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5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七下2.5光的反射和折射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2-03-04 浏览次数:11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平面镜,那么这束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分别为( )

    A . 30°、30° B . 60°、60° C . 30°、60° D . 60°、30°
  • 2. 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

    A . 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 . 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 C . 图(c)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 D . 图(d)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 3. 小胡陪妈妈买鞋子,如图是妈妈在试鞋过程中的情景,小胡对部分情景的分析合理的是( )

    A . 妈妈越靠近平面镜像越大 B . 镜中的像是等大的实像 C . 走向另一块更小的平面镜,妈妈的像将变小 D . 妈妈要看鞋的后面,把一只脚顺时针旋转90度,则像逆时针旋转90度
  • 4. (2021八上·温岭月考) 如图所示,只含红光和紫光的复色光束PO,沿半径方向射入空气中的玻璃半圆柱后,如果被分成OA、OB、OC三光束沿图示方向射出,则(   )

    A . OA为红光,OB为紫光 B . OA为紫光,OB为红光 C . OA为红光,OC为复色光 D . OA为紫光,OC为红光
  • 5. (2021八上·温岭月考) 如图所示,一平面镜放在圆筒的中心处,平面镜正对筒壁上一点光源S,点光源发出一细光束垂直射向平面镜。平面镜从图示位置开始绕圆筒中心O匀速转动,在转动30°角时,点光源在镜中所成的像转过的角度为θ1 , 照射到筒壁上的反射光斑转过的角度为θ2 , 则(   )

    A . θ1=30° θ2=30° B . θ1=30° θ2=60° C . θ1=60° θ2=30° D . θ1=60° θ2=60°
  • 6. (2021八上·温岭月考) 如图所示,把由同种玻璃制成的正方体玻璃砖A和半球形玻璃砖B放在报纸上,若正方体的边长和半球的半径相同,则从正上方沿图中虚线(中心线)方向往下看中心线对准的文字(   )

    A . A和B中看到的都比实际的高 B . A中看到的比实际的高,B中看到的比实际的低 C . A中看到的比实际的高,B中看到的与实际的一样高 D . A和B中看到的都与实际一样高
  • 7. (2021八上·温岭月考) 如图所示,一根长度为L的直薄木条上有两个观察小孔。两小孔之间的距离为d,d恰好是一个人两眼间的距离,当木条水平放置时,此人想通过两观察孔看见此木条在平面镜M里完整的像,那么选用的平面镜宽度至少是(   )

    A . L/2 B . d/2 C . (L+d)/2 D . (L−d)/2
  • 8. 如图所示,当玻璃杯中没有水时,在A处发出一束光,在杯壁上的B处形成一个光斑。在不考虑杯壁对光的反射的条件下,当往杯中加水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当水面至CD时,光斑仍在B处 B . 当水面至EF时,光斑仍在B处 C . 当水面至CD时,光斑移至B的上方 D . 当水面至EF时,光斑移至B的上方
  • 9. 如图所示,一束光斜射到容器中的水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若将容器右端抬高一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入射角和反射角都增大 B . 反射角增大,折射角减小 C . 入射角不变,反射角增大 D . 反射角和折射角都不变
  • 10. 如图所示,在井底正中央P点趴着一只青蛙。抽干井水后,青蛙仍在P点,与抽水前相比,它的“观天范围”将( )

    A . 变大 B . 变小 C . 不变 D . 无法判断
  • 11.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夜间从路灯下走过,影子先变长后变短 B . 雨后的夜晚,迎着月光走,地面上有水的地方比其他地方暗 C . 平面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成像的 D . 光穿过大气层时沿直线传播
  • 12. 如图所示,人眼在A处看见河里B处有一条鱼。若从A处射出一束激光,要使激光恰好照射到鱼身上,则激光应对着哪一点射出?( )

    A . B点 B . B点上方 C . B点下方 D . B点左方
  • 13. 能正确表示光从室外透过窗户玻璃进入室内传播的光路图是( )
    A . B . C . D .
  • 14. 月亮距离地球384400km,在平静的池塘中形成了月亮的像,已知池塘水深2.8m,则所成的月亮的像与水面的距离为( )
    A . 2.8 m B . 5.6 m C . 384400km D . 无法确定
  • 15.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小丑在 平面镜中所成像的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
  • 16. 如图所示,公路边设有一个大平面镜,我们从镜中看到一辆汽车向东驶到十字路口向右拐弯,这辆车实际上是向行驶,向拐弯。

  • 17. 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同学挡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这是因为
  • 18.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很多厂商一改过去“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点,纷纷为自己的产品做广告,但有些广告制作却忽视了其中的科学性。如图所示的广告中有一处科学性的错误,请你找出来,并简要说明它违背了什么科学原理或规律。

    错误: ,它违背了(友情提示:注意杯子里的调羹)

  • 19. 小华在一家商场通过光亮的瓷砖地面看到了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她看到的其实是吊灯的(填“虚”或“实”)像,如果吊灯到地面的距离是6 m,则像到地面的距离为。小华发现通过地毯就看不到吊灯的像,这是因为光照射到地毯时发生了(填“镜面”或“漫”)反射。
  • 20. (2021八上·温岭月考) 一束光射到如图所示的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镜上,入射点为O,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变,把这直角平面镜绕O点在纸面所在平面内偏转15°。则经过直角平面镜反射的反射光线方向偏转角度为度。

  • 21. (2021八上·温岭月考) 如图所示,平面镜 之间夹角为 ,在两平面镜角平分线上有一个点光源S,如果要保证S发出的任意一条光线最多只能产生两次反射,则 的最小值为

  • 22. (2021九上·温岭竞赛) 如图所示,一根长度为L的直薄木条上有两个观察小孔,两个小孔之间的距离为d,d恰好是一个人两眼间的距离,当木条水平放置时,此人想通过两个观察孔看见此木条在平面镜里完整的像,那么选用的平面镜宽度至少是

  • 23. 小明的乒乓球掉到沙发下,没有手电简,小明借助平面镜反射灯光找到了乒乓球。图中已标示了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请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平面镜,并保留作图痕迹。所作的图可知反射角的大小为

  • 24. 下面两图都是时钟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它们的实际时间是甲:;乙:

  • 25. 光的折射规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中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在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的两侧;折射角入射角;折射角随着 入射角的增大而;当光线垂直射到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光发生折射时,光路也具有
三、实验探究题
  • 26.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莹所在小组的同学们选取一块薄平板玻璃、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火柴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甲所示。

    1. (1) 小莹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点燃蜡烛A,她发现: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你认为在图乙所示的1、2、3 三幅图中,图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
    2. (2) 器材调整正常后,若不计薄平板玻璃的厚度,当蜡烛A距平板玻璃10 cm时,则蜡烛B与蜡烛A相距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 (3) 如图所示,小莹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关系,此时最好选用      (填字母)。

      A . A B . B C . C D . D
  • 27. 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人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

    1. (1) 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乙中的 (填字母)两图进行实验,这样选择的目的是 。
    2. (2) 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  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 28. 请用学过的光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当你漫步在西湖边时,会看到西湖边的柳树,还会看到西湖中的“白云”和在“白云”中游来游去的鱼,这一现象的正确解释是:看到柳树是由于光的,看到的“白云”是光的现象。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像。
    2. (2) 如图是人类首次拍到猩猩使用工具捕猎的情景。为了捉到一条鱼,猩猩用矛拼命地刺向水里却没有成功,这主要是由于光的 现象。猩猩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要 (填“深”或“浅”)。

    3. (3) 观察拍摄于水边的风景照片时,总会发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暗一些,这是光从空气射到水面上时,由于光的(填“反射”或“折射”),一部分光进入了水中。
    4. (4) 如图是光线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O点是入射点,介质是空气和玻璃。则界面的边是空气,折射角的度数为,反射角的度数为

  • 29.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玻璃时都会发生折射现象,那水和玻璃的折射情况会相同吗?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华选择了光屏、透明玻璃砖、水槽、激光电筒等器材进行实验。他在光屏上画出互相垂直的NN'和MM'两条线段并相交于O点,如图甲所示。

    1. (1) 小华将玻璃砖的一个表面与MM'齐平放置,让激光电筒发出的光线从A点到O点入射,他看到了如图乙所示的光路(AO、OC为同一直线),你认为出现光线OC是因为,鉴于本实验的目的,此时最应该记录的两条光线是 。
    2. (2) 接下来他要观察光从空气中进人水中的情况,他将光屏竖直放入水槽中(使线段MM'水平),并向水槽中慢慢注水至水面与MM齐平,入射光线应从A点向O点射入,这是为了保证,其实本实验小华还考虑了人射光线所在一侧的相同。
    3. (3) 小华最终在光屏上记录下了如图丙所示的光路图(OE为水中的折射光线),通过分析光路,你认为玻璃和水这两种介质对光的偏折能力较强的是
    4. (4) 若激光以相同的入射角分别从玻璃和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则射出的折射光线更远离法线。
  • 30. (2021七下·西湖期末) 同学们学习了“光的折射”后,知道了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那么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是否成正比呢?

    【建立猜想】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可能成正比。

    【实验探究】同学们测得了四组实验数据。

    1. (1) 第2次实验如图所示,请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实验序号

      1

      2

      3

      4

      入射角

      20°

      40°

      60°

      80°

      折射角

      13°

      35°

      41°

    2. (2) 【实验结论】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选填“成正比”或“不成正比”)。
    3. (3) 【评价与交流】根据实验数据,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四、解答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