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05 动物的行为及在生物...

更新时间:2021-12-14 浏览次数:86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1八上·大安期中) 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 . 鹦鹉说“你好” B . 黑猩猩钓取白蚁 C . 菜青虫取食白菜 D . 大山雀偷喝牛奶
  • 2. (2021八上·大安期中) 关于“小鼠走迷宫"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实验的小鼠要处于饥饿状态 B . 这是探究小鼠的先天性行为 C . 不同小鼠熟悉迷宫的能力都一样好 D . 小鼠一旦学会走迷官.就不会忘记
  • 3. (2021八上·乾安期中) 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下列动物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
    A . 马随着音乐的节奏踏起优美的舞步 B . 乌贼遇到敌害时能迅速喷出墨汁 C . 失去蛋的企鹅把鹅卵石当企鹅蛋孵化 D . 刚出生的小羊碰到母羊乳头吮吸乳汁
  • 4. (2021八上·乾安期中) 苍耳是一种常见植物,当动物在草丛中奔跑时,身上常会沾上一些苍耳带刺的“小球”。动物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
    A . 保护苍耳的种子 B . 有利于苍耳生长 C . 能够帮助苍耳传播种子 D . 能够帮助苍耳传粉
  • 5. (2021八上·郴州期中) 老鼠不仅咬坏庄稼,而且传播疾病,人类对它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是(  )
    A . 将它们全部杀灭 B . 顺其自然,不要干预 C . 采取各种措施大力保护 D . 控制数量,减少危害
  • 6. (2021七上·肇源期中) 雌蛾分泌的吸引雄蛾的物质是(   )
    A . 信息素 B . 性外激素 C . 内激素 D . 外激素
  • 7. (2021·柳州) 被称为“石山精灵”的白头叶猴生活在广西境内,它们群体生活,有明确分工,猴王负责带领猴群活动这种行为是(   )
    A . 社会行为 B . 繁殖行为 C . 防御行为 D . 迁徙行为
  • 8. (2021·深圳) 下列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 . 蜘蛛生来就会吐丝结网 B . 雏鸟本能的向父母索要食物 C . 埃及秃鹰模仿父母用石头敲开鸟蛋取食 D . 刺豚遇到敌害喝大量水把自己变成一个刺球
  • 9. (2021九上·郓城月考) 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 B . 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 C . 先天性行为能使动物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D .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往往具有明显的组织、明确的分工
  • 10. 对如图漫画解释正确的是( )

    A . 图中所卖的蛙,因为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所以被称为两栖动物 B . 图中所卖四种动物中的鹰,胸肌两端均附着在龙骨突上 C . 图中所卖四种动物中,有两种是变温动物 D . 此人的做法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积极作用,能增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 11.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扩大了其活动范围,便于更好地生存和繁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蚯蚓只有肌肉没有骨骼,靠肌肉和刚毛配合缓慢.蠕动 B . 骨骼肌收缩牵拉骨改变位置,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C . 鸟的胸肌两端都附着在同一块胸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D .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
  • 12. 下列哪一项不是应用仿生学的例子( )
    A . 模仿海豚的体形轮廓及比例设计的“核潜艇”,速度比原来提高20%以上 B . “响尾蛇"空对空导弹是人们模仿响尾蛇两颊之间的颊窝,能觉察环境中0.001℃温度的变化,从而敏捷地发现和捕捉猎物的特点研制出来的 C . “电子蛙眼"是模仿青蛙眼睛对运动物体能“明察秋毫"而研制出来的 D . 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含有固氮基因,如把其固氮基因转移到非豆科作物体内,使非豆科植物也含有固氮基因,这是植物上的仿生学
  • 13. 下列动物行为中,与蜘蛛织网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 . 蚯蚓走迷宫 B . 公鸡绕道取食 C . 失去雏鸟的红雀喂鱼 D . 黑猩猩摘取香蕉
  • 14. 小朋友在小时候第一次去打针的时候,往往不会害怕,而且还会和医生聊天,但是经历过几次后,看到医生甚至穿白大褂的人都会哭。关于这种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学习行为

    ③由遗传因素作用的结果

    ④由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

    ⑤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A . ①⑤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②⑤
  • 15. 捉蜻蜓时会观察到其翅前缘深色的“翅痣"(如图),它可使翅在快速振动时不易折断。科学家受到启发,在飞机机翼的前缘焊上加厚装置。这项技术属于(    )

    A . 克隆 B . 生物反应器 C . 仿生 D . 移植
  • 16. 研究发现,周氏啮小蜂在杀灭美国白蛾方面,与其他鸟类吃其蛹有所不同。它是在瞬间将受精卵注人美国白蛾的蛹内,利用蛹内的营养物质繁殖自身后代,从而杀死白蛾。这一事实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能够( )
    A . 维持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 B .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 . 帮助植物传粉 D . 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
  • 17. 鬼针草的果实表面有刺毛,可以附着在动物的体表传播;枸杞的果实颜色鲜艳,有香甜的浆液,能诱使动物来吃,动物吃下果实后,不少种子随着粪便排出而分散传播。这些事实表明(    )

    ①动物和植物形成了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

    ②动物帮助植物传播种子和果实

    ③所有植物都靠动物传播种子

    ④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②③
  • 18. 在一群狒狒中,作为首领的狒狒在群体内部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他成员对它做出顺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反击,以上体现了狒狒( )
    A . 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 B .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C . 群体中形成一定的等级 D . 群体中的合作
  • 19. 下列有关运动和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鱼类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及鳍的协调作用实现 B . 人的运动是在神经调节下运动系统等多种系统配合完成的 C . 狗天生具有灵敏的嗅觉,但查缉毒品是缉毒犬的一种先天性行为 D . 猕猴具有社会行为,成员分工合作更有利于其在复杂环境中生存
  • 20. 生物兴趣小组利用甲、乙、丙三种动物探究动物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

    动物

    完成取食的尝试次数

    265

    15

    112

    A . 甲、乙、丙 B . 乙、丙、甲 C . 丙、甲、乙 D . 甲、丙、乙
  • 21. 某同学准备探究动物的行为,他准备了以下几种动物,你认为可行的是( )
    A . 生病的小鸡 B . 缺了一条腿的小狗 C . 剧毒的银环蛇 D . 发育正常、健康的小兔
  • 22. 生物小组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并获取了实验数据,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时间

    2分37秒

    1分46秒

    54秒

    A . 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用时就越少 B . 在A,B,C三处放置食物,小鼠走迷宫的用时会减少 C . 小鼠用时越来越少,说明其对环境的适应变得越来越好 D . 小鼠一旦学会走迷宫就不会忘记
  • 23. 很多诗句都与生物学知识有关联。诗句“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有可能让你想到相应的动物活动的画面,请判断其中写到的动物行为,分别属于( )
    A . 取食行为、繁殖行为 B . 防御行为、迁徙行为 C . 防御行为取食行为 D . 迁徙行为、繁殖行为
  • 24. (2018八上·易门期中) 绿鹭把面包片放到水面上,当鱼来取食面包时,绿鹭就捕鱼吃。下列关于绿鹭这种“钓鱼”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这种行为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 B . 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这种行为就越强、越复杂 C . 这种行为的出现离不开环境因素的作用 D . 这种行为出现后,是能够遗传给后代个体的
  • 25. (2018八上·江门期中) 分析下表数据可知四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

    动物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75

    158

    32

    6

    A . 乙→甲→丙→丁 B . 甲→乙→丙→丁 C . 甲→丁→丙→乙 D . 丁→丙→甲→乙
二、连线题
三、实验探究题
  • 28. (2021八上·新化期中) 在探究“蚂蚁的通讯”时,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了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在B岛上放置甜食,来探究蚂蚁是怎样进行通讯的。他们把糖包子放在蚁穴附近,诱捕了不少蚂蚁,喂养了三天,又饥饿处理一天,然后释放30只于A岛。

    观察:开始有一只蚂蚁爬向B岛,两只蚂蚁爬向C岛,随后三只蚂蚁都返回A岛,不一会儿,蚂蚁们都纷纷爬向B岛。

    1. (1) 请你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个科学探究的问题:
    2. (2) 根据所提问问题作出假设:
    3. (3) 接下来用两把镊子将连接AB的小木头与连接AC的小木头进行交换,继续观察蚂蚁爬向哪个岛。预期结果是:
    4. (4) 如果观察到的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则得出的结论是:
    5. (5) 关于“蚂蚁的通讯”,你还有什么新的想法?(合理即给分)
  • 29. (2021八上·淮北月考)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探究涡虫行为”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步:光                           第二步:电击

           

    第三步:光紧接着电击                第四步:第101次只有光

               

    1. (1) 第一步,用强光照射涡虫,涡虫呈舒展状态;第二步,用中等强度的电刺激涡虫,涡虫会收缩身体。涡虫的这些行为都是,这种行为由其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
    2. (2) 第一步和第二步涡虫所处的环境比第三步的环境(选填“简单”或“复杂”),先用强光照射涡虫,几秒钟后再用中等强度的电刺激涡虫,重复100次,涡虫在强光下也会收缩身体,涡虫的这种行为是
    3. (3) 通过此实验,证明行为是建立在行为的基础上的。
    4. (4) 请再列举出两种动物先天性行为的例子:
四、综合题
  • 30. (2021·东营) 垦利区永安镇将农业种植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开展“稻鳅混养”养殖试验,获得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开辟了乡村振兴特色发展之路。

    1. (1) 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太阳能是如何进入稻田生态系统的呢?

    2. (2) 稻飞虱是稻田的常见害虫,其体表外骨骼的作用是。稻飞虱通过刺吸式口器刺入水稻茎叶的(填“导管”“筛管”)获取有机物,危害作物生长。稻飞虱成虫有长翅和短翅的不同类型,这在遗传学上称作现象。
    3. (3) 泥鳅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有鳍、有脊柱,体表覆盖微小鳞片。据此判断,在动物分类上,泥鳅属于类。
    4. (4) “稻鳅混养”互惠互利。泥鳅捕食稻飞虱,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减轻了环境污染。同时,泥鳅排出的粪便富含有机物,经稻田里的转化为无机物提高了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节约了生产成本。
    5. (5) 水稻和泥鳅在结构层次上最主要的区别是
    6. (6) 东营本地泥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有“水中人参”之美誉,但性喜钻泥打洞,易逃逸,捕获成本较高。泥鳅钻洞行为从获得途径上看属于行为。调查发现,台湾泥鳅肉质普通,不善钻洞。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这属于
    7. (7) 为进一步提高泥鳅养殖的经济效益,科技人员计划培育一个新的泥鳅品种,请帮助他设计一个大致思路
  • 31. (2020八上·城阳期末) 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下面是海蜇、鲍鱼、黄鱼、蜜蜂、信鸽、熊猫六种动物的分类表解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 (1) 在生物分类上,上述六种动物所属的共同的分类单位是。图中A、B两类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2. (2) 图中①所代表的动物从形态结构来看比较低等,表现在等方面。
    3. (3) 图中②所代表的动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要经历几个时期,是变态发育;该动物营群体生活,其群体内部有专司生殖的个体,有负责觅食、筑巢、保卫、照顾卵和幼虫等工作的个体。这体现了社会行为的哪方面的特征?
    4. (4) 图中②和③所代表的动物,体表都有起保护作用的结构,分别是
    5. (5) 图中④所代表的动物信鸽,经训练能够在两地间传递信件,从该行为获得的途径看,属于;其在急速飞行时提高呼吸效率的方式是;信鸽胸肌的收缩和舒张牵动两翼下扇和上举,当胸大肌收缩时牵动翼下扇、胸小肌收缩时牵动翼上举,这说明任何动作的完成
    6. (6) 图中⑤所代表的动物犬齿发达、且没有发达的盲肠,推测其食性应该是;但实际上该动物却可以消化竹纤维,这得益于其肠道中存在的大量的可分解植物纤维的菌群,这些微生物与熊猫之间存在着关系。
  • 32. (2021八下·滦州开学考) 如图是有关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几幅图片,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甲是关节的结构示意图,其基本结构包括[]、[]和关节腔,该结构中具有减轻震荡和润滑作用的结构是[]
    2. (2) 当手指尖不小心被针刺着时,乙中上臂的[]收缩,牵引所附着的骨产生屈肘动作。人体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在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通过骨、关节和之间的协调配合来完成的。
    3. (3) 丙、丁、戊几种动物的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学习行为是在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
  • 33. (2021八上·渭滨期末) 小明观察了黄蜂的生殖:当黄蜂交尾后,雌黄蜂便在沙土中挖一个穴道,穴道末端扩展成小室。然后,雌黄蜂飞出去猎获毛虫或蜘蛛,用其尾部的刺将猎获物麻醉后带回穴道内的小室。随后在小室内产下一个卵,并将穴口用沙土封闭后飞走,由卵孵化成的幼虫即以亲代储存的猎获物为食,直至发育成成虫后,才掘一下洞口,从穴道中爬出来。子代黄蜂虽然从未见过其亲代是如何完成这些程序的,但它发育到一定时期却能重复亲代所完成的程序。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黄蜂的生殖行为是(填“先天性行为”或“学习行为”),是由其体内的所决定的。
    2. (2) 小明还观察了一窝蜜蜂,发现蜜蜂有明确的分工,有一只蜂王、少数雄蜂和大量的工蜂,这说明蜜蜂的行为属于行为;小明还发现,当一只工蜂找到了蜜源后,会跳起圆形舞招来伙伴,这说明蜜蜂群体中能通过进行信息交流。
    3. (3) 小明研究黄蜂和蜜蜂行为的方法,属于法。
  • 34. (2021八上·盐田期末)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有人发现当香蕉被挂在高处,黑猩猩拿不走时,它会尝试着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上去摘香蕉(图A)

    资料二:一只失去雏鸟的红雀,总是给养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昆虫,就像喂自己的雏鸟一样,一连喂好几个星期(图B)。

    资料三:某同学进行小鼠走迷宫实验发现,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小鼠找到食物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图C)。

    1. (1) 资料一中黑猩猩的行为属于行为,它是由和学习而获得的。
    2. (2) 研究发现黑猩猩群体中有首领、群体内有分工合作和等级现象,这种行为类型是
    3. (3) 红雀的行为使动物得以生存和发展,这种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所决定。
    4. (4) 对于小鼠的实验,如果换成蟑螂,则发现蟑螂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食物,说明动物越,学习能力越强。
  • 35. (2021八上·莲湖期末)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一只母狒狒被母狮捉住,母狒狒死后,母狒狒的宝宝慢慢地从它的背上掉下来,母狮并没有伤害它,而是把它放在自己的怀里看护着。

    1. (1) 根据行为的形成途径可将动物的行为分为两类,则“母狮把小狒狒放在自己的怀里看护着”,反映的是动物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决定的。
    2. (2) 狒狒是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它们组成的“等级社会”的主要特征为,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而且有些还形成了
    3. (3) 狒狒和狮子在生殖上都具有的特征。
  • 36. (2021八上·交城期末)     仔细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江北水域”积极推进“生态城市”的建议,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每到冬季来临之前,东昌湖又见野鸭归来。誉有“喜鹊之乡”的东阿县雀巢星罗密布,鹊声悦耳动听,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材料二:蚕农发现,雌雄蛾从茧中钻出来,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交配,否则,因寿命短暂会失去传种接代的机会。雌雄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完全是靠它们之间释放的“气味”和闻到“气味”实现的。

    材料三:蜜蜂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蜂群中有数万只工蜂、少量雄峰和一只蜂王。蜂王、工蜂和雄蜂的职责分工明确。

    1. (1) 材料一中列举了两种生物的不同行为,即野鸭的行为和喜鹊的行为。从动物行为获得途径看,它们应属于行为,这种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决定的。
    2. (2) 材料二中的雌雄蛾依靠“气味”爬到一起,这种“气味”在生物学上叫做,这一实例表明了动物个体之间能够进行
    3. (3) 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蜜蜂是具有行为的昆虫.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