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九年级下册 /第1章 演化的自然 /第 3 节 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九下1.3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2-01-22 浏览次数:4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1·上虞模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是原始海洋 B . 生物的生殖方式有两种: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C . 接种新型冠疫苗后体内会产生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D . 常见的植物可以分为四大类它们是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
  • 2. (2021·温州模拟) 2008年美国和加拿大科学家发现了大约距今42亿年的古老岩石。这一发现最有可能成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证据( )
    A . 宇宙诞生于距今137亿年前 B . 地球的年龄为46亿年 C . 距今2亿年前大陆发生了漂移 D . 没有四季交替距今6500万年前哺乳类动物开始繁盛
  • 3. (2021九下·浙江期末) 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米勒的模拟实验证明了有机小分子可生成无机小分子 B . 生物之间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C .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 D . 达尔文用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生物进化
  • 4. 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最复杂和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
    A . 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B . 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 C . 从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 D . 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 5. 达尔文环球航行到达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某岛屿时,发现这里仙人掌非常丰富,地雀的喙也与其他岛屿地雀的喙不同,大多为尖而长(如图)。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A . 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繁殖能力强 B . 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更凶猛 C . 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更高等 D . 喙尖而长的地雀更适应在仙人掌丰富的岛屿生存
  • 6. 科学理论的提出,必须要有一定的证据。下列科学证据与科学理论相符合的是( )
    A . 太阳黑子与日心说 B . 谱线红移与地球的演化 C . 微波背景辐射与宇宙大爆炸 D . 始祖鸟化石的发现与生命起源
  • 7.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问题吸引了许多科学家探究的目光。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B .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亿万年进化的结果 C . 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间接证据 D . 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 8. 如图是米勒模拟原始大气合成有机物的实验装置,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装置中CH4、NH3、H2O、H2四种气体用于模拟原始地球的大气 B . 火花放电模拟闪电 C . 烧瓶中的沸水模拟了高温条件下的原始海洋 D . 该实验证明了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可能会演变成原始生命
  • 9. 为生物圈的形成创造了首要条件的是( )
    A . 原始地球 B . 原始生命 C . 多细胞生物 D . 氧气
  • 10. 最早出现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是( )
    A . 蓝菌 B . 海带  C . 绿藻 D . 水绵
  • 11. 真正的生物圈形成的标志是( )
    A . 蓝菌的出现  B . 多细胞生物的出现 C . 动物的出现  D . 高等植物的出现
  • 12.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生物圈的形成是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B . 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产物 C . 生物圈就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的无机环境的总和 D . 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能够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不会被破坏
  • 13. 下列有关生物圈演化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但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B . 大气中氧气增多与蓝藻等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有关 C . 大气中的臭氧层出现,使生物有了向陆地发展的可能 D . 生物圈的演化是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 14. 有科学家将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类等物质放在特殊的溶液中,发现这些物质能够浓缩聚集为一个个球状小滴,小滴周围还有类似于膜的边界,并能从外界吸收某些物质,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反应产物也能排出。这个实验模拟生命起源过程中的( )
    A . 形成单细胞生物的过程 B . 形成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的过程 C . 形成原始生命的过程 D . 由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形成多分子体系的过程
  • 15. 地球生命源于陆地还是海洋,抑或由小行星从宇宙某个遥远的地方携带而来?至今,有关地球生命的起源问题仍然是令科学家费尽心思的不解之谜。但是,科学家们一致认为与所有生物的发生都有关的物质是( )
    A . 蛋白质、核酸 B . 葡萄糖、水 C . 水、淀粉 D . 脂肪、蛋白质
二、填空题
  • 16. (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1953年,芝加哥大学研究生米勒等人设计如图装置在实验室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产生氨基酸等有机物,为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提供了研究方法。

    材料2:细胞色素C是一种由104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物体细胞色素C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近。 测定发现猕猴、兔、鸡、金枪鱼体内的细胞色素C中的氨基酸序列与大猩猩体内的差异数目为1、6、12、20。

    1. (1) 米勒实验装置中模拟原始大气环境的是(选填“1”或“2”或“3”),该模拟实验可以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可以形成
    2. (2) 与大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3. (3) 猕猴、兔、鸡、金枪鱼在性状的差异是由决定的。
  • 17. 早在100多年前,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就通过“肉汤实验”证明了
  • 18. 科学家们根据的不同,把地球的历史划分为五个地质年代,它们分别是
  • 19. 请结合地球演化的历史,按先后顺序排序:

    ①出现人类

    ②形成原始海洋

    ③恐龙时代开始,爬行动物盛行

    ④海洋中出现蓝藻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⑤形成原始大气

    ⑥出现鱼类和古老的蕨类植物

  • 20. 在地层中保留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我们称之为,它一般存在于中。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到在遥远的地质年代地球上存在过哪些古生物,还可以反映当时的,从而帮助我们了解
  • 21.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1) 图中的M天体可能是____。

       

      A . 水星或地球 B . 水星或金星 C . 金星或木星 D . 火星或地球
    2. (2) 以下说法中,适合地球中生命存在的原因有____。

      ①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

      ②有坚硬的岩石

      ③距日适中,表面温度适中

      ④有卫星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22. (2020·天台模拟) 科学假说在科学发现中起重要作用,但需相应的事实和证据支持,以下为解释地球造山运动的两种假说。

    ①地球冷缩理论:地球是由炽热状态逐渐冷却而成的,由于冷却,地球的体积和面积都在逐渐缩小,从而使地壳向水平方向挤压,造成地壳的上升运动,形成山脉。

    ②板块构造理论:地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板块间发生的运动方式主要是互相碰撞,碰撞时的强大力量使地层抬升形成山脉。

    1. (1) 人们在地壳岩石中发现放射性元素,若它们释放的热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地壳向太空散发的热量,则该事实可以作为支持地球冷缩理论的证据。
    2. (2) 下列现象能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的是           (可多选)。
      A . 火山和地震 B . 东非大裂谷 C . 喜马拉雅山上的角峰 D . 黄土高原上沟壑纵横
  • 23. 地球早期的演化:年前地球诞生时是一个炽热的,然后慢慢冷却凝固形成固态外売。由高温岩浆不断喷发而释放出的等构成了原始大气,其中的水蒸气随着温度的下降,凝结成水滴降到地表,汇流成。在距今约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原始生命。
  • 24. 如图所示是生命起源的过程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 (1) 在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中所利用的自然条件是
    2. (2) 发生在原始大气中的过程是
    3. (3) 发生在原始海洋中的过程是
    4. (4) 最复杂、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5. (5) 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大气的成分有什么明显不同?
    6. (6) 上述过程说明原始生命是地球温度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 25. 请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科学家研究表明,地球经常受到陨石撞击。

    材料2 1969发现陨落在澳大利亚启逊镇陨石中含有并非来自地球的氨基酸。

    材料3 1983年科学家用新分析技术对法国南部奥罗艾埃陨石进行分析,发现陨石中含有6%的有机物,20%的水。有机物中含有核酸等物质。

    1. (1) 陨石是天外来客,其中含有水、有机物,说明宇宙中存在着的条件。
    2. (2) 从材料2陨石含有的有机物来看,其阶段相当于原始生命形成的阶段。
    3. (3) 从材料3陨石含有的有机物来看,其阶段相当于原始生命形成的阶段。
    4. (4) 因为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所以有人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外星球来的。如果是这样,你能用类似教科书中“过程示意图”方式表示过程吗?
三、实验探究题
  • 26. (2021九下·丽水月考) 据人类推测,原始地球的大气主要成分是氢气、氦气、甲烷和氨,且不含有游离氧。1953年米勒向如图所示装置中通入甲烷、氢气、氨、水蒸气等以模拟原始大气成分,通过放电和照射紫外线的方式代替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获得了多种氨基酸。据此回答:

    1. (1) 下列对米勒所做实验的解释,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 ①内模拟了原始大气及闪电 B . ②内模拟了原始大气中水蒸气凝结降雨的过程 C . ③内模拟了原始海洋 D . ④内产生了多种蛋白质
    2. (2) 若实验装置的气体中有氧气存在,则实验过程中极有可能发生
    3. (3) 实验结果得到了氨基酸混合物,从生命起源的角度可得出的结论是
    4. (4) 1972年米勒做了另一个实验:把早期地球可能具有的氨和氰化物(一种小分子)的混合溶液密封于小瓶内,置于-78℃的低温下达25年之久,结果小瓶内生成了生命的基本物质DNA和蛋白质的组成成分——碱基和氨基酸,据此可推测
  • 27. 如图是记录地球历史的“金钉子”。

    你知道下列现象或生物分别出现在“金钉子”的哪段时间区间吗?

    1. (1) 原始海洋形成
    2. (2) 从原始生命形成藻类的进化
    3. (3) 哺乳动物的出现
    4. (4) 恐龙生活的时期
    5. (5) 大气中氧气的出现和增多
    6. (6) 鱼类的出现和繁盛
  • 28. 请回答有关生命起源和人类进化的问题

    Ⅰ.有人将生命起源的主要过程表示为

    无机小分子物质 有机小分子物质 有机大分子物质 独立的体系 原始生命

    1. (1) 该学说认为原始生命是由经过及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发生在原始大气中的过程是(填题中字母),发生在原始海洋的是(填题中字母)
    2. (2) 米勒首先用该实验验证了过程是可能的,我国首次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和核酸也证实了这一学说的可能性

      Ⅱ.人类起源的最直接证据是;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人类学家将是否作为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类,根据其遗传特征不同分为四个大的种族,但从生物分类上来说,他们同属于一个物种即

四、解答题
  • 29. 电影《宇宙与人》提供了下列材料:

    地球诞生在大约46亿年前,那时的地球天空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溢。水蒸气、氨、甲烷等非生命物质构成了原始大气,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这些气体在紫外线、雷电作用下形成了简单的有机物。以后,随着温度的降低、雨水的形成,这些简单的有机物最终汇集到原始海洋。在原始海洋中,这些有机物又不断地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生命诞生于
    2. (2) 原始大气中没有
    3. (3) 地球上的生命诞生于地球表面的温度
    4. (4) 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可以概括为
  • 30. 生物能否自然发生,历史上曾经做过多次实验。

    雷迪的实验:如图甲,将两块相同的肉,放到两个一样的瓶子内。一个瓶口封上纱布,苍蝇不能进入;另一个瓶敞口,苍蝇能进入。一段时间后,没有封纱布的瓶内有了蛆。

    尼达姆的实验:如图乙,将煮沸的肉汤放入一个瓶子内,立刻用软木塞塞住。几天后,打开瓶子,发现肉汤中滋生了大量微生物。

    斯巴兰扎尼的实验:如图丙,将肉汤放入瓶子后,直接将瓶口烧成封闭。第一次加热至沸腾2min,几天后,肉汤中仍发现微生物。第二次加热至沸腾1h,几天后,肉汤中没有发现微生物。

    巴斯德的实验:如图丁,将肉汤放入曲颈瓶,加热至沸腾1h,几天后,肉汤中未发现微生物。

    回答下列问题:

    1. (1) 雷迪实验中,用两个瓶子做实验的目的是
    2. (2) 尼达姆实验(选填“能”或“不能”)支持生物会自然发生的观点。
    3. (3) 斯巴兰扎尼实验对尼达姆实验的改进是基于的猜想。
    4. (4) 若把巴斯德实验中的瓶颈在A处折断,几天后,曲颈瓶中(选填“会”或“不会”)出现微生物。
  • 31. 关于月球的形成,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假说:

    分裂说: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

    同源说:月球和地球在同一个浮动星云内同时形成。

    碰撞说: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地球与一个较大天体发生了剧烈的碰撞,激射到太空中的地球物质和该碰撞天体的残骸不断相互吸引,最终形成了月球。

    1. (1) 有科学家用如图所示过程形象地描述了月球的一种形成过程。你认为这种图示描述的是月球形成的哪种假说?

    2. (2) 月球形成初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在月球表面形成了随处可见的
  •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植物四大类群在地球上次第出现,不同时期各领风骚。在4亿年以前的近30亿年时间,地球上的植物仅为原始的、低等的藻类;随后,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扩展到了陆地,蕨类植物成为当时陆地植被的主角;3亿多年前,裸子植物出现,并逐渐取代蕨类植物在陆地上的主角地位;大约1.3亿多年前,被子植物迅速发展了起来,成为地球上种类最多、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优势类群,一直到现在。如此,今天的地球上才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

    植物四大类群在生活环境方面,体现出的进化趋势是,其中种子植物能够适应的环境,生殖过程不受的限制,因而有着更加广泛的分布;在结构功能方面,体现出的进化趋势是,其中被子植物一般都具有六大器官;在生殖特点方面,体现出的进化趋势是,其中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用进行繁殖,种子植物用种子进行繁殖,种子与前者相比,结构复杂、生命力强、寿命长。根据所给材料,可以推断:植物最高等。

  • 3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99年1月,由新西兰和日本的天文学家组成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宣布,在已发现的53颗太阳系外行星中,有一颗类似地球的行星。这颗类地行星位于银河系中部的近处,其直径与地球相近且稍大于地球,质量可能介于地球与海王星之间,即比地球稍重,围绕一颗热度与太阳一样的中央天体运行。同时,它与这颗恒星之间的距离也与日地之间的距离相近,在1~4天文单位之间,使其能够维持生命生长。由于距离地球较远,天文学家目前尚无法证明它上面是否存在液态水或其他可以孕育和维持生命的要素。

    材料二 美国天文学会1999年1月7日宣布,根据哈勃太空望远镜1998年10月的观测发现,宇宙大约含有1250亿个星系,银河系仅是其中的一个普通星系,太阳仅是银河系2000亿到4000亿颗恒星中的一颗普通恒星,人类的摇篮——地球仅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一颗中等大小的行星。

    1. (1) 请你根据地球生命的发展进化史,分析材料一中这颗类地行星孕育或维持生命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2. (2) 材料一中这颗类地行星可能已具备哪些条件?(写出两条即可)
    3. (3) 迄今为止,人类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进行宇宙探索和寻找地外文明,但仍未找到地外生命,请你列举两个人类探索宇宙的实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