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2021年中考生物真题汇编10 生物学与科学探究

更新时间:2022-01-13 浏览次数:66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1·东营) 2021年5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对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进行了发布,为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提供了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人口普查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
    A .   实验法 B . 调查法 C . 观察法 D . 测量法
  • 2. (2021·烟台) 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共有人口141178万人,在进行人口普查时,不需要做的工作是(  )
    A . 确定调查目的和对象 B . 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C . 选取抽样调查的样本 D . 整理和分析调查结果
  • 3. (2021·青岛)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巨大贡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 B . 袁隆平院士培育杂交稻新品种 C . 列文虎克发现了细胞 D . 巴斯德提出防止手术感染方法
  • 4. (2021·潍坊) 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下列有关“探究脉博与运动的关系”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  B . 该实验运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  C . 该实验应以运动状态作为变量进行探究       D . 若你的实验结果与其他同学不同,应坚持你的实验结果
  • 5. (2021·潍坊) 显微镜能帮助人们观察到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下列实验需要借助显微镜完成的是(  ) 
    A . 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       B . 观察黑根霉的形态和颜色       C . 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D . 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 6. (2021·潍坊) 观察发现,牵牛花早晨为红色,太阳出来后颜色逐渐加深,中午呈紫色。针对这一现象,某同学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基础上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①早上,将牵牛花分为A和B两组;②A组放在阳光下,B组进行遮光处理,其他实验条件相同且适宜;③中午,观察记录实验现象:A组为紫色,B组为红色。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该同学提出的问题可能为“花瓣颜色变化与光照有关”  B . 实验前,A、B两组牵牛花要保证长势相同且均为红花     C . 该实验的变量为光照时间,对照组为A组  D . 实验结论是“光照时间能够影响牵牛花花瓣的颜色”
  • 7. (2020·潍坊) 某科研小组为探究山药中的山药多糖对治疗糖尿病的医学价值,召募20至60岁的志愿者分为三组:20位糖尿病患者、20位健康者、20位治疗后血糖含量稳定者,每天只定时服用一定量的山药多糖,结果表明,服用该多糖对糖尿病的治疗及巩固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个体之间的相对差异较大而不能得出明确的结论。你认为以下最能提高本研究结果可信度的改进措施是(   )
    A . 增加一个对照组 B . 增加每组被测人员数至100人 C . 统一被测者的性别 D . 统一被测者的年龄
  • 8. (2020·东营) 东营观鸟协会为了研究东方白鹳在自然状态下的各种行为,在其栖息的黄河三角洲湿地安装摄像机,记录东方白鹳的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 . 观察法 B . 实验法 C . 比较法 D . 调查法
  • 9. (2019·日照) 用三种不同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培养36小时后获得的结果如下表所示。能说明维生素可以促进大肠杆菌生长的是(    )

    A . I B . I和Ⅱ C . I和Ⅲ D . Ⅱ和Ⅲ
  • 10. (2019·威海) 大白菜外层的叶片呈绿色,内层的叶片呈黄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根据上述事实可以作出的假设是(    )
    A . 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B .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C . 光是叶片呈绿色的条件 D . 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 11. (2019·泰安) 对科学家实验结论或科学成就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
    A . 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和普通栽培水稻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 B . 巴斯德向世人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发明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 C . 普利斯特利利用蜡烛、小鼠、植物、钟罩做实验,得出植物能产生氧气的结论 D .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被誉为“遗传学之父”
  • 12. (2019·青岛) 为了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 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平均分成甲、 乙两组 B . 实验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C . 滴加蒸馏水后, 甲、乙两组都要进行灭菌处理 D . 灭菌后, 甲、乙两组分别放在无菌、自然条件下
  • 13. (2019·德州) 在对蜜蜂色觉的研究中,奥地利动物学家费里施怀疑“蜜蜂是色盲”这一说法,他认为蜜蜂能分辨花卉的不同颜色。这一步骤属于科学探究基本环节的(    )
    A . 提出问题 B . 作出假设 C . 制定计划 D . 表达交流
  • 14. (2019·东营) 体重相似、发育正常的甲、乙、丙三只小狗,对甲、乙狗分别做不同的手术处理,丙狗不做处理。几个月后测得各自血液中两种激素含量如下表(单位:微克/100毫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生长激素

    甲状腺激素

    5.8

    0.1

    0.1

    2.8

    6

    3

    A . 甲切除了甲状腺,乙切除了垂体 B . 甲发育正常,乙发育停滞 C . 丙作对照,生长发育正常 D . 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均由内分泌腺产生
  • 15. (2019·潍坊) 为了解潍县萝卜各个品系以及栽培现状,某研究小组先后到各萝卜主产区,考察种植环境、查阅和收集相关资料、走访相关人员。其主要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
    A . 实验法 B . 调查法 C . 观察法 D . 测量法
  • 16. (2019·潍坊) 在四个相同的装置里分别装入等量的下表所示物质,搅拌均匀后密封,在对应温度的环境中同时放置一段时间。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装置

    物质

    温度(℃)

    酵母菌+葡萄糖+水

    25一30

    酵母菌+水

    25一30

    酵母菌+萄萄糖+水

    0一5

    酵母菌+萄萄糖+水

    95一100

    A . ①②对照,可验证酵母菌需要的物质和能量来自葡萄糖 B . ①③④对照,可验证温度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 C . 在某一时间段①中的酒精浓度逐渐增加 D . 将③④重新置于25一30℃的环境中,酵母菌都能继续发酵
  • 17. (2019·潍坊) 某研究员利用四组条件相同的大白鼠,探讨营养物质X和物质Y对大白鼠体重增加量的影响。对大白鼠的实验处理如下表,获取四周内的体重增加量如下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组别

    实验处理

    提供营养物质X,注射物质Y

    提供营养物质X,未注射物质Y

    未提供营养物质X,注射物质Y

    未提供营养物质X,未注射物质Y

    A . 甲、乙对照说明物质X对大白鼠的体重影响不大 B . 甲、丙对照说明物质Y对大白鼠的体重影响较大 C . 物质Y的成分一定是小分子有机物 D . 物质X在四周内会使大白鼠的体重增加超过100g,而物质Y不能
  • 18. (2019·潍坊) 若探究镁元素是否为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最可行的方法是(    )
    A . 测量正常叶片中镁元素的含量 B . 检测根系对镁元素的吸收过程 C . 分析影响镁元素吸收的环境条件 D . 比较正常植株在完全营养液和缺镁的完全营养液中的生长状况
  • 19. (2019·莱芜) 科学研究中,基于多次观察和实验而对自然现象做出科学解释的是(    )
    A . 问题 B . 假设 C . 结果 D . 理论
  • 20. (2019·莱芜) 科学是基于寻求解释的探究过程,一般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下列关于探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通过一次探究就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B . 假设是对问题结果的预测,不一定与结论一致 C . 探究实验重复多次后,必能获得正确的结果 D . 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二、综合题
  • 21. (2019·威海) “吃饭前要洗手”,是小时候妈妈和老师就开始为我们培养的卫生习惯,饭前真的需要洗手吗?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运用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请结合图中他们的讨论内容,分析回答问题。

    1. (1) “饭前真的需要洗手吗?”请将这一问题转化成可以探究的具体问题表述出来
    2. (2) 甲、乙、丙、丁4位同学所讨论的其实是培养细菌和真菌的具体操作环节,请用4位同学的代号,将他们针对的操作环节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3. (3) 甲同学提出“应该将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接种到培养基上”,在该实验中“接种”的具体操作方法是
    4. (4) 乙同学提出“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要高温处理”,其目的是
    5. (5) 丙同学提出“培养细菌和真菌需要培养基,要问老师怎样配制培养基”,这是因为绝大多数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是,因此,需要从培养基中获得生存所需的营养物质有
    6. (6) 丁同学的问题“最后能够看到的是什么呢?”指向了实验的结果,最终能够用肉眼看到的是细菌和真菌的
  • 22. (2019·东营)    10月10日是“世界居室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居室污染是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设定此节日旨在引起人们对室内卫生环境的高度重视。请分析回答:
    1. (1) 和谐悦耳的声音愉悦身心,长期处在高分贝、大音量噪声居室环境中,听觉则会受到影响。听觉形成的部位是
    2. (2) 厨房污染是室内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烹饪产生的可吸入颗粒物,依次经过到达肺部,影响气体交换。
    3. (3) 冬春是流行性感冒的多发季节,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必要时用醋熏蒸消毒。在预防传染病措施中,这属于
    4. (4) 冬季用煤炉取暖时,门窗紧闭,通风不良可能导致煤气中毒。

      ①煤气中毒是由于煤燃烧不充分产生的一氧化碳所造成的。

      ②发现有人煤气中毒时,首先要关闭气源,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的原理是

    5. (5) 房间装修或者购置大量新家具后,过一段时间再搬进去住比较好,原因是
    6. (6) 吸烟是影响居室环境卫生的重要因素。兴趣小组同学利用自制简易烟雾收集装置(如图)收集主动吸烟烟雾和被动吸烟(二手烟)烟雾,配置成不同浓度的溶液后,以大型溞为实验材料,探究烟雾对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

      组别

      处理液

      数量/只

      状态

      蒸馏水

      烟雾回收液浓度

      25%

      50%

      75%

      100%

      主动吸烟

      烟雾处理

      正常

      10

      8

      6

      4

      2

      运动受限

      0

      2

      3

      3

      4

      死亡

      0

      0

      1

      3

      4

      被动吸烟

      烟雾处理

      正常

      10

      9

      8

      7

      6

      运动受限

      0

      1

      2

      2

      2

      死亡

      0

      0

      0

      1

      2

      ①每组实验选用10只大小、健康状况相似的大型溞,而不用1只,这样做的目的是

      ②分析表中数据,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③结合本实验,关于吸烟与健康的问题你有哪些新的认识?

  • 23. (2019·烟台)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连接东西方文明的贸易和文化桥梁。习主席倡导“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神舟十一号搭载的太空养蚕实验,又开创了“太空丝绸之路”。

    1. (1) 进入太空的六只桑蚕,有五只顺利结茧后进入期,由此判断桑蚕的发育属于发育。
    2. (2) “太空房”两侧放置了由桑叶调制的食物,生物小组的同学对桑蚕的取食行为很感兴趣。以下是他们设计实验方案时的对话,请分析其中蕴含的科学思维。

      甲的观点属于,是建立在基础上的。乙和丙提出的方法能更规范地获得科学证据。乙的目的是;丙遵循了原则。如果实验结果如丁所述,那么家蚕的取食行为就是由决定的。

    3. (3) 六只太空蚕是科学家培育改良的品种“秋丰白玉”。生物小组养的蚕多数是有斑纹的,他们将两只有斑纹蚕杂交,子代蚕既有有斑纹的又有无斑纹的。如果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用B、b表示,则子代蚕的基因组成是
    4. (4) “春蚕到死丝方尽”。家蚕辛勤吐丝,但蚕丝的强度、韧性却不如蛛丝。科学家将蛛丝蛋白基因转移到了家蚕体内,使家蚕吐出大量与蛛丝类似的超级蚕丝。应用的现代生物技术是
  • 24. (2019·莱芜) 说起细菌,总会让人联想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如偶尔进入体内 的痢疾杆菌、沙门氏菌等让人产生呕吐、腹泻、发烧等病症,但大多数肠 道内的“常驻民”对人的健康是有益的,我们把这些对人体有益的细菌 叫作益生菌。请回答:
    1. (1) 在生物分类学上,细菌被归类于原核生物,理由是
    2. (2) 有研究显示,益生菌可以改善肠道的屏障功能,即益生菌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人体内的益生菌多分布于肠道,肠道适合多种细菌生存和繁殖的主要因素有(答出两项)。
    3. (3) 大肠杆菌有有毒株和无毒株之分,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多样性。人体消化道内的大肠杆菌无毒株产生的维生素K可以被人体吸收并用于凝固血液,由此推断,大肠杆菌无毒株和人之间是关系。
    4. (4) 科学家发现,人体消化道内的某种细菌可能与肥胖有关,他们将生长发育状况及体重基本相同的小鼠平均分为三组,进行如表所示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推测乙组的结果是

三、实验探究题
  • 25. (2021·聊城) 酸奶因其独特的风味及丰富的营养倍受人们喜爱。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制作酸奶的条件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

    第一步:将新鲜牛奶倒入洁净的烧杯,加入适量的蔗糖(约占牛奶总量的10%),加热煮沸4-5分钟,将广口瓶洗净并浸泡在水中,用水加热煮沸5分钟。

    第二步:当牛奶自然冷却到40℃左右时,按照1:5的比例将准备好的酸奶加入牛奶中;充分摇匀并测定奶的酸碱度。

    第三步:将烧杯中的奶平均分成三份,装满三只广口瓶。1号和2号广口瓶盖上瓶盖密封,3号广口瓶不盖瓶盖(如右图所示)。

    第四步:将1号广口瓶放置于0℃-5℃的环境中,2号和3号广口瓶放置于30℃-35℃的环境中。4-6小时后,观察瓶内奶的变化,并测定各瓶中奶的酸碱度。

    请根据以上探究实验设计,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 (1) 该实验设计探究的问题是:制作酸奶是否需要
    2. (2) 1号瓶和2号瓶对照,变量是。1号瓶能不能和3号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如果能,实验变量是什么?若不能,其原因是什么?

      若最终只在2号瓶中成功获得酸奶,则2号瓶和3号瓶对照可得的结论是

    3. (3) 牛奶加热煮沸、广口瓶等实验器材清洗并进行加热处理的目的是,以免影响实验效果。
    4. (4) 向牛奶中按比例加人酸奶属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步骤;牛奶煮沸后需要自然冷却到40℃左右时,再加人准备好的酸奶,这是因为温度过高容易
  • 26. (2019·滨州) 科学探究是学生应具备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某科普小组利用蝌蚪探究“甲状腺激素是否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实验设计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组别

    实验对象

    加入物质

    实验条件

    预期现象

    同期孵化、生长发育相似的蝌蚪各10只

    不做处理

    1000mL

    池塘水

    等量食物、适量甲状腺激素

    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提早发育成小青蛙

    切除甲状腺

    1000mL

    自来水

    等量食物

    发育停止

    不做处理

    1000mL

    池塘水

    等量食物

    发育正常

    1. (1) 你认为乙、丙能否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并阐明理由
    2. (2) 某山区水塘里出现类似乙装置的预期实验现象--巨型蝌蚪,科普小组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推测,该地区婴幼儿易患
    3. (3) 若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科普小组通过分析甲、丙两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 (4) 科普小组通过观察记录单,向同学们展示了青蛙发育的过程,春末夏初的雄蛙发出悦耳的鸣叫,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试分析青蛙此行为属于,该行为是由决定的。
    5. (5) 科普小组想进一步探究“胰岛素对小狗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如果采用饲喂胰岛素的方法,能否取得理想的实验效果?
  • 27. (2019·菏泽) 某海滨学校的一位生物教师在“学习强国”完成答题一项时,看到这样的内容:刚孵化出来的小比目鱼的眼睛生在两侧,在鱼体长到大约3cm长的时候,眼睛开始发生移位,一侧的眼睛向头的上方移动,渐渐地越过头的上缘移到另一侧,直到接近另一只眼睛时才停止。”专家分析,这种外形的不对称,是其在变态发育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的缘故。为此该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外探究题:探究比目鱼的眼睛位置变化是否与甲状腺激素有关?

    某同学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将三个相同的玻璃缸,分别贴上标签甲、乙、丙,每天记录比目鱼生长发育的情况(如下表)。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步骤

    甲缸

    乙缸

    丙缸

    分别加入5000mL海水

    分别加入同时期孵化出的小比目鱼1条

    每天分别加入等量鱼食,水温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不加任何制剂

    加入适量的甲状腺激素制剂

    加入适量的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制剂

    实验现象

    鱼体长到3cm时眼睛开始发生移位

    鱼体长到3cm时眼睛没有发生移位

    1. (1) 本实验设计中,有一处存在明显的缺陷,请你指出并加以完善
    2. (2) 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缸。
    3. (3) 完善实验方案后,请你推测乙缸内的实验现象:
    4. (4) 在饲养正常的蝌蚪的水中放入甲状腺激素,可使蝌蚪提前变成苍蝇大小的青蛙。结合这两个实验可以得出,甲状腺激素能够
四、材料分析题
  • 28. (2020·日照) 阅读以下资料回答:

    2005年的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颁发给了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以表彰他们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是引起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的重要缘故。沃伦获奖后讲:“当时的医学教科书认为,由于胃酸的存在,在胃内不可能有什么东西生长,因此全然就没有人想到这些疾病与细菌感染有关。”为了验证他们提出的细菌致病理论,马歇尔曾服用了一杯含有幽门螺旋杆菌的液体,一周后,他患了严峻胃病,检查证明已被这种细菌感染。两位科学家的发现,使全世界数以亿计的胃炎、胃溃疡疾病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

    1. (1) 胃是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器官,其功能是
    2. (2) 胃酸是胃腺分泌的,胃腺是由组织构成的。胃酸除了激活和坚持胃蛋白酶的活性外,还可杀死随食物进入胃的一些病菌。胃酸的这一作用属于
    3. (3) 用唾液淀粉酶探究pH对酶催化作用的阻碍,实验结果能够用如图所示的曲线表示。假设换成胃蛋白酶,曲线在水平位置上将会如何移动?(填“向左”或“向右”)。

    4. (4) 关于科学的研究和进展,你从上面的材料中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