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部分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

更新时间:2021-12-03 浏览次数:10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 1. 出行是人们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环节,出行的工具多种多样,使用的能源也不尽相同。燃油汽车所消耗能量的类型是(  )
    A . 生物能 B . 电能 C . 化学能 D . 太阳能
  • 2.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测溶液pH值 B . 稀释浓硫酸 C . 称量NaOH固体 D . 蒸发结晶
  • 3. 下列4种物质,把他们长期露置在空气中,其中会发生化学变化且质量增加的是( )
    A . 浓盐酸 B . 烧碱 C . 浓硫酸 D . 碳酸钠晶体
  • 4. (2017九上·江东期中) 下列各组物质中,主要成分的名称和化学式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
    A . 苛性钠、氢氧化钠、NaOH B . 盐酸、氯化氢水溶液、HCl C . 烧碱、碳酸钠、Na2CO3 D . 食盐、氯化钠、NaCl
  • 5. (2019九上·杭州期中) 有A、B两种酸碱指示剂,它们显示的颜色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它们在甲溶液和乙溶液中显示的颜色如表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溶液指示剂

    A

    黄色

    蓝色

    B

    无色

    粉红色

    A . 甲溶液呈酸性 B . 乙溶液的pH可能为11 C . 只用A指示剂就可鉴别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三种液体 D . 在滴有A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地加入乙溶液,最后溶液一定呈绿色
  • 6. 图示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质①属于单质,物质④属于化合物 B . 物质③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 . 参加反应的物质①和②的分子个数比为1:2 D . 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 7. (2020·柯桥模拟) 如图是一款发热眼贴,其包装物中主要成分是:纳米铁、氯化钠、碳粉。使用时,眼贴会释放热量。使用后包装物中的成分主要为Fe2O3等。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护眼贴在使用时,一定有化合反应发生 B . 使用护眼贴时,泪液进入眼贴,使氯化钠溶解释放大量热 C . 考虑节约,眼贴使用后进行阳光下曝晒杀菌,可以重复使用 D . 发热贴中部分碳粉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剧烈反应释放大量热
  • 8. (2020九上·椒江期中)

     如图所示,一小钢球从光滑固定斜面的a点由静止释放,相继经过b、c两点,ab=bc,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  )

    A . 小钢球下滑过程中惯性越来越大 B . 小钢球在ab、bc两端内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 C . 小钢球在ab段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与bc段动能的增加量相等 D . 就a、b、c三点而言,小钢球在a点具有的机械能最大
  • 9. 如图所示,同一小球在同一高度以相同速度向三个不同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和摩擦),设小球刚落地时的速度分别为v1、v2、v3 , 则( )

    A . v1=v2=v3            B . v1>v2>v3 C . v1<v2<v3       D . v2>v3>v1
  • 10. (2016·台州模拟)

    如图,甲和乙分别是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实验试管口向下倾斜可防止氢气逸出 B . 乙实验只能通过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C . 甲、乙两实验中,都应先通入气体,再使试管、玻璃管均匀受热,以防止发生爆炸 D . 甲、乙两实验中,氢气和一氧化碳都将氧化铜变成游离态的铜,都发生了置换反应
  • 11. 在某次跳伞训练过程中,一体重为500N的运动员从空中悬停的直升机上由静止开始竖直跳下,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经15s下落210m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直至落地,整个过程用时30s。在这个过程中(    )

    A . AB段运动员受到的重力小于阻力 B . 运动员在A点时的重力势能最小 C . 运动员在B点的机械能小于C点的机械能 D . 运动员的机械能先增加再减小最后保持不变
  • 12. (2020九上·余杭期中) 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类推结论错误的是( )

    ①CO能与Fe2O3反应生成Fe,CO也能与CuO反应生成Cu

    ②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Cu(OH)2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③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则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④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⑤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A . ②③④⑤ B . ①②⑤ C . ①⑤ D . ③④⑤
  • 13. (2020九上·诸暨期中) 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测得烧杯中溶液 pH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点所示溶液呈酸性 B . 向b点所示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呈紫色 C . 该实验是将NaOH溶液逐滴滴入稀硫酸中 D . c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
  • 14. 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化学实验中四个变化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 . 甲图:向 pH=3 的溶液中加水 B . 乙图:向一定量的锌粒中不断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 C . 丙图:向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镁粉和铝粉 D . 丁图:向一定量的氯化铁和氯化钾的混合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钾溶液
  • 15. 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和硝酸亚铁溶液中加入m克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再称量,得到滤渣的质量为m克,据此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取反应后的滤液观察,滤液可能呈无色 B . 滤渣中的物质最多含有三种,最少含有两种 C . 取反应后的滤液插入铜丝,铜丝表面有固体附着 D . 向少量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足量滤渣,溶液可能变为浅绿色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 16.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 (1) 若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蚁酸),下列物质可用于涂抹以减轻疼痛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 食醋  B . 食盐水 C . 肥皂水  D . 氢氧化钠溶液
    2. (2) 公共场所常用“84消毒液”(NaClO溶液)进行环境杀菌,NaClO中Cl元素的化合价是
    3. (3) 漂白粉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次氯酸钙可发生如下反应:Ca(ClO)2+X+H2O=CaCO3↓+2HClO,则X的化学式为
  • 17.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被送入太空,此次任务最大特点是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将在轨驻留长达6个月时间,这也是我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图为起飞阶段加速上升的火箭,该过程中,内部的新型返回舱的动能(选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火箭整体的机械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18. 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 (1) 酸溶液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填离子符号)
    2. (2) 图中反应③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
    3. (3) 请写出符合性质②,反应后能生成蓝色溶液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9. 扑克是生活中用来休闲的娱乐项目之一,聪明的小柯发明了一种扑克新玩法-“化学扑克”。“化学扑克”的玩法是:上家出牌,如果下家牌中的物质能与上家的发生反应,即可出牌,按此规则,出完牌的为赢家。下图表示的是某局牌的最后一轮。桌面上是一张图甲的“盐酸”牌,ABCD四位玩家手中都剩下一张牌(如图)。 

     

    1. (1) 如果本局每一位玩家的牌都能出掉,则四位玩家的出牌顺序为:(填标号)甲→; 
    2. (2) 如果本局只有一位玩家的牌出不掉,他们的出牌顺序为:(填标号)甲→。   
  • 20. 小柯同学取了适量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发生装置中的剩余溶液。逐滴滴加纯碱溶液,绘制产生沉淀的图像如甲图所示。   

    1. (1) 请写出B点对应溶液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2. (2) 乙图是甲图中O点到A点的反应前后离子模型图。则“ ”表示(写化学符号)。
  • 21. 我国自行研发的大型客机 C919 于2021年 交付使用,C919同时具备安全、环保、经济等多种特征,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选用铝合金做飞机机身而不选用纯铝,主要原因是铝合金硬度和强度(填“大于”或“小于”)纯铝;
    2. (2) 飞机上的镀铬铁制品能防锈蚀,其防锈原理是阻止了铁与接触;
    3. (3) 若要验证飞机材料中的 Fe、Cu 和 Al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只需一种试剂直接与上述三种金属反应就能达到目的,该试剂是    (填序号)。
      A . 硫酸铝溶液 B . 硫酸亚铁溶液 C . 硫酸铜溶液
  • 22. 已知常用的强酸(盐酸、硫酸、硝酸)跟常用的强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的盐的水溶液显中性。 现将某蓝色晶体 A 溶入某一无色中性液体中,按下图所示过程进行实验:

    试按要求填空。

    ① 写出 B、C 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B,C

    ② 若 A 是纯净物,无色中性液体也是纯净物,则中性液体是(填化学式)。

    ③ 若 A 是纯净物,无色中性液体是只含有一种溶质的溶液,则其溶质是(填化学式)。

      写出有色液体与 C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实验与探究(共4小题,每空3分,共45分)
  • 23. 某小组想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无明显现象,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试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并得出有关结论。

    1. (1) 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根据上图所示实验,当看到烧杯中溶液颜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由此可确定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变化。
    2. (2) 探究上述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根据上述反应过程中溶液变成无色,不能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同学们又分别选取氯化钡溶液、紫色石蕊试液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判断并分析: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稀硫酸过量

      方案二

      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

      稀硫酸过量

      上述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填“方案一”或“方案二”)。请你设计一个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的实验方案,你选用的药品是,实验现象及对应结论是

  • 24. 在做“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关系”的实验时,小柯想:小球从相同高度滚下,若小球材质和斜面倾角不同,到达水平位置时的速度会相同吗?

    图甲是用挡板控制大小不同的两个小球在斜面上起始位置的两种方案,小柯实验时选择 A 方案而不能选择 B方案的原因是

    小柯选择大钢球、小钢球、木球以及可调整倾角的斜面进行实验。分别让球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释放,利用测速仪测出球到达水平位置时的速度如表所示。

               斜面倾角

    速度(m/s)

    球的类别     

    10°

    20°

    30°

    40°

    50°

    60°

    大钢球

    2.67

    2.67

    2.67

    2.75

    2.88

    2.97

    小钢球

    2.67

    2.67

    2.67

    2.75

    2.88

    2.97

    木球

    2.67

    2.67

    2.67

    2.67

    2.74

    2.89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要使球到达水平位置时的速度与球是钢质或木质无关,则斜面倾角不可能是

    A.15° B.25° C.35° D.45°

    小柯利用图乙装置做“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关系”的实验时,通过观察球撞击相同塑料软片的数目来比较球的动能大小(图中未画出固定塑料软片的装置)。老师指出此装置不适合体积不同的两个球做实验,原因是塑料片对不同体积的小球的不同。

     

  • 25. 已知某混合气体由H2、CO和CO2三种气体组成。为验证该混合气体成分,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经过讨论,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方案。

    根据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 (1) 装置A、C、F装的都是澄清石灰水,但它们的作用各不相同。装置F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2. (2) 仅根据D装置中黑色粉末变红这一现象,能否证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存在H2

      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3. (3) 图甲方案B装置可用来吸收但没有现象。为证明和能发生反应,小丁又设计了图乙所示的方案。则图乙方案中所加试剂X应该是的混合溶液。
  • 26. 小柯同学用三支试管,分别取适量的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进行相关实验探究.

    步骤1: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酚酞后,Na2CO3溶液中显红色,说明Na2CO3溶液显性;

    步骤2:小柯把三支试管中的溶液同时倒入一只烧杯中,发现有气泡产生,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显红色;

    步骤3:把烧杯中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得到滤液,滤液中一定不含

    (选填答案:A、稀盐酸  B、澄清石灰水  C、碳酸钠溶液)

    【实验猜想】步骤3所得滤液中溶质可能为:

    ①NaCl  Na2CO3; ②NaCl  CaCl2和NaOH; ③NaCl  Na2CO3和NaOH;  ④…

    【实验验证】(提示:CaCl2溶液显中性)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

     

     猜想③成立

    【反思评价】有同学提出CaCl2溶液改为稀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且红色消失,则证明猜想③成立。小柯同学认为不正确,其理由是:

四、分析计算题(共7小题,第27题5分,第28、31题6分,第30、32题8分,第29题10分,第33题12分,共55分)
  • 27. 蛋白质是六大基本营养素之一,它是由多种氨基酸(如丙氨酸,其化学式为C3H7O2N)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成年人每天需摄取60~70g,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需要量更大。
    1. (1) 丙氨酸属于(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 (2) 丙氨酸由4种元素组成,其中C、N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
    3. (3) 17.8g丙氨酸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为多少g?
  • 28. 小柯同学想测定Cu﹣Zn合金和Cu﹣Ag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实验室只提供一瓶未标明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必要的仪器。
    1. (1) 你认为能测出其铜的质量分数的是 合金;
    2. (2) 小柯同学取该合金的粉末32.5克,与足量的该盐酸充分反应,经测定,产生了0.2克气体,请计算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列式计算)
  • 29. 如图表示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与20g某浓度的稀盐酸发生反应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1. (1) 根据曲线判断,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时,恰好完全反应。
    2. (2) 当加入15g氢氧化钠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阳离子为(写出离子符号)。
    3. (3) 氢氧化钠具有很强的吸水性,若在配制溶液时,称取的氢氧化钠已部分吸水,则所求得的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将(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 (4) 计算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 30.

    为测定含杂质(杂质不参加反应)的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小柯同学取了10克氧化铜样品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并分别称量了部分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情况,得到下表中的两组数据:

    反应前

    完全反应后

    A组

    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质量共42.5克

    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质量共40.9克

    B组

    U形管和其中物质的质量共180.0克

    U形管和其中物质的质量共182.3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小柯分析后决定用A组数据进行计算,且得出A组中玻璃管和固体物质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是元素的质量,并计算得出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为
    2. (2) 小柯不选择“B组”实验数据来计算样品中的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原因是
    3. (3) 若要使两组数据计算得到的结果一样,应将图中装有(写试剂名称)的E装置连接在图中A和B装置之间。
  • 31. (2020九上·温岭期中) NaOH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微型实验探究二者是否发生了反应。实验时将注射器中液体推入制气管,充分反应后拉注射器活塞,烧杯中液体被吸入制气管,则证明NaOH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所依据的现象是什么?实验后烧杯中留有的液体内可能还含有氢氧化钠,请设计实验验证。

  • 32. Mg(OH)2具有广泛的应用,常用菱镁矿制备。研究人员向一定质量的菱镁矿粉中加入过量

    的稀硫酸,充分溶解后除杂、过滤,得到只含Mg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为确定混合溶液中镁的含量,取4份混合溶液各100g,向每份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4%NaOH溶液,得到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NaOH溶液质量/g 10.0 20.0 30.0 40.0
    Mg(OH)2质量/g 0.232 0.522 0.580 0.580
    1. (1) 实验(填实验编号)中硫酸镁完全反应。
    2. (2) 计算100克混合溶液中含MgSO4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 (3) 分析实验数据,在图中,画出加入4% NaOH溶液质量0~30.0g过程中,产生Mg(OH)2沉淀质量对应的变化图,并标注必要的数值。(不需要写出计算过程)
  • 33. 目前,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已上升了1.1℃,其主要原因是自然界中的碳平衡被破坏。2020年9月22日,我国政府承诺: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CO2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通过各种方式抵消排放的CO2量,重新实现碳平衡,如图甲是碳循环和碳中和策略的示意图。

    1. (1) 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碳平衡被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

      可采取的碳中和策略②有

    2. (2) 要实现我国政府提出的目标,除图甲中策略外,科学家已经研究出多种方式来实现二氧化碳的转化。   

      ①浙江大学研发的“二氧化碳烟气微藻减排技术”,利用微型藻类吸收二氧化碳实现固碳,该技术的本质是利用微藻的光合作用实现固碳。

      ②固碳的另一种方法是将空气通入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写出用氢氧化钾捕获CO2的化学方程式。   

      ③我国研发的“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技术”(乙),甲醇(CH3OH)等液体燃料被形象地称为“液态阳光”。 甲醇制取过程中能量转化是太阳能→电能→能。甲醇合成时,若碳元素全部来自于二氧化碳,则制取20吨甲醇需要消耗二氧化碳吨。 (二氧化碳转化成甲醇的方程式为:CO2+3H2 CH3OH+H2O)

    3. (3) 交通领域的“以电代油”可以来实现“减碳”目标。图丙为某纯电动汽车与某燃油汽车的相关数据, 请回答:

      ①与燃油汽车相比,纯电动汽车每行驶100km会向空气减少排放kg的二氧化碳。

      汽油=0.7×103kg/m3 , 结果精确到0.1)

      ②从获取电能的各种方式看,相对于燃煤发电,符合“减碳”理念的是发电。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