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本溪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2-01-14 浏览次数:62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冰雪融化 B . 海水晒盐 C . 胆矾研碎 D . 粮食酿酒
  • 2. 用小刀切下石蜡并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该实验不能说明石蜡具有的性质是(   )
    A . 密度比水小 B . 可燃性 C . 难溶于水 D . 硬度小
  • 3. 下面哪种气体是稀有气体(   )
    A . 氢气 B . 氮气 C . 氦气 D . 氧气
  • 4.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读取液体体积 B . 加入块状药品 C . 点燃酒精灯 D . 倾倒液体
  • 5.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 NaCl B . Cl2 C . Ne D . H2O2
  • 6. 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相比,发生的变化是:①温度升高②水蒸气增多③氧气含量升高④二氧化碳含量升高(   )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7. 下列元素或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 . 红磷、稀有气体——单质 B . 氧化镁、自来水——氧化物 C . 生理盐水、冰水混合物—混合物 D . 汞元素、铂元素——金属元素
  • 8. 如图是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图中x只能为7 B . 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 C . 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D . 该元素原子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 9.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 . 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不断运动 B . 肉眼看不见空气中的氧分子——分子很小 C . 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分解了 D . 压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能鼓起来——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
  • 10. (2021·本溪模拟) 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不影响该项监测结果的是(   )
    A . 垃圾焚烧 B . 减少CO2排放 C . 汽车尾气 D . 减少使用煤
  • 11. “璀璨中国,山河同庆”灯光秀在国庆期间点亮夜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灯光秀比燃放烟花庆视国庆盛典,更环保清洁 B . 铁制灯架在潮湿的空气中久置生锈,属于缓慢氧化 C . 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属于化学性质 D .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充入灯泡以延长使用寿命
  • 12. 学习化学需结合学科本质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变化与守恒: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证明石蜡中含有碳元素 B . 模型与推理: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所以食物腐烂一定伴随能量变化 C . 宏观与微观:酒精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D . 探究与创新: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1支加入少量MnO2 , 可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的分解
  • 13. 下列依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实验操作与现象

    实验结论

    A

    吹灭蜡烛,会产生一缕白烟

    产生白烟过程是物理变化

    B

    木炭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到发红

    木炭没有燃烧

    C

    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剧烈

    氧气的浓度越大,硫燃烧越剧烈

    D

    将铁粉、硫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后,所得固体物质不能被磁铁吸引

    铁粉已跟硫粉发生了化学反应

    A . A   B . B   C . C   D . D
  • 14.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原子 B . 某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6,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也一定为6 C . 同种分子构成的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 D . 化合反应一定生成一种物质,有一种物质生成的反应也一定是化合反应
  • 15. 下列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硬水软化成软水

    将硬水进行蒸馏

    B

    除去水中的色素

    将水通过装有活性炭的净化装置

    C

    鉴别氧化镁和五氧化二磷

    观察颜色

    D

    鉴别氧气、氮气和空气三瓶无色气体

    用燃着的木条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填空题
  • 16.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 (1) 2个氮原子
    2. (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 (3) 氢分子
    4. (4)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 17.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因他们研制出锂电池。图一是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二是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无‘锂’不走天下”,锂电池改变了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 锂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g B . 锂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 C . 锂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2. (2) 锂被誉“21世纪的能源金属”,是世界上最轻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锂离子化学符号为
    3. (3) 图2表示的A、B、C、D四种粒子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填字母),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填字母)。A和C的化学性质是否相似(填“是”或“否”)。
  • 18. 水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饮用水中含有铁、锰、铜、锌、钙等多种矿物质这里的铁、锰、铜、锌、钙等是指(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2. (2) 井水中若含有难溶性杂质,一般通过的方法清除。要证明得到的水是硬水可以加入
    3. (3) 加湿器可以增加室内的湿度。电加热式加湿器是通过电加热,使水沸腾变为水蒸汽。在此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填字母)。
      A . 水分子种类 B . 水分子间隔 C . 水分子运动速率 D . 水分子个数增多
    4. (4) 自来水公司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常加入明矾(KAl(SO42·12H2O)这种物质,明矾的作用是,但是铝元素过量进入人体是有危害的,针对这一环节,请你向自来水公司提出合理的建议
    5. (5) 炎热的夏天,某些城市的街道上有雾炮车在向空中喷水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主要针对的空气污染物是
    6. (6) 许多化学实验中需要用到水,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集气瓶要留少量水,其作用是
  • 19. 若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0个电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65,则该原子核内质子数是,中子数是
三、科普阅读题
  • 20. 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2021年4月7日,由湖南科技大学牵头,我国自主研发的“海牛Ⅱ号”在南海超2000米深水中,钻机成功下钻231米,刷新了世界纪录。为我国海底"可燃冰"的勘探提供了装备技术支撑。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一体积可燃冰可储载100-200倍体积的甲烷(CH4)气体,具有热值高等优点。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将会造成严重的温室效应。目前,可燃冰的开发尚处于试验性开采阶段。

    1. (1) 甲烷由两种元素组成。
    2. (2) 甲烷的物理性质有(写一条即可)。
    3. (3) 除甲烷外,能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还有(写一种即可)。
    4. (4) 写出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四、综合题
  • 21.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下图是探究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

    1. (1) 甲装置中的固体物质X燃烧后,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物质X燃烧时产生火焰。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 (2) 乙装置中当木炭燃烧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有        (填字母)。
      A . 发出白光 B . 放出大量的热 C . 生成黑色固体 D . 生成二氧化碳
    3. (3) 丙装置中铁丝绕成螺旋状目的是。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如果实验过程中没有看到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实验现象,可能的原因是。(填字母)

      A.未打磨生锈的铁丝

      B.铁丝绕在火柴上,火柴快燃尽时伸入集气瓶中

      C.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未排尽

      D.收集的氧气,敞口放置了一会儿才进行铁丝燃烧

  • 22. 根据下列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 (1) 图一中,若想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高,需补充的实验是
    2. (2) 利用图二的实验操作(填“可以”或“不可以”)从食盐水中得到食盐。
    3. (3) 利用图三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略去)进行实验:关闭止水夹,将少量浓氨水注入A试管中,观察到A中棉花变红。若要证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接下来的操作是。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23. 制取气体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

    1. (1) 实验室选用A装置制备氧气,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A
    2. (2) 将装置B向左或右倾斜,使两种药品混合,即可制得气体。实验室也可用B装置制取氧气,固体M的作用是,液体N是
    3. (3) 实验室可用B和D组合的装置制取并收集X气体,据此可推断(填字母)。
      A . X气体的密度一定比空气的小 B . X气体一定易溶于水或与水反应 C . 制取X气体的药品状态一定是固体和液体
    4. (4) 若用A、E装置制取氧气,验证氧气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
    5. (5) 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有:①在试管中加入药品并固定好装置;②把导管移出水面;③点燃酒精灯加热,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④熄灭酒精灯;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则以上步骤正确顺序为。(填序号)
  • 24. 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常温下,A、B为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无色液体,C为能供给呼吸的无色气体。(“→”表示物质间有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 (1) C物质的化学式是
    2. (2) A→B的文字表达式是,其基本反应类型为
    3. (3) D为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的气体,则C→D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填序号)。

      ①一定是氧化反应

      ②一定是化合反应

      ③在反应中体现了C物质的氧化性

      ④可能是缓慢氧化

  • 25. 某化学兴趣小组针对教科书中两个实验进行再探究。
    1. (1) (探究一)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测定装置如图1所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集气瓶内减小,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集气瓶。但该实验误差较大,测得空气中氧气含量明显低于1/5。

    2. (2) (实验改进)根据铁在空气中与氧气、水蒸气等物质发生反应会生锈的原理设计实验如图2所示,装置中饱和食盐水、活性炭能加快铁生锈的速率,测得数据如下表:

      实验前

      实验后

      集气瓶容积/mL

      烧杯中水的体积/mL

      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mL

      126

      80

      54

      根据上表信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只列式,不计算)。

    3. (3) 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改进后的实验结果更准确的原因是(写一点)。
    4. (4) (探究二)铁在氧气中燃烧后所得固体物质成分的探究

      (问题1)铁燃烧时高温熔化物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是否含有铁?

      (资料)①铁的氧化物主要是四氧化三铁(Fe3O4黑色)和氧化铁(Fe2O3红棕色)两种;

      ②氧化亚铁(FeO黑色)极易被氧化为Fe2O3

      ③铁的氧化物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铁的化合物溶液。

      ④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实验)将冷却后的黑色物质碾碎,装入试管,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铁燃烧时高温熔化物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含有铁。

    5. (5) (问题2)铁燃烧的产物为什么不是Fe2O3

      (资料)①Fe3O4和Fe2O3的分解温度、铁的熔点见下表;

      Fe3O4

      Fe2O3

      Fe

      分解温度/℃

      1538

      1400

      …….

      熔点/℃

      ……

      …….

      1535

      ②Fe2O3高温时分解成Fe3O4

      (证据推理)根据实验现象及问题1的结论,结合表中的信息可知,铁在氧气里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应在间,此时Fe2O3已分解。

    6. (6) (拓展延伸)

      ①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必须采取的措施。

      ②某食品密封包装盒内放有黑色的FeO粉末,若颜色,说明包装盒漏气。

      ③氧化铁(Fe2O3)高温时会分解成四氧化三铁(Fe3O4)和一种常见的气体,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五、计算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