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德州实高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2-04-07 浏览次数:4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 1. 以下关于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说法正确的是(   )
    A . 私有财产的出现 B . 社会分工的发展 C . 农业畜牧业产生 D . 阶级和国家产生
  • 2. 古代埃及、印度、希腊、中国等文明呈现出独立发展的多元特征,这主要是因为(   )
    A . 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 B . 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的不同 C . 生产力发展水平低限制交流 D . 政治动荡导致文明交流受阻
  • 3. 古代文明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 古印度文明——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B . 古希腊文明——民主政治盛行于各大小城邦 C . 古埃及文明——创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楔形文字 D . 古巴比伦文明——制定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
  • 4. 下列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中,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 . 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 B . 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 C . 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奥斯曼帝国 D . 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拜占庭帝国
  • 5. (2021高二上·安徽开学考)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写道:“商业联结和文化联结既不是互不关联的也不是彼此独立的。希腊文化传播到整个东方,主要是靠追随亚历山大军队东进的希腊商人。同样,印度佛教传布到中国的过程也可以沿着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了解到。”这表明促进东西方文明交融的两种方式是(   )
    A . 商业联结和文化联结 B . 暴力冲突与和平交流 C . 希腊商人和亚历山大军队 D . 马可·波罗和阿拉伯商人
  • 6. (2021高一下·德清月考) 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以下关于西欧城市兴起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           ②城市完全独立于各地封建主

    ③城市兴起促使西欧大学兴起           ④城市兴起有利于国王的统一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7. (2021高一下·吉林月考) 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学习某一主题时交流的内容,内容涉及到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王权强化、城市自治、《查士丁尼法典》。就此判断这一主题为(    )
    A . 史前的人类文明 B . 中古时期的欧洲 C . 古代非洲和美洲 D . 亚洲的文明古国
  • 8. (2021高一下·南平期中) 下图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研究性学习的初步成果。其反映的是西欧(     )

    A . 王权演变历程 B . 奴隶主权力变化过程 C . 神权演变历程 D . 城市自治权变化过程
  • 9. (2021高一下·长春期末) 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 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 B . 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 C . 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 D . 奴隶制是阿拉伯人扩张的基础
  • 10. 有学者称:“如果以事态发展的影响为标准,那么穆罕默德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位巨人。”穆罕默德的历史贡献是(    )
    A . 创立了伊斯兰教 B . 建立奥斯曼帝国 C . 灭亡拜占庭帝国 D . 弘扬了印度佛教
  • 11. 高丽成宗时代(981年—997年),某大臣主张:“华夏之制,不可不遵,然四方习俗,各随土性。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不必苟同。”下列选项没有体现该官员(    )
    A . 主张全盘吸收中国文化 B . 承认本国处于藩属地位 C . 注意保持主体的选择性 D . 主张习俗遵循自身传统
  • 12. (2021高一下·德清月考) 下表为古代非洲文明简表。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地区

    表述

    A

    北部非洲

    接近亚欧大陆,文明开化较早

    B

    东部非洲

    桑海帝国政治法律制度完备、文化学术繁荣

    C

    西部非洲

    拥有比较发达的对外贸易

    D

    南部非洲

    大津巴布韦是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

    A . A B . B C . C D . D
  • 13. 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美洲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本当成魔鬼作品焚毁,祭司遭到掠杀。这段材料反映了殖民入侵给玛雅文明造成的后果是(    )
    A .   经济衰退 B . 文化浩劫 C . 国家分裂 D . 民族灭亡
  • 14. 印加人修筑的道路系统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被誉为“新世界的罗马”。两条大道贯穿全国境内,以库斯科为中心,北达基多,南到智利中部,全长达1600千米。沿途设立驿站,有专门的信使接力传送。印加人重视交通事业的原因(    )
    A . 促进各地文化交流 B . 便利人们出行 C . 传递情报调动军队 D . 便于征税征兵
  • 15. 《全球通史》一书认为:“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论述的是(    )
    A .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 . 宗教改革的历史影响 C . 工业革命开展的社会基础 D . 早期殖民扩张的意义
  • 16.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这些航路包括(    )

    ①欧洲经大西洋到美洲的航线               ②欧洲绕非洲南端到亚洲的航线

    ③经南太平洋到大洋洲的航线               ④欧洲经地中海到达亚洲的航线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7. 15世纪后期,西欧人狂热的追求货币和黄金。一位西班牙人说:“我们西班牙人都受着一种心病的折磨,这种病只有黄金才能治愈。”该“心病”的最主要病因是(    )
    A .   西欧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B . 西欧人向外传播基督教 C . 《马可·波罗行纪》的刺激 D . 西班牙王室的对外扩张
  • 18. 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玉米、甘薯等作物向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这些地区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这被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 . 工业革命的影响 B . 传统农业的发展 C .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D . 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 19. (2021高一下·天津期末) 西班牙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来往于中国和墨西哥之间。自1571年航线开通后,仅20年间约有3000吨白银流入中国。这一现象表明太平洋航线的开通(    )
    A . 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B . 直接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C . 表明当时中国生产力水平出现了飞跃 D . 为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创造条件
  • 20. 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平均上涨了四倍多,谷价平均上涨了五倍多。这一现象(    )
    A .   被称为 “商业革命 ” B . 加速了西班牙封建制度的解体 C . 反映出美洲作物对西班牙农业的冲击 D . 推动了西班牙开始走上海外殖民之路
  • 21. (2021高一下·柳林期中) “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开辟了理性辩证地看待客观世界的方法,从而为理性主义奠定了基础,进而推动了启蒙运动的产生。”下列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有(   )

    ①哥白尼的“日心说”  ②蒸汽机的发明 
    ③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④内燃机的出现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22. 这场运动“让人们反思神权政治和贵族君主制度的合理性,它引导人们先是反对贵族等级制度,继而质疑乃至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是欧洲(也包括美国)得以建立现代民主制度的思想基础。”该运动是(    )
    A . 文艺复兴 B . 宗教改革 C . 启蒙运动 D . 工业革命
  • 23. 下列选项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 英国光荣革命——《权利法案》 B . 北美反殖民侵略——《独立宣言》 C . 日本明治维新——废除农奴制 D . 法国大革命——攻占巴士底狱
  • 24. 有学者指出:“明治维新是一场重大的历史剧变,不光在政治体制、经济制度方面使日本走出了封建,迈向了近代资本主义,在社会文化方面更有质的变化。”能为此观点提供证据的是(    )

    ①殖产兴业          ②制定宪法           ③文明开化          ④王政复古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5. 1907年,德国使用电动机的企业有7.1万家,总马力达到190万以上,居各种动力之首。材料可用来说明德国(    )
    A .   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 B . 政府注重机器制造 C . 进入了电气时代 D . 企业管理日趋完善
  • 26. 下图所示的是1858年英国杂志刊发一漫画,作品中肮脏不堪的泰晤土河“老爹”将他的三个“子女”(“白喉”、“淋巴结核”、“霍乱”)献给伦敦美女城。这反映出当时伦敦(    )

    A . 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B . 贫富差距不断加大 C . 公共卫生条件恶劣 D .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 27. (2021高一下·二道期末) 有学者这样形容德国: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国家,它要么拷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19世纪40年代,德国在在思想上“拷问世界”是指(   )
    A . 推动文艺复兴 B . 诞生马克思主义 C . 开展启蒙运动 D . 建立第一国际
  • 28. “它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宣告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为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人类解放指明了路径。”“它”是(    )
    A . 空想社会主义 B . 《共产党宣言》 C . 国际工人协会 D . 巴黎公社
  • 29. 巴黎公社委员兰维埃说:“公民们,我高兴得心都要跳出来,话也说不出来了。不过,请允许我赞颂巴黎人民,因为他们给世界作出榜样。”这里的“榜样”是指(    )
    A . 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B .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C . 打击国内反动势力 D . 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 30. (2021高一下·齐齐哈尔月考) 1884年,英、法、德等国召开柏林会议,确立“有效占领”原则。该原则(    )
    A .   承认了非洲国家的主权 B . 实现了非洲的民族独立 C . 废除了非洲的奴隶贸易 D . 加速了瓜分非洲的进程
  • 31. (2021高一下·德清月考) 多角度观察历史现象有助于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这个体系(    )

    ①促进西方列强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   ②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③推动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   ④改变世界土地资源分布的不合理状态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32. (2021高一下·广东期末) 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宣言,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1879年非洲第一个政党——埃及祖国党成立时,响亮地提出了“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上述两个口号分别属于(   )
    A . 自由主义、沙文主义 B . 种族主义、爱国主义 C . 扩张主义、民族主义 D . 理想主义、人文主义
  • 33. 玻利瓦尔剑是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生前佩剑,委内瑞拉将授予该剑的复制品视为最高荣誉。2014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委内瑞拉期间,马杜罗就曾向习近平授予了该剑。玻利瓦尔剑的主要象征意义是(    )
    A . 自由、主权、独立 B . 自由、民主、平等 C . 自由、平等、博爱 D . 民主、科学、人权
  • 34. 关于一战下列描述最为准确的是(    )
    A . 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萨拉热窝事件 B . 战争爆发前德国把美国视为衰落的国家 C . 一战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D . 一战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中心转向亚洲。
  • 35. “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子弹嘘嘘,大炮隆隆,我不想再呆在这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英军中流行的这首歌在研究下列哪一问题时最有价值( )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反战情绪 B . 新式武器的广泛使用 C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国伤亡情况 D . 英国的民族主义情绪
  • 36. 列宁曾指出:“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凡尔赛和约(    )
    A . 严厉惩治德国 B . 承认南斯拉夫独立 C . 成立国际联盟 D . 未能得到美国批准
  • 37. 1921年,苏俄的私人资本总共为1.5亿卢布,1923年初增至3.5亿卢布;从1922年到1925年,注册的私人工业企业数量从856个增至1786个。这说明当时的苏俄( )
    A .   私有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 B . 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C . 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度 D . 轻工业成为发展的重心
  • 38. 据统计,“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工业年增长率为2%,“二五”期间为8%,“三五”期间为13.2%。1933年,苏联农业总产值比1929年下降了23%,此后很长时间内一直不景气。这说明斯大林模式( )
    A . 促进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B . 压制了地方企业的积极性 C . 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 . 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 39. 1926—1927年印尼发生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得到世界革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领导这次起义的是(    )
    A .   印尼民族党 B . 印尼农民阶级 C . 印尼民族资产阶级 D . 印尼共产党
  • 40. 在反抗殖民压迫时,主张“将管理家庭生活的法则延伸到政治领域,家庭的纠纷与分歧,通常是依从爱的法则而解决的”,认为“以眼还眼,世界只会更盲目”的运动是(    )
    A . 马赫迪起义 B .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 . 华夫脱运动 D . 桑地诺抗美斗争
二、非选择题(41题14分,42题12分,43题14分,共40分)
  • 41. (2021高一下·罗源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约在13世纪初期,一个被称为“大津巴布韦”的宏伟石制建筑群出现在今大津巴布韦的尼扬达附近。大津巴布韦的石头城墙厚5米,高10米,里面有很多石头建造的高塔、王宫和公共建筑物,它是位于赞比西河和林波波河之间的庞大王国的都城。15世纪末期是其发展规模最大的时期,大约有1.8万人居住在大津巴布韦石建筑群的周围。居住在大津巴布韦的国王控制着内地与沿海之间的贸易并对贸易征税。他们组织黄金、象牙、奴隶和土特产品从产地运到沿海。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一书中,认为非洲本土(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它既没有显示出变化,也没有显示出发展”,非洲黑人“处在野蛮的、未开化的状态之中”。

    ——摘编自艾周昌《非洲黑人文明》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13——15世纪大津巴布韦的社会发展状况。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黑格尔对“非洲本土”的看法。你是否同意该看法?结合古代非洲文明发展的相关史实说出你的理由。
  • 42. (2020高一下·济宁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好像是一个酣睡的人在慢慢苏醒;宗教改革进一步表现在“上帝”问题的一种突破;在经历了笛卡尔以来整个世纪的沉思后,西欧进入到了自觉运用理智的阶段。所以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以来思想运动不断深化、不断让理性脱离羁绊的渐进、积累的必然结果。

    ——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的同时,也撰写了关于人民主权的文章。启蒙思想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构成了一系列挑战。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理论依据和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要指出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人物及其具体主张(任举两例即可),并简要概括启蒙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 4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南方与北方》(1848年)和《玛丽·巴顿》(1855年)是英国工业革命小说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的代表作。以下为小说片段:

    在私达来东顿(英国北方工业城市)的好几英里路上,他们……迅速驶过一些无可教药的又长又直的街道,两旁尽是造得齐齐整整的小砖房……四处,矗立着一座座长方形的、开有许多窗子的大工厂,象一只只母鸡呆在小鸡当中那样。它们喷出“议会所不准许的”黑烟……从火车站到旅馆去,驶过几条较为宽间的大街,不得不经常停下,因为装满货物的大货车把不大宽阔的大街堵塞住了……所有的货车、运货马车和载重卡车全装着棉花,不是装在口袋里的原棉,就是一包包织成的白布。人们聚集在人行道上,大部分人穿的衣服质地很不错。

    ——摘自《南方与北方》)

    约输·巴顿就是这些人中间的一个。这位可怜的织工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他的老板们能够从原来的房子一次一次地搬到更好的房子里去居住,最后又总是盖造一所比以前所有的房子都来得体面的住宅,在乡村中建上一大片庄园,可是做织工的人却要身受减削工时、克扣工资、裁员解雇等等的道遇,老是为孩子们的面包在不断挣扎……工人们用尽一切粗野的言辞向议会请愿,诉说他们身受的痛苦和要求。

    ——摘自《玛丽·巴顿》)

    1. (1) 依据材料概括指出有关英国工业革命的信息。
    2. (2) 你如何看待上述两部“工业革命小说”的史料价值?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