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海伦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开学摸底考...

更新时间:2022-03-21 浏览次数:68 类型:开学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 1. 论述类文本阅读题 

     在全球化时代,资本的进一步扩张是消解文学传统的根本原因。詹姆逊曾经指出:“资本的势力在今天已伸延到许多此前未受到商品化的领域里去。”资本的势力逐渐成为支配一切文化活动的决定因素,詹姆逊将这一过程称为“去差异化”,即:消除经济、文化两个领域之间的差异,进而消除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异。 

     正是这种现实,文学遭遇了两难选择:为了弘扬民族价值,文学必须强调民族特性,而且越鲜明越好;为了让其他民族认同并产生世界影响,文学又必须模糊或放弃某些民族性的因素而面向一个更为广阔的人类世界。中国的现当代文学史几乎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经典“化石”。我们有过“中国气派”的追求,喊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的口号,也走过“俄国人的路”,甚至今天还在虔诚地膜拜着“世界文学”:近百年的中国文学呈现给世人的是一个民族在中西文化上的摇摆状态。 

     中国文学的探索与实践大体可分两个系统,其一,坚守民族的文学传统进行创作,如废名、汪曾祺的创作在古典诗词的意境中去寻求突破,文辞简约幽深。其二,创作直取西方文学的样式,如李金发、王蒙的创作,前者以法国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为师,走向象征主义的朦胧晦涩;后者模拟意识流,创作出大异其趣的作品,但这些努力没有使我们成为世界文学中的“座上客”。 

     西方内部也曾发生过文化趋同性与民族求异性之间的矛盾,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但它是以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参照系,成功地完成了科学与艺术的革命。德国的狂飚突进运动受到当时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推崇天才的创造性力量,而它的参照系是德意志民族自己的传统。这两次与文艺紧密相关的思想运动都证明:一个民族的文学艺术既需要强势文化的滋养,更需自己传统的力量,才能得到创新和发展。 

     当下,中国正在拓展开放的宽度,加强与世界融合的深度,中国民族文学当然要与世界文学交流对话,需要引进“他者视野”,给中国文学带来一种激励与竞争的机制,以利于优化本民族文学。对于民族传统的文学书写,也不必注重风俗习惯、风土人情这些外在标识,时代已经重塑了我们这个社会,民族的独特心态、思维方式、精神品格正以新的样式存在于生活的细节中。观照世界,接续传统的灵魂,才能让本民族文学真正以“民族”的姿态“走向世界”。 

     (根据网络资料摘编)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经济全球化时代,资本的势力在逐渐消除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异,从而消解文学传统。 B . 现今阶段下,文学艺术只有回归自己的民族传统,才能使民族文学得到创新和发展。 C . 如果中国文学加强与世界文学的交流学习,进一步与世界进行深度接轨,就能更好地走向世界。 D . 历史上的中国文学曾努力守护自己的民族特性,也曾努力地模仿西方文学。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首先揭示了文学传统被消解的根本原因,而后引用詹姆逊的理论加以论证与阐释。 B . 文章通过中国文学探索与实践的两个系统的对比推导出我们没有赢得世界文学地位的结论。 C . 文章以文化“去差异化”为前提,推出了文学的两难,又进而论述了中国文学的摇摆历史。 D . 文章以文艺复兴与狂飚突进运动两个成功实例为启发,论述了当下中国民族文学应走之路。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拓展改革宽度、深度与世界融合的背景,为中国民族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好的环境。 B . 中国文学曾走过“俄国人的路”,使得文学史上出现了类似俄国风格的世界级文学作品。 C . 因资本的势力在世界占据了支配地位,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等艺术也都被经济化了。 D . 废名、汪曾祺的创作证明,坚守中国民族文化、民族文学是一条走向世界的正确道路。
  • 2. 文学类文本阅读 

     攀高亲 

     蒋 平 

     “新来的唐市长是江村当年的放牛娃啊!”虽然是小道消息,但在大学生都没出过一个的小江村,不亚于发生了一场七级地震。 

     最先从电视里发现这个秘密的是村里的鳏夫铁葫芦:“就是三十年前,咱们村里的二愣呀。当年,他爸妈过世,无依无靠的,出去乞讨前,还从我摊担里拿过两块灶糖呢!”“你那么肯定他就是二愣?没准弄错了吧。”“千真万确,二愣那模样,化成灰我也认得!”不光是铁葫芦,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跟着作证。 

     小江村出了个市长!消息不胫而走,不光是村里,乡里和县里也认为是特大喜讯。不过,接下来的消息让大伙无论如何也喜不起来了:据内线考证,唐市长档案里的籍贯可不是小江村。有人对铁葫芦的记忆表示怀疑,铁葫芦这边呢,则以脑袋担保,并声称可以带领大伙前去市里朝见,当面攀上这个高亲。 

     这的确是个好办法。不过,唐市长眼下正率团去香港招商,只能等他回来。这段时间里,铁葫芦成了县、乡各级领导关照的重点,每日里迎来送往,觥筹交错,村里甚至有人张罗着要将最漂亮的寡妇介绍给他续房了。铁葫芦就这样完成了身份的巨变。举起酒杯的时候,似乎自己就成了市长的代言人,只消他开口表达,唐市长就会乖乖地在县、乡的联合报告上签字,一大笔扶助资金立马手到擒来。 

     一个星期后,唐市长终于回来了。县长、乡长这边也准备停当,一帮人浩浩荡荡杀到市政府,把值班的保安吓了一大跳,以为是来上访闹事的。后一听说是唐市长的家乡人到了,态度马上来了180度的大转弯。唐市长这边呢,见到这一大帮“家乡人”,连连摇头:“你们可能是弄错了,我不是小江村的,也不是那个什么二愣,我父母还健在呢!”面对满口酒气,大讲灶糖往事的铁葫芦,唐市长更是一脸莫名其妙:“您老人家可能是认错人了,我小时候闹牙疼,家里从来不让我吃糖的!” 

     唐市长不认账,县长和乡长精心准备的要钱报告便没有递上去的必要了。碰了一鼻子灰,走出市政府大门,县乡二长的脸色都很难看。只有铁葫芦一脸的不在乎:“他妈的,真是一年土,两年洋,三年四年不认爹和娘啊。当个市长有什么了不起,退了休,还不如咱平民老百姓呢!” 

     返回县城的时候,司机顺路叫上了在市里做生意的小姨子,小车坐不下了。乡长就一脸歉意地对铁葫芦说:“老叔,对不住了,小车没座位了,你是不是自个想点办法……”话音未落,铁葫芦登时眉毛倒竖:“我才坐不惯你们的车呢。告诉你们,唐市长是二愣绝对没错,刚才是见你们人多,不好意思说。等着瞧吧,我马上让他用小车送我,比你们还先到家……”大伙都没说话,心头的闷气积得比铁葫芦还重。最后是县长开了口:“无凭无据的,咱们这一堆大活人,凭啥被一个疯子玩得团团转呢?”乡长涨红了脸:“这老儿,以前不疯的,没人说过他疯啊。我当初的想法是,宁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万一他说的是实话,岂不令我们措手不及!”“什么事实!纯粹是一个疯子!”县长说。“疯子!”一车人都随声附和。乡长不吱声了。 

     不过,铁葫芦回到村里后像是真的疯了。每日里有人见他喝得醉醺醺的,然后站在村口的大樟树下恨恨连声,不过骂的对象不是乡长,也不是县长,而是唐市长:“他妈的,臭小子才当了几天官,就六亲不认了,我那两块灶糖真是送给狗吃了!” 

         (节选自《文艺生活》,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江村出了个市长”的消息引起村民热议和县、乡两级领导高度重视,家乡官民决定前去攀高亲,这说明当今社会上仍存在着市侩习气。 B . 家乡官民轰轰烈烈地去找唐市长,却遭遇市长不认乡亲,于是寻求扶助资金的愿望只能落空,情节的前后逆转增强了小说的幽默讽刺性。 C . 铁葫芦因当年给过二愣两块灶糖,得到县、乡领导和村人礼待,在众人热捧中不免飘飘然起来,这表明他是个盲目自信且有政治野心的人。 D . 小说运用语言、行为、神态等描写方法,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如乡长借口拒绝铁葫芦乘车时所说的一番话,就表现了乡长虚伪势利。
    2. (2) 小说以“攀高亲”为标题,有哪些作用?请简要说明。 
    3. (3) 小说以铁葫芦回村后好像是“真疯了”结尾,这样设计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 3. 文言文阅读 

     李充嗣,字士修,内江人。给事中蕃孙也。登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初,授户部主事。以从父临安为郎中,改刑部。坐累,谪岳州通判。久之,移随州知州,擢陕西佥事,历云南按察使。 

     正德九年,举治行卓异,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岁大祲,请发帑金移粟振之,时流民多聚开封,令煮糜哺之。逾月,资遣还乡。初,镇守中官廖堂党于刘瑾,假进贡名,要求百端,继者以为常。充嗣言:“近中官进贡,有古铜器、窑变盆、黄鹰、角鹰、锦鸡、走狗诸物,皆借名科敛。外又有拜见银、须知银及侵扣驿传快手月钱、河夫歇役之属,无虑【注】十余事,苛派动数十万。其左右用事者,又私于境内抑买杂物,擅榷商贾货利。乞严行禁绝。”诏但禁下人科取而已。 

     十二年移抚应天诸府。宁王宸濠反,充嗣谓尚书乔宇曰:“都城守御属于公,畿辅则充嗣任之。”乃自将精兵万人,西屯采石。遣使入安庆城中,令指挥杨锐等坚守。传檄部内,声言京边兵十万旦夕至,趣供饷,以绐贼。贼果疑惧。事定,兵部及巡按御史胡洁言其功。时已就进户部右侍郎,乃赐嘉劳。有建议修苏、松水利者,进充嗣工部尚书兼领水利事。未几,世宗嗣位,遣工部郎林文霈、颜如瓌佐之。开白茅港,疏吴淞江,六阅月而讫工。语详《河渠志》。 

    嘉靖元年论平宸濠功,加太子少保。苏、松白粮输内府。正德时骤增内使五千人,粮亦加十三万石。帝用充嗣言减从故额又请常赋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内府征收监以科道官毋纵内臣苛索帝俱从之 , 寻改南京兵部尚书。七年致仕,卒。诏赠太子太保,谥康和。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九,有删改) 

     【注】 无虑:大约,总共。 

    1. (1)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帝用充嗣/言减从故额/又请常赋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内府征收/监以科道官毋纵/内臣苛索/帝俱从之 B . 帝用充嗣言/减从故额/又请常赋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内府征收/监以科道官/毋纵内臣苛索/帝俱从之 C . 帝用充嗣言/减从故额/又请常赋/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内府征收/监以科道官/毋纵内臣苛索/帝俱从之 D . 帝用充嗣/言减从故额/又请常赋/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内府征收/监以科道官毋纵/内臣苛索/帝俱从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庶吉士,官名,是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职责,为明朝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 B . 从父,亲属称谓,指称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从父年长于父者为从伯,意即堂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意即堂叔。 C . 白粮,与漕粮相对,明代主要由苏州、松江等府供纳。在用途上,漕粮主要为军饷,白粮则主要供应宫廷、宗人府,及用作京官的禄粮。 D . 敕,即敕命、敕谕,本是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明清时期,敕的范围扩大,也可泛指官府发布的文书。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充嗣政绩卓著,深受倚重。李充嗣为官一方,因政绩显著被举荐并多次被提拔;又因为平定朱宸濠有功,得到朝廷嘉许慰劳,死后被加封为太子太保。 B . 李充嗣直言敢谏,不阿从权贵。刘瑾的党羽假借进贡的名义向地方百般索求,李充嗣直陈其弊端,但朝廷只是下诏禁止宦官手下的人征收索取的行为。 C . 李充嗣勇救国难,竭尽臣责。宁王朱宸濠谋反,李充嗣亲率军队,抵御叛军,并巧用计谋使叛军疑惧,为最终平定叛乱立下大功。 D . 李充嗣督治水利,卓有成效。兴修苏州、松江水利时,开掘白茅港,疏浚吴淞江,仅用六个月就顺利完工,并写下《河渠志》加以记录。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岁大祲,请发帑金移粟振之,时流民多聚开封,令煮糜哺之。 

       ②传檄部内,声言京边兵十万旦夕至,趣供饷,以绐贼。 

  • 4. 古代诗歌阅读 

     送顾子敦赴河东三首(其一) 

     黄庭坚 

     头白书林二十年,印章今领晋山川。 

      紫参可掘宜包贡 , 青铁无多莫铸钱。 

     劝课农桑诚有道,折冲樽俎不临边。 

     要知使者功多少,看取春郊处处田。 

     【注】 ①顾子敦:秘书少监,掌管图书、国史实录等,元祐元年出任河东转运使。②包贡:即进贡。③铸钱:仁宗庆历初,诏江、饶、池三州铸铁钱助陕西经费,民苦之,后停罢,其患方息。④折冲樽俎:原指诸侯国在宴席上制胜对方,后泛指在外交谈判上克敌制胜。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第一句形象地表现了顾子敦的勤勉尽职,也暗含诗人对他久任不迁的同情。 B . 第二句“今领”与“印章”倒装,既是格律的需要,也是拟人手法的妙用。 C . 诗人提出了“宜包贡”和“莫铸钱”的建议,表现出他对百姓生活的关注。 D . 诗人认为,鼓励督促百姓从事农桑,能够使河东富强,从而保证边境安宁。
    2. (2)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对顾子敦赴任河东的情感态度。 
  • 5. 名篇名句默写 
    1. (1) 在《将进酒》中,诗人举曹植为例,表面上是在谈喝酒,实际上是表达了和曹植一样遭人排挤、有志难展的愤懑之情的句子是:“”。 
    2. (2) 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3. (3) 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的是:
    4. (4) 违背准绳而随意歪曲,竟相把苟合取悦于人奉为法度。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这一恶劣世风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3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日前,抖音在江西景德镇正式发布“看见手艺”扶持计划,扶持对象包括国家认定的“大师”级手艺人,也包括大量普通的传统手艺人和创新型手艺人。根据该计划,抖音将利用短视频直播和平台优势,通过流量扶持、费用优惠、直播基地服务等多项举措,____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 

     手艺也称“传统工艺”,是具有历史传承和民族或地域特色、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主要使用手工劳动的制作工艺,是创造性的手工劳动和因材施艺的个性化制作。中国传统工艺源远流长,但随着工业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批量生产、价格低廉、种类繁多的工艺制品大量____传统手工艺品的市场,(         )。以弘扬传统文化为目的,以切实可行的方式“看见”传统工艺,大力扶持传统工艺传承发展,已是____ 。 

     发布“看见手艺”扶持计划的抖音,切中了传统工艺亟待支持和保障、亟须被更多人“看见”。而短视频和电商平台参与扶持传统工艺,本身也得益于手艺天生具有适合视频和直播传播的特点-不仅可以精确展现作品细节,还可以直播作品制作过程,高清大屏的沉浸式体验,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____专家所说:“传统手工艺品的艺术文化价值既体现在产品的形态设计上,也体现在制作过程和工艺历史等背后的故事里。”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助力    挤压    重中之重    诚如 B . 协调    挤压    重中之重    譬如 C . 协调    挤占    当务之急    譬如 D . 助力    挤占    当务之急    诚如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不少传统手工艺品的市场由此衰落 B . 造成传统工艺从业者的恐慌 C . 与传统手工艺品并驾齐驱 D . 不少传统工艺由此衰落甚至失传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发布“看见手艺”扶持计划的抖音,切中了传统工艺亟须被更多人“看见”、亟待支持和保障。 B . 发布“看见手艺”扶持计划的抖音,切中了传统工艺亟待支持和保障、亟须被更多人“看见”的现实需求。 C . 抖音发布“看见手艺”扶持计划,切中了传统工艺亟待支持和保障、亟须被更多人“看见”的现实需求。 D . 抖音发布“看见手艺”扶持计划,切中了传统工艺亟待支持和保障、亟须被更多人“看见”。
  • 7. 下面是某博物馆公告的初稿,其中在用语和标点符号方面存在五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XX博物馆公告 

     在国庆长假“十一黄金周”莅临之际,我们在广泛垂询公众意见的基础上,决定自2020年10月1日起,将每日预约进馆人数上调至3000人,公众可提前三天在该博物馆官网预约参观,并于预约时间佩戴口罩、出示本人身份证、预约码、健康码进馆参观。若预约额度已满,则请另行择日预约,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我们表示歉意,希望大家予以合作。 

     XX博物馆办公室 

     2020年9月25日 

  • 8.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2021年1月12日,苏州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会上正式启动大运河苏州段“运河十景”建设。大运河苏州段“运河十景”建设,着力打造吴门望亭、浒墅关、枫桥夜泊、平江古巷、虎丘塔、水陆盘门、横塘驿站、石湖五堤、宝带桥、平望·四河汇集十大运河文化地标。建设好“运河十景”是建设好大运河文化带“最精彩的一段”的重要内容,让“运河十景”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倍增和做强江南文化品牌的重要支撑,能够更好地激发大运河文化带的活力。 

  • 9. 下列选项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B .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C .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D . 恐年岁之不吾与
  • 10.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君子食无求饱 B . 乃令张仪详去秦 C . 进不入以离尤兮 D .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 1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 .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B .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C .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D . 皆为陛下所成就
  • 1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固前圣之所 

    A . 单于其节 B . 六王毕,四海 C . 梁君臣之首 D . 自见者不
  • 13.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吝惜 B .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死     当:应当 C . 惠文、武、昭襄故业           蒙:继承 D . 偭规矩而改                   错:通“措”举措
四、写作(60分) 
  • 14.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失去是一种痛苦,也是一种幸福,因为失去的同时也在得到,失去了太阳,可以欣赏满天的繁星;失去了绿色,得到了金秋丰硕的成果;失去了青春岁月,我们走进成熟的人生......生活,需要享受收获的喜悦,也该享受失去的乐趣。 

     人的一生,总在不断地失去一些什么,也在不断地得到一些什么。面对得失,你曾有过怎样的心情,作过怎样的思考呢?请以“得与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但不要写成诗歌或剧本;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