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汉中市洋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

更新时间:2022-02-14 浏览次数:49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B . C . D .
  • 2.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下列做法与之不相符的是(   )
    A . 大力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 B . 在空旷的地方焚烧废弃口罩 C . 放学后及时关闭教室用电设备 D . 用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
  •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读取液体体积 B . 点燃酒精灯 C . 加热液体 D . 取用固体粉末
  • 4. 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   )
    A . 加入二氧化锰,可使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分解产生更多的氧气 B . 食用富硒草莓有利于身体健康,这里的“晒”指的是元素 C .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既能保护环境,又能节约资源 D . 金块能被锻造成薄薄的金面具,说明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 5.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 . 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 B . 架在高处的铜导线夏季变得比冬季长——原子体积随温度的升高面变大 C . 肉眼看不见空气中的氧分子——分子很小 D . 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 6. 关于下列符号或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Mg2+②Cl2③Hg   ④

    A . ②表示氯气由2个氯原子构成 B . ①④微粒可以构成化合物MgF C . ③④表示的微粒都是原子 D . 由⑤可知锡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0
  • 7. 下列表述和化学方程式书写均正确的是(   )
    A .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B . 一氧化碳作燃料: C . 铝制品不易锈蚀的原因: D . 检验二氧化碳:
  • 8. 下列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 甲中硬质玻璃管内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说明一氧化碳有还原性 B . 乙中干冷烧杯内壁有小水珠生成,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C . 丙中下层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D . 丁中煤球制成蜂窝状后燃烧更旺是因为增大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 9.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

    A性质与用途

    B化学与安全

    ①钨的熔点高——可作灯泡的灯丝

    ②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①厨房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

    ②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应先做灯火试验

    C物质的鉴别

    D化学与微观世界

    ①硬水和软水——加适量肥皂水,振荡

    ②Fe粉与CuO——观察颜色

    ①原子是最小微粒,不可再分

    ②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A . A B . B C . C D . D
二、简答题
  • 10. 碳及碳的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 (1) 在金刚石和石墨中,能用于制作铅笔芯的是
    2. (2) 由碳元素组成的“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可重复处理海上石油断漏,这是因为碳海绵具有很强的性。
    3. (3) 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11. 为探究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金属片已打磨,且形状、大小均相同),如图所示:

    1. (1) 甲同学根据现象,判断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l>Fe>Cu
    2. (2) 乙同学只用一支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只需合理安排金属片的插入顺序(能与盐酸反应的要一次将盐酸消耗完),也能证明Al>Fe>Cu。金属片的插入顺序为
    3. (3) 丙同学把一定量的铁粉放入CuSO4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三、填空题
  • 12. 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下列物质中:①液氧②冰水混合物③氦气④澄清石灰水⑤锰酸钾,属于单质的是(填序号)。
    2. (2) 成语“釜底抽薪”中所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3. (3) N2O4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2O4+2H2O=4HNO3+2x,则X的化学式为,N2O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13. 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是用100mL的量筒等仪器组装成的电解水简易装置,从图中现象可得出,a与电源的(填“正”或“负”)极相连,乙量筒内气体的体积约为mL。
    2. (2) 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通常使用的净水方法有____(填字母,下同)。
      A . 沉淀 B . 过滤 C . 煮沸 D . 蒸馏 E . 吸附
    3. (3) 图2是过滤操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
      A . 让液体沿玻璃棒平缓流进过滤器 B . 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 C . 可以用玻璃棒搅拌滤液以加快过滤速率 D . 玻璃棒要轻轻地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 14. 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 (1) 从宏观角度看,水、二氧化碳和氧气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
    2. (2) 由图1可知,氯原子和溴原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3. (3) 图2是某微观粒子反应示意图。

      ①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②参加反应的A和B的分子个数比为

  • 15. 下图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中能说明铁生锈与氧气有关的实验是(填字母)。
    2. (2) 图2中反应前天平平衡,然后稍微倾斜烧杯使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指针(填“向左”、“向右”或“不”)偏转,原因是.
    3. (3) 如图3,反应结束后,待装置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从20mL刻度处缓慢移动至mL.刻度处停止(导管中气体忽略不计)。
  • 16.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2. (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用于铁丝燃烧的实验,选择的发生与收集装置最好是(填字母),铁丝燃烧的产物是(填化学式)。
    3. (3)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把燃烧的木条伸到(填“a”或“b”)端。
四、综合题
  • 17. 某化学小组对教材中“燃烧的条件”的探究实验进行了两种创新设计。
    1. (1) 方案—:

      (实验装置)如图一所示。

      (实验材料)大烧杯、注射器、三只玻璃瓶、导管、80℃热水等。

      (实验步骤)

      ①在1号玻璃瓶中加少量红磷,2号玻璃瓶中加少量白磷,3号玻璃瓶中加少量白磷并注满水。

      把三个玻璃瓶同时放进盛有80℃热水的大烧杯中。

      ①用注射器向2号瓶中注入适量的水。

      ②用注射器把3号瓶中水抽出,发现3号瓶中的白磷燃烧起来。

      (分析与讨论)

      写出步骤①中三个玻璃瓶中的现象

    2. (2) 步骤③中,3号瓶中白磷燃烧的原因是
    3. (3) 方案二:

      (查阅资料)红磷和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对人体有害:氢氧化钠(NaOH)溶液能和产生的白烟发生化学反应将白烟吸收。

      (实验装置)如图二所示。取一块绿豆大小的白磷放入小试管中,再加入少量约80℃热水(热水的高度以小试管高度一半为宜):将大试管稍作倾斜,让小试管沿大试管内壁滑入大试管中;将双孔塞的长导管伸到小试管中接近白磷正上方的位置,旋紧双孔塞;最后将大试管放入烧杯中。

      (分析与讨论)

      ①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向烧杯中加入200mL,80℃的热水,若观察到,则装置气密性良好。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

      ③装置C的目的是

五、计算题
  • 18. 我国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开始冶炼黄铜,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为了测定某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称取15.0g黄铜样品粉碎后置于烧杯中,慢慢加入稀硫酸使其充分反应,直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此时共用去49.5g稀硫酸,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为64.3g。试分析并计算:
    1. (1) 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为g。
    2. (2) 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