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

更新时间:2021-12-03 浏览次数:314 类型:期末考试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 共7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
    A . 倾倒液体 B .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C . 熄灭酒精灯 D . 手持量筒读数
  • 2. 下列估算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 一个正常人的体温是25摄氏度左右 B . 一位普通中学生的脚长为240毫米 C . 一间普通教室的体积为200dm3 D . -张杭州市民卡的质量为50克
  • 3. 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 . 16厘米=16厘米×0.01米=0.16米 B . 0.5千克=0.5×106微克=5×105微克 C . 2.7克/厘米3=2.7×10-3千克/10-6米3=2.7×103千克/米3 D . 8dm3=8dm3×10-3=0.008m3
  • 4. 下列行为符合实验室安全守则的是( )
    A . 做实验时取出的过量的药品应该放回原试剂瓶中 B . 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固体药品 C . 将固体垃圾或有毒有害试剂直接倒入水槽 D . 为了节约时间,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水清洗
  • 5. 下列实验仪器的选择和使用,正确的是( )
    A . 用酒精灯的焰心进行加热 B . 用10毫升量筒量取200毫升液体 C . 将体温计放入沸水内消毒 D . 使用放大镜时,可以移动被观察物体或放大镜
  • 6.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云雾缭绕 B . 灯泡发光 C . 磁铁吸起铁粉 D . 燃放烟花
  • 7. 下图A--E表示的是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神经细胞→神经细胞团→脑→神经系统→羊”的结构层次表述与图中A→B→C→D→E一致 B . A→B表示细胞分裂的过程,母细胞内出现的染色体最终会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 C . B→C的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遗传物质均产生了差异 D . 利用干细胞培育人体组织和器官,修复病损器官,主要体现了干细胞A→B的过程
  • 8.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不断探索地球。下 列不符合人类对地球现有认知的是(    )
    A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B . 地壳和地表形态都在不断地变化着 C . 火山和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 D . 火山是自地核的岩浆经地幔和地壳喷发至地表
  • 9. 当遇到灾害或者紧急情况时,需要科学自救,以下自救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 遇到泥石流时,应设法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 B . 遇到地震时,处在高楼的人应立即乘坐电梯逃离 C . 野外被蛇咬伤,应立即脱离,预防再次被咬,并及时就医 D . 若被烧伤或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
  • 10. 近日,来自康奈尔大学的团队发明了比草履虫还小的机器人,这款机器人的厚度约5微米,宽约40微米,通过激光的照射控制,机器人交替摆动前后腿,在液体中游动,而且可以大批量制造,组成一支“大军”。下列有关此机器人以及草履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这款微型机器人靠肉眼无法看见,需要借助显微镜等来观察 B . 这款机器人会运动,能繁殖,还能进行新陈代谢 C . 这款机器人是与草履虫一样能变异、能进化的生物 D . 这款机器人和草履虫一样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11. 下列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物体的质量随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B . 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C . 物质的比热跟它的温度变化有关 D . 液体的蒸发快慢跟它的温度有关
  • 12. 下列各种用于研究地球的构造,其中有关证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实验推断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 B . 岩层的弯曲和断裂是地壳变动的证据 C . 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是支持“海底扩张说”的证据 D . 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是支持“大陆漂移说”的证据
  • 13. 你知道西溪湿地有多少种动植物吗?近期,西溪开展了今年的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最新的数据显示动物1300多种,植物有700多种。调查人员观察到5种植物P、Q、R、S和T,并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二歧分类检索表来分辨。则柿树,银杏,鳞毛蕨,葫芦藓,逐一对应的顺序为(    )

    1a 有种子……2

    1b无种子……3

    2a种子有果皮包被……P

    2b种子无果皮包被……Q

    3a无茎和叶的分化……R

    3b有茎和叶的分化……4

    4a无根……S

    4b有根……T

    A . P、Q、R、S B . P、Q、S、T C . Q、R、S、T D . P、Q、T、S
  • 14.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细胞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了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 B . 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少了液泡和叶绿体 C . 相比死细胞,活细胞不易被染料染色,活细胞的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 D . 亲子鉴定所需的遗传物质主要取自于细胞的细胞质
  • 15. 流程图是对知识进行梳理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列的流程图正确的是(    )
    A . 地球由内到外的圈层结构:地核→地幔→软流层→岩石圈→地壳 B . 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顺序:口腔→咽→食道→小肠→胃→大肠→肛门 C . 生物分类等级由大到小的层次:界→门→纲→目→科→属→种 D . 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并动手实验→评价交流
  • 16. 下列关于图中A、B两点所在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A,B两点所在的经线始终平行 B . A,B两点所在的纬线长度相等 C . A点位于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 D . B点位于高纬度地区
  • 17. 关于板块构造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全球的岩石圈被分为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 B . 板块内部地壳运动非常活跃,多地震和火山 C . 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 D . 板块碰撞会形成裂谷和巨大的山脉
  • 18. 地质剖面图能示意局部地区岩层形成的时间顺序及地质构造,图甲处岩石的特点是(    )

    A . 矿物晶体颗粒细小,多气孔 B . 矿物晶体颗粒较粗,色泽较浅 C . 颗粒细小,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D . 颗粒定向排列,具有片理构造
  • 19. 下列影响泥石流发生的因素与其关联性的图示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20. 以下关于《物质的构成》一节中的四个实验的现象和原理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图甲中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 B . 图乙中黄豆和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 C . 图丙的气体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的做无规则运动 D . 图丁的铅柱粘合现象说明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的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 21. 下列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虚线AC代表的地形是山谷 B . 山顶D位于山顶C的东面 C . 量得山顶C到山顶D之间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实地距离应为15米 D . 分别从A点和B点出发,沿虚线登上山顶,坡度较缓的路线是BC
  • 22. 小金从下面一 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表中,分析归纳出几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J/(kg·℃)

    4.2×103

    水银

    0.14×103

    玻璃

    0.84×103

    钢铁

    0.46×103

    2.1×103

    酒精

    2.44×103

    木材

    2.4×103

    0.39×103

    煤油

    2.1×103

    沙石

    0.92×103

    0.88×103

    0.13×103

    蓖麻油

    1.8×103

    干泥土

    0.84×103

    A .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都不相同 B . 水的比热容大,常做汽车的冷却剂 C . 液体的比热容都大于固体的比热容 D . 1kg的沙石温度升高1℃放出热量920J
  • 23. 若用下图表示各选项中概念间的关系,则选项与图示不相符的是(    )

    选项

    1

    2

    3

    A

    植物

    种子植物

    无种子植物

    B

    动物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C

    种子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D

    哺乳纲

    节肢动物门

    环节动物门

    A . A B . B C . C D . D
  • 24. 科学上常用直观的实验现象去探究寻找看不见、摸不着的变化规律,下列运用这种方法的是(    )
    A . 研究板块的碰撞时,将两本科学书相对放在一起,然后向中间移动 B . 证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时,用芝麻和黄豆混合,反复摇晃 C . 研究地球内部结构时,把地球比作鸡蛋 D . 研究分子的热运动时,在清水中滴入红墨水,观察现象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3分)
  • 25. 小金在学习科学测量后,对生活中的物品有了较强的测量兴趣。

    1. (1) 如图甲所示,小金用刻度尺测得自己的铅笔长度为cm,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
    2. (2) 如图乙所示是杭州某天的气温,小金的读数为℃;
    3. (3) 今年的秋冬季节,新冠疫情尚未结束,流感如期而至。小金某天在校感到头昏脑热,测得他的体温如图丙所示,为℃。后两位同学,小明和小红,未甩此体温计,依次直接进行测量,小明的体温是38.3℃,小红的体温也是38.3℃,则两人中一定发烧的是(选填“小明”或“小红”)。
  • 26. 下列是关于九溪的部分植物,看图回答问题:

    1. (1) 上述孢子植物中,有根、茎、叶等器官分化的是(填字母);
    2. (2) 水杉和枫树都能产生种子进行繁殖,但水杉的种子没有包被,属于植物;
    3. (3) 上述植物中,与地钱和葫芦藓关系最近的是(填字母);
    4. (4) 将上述五种植物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进行排序,为(填字母)。
  • 27. 仔细观察图中动物,回答下列问题:

    1. (1) ①、②与图中其它动物的主要区别是身体内部没有。若根据体温是否恒定进行分类,图中动物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填序号)
    2. (2) ③的生殖和发育必须在进行,幼体用呼吸。
    3. (3) 家兔的生殖特点是
  • 28. 小文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的水结冰了,但腌菜缸里的盐水却没有。小文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她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每隔一定时间,小文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甲所示。

    1. (1) 从图像中得到在BC段物质的状态是,物质从B到C的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填“吸热”、“放热”或“不吸放热”);
    2. (2) 盐水的凝固点为℃;-1℃时盐水存在的状态是
    3. (3) 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进行的物态变化是
  • 29. 右图为岩石循环简略图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三类岩石直接或间接来源于
    2. (2) 下列转化关系表示岩石直接转化的是    
      A .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B . 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C . 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 D . 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2分)
  • 30. 某电商平台在出售一种比市场价便宜很多的银手链,吊牌上标纯银,为保护消费者权益,质量监督部门通过测手镯密度来鉴定真伪。已知纯银的密度为10.5g/cm3。下面是他们的测量过程:

    1. (1) 天平调平: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调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若此时指针左偏,则应把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使横梁平衡;
    2. (2) 将手镯放在左盘,然后加减砝码,移动游码,天平重新平衡。如图1,则手镯质量m=g;
    3. (3) 将手镯放入如图2所示装满水的烧杯中,用量筒测出溢出水的体积如图3,则手镯的体积为cm3。通过计算可知手镯密度为kg/m3
    4. (4) 若与直接将手链放入装一定量水的量筒测量手链体积比较,步骤(3)的测量方法则会使密度测量(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 31. 显微镜的发明大大开拓了人类的视野,人们看到了原先肉眼看不到的世界。

    1. (1) 如图是从载物台反面看到的遮光器。①②③④⑤表示从小到大的光圈。在光线较弱时,应选择的光圈是 (填编号);
    2. (2) 选用镜头观察时,应遵循的顺序,原因是;在确定要观察的目标后,再对目标进行低倍或高倍观察;
    3. (3) 在显微镜视范围内,可看到如图所示的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已作数字标记),此时目镜为10X、物镜为10X.若目镜不变,只把物镜更换为20X,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的细胞是其中的 ;
    4. (4) 小科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桌上摆放有以下四瓶试剂:①清水,②生理盐水,③碘液,④亚甲基蓝溶液,需要用到的试剂有(填序号)。按照正确的方法完成临时装片的制作后,接下来他想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下图是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 32. 小明认为“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热水烫伤严重得多”。他解释:100℃的水蒸气和100℃的热水温度虽然一样,但100℃的水蒸气变成100℃的热水时,还要放出热量。对此,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实验过程中热损失、热胀冷缩对实验的影响以及导管的体积均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①取一个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记为甲。向其中倒入一定质量的温度为t1的冷水,液面位置如图所示,标记为A。

    ②向甲保温杯中插入导管,将100℃的水蒸气通入保温杯的冷水中(水蒸气全部被吸收),发现杯中水面明显上升。

    ③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水蒸气,移出导管,此时甲杯中液面位置为B,再测出此时杯中水的温度为t2 , 比较发现t2高于t1

    ④另取一个完全相同的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记为乙,向其中倒入与甲质量相同的温度为t1的冷水,标记为A。加100℃热水,     , 摇匀后测出水的温度为t3

    ⑤观察现象,记录数据,进行比较。

    1. (1) 甲杯中水面上升的原因是
    2. (2) 请将步骤④中空白部分的操作补充完整
    3. (3) 若出现的实验现象,则说明小明的观点是正确的。
  • 33. 如图甲设计一个”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的探究实验,其部分装置如图所示,除杯内分别装的是质量相等的食用油和水外其余实验器材都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1. (1) 要完成该实验还需要实验器材;
    2. (2) 实验过程中,怎样保证食用油和水吸收的热量大致相同:
    3. (3) 水和食用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可判断出a物质是;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加热更长的时间。(选填“水”或“煤油”)
  • 34. 家用洗洁精是水体污染源之一,为研究其对水生生物的生存是否产生影响,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洗洁精对草履虫的生存影响”为课题进行了一些探究:.

    [提出假设]不同浓度的洗洁精对草履虫生存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设计实验]第一步:取5个培养皿,分别标记为1~5号;

    第二步:用清洁的河水分别配制不同稀释倍数的洗洁精溶液: .

    第三步:在1~5号培养皿中加入等体积的上述洗洁精溶液;

    第四步:在5个培养皿中各加入20只生长状态良好的草履虫,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培养一段时间后借助仪器进行观察,记录存活的草履虫数量。

    [记录数据]实验后测得如下数据:

    培养皿编号

    1

    2

    3

    4

    5

    洗洁精稀释倍数

    2

    10

    20

    50

    100

    草履虫存活数量/只

    0

    5

    7

    11

    17

    1. (1) [数据分析]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 (2) [实验改进]本实验设计还可进一步完善,最好再增设一组组;
    3. (3) [应用推广]根据上述探究结果,请你提出一条防治水域污染的措施: 。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23分)
  • 35. 质量为2.7千克的冰块,体积为3×1033
    1. (1) 求冰块的密度ρ
    2. (2) 若冰块吸热后,全部熔化成水,求水的体积V
  • 36. 读图表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三年部分世界大地震相关信息表

    图中序号

    地点

    地震日期

    震中位置

    震源(km)

    震级

    A

    菲律宾

    4月29日

    125.08°E,5.51°N

    50

    7.0

    B

    危地马拉

    6月14日

    91.8°E,15.11°N

    100

    7.1

    C

    伊拉克

    11月13日

    45.75°E,34.90°N

    20

    7.8

    材料二:世界板块及震中位置分布图

    1. (1)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2. (2) 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A . 火山和地震 B . 宇宙的起源 C . 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 . 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 (3) 图中的A位于地震带;
    4. (4) 地震C的发生与印度洋板块和板块的运动有关;
    5. (5) 比较B、C两次地震,地震C比地震B人员伤亡大,房屋倒塌数量多。请分析地震C破坏力更大的可能原因有: 。
  • 37. 新冠疫情引起人们对公共卫生和饮食健康的关注。围桌聚餐时,使用公筷夹取食物,既能保留聚餐的氛围,又可以减少传染病的发生。为了探究使用公筷是否能降低细菌对菜品的污染,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由11名实验者共同食用6道菜。每道菜被均分成两份,一份使用公筷,一份不使用公筷。就餐时,每名实验者对同一道菜的两份交替取食。检测结果如下表。

    菜品名称

    菌落总数(菌落总数/克)

    餐前

    餐后

    A就餐组

    使用公筷就餐组

    凉拌黄瓜

    14000

    45000

    16000

    盐水鸭

    160

    220

    150

    干锅茶树菇.

    1100

    79000

    46000

    炒芦笋

    30

    530

    30

    咸菜八爪鱼

    60

    5000

    20

    香辣牛蛙

    60

    560

    150

    1. (1) 餐前检测发现,烹饪过的菜品中菌落数少于“凉拌黄瓜”,这是因为蒸煮炒等环节,起到了作用,使菌落数减少; A组是 就餐组。
    2. (2) 为了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将菜品均分为两份,本实验中研究者还采取的措施有 ;
    3. (3)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请提出一条聚餐时的健康倡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