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2021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2-04-12 浏览次数:23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化学是一门研究“变化的学问”,生活中充满着变化,下列“变”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葡萄“变”美酒 B . 矿石“变”生铁 C . 铁杵“变”细针 D . 黏土“变”陶瓷
  • 2. “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按体积计算,其中含有70%的N2、20%以上的O2、还有CO2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B . “人造空气”中的氧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性质相同 C . 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D . 相比空气,“人造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
  • 3. (2019九上·交城期中) 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 CH2O),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质甲为甲醛,其分子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B . 物质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 . 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发生改变 D . 该反应消耗物质甲和生成物质丁的质量比为5﹕3
  • 4.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

    只由一种分子构成

    B

    乙醇溶液不导电

    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C

    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构成它们的微粒种类不同

    D

    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溶液都具有碱性

    在水中均能解离出OH-

    A . A B . B C . C D . D
  • 5.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合理的是(   )
    A . 炒菜时油锅里的油着火,可倒水灭火 B .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一条途径 C . 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D . 电线着火,立即切断电源,再用灭火器灭火
  • 6.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点燃酒精灯 B . 称量氢氧化钠 C . 检查气密性 D . 测定溶液的pH
  • 7.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 电解水实验中,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正极产生的气体中,木条复燃 C .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 8. 金属陶瓷是一种应用于高科技的复合材料,合成方法是将陶瓷(主要成分Al2O3 , ZrO等耐高温材料)和粘结金属(主要是Cr、Mo、W、Ti等高熔点金属)研磨混匀成型后,高温烧结使金属仍然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于金属陶瓷之中.已知Cr、Ti的金属活动性比Fe强,和Zn接近,据此判断,在高温烧结时可以使用的保护气是( )
    A . 氧气 B . 氮气或稀有气体 C . 空气 D . HCl和水蒸汽
  • 9. PLA是一种新型可降解塑料,以乳酸(C3H6O3)为主要原料聚合而成。下列有关乳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乳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 乳酸属于有机化合物 C . 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90g D . 乳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10. (2020·隆回模拟) 2019年12月19日,第二艘航母“山东舰”正式入列,我国开启双航母时代,其制造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金属材料,为了探究航母金属材料中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 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铜粉,最后加入锌粉 B . Cu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入Zn粉 C . 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粉后,再加入铁粉 D . 锌、铁、铜三种金属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稀盐酸
  • 11.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充分反应后,为回收催化剂,将试管里剩下的物质进行处理,实验步骤正确的是①溶解②结晶③过滤④蒸发⑤洗涤⑥干燥(   )
    A . ①③⑤⑥ B . ①③②⑤ C . ①③④⑤ D . ①③④②
  • 12. 华为公司自主研发的芯片麒麟980处理器的应用,摆脱了对美国产品的依赖。芯片主要以高纯度的单质硅(Si)为原料制成,在半导体硅元件生产中,常用氢氟酸(HF)来清除硅表面的氧化膜,反应原理可表示为 , 已知硅元素在反应前后化合价不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生成物 X 的化学式是H2O B . H2SiF6中氟元素显-1价 C . 单质硅表面氧化膜的形成属于氧化反应 D . 因为单质硅是半导体,所以硅元素既不属于金属元素也不属于非金属元素
  • 13.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鉴别碳粉、铁粉、氧化铜三种黑色固体:加入稀硫酸,观察现象 B . 鉴别NaOH、CuSO4、NaCl三种固体:加水,观察现象 C . 除去Na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过滤 D . 除去CaCl2溶液中的少量HCl:加入过量的碳酸钙固体,过滤
  • 14.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等质量的锌粉、镁粉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相同浓度相同质量的稀硫酸

    B.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

    C.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的NaCl溶液蒸发适量水

    D.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A . A B . B C . C D . D
  • 15. (2020·红桥模拟) 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硫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a、b、c 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 则a、b、c 可能是( )

    A . NaOH、CuSO4、NaNO3 B . KOH、HNO3、K2CO3 C . Ba(OH)2、ZnSO4、CuO D . NaOH、HCl、Ba(NO32
二、填空题
  • 16. 如图中A﹣D是某些原子结构示意图,F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

    1. (1) A﹣D的粒子中易得到电子的是(填字母)。
    2. (2) 若E中X=12,则该粒子的符号
    3. (3) 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其中X、Y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
  • 17.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人们广泛使用医用口罩和消毒液进行防护。
    1. (1) 口罩的防护原理与化学中的(填操作名称)相似。
    2. (2) 如图是某品牌医用口罩的外观及剖面图,标识的部件所使用的材料有。(填序号)

      A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B金属材料            C合成材料

    3. (3) “84”消毒液的消毒原理是 , 生成的HClO具有杀菌作用。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18. 阅读下列内容,然后回答相关问题:

    现在市面上出现一种自热米饭,适用如野外探险、旅游、部队以及民警执行任务时食用。食用时撕开外包装,将里面自带的发热水包倒在发热包(内含生石灰)上,水和发热包自动混合升温,将米饭和菜肴蒸熟,8−15分钟即可食用。

    1. (1) 米饭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2. (2) 加热盒所用的塑料材质应具有的性质是;(答一条)
    3. (3) 自热米饭发热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19. 硝酸钾、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 (1) P点的含义是
    2. (2) t2℃时,分别将30g硝酸钾和氯化钾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一定形成饱和溶液的是,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结果精确到0.1%)。
    3. (3) 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若保持溶液的质量不变,操作Ⅰ为

三、综合题
  • 20. 我国有丰富的铝土资源。某工厂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Fe2O3、SiO等)提取Al2O3 , 提取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Ⅰ. , Ⅱ.

    1. (1) “酸浸”前,通常将铝土矿进行粉碎处理,“粉碎”的主要目的是
    2. (2) 经检验,滤渣Ⅰ的主要成分是SiO2。由此可推知SiO2的性质有填序号

      A难溶于水  B化学性质很活泼   C不能与盐酸反应     D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

    3. (3) 滤液Ⅱ中含有的溶质是(用化学式表示)。
    4. (4) 滤渣Ⅲ加热时,生成Al2O3和一种常见的氧化物,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1. 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X,X为氢气、氧气。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若将A和C连接制取气体X,则X为:
    2. (2) 若将A和B或A和D连接都可制取气体X,则化学方程式为。用B装置收集该气体如何验满
    3. (3) 若用装置D收集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写一点即可)。
  • 22. 对比实验是化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CO2 , 通入NaOH溶液是否发生了反应,设计了下列二组实验。请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究并回答问题:

    【设计与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步骤一

    实验步骤二

    实验序号

    实验步骤一

    实验步骤二

    实验Ⅰ

    实验Ⅱ

    1. (1) 【探究与结论】

      实验I中步骤一看不到明显现象,步骤二产生的现象是

    2. (2) 实验Ⅱ中步骤二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其中CaCl2溶液也可以用(填字母)代替达到实验目的。

      A硝酸钡溶液        B氯化钾溶液        C碳酸钾溶液        D硫酸钠溶液

    3. (3) 在实验Ⅱ的步骤一中CO2和NaOH溶液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但却看不到明显的现象,原因是:
四、计算题
  • 23. 取CaCl2和CaCO3的混合物12.5g于烧杯中,向其中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请加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求:

    1. (1) 混合物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
    2. (2) 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