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1-12-30 浏览次数:54 类型:期中考试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
  • 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______(本来/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是落伍了。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______(再也不是/不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

    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是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的复辟阴谋的有力的武器,我们必须牢牢地掌握这个武器。在国际上,我们必须和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团结在一起,首先是和苏联及各新民主国家团结在一起,使我们的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复辟阴谋的斗争不致处于孤立地位。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会是永远胜利的。

    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将使我们的建设工作获得迅速的成功。全国规模的经济建设工作业已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的极好条件是有四万万七千五百万的人口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我们面前的困难是有的,而且是很多的,但是我们确信: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所战胜。中国人民已经具有战胜困难的极其丰富的经验。如果我们的先人和我们自己能够______(渡过/度过)长期的极端艰难的岁月,战胜了强大的内外反动派,为什么不能在胜利以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呢?只要我们仍然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能在经济战线上迅速地获得胜利。

    (取材于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一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历经革命、建设、改革的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不断迈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当前,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拥有显著的制度优势、雄厚的物质基础、丰富的人力资源、完整的产业体系、强大的科技实力、广阔的市场空间、强劲的发展韧性,具备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有利条件和坚实基础。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不懈奋斗,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万亿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成就,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这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这一阶段,从历史通向未来,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历程一脉贯通。在新发展阶段,我们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我国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取材于李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材料三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要发展中国、稳定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不仅要求我们具备强大的物质基础,也要求我们具备强大的精神力量。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但它必须与时代融合才能为现时代的人们所接受。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代表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紧密结合。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中国力量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活动的主体,唯有人民才能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人民是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人民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之源。实现中国梦,需要最大限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需要充分发挥全体中华儿女的聪明才智。

    追梦需要勇气,圆梦需要行动。我们既要以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勇气蹚过深水区去追梦,也要诚实劳动、开拓创新,以实干兴邦,以实干圆梦。

    (取材于朱可辛《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1. (1) 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从来         再也不是         渡过 B . 本来         不再是           渡过 C . 从来         不再是           度过 D . 本来         再也不是         度过
    2. (2) 根据材料,下列对“人民民主专政”优越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可用以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 B . 可用以反对内外敌人的复辟阴谋。 C . 已使建设工作获得了迅速的成功。 D . 有助于经济水平在短时间内提高。
    3. (3) 根据材料,下列选项对原文的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百年以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历经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实现了复兴目标。 B . 制度优势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有利条件之一。 C . 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取得伟大历史成就,已彻底解决了贫困问题。 D . 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标志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4. (4)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选项中对“实现中国梦”的条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之一。 B . 当前的物质基础是由实现中国梦必须团结的人民群众创造的。 C . 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中国精神能够为中国梦的实现凝聚力量。 D . 实现中国梦一定要传承改革开放40多年不懈奋斗的实干精神。
    5. (5)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简要概括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主要原因。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自谓不能者,自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取材于《孟子·公孙丑上》)

    (乙)

    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

    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天下生久矣,一治一乱。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1】。《书》曰:‘洚水警余。’洚水者,洪水也。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险阻既远,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为污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 , 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周公相武王诛纣,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吾为此惧,闲【2】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吾言矣。

    “昔者禹抑洪水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取材于《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1】营窟:洞窟。【2】闲:捍卫。

    1.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非所以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求取 B . 者也                          贼:偷窃 C . 邪说暴行又                      作:兴起 D . 吾言矣                        易:改变
    2.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 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坏宫室为污池  B .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井              作其心 C . 有是四端也                    天下生久矣               D . 有是四端自谓不能者              昔者禹抑洪水天下平
    3. (3)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中,孟子认为,哀痛、怜悯之心是仁的萌芽,是“不忍人之心”的表现。 B . 甲文中,孟子否定了“怵惕恻隐之心”产生的三种原因,从反面论证了观点。 C . 乙文中,孟子认为孔子作《春秋》一书意在警戒杨朱、墨翟这样的乱臣贼子。 D . 乙文中,孟子认为自己是为了承续圣人的功业而不得不跟人辩论,并非好辩。
    4.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②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

    5. (5) 请从甲、乙两文中各选1个运用比喻的句子,简析其论证效果。
  • 3.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述而》)

    请结合对以上选文的理解,分别阐述文中3个“乐”的含义。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 4.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各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鹧鸪天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1. (1) 下列对两首词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苏词中“自难忘”的“自”,意为“却,可是”;诗句表现出思念已刻骨铭心。 B . 苏词中“料得”三句,是诗人对自己夜晚来到亡妻孤坟处这一梦境的形象描绘。 C . 贺词中的“同来何事不同归”,看似问得无理,却道出了诗人强烈的悲苦之情。 D . 贺词中“原上草,露初晞”中的“露”暗喻生命短暂,隐含对妻子亡故的悲伤。
    2. (2) 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苏词中诗人眼前的“孤坟”与贺词中的“重过阊门”均为悼亡的缘由。 B . 苏轼用“尘满面,鬓如霜”描绘梦境中的自己经历十年沧桑后的样子。 C . 贺词的“梧桐半死”“鸳鸯失伴”意在表达对梧桐、鸳鸯的悲悯之情。 D . 两首词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在鲜明生动的形象中寄寓了深沉的情感。
    3. (3) 请简要赏析这两首悼亡词中直接表现妻子美好形象的句子。
  • 5.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 (1) 武汉疫情期间,日本友人在捐赠物资的包装上题写《无衣》中的“,与子同袍”作为赠语,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古诗词的魅力。
    2. (2)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指出好学的君子在做事和言语方面的特点,即“”。
    3. (3) 老子认为,“自伐者无功,”,告诫我们自我夸耀的行为不可取。老子指出,“上善若水,”,启发我们要学习水的品格。        
    4. (4) 孟子认为,浩然之气作为一种气,“至大至刚”;“其为气也,;无是,馁也”。
    5. (5) 《五石之瓠》中,同样是防止手皲裂的药方,“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

      纟光 ,”。

    6. (6) 《大学之道》一文强调个人品性修养是做人的根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7. (7) 《中庸》指出:“中也者,;和也者,。”文中的中和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智慧的高度体现。
    8. (8) 《春江花月夜》中描绘了壮观的春江月夜之景:“春江潮水连海平,。”
    9. (9) 李白《将进酒》中的“,千金散尽还复来”能激发自信,使人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中的挫折。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6分。
  • 6. 阅读下面从《红楼梦》节选的内容,完成各题。

    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节选)

    凤姐打发平儿来回复不能来,为发放年例正忙。湘云见了平儿,那里肯放。平儿也是个好顽的,素日跟着凤姐儿不能常空,见如此有趣,乐得顽笑,因而褪去手上的镯子,三个人围着火儿,平儿便要先烧三块吃。那边宝钗黛玉平素看惯了,不以为异,宝琴等及李婶深为罕事。探春与李纨等已议定了题韵。探春笑道:“你闻闻,香气这里都闻见了,我也吃去。”说着也找了他们来。李纨也随来,说:“客已齐了,你们还没吃够?”湘云一面吃,一面说道:“我吃这个,方爱吃酒,吃了酒,才有诗。若不是这鹿肉,今儿断不能作诗。”说着,只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那里笑。湘云笑道:“傻子,过来尝尝。”宝琴笑说:“怪脏的!”宝钗道:“你尝尝去,却好吃的,你林姐姐弱,吃了不消化,不然他也爱吃。”宝琴听了,便过去吃了一块,果然好吃,便也吃起来。

    一时凤姐儿打发小丫头来叫平儿。平儿说:“史大姑娘拉着我呢,你先去罢!”小丫头听说去了。一时只见凤姐也披了斗篷走来,笑道:“吃这样好东西,也不告诉我。”说着也凑着一处吃起来。黛玉笑道:“那里找这一群花子去。罢了罢了。今日芦雪庵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我为芦雪庵一大哭。”湘云笑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假清高,最可厌。我们这会子腥羶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宝钗笑道:“你回来若作的不好了,那肉给你掏出来。就把这雪压芦苇揌上些,以完此劫。”

    (取材于曹雪芹《红楼梦》)

    1. (1) 请简要解说选文中“此劫”的含义。
    2. (2) 请简要分析选文中史湘云的性格特点,并从原著中另外举例说明。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 7.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米考伯夫妇一家就要离开伦敦,我们的分别是近在眼前了。那天晚上,在我回住所的路上,以及后来躺在床上久久睡不着时,我第一次有了一个想法——虽然我不知道这想法是怎么进入我的头脑的——这想法,后来成了我坚定不移的决心。

    我已经习惯于跟米考伯家相依为命,跟他们成了患难之交,亲密无间,除了他们,我就举目无亲了;一想到我又得重找住所,又得生活在陌生人中间,仿佛旧时的光景又回到目前的生活中,因为我对以往的经历,记忆犹新。一想到这一点,我所有受到过它狠狠伤害的敏感的感情,所有它在我心中永远留下的耻辱和不幸,就会变得更加痛苦难当。因此我认定,这样的生活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

    我当时十分清楚,要是我自己不采取行动,我就没有逃离这种生活的希望。谋得斯通小姐很少给我来信,谋得斯通先生更是只字未写。他们只给过我两三包现成的或修补过的衣服,由昆宁先生转交给我。每次只在里面夹个字条,上面写的大意是:简·谋希望大·科努力工作,专心尽职——我除了老老实实安心做个苦力外,是否还有别的什么指望,他们连一丁点儿暗示也没有。

    就在第二天,我心里正在为自己打定的主意七上八下时,事实已向我证明,米考伯太太并不是无缘无故说到他们要走的。他们在我住的那家租了个地方,说好只住一个星期,到期后,他们就要动身去普利茅斯。当天下午,米考伯先生亲自到货行账房间,告诉昆宁先生说,到他动身那天,他不得不下我了,而且还对我的人品大大称赞了一番,我相信,对这种称赞我是当之无愧的。于是,昆宁先生叫来了车夫蒂普,他是个结了婚的人,而且有一个房间可以出租。昆宁先生定下这个房间,让我寄住在他家——他有一切理由相信,我们双方一定都会同意,因为我什么话也没说,虽然此时我已经下定了决心。

    在我跟米考伯夫妇住在一起的那几天里,晚上我都是跟他们一块儿度过的。在这几天里,我觉得我们相互之间更加亲密了。最后那天星期天,他们请我吃中饭。在头天晚上,我买了一只带斑点的木马,送给小威尔金斯·米考伯——那个男孩;又买了一个布娃娃,送给小艾玛,作为临别的礼物。我还给了那个孤儿一个先令,她就要给遣散回去了。

    这天我们过得很愉快,尽管我们想到即将到来的离别,心中都有些伤感。

    “科波菲尔少爷,”米考伯太太说,“以后只要提到米考伯先生这段艰难的日子,我决不会不想起你。你的所作所为都表明,你是一个最能体贴别人、最肯帮助别人的人。你决不是我们的房客 , 你是我们真正的朋友。”

    “我的亲爱的,”米考伯先生说,“科波菲尔。”近来他已经习惯这样称呼我了,“这孩子心眼好,别人有困难、不得意时,他能同情他们;而且头脑灵活,会打算,有一手——总而言之,有能耐,能把用不着的东西处理掉。”

    对他的这番称赞,我表示领受,同时说,我为我们的即将分别,心里感到很难过。

    “我亲爱的年轻朋友,”米考伯先生说,“我比你年长几岁,在做人方面总算有点经验了,而且——简而言之,在对付困难方面,也算有点经验了,总的说来是这样。眼下,我无可奉赠,只有几句忠告。不过我的忠告还是很有价值的。我自己——简而言之,我自己就是因为没有接受这一忠告,才成了”——米考伯先生一直眉飞色舞,有说有笑,可是说到这儿,却一下停住了,皱起了眉头——“你眼前的这个悲惨的可怜人。”

    他太太求他不要这样说。

    “我要说,”米考伯先生回答说,这时他已完全忘了自己,重又微笑着,“成了你眼前的这个悲惨的可怜人。我要给你的忠告是,今天能做的事,决不要留到明天。拖延乃光阴之窃贼。要抓住他!”

    “我另外的一句忠告,科波菲尔,”米考伯先生说,“你是知道的。年收入二十镑,年支出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结果是快乐。年收入二十镑,年支出二十镑零六便士,结果是痛苦。那样,花就谢了,叶就萎了,太阳就西沉了,只留下一片凄凉景象,这一来——这一来,简而言之,你就永远给打败了。就像我这样!”

    我没有忘记要他放心,我说我一定把他的规诫牢记在心。

    第二天早上,我在公共马车站跟他们全家相聚,看着他们心情凄楚地上了马车的后部,坐在车厢的外面。

    “科波菲尔,”米考伯先生说,“再见啦!祝你一切幸福,万事如意!要是在岁月的流逝中,我能使自己相信,我这遭受摧残的命运,能成为你的一个鉴戒 , 那我就会觉得,我活在世上一场,还不完全是白白地占了别人的位置。”

    当时米考伯太太带着孩子,坐在马车车厢的后面,我站在路上依依不舍地望着他们。马车一会儿就看不见了。我继续前往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开始我那疲劳乏味的一天。

    不过,我已经不打算再在那儿过更多疲劳乏味的日子了。不打算过了。我已经打定主意要逃走了——决定不管用什么办法,到乡下去,到世上我唯一的亲戚那儿,把我的遭遇告诉我姨婆贝特西小姐。

    我已经说过,我不知道这个胆大妄为的主意,怎么会跑进我的脑子里来的。不过,我的脑子里一旦有了这个主意,它就在那儿生根了,成了一个追求的目标。我一辈子从来不曾有过比这更坚定的目标。这件事有没有什么希望,我一点也没有把握,不过我的主意已定,非实现它不可。

    (取材于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1.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他不得不下我了              撇:抛弃,这里有离开的意思 B . 会打算,有一手                一手:耍弄的手段 C . 能成为你的一个鉴戒            鉴戒:这里指引为教训并引起警惕的例子 D . 我不知道这个胆大妄为的主意    胆大妄为:毫无顾忌地随意而为
    2. (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米考伯夫妇一家就要离开伦敦的消息让“我”联想到了以往跟他们在一起生活时遭遇到的伤害。 B . 昆宁先生转交给“我”的衣服包中的字条表现了谋得斯通小姐和谋得斯通先生对“我”的关心。 C . 从米考伯太太对“我”所说“你决不是我们的房客”可知,科波菲尔没有租住米考伯家的房子。 D . “我”能找到的从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逃走的出路是投奔自己唯一的在乡下的亲戚贝特西小姐。
    3. (3) 第一段中“我”的“想法”是什么?这“想法”是怎样成为“我”“坚定不移的决心”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4. (4) 请简要概述文中所描写米考伯先生语言的主要内容,并赏析其表达效果。
六、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
  • 8. 语言基础运用

    ①誓死捍卫神圣国土,人民军队英雄    (辈/倍)出。②在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边防斗争中,我边防部队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坚决反击非法越线侵权挑     (拨/衅)行径,取得重大胜利,涌现出“卫国戍边英雄团长”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军和一等功臣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等先进典型,彰显了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昂扬风貌。③扎根高原、奉献青春的他们直面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 , 在雪域边关以身铸界碑;面对严峻复杂的现实考验,他们常备不懈、        (信誓旦旦/枕戈待旦),有理有利有节斗争,坚决捍卫祖国领土主权和边境地区和平安宁;面对不断的暴力攻击,他们毫不畏惧、团结战斗,以誓死捍卫祖国领土的       (赤胆忠诚/肝胆相照)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践行了“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铿锵誓言,谱写了一曲撼天动地的英雄壮歌。

    (取材于2021年2月19日《解放军报》)

    1. (1) 给文中空白处选择恰当的汉字或词语,填写在答题卡上。
    2. (2) 不改变原意,根据语境,改写第③句中画线的句子。将改写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 9. 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⑴读好书,会让我们入神忘情,灵魂升华。请以“当我被这本书深深吸引”开头,写一段话,描写“我”的心理。要求:描写细腻,能表现出“我”的心理特点。不超过150字。

    ⑵坚持,才能彰显生命的魅力;坚持,才有力量创造奇迹。请从《边城》《红星照耀中国》《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中选择1个合适的人物为例,阐述你对“坚持”的认识。要求:对人物的叙述符合原著,观点明确,理由充分。不超过150字。

    ⑶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力量;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请以“献给我心中的英雄”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凝练、生动、有个性。不超过150字。

  • 10. 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 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⑴仁义是孔孟的追求,无为是老庄的追求,兼爱是墨子的追求……今天,生活在走向复兴的新时代,我们应该有怎样的人生追求?

    请以“人生的追求”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⑵生活中,总会感受到人性的温暖:鼓励的眼光,友善的微笑,热诚的问候,坚定的支持,雪中送炭似的帮助,拨云见日般的指点……

    请以“温暖”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立意深刻;构思巧妙,描写得当;语言得体,书写清晰。

    (请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