021高一下·长春期末) 主题研究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围绕“工业革命”、“英国宪章运动”、“德国古典哲学”、“空想社会主义”等历史关键信息进行研究,可确立的主题是(   )
    A . 共产国际的成立 B . 巴黎公社的建立 C . 十月革命的爆发 D .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二、材料分析题
  • 31. 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二: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三: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

    ——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1. (1) 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主要特点。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进步意义。
    3. (3) 据材料三,概括科举制1905年被废除的原因。
  •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约在13世纪初期,一个被称为“大津巴布韦”的宏伟石制建筑群出现在今大津巴布韦的尼扬达附近。大津巴布韦的石头城墙厚5米,高10米,里面有很多石头建造的高塔、王宫和公共建筑物,它是位于赞比西河和林波波河之间的庞大王国的都城。15世纪末期是其发展规模最大的时期,大约有1.8万人居住在大津巴布韦石建筑群的周围。居住在大津巴布韦的国王控制着内地与沿海之间的贸易并对贸易征税。他们组织黄金、象牙、奴隶和土特产品从产地运到沿海。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一书中,认为非洲本土(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它既没有显示出变化,也没有显示出发展”,非洲黑人“处在野蛮的、未开化的状态之中”。

    ——摘编自艾周昌《非洲黑人文明》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13〜15世纪大津巴布韦的社会发展状况。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黑格尔对“非洲本土”的看法。你是否同意该看法?结合古代非洲文明发展的相关史实说出你的理由。
  • 33. (2020高一下·济宁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好像是一个酣睡的人在慢慢苏醒;宗教改革进一步表现在“上帝”问题的一种突破;在经历了笛卡尔以来整个世纪的沉思后,西欧进入到了自觉运用理智的阶段。所以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以来思想运动不断深化、不断让理性脱离羁绊的渐进、积累的必然结果。

    ——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的同时,也撰写了关于人民主权的文章。启蒙思想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构成了一系列挑战。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理论依据和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要指出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人物及其具体主张(任举两例即可),并简要概括启蒙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