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丽江市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10...

更新时间:2021-11-24 浏览次数:45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0高一上·许昌月考) 商王乃诸侯之长,方国多系臣服之旧国,关系似邦联、如兄弟:周王乃诸侯之君、天下共主,封国多系分封之新国,关系似联邦、如父子。这反映出(   )
    A . 贵族政治被打破 B . 中央集权建立 C . 血缘关系的弱化 D . 君王权力加强
  • 2. (2020·番禺模拟) 汉武帝时期,全国设立了数十处盐官和铁官,任命懂经营、会管理的大盐铁商孔仅和东郭成阳为高官,“除故盐铁家富者为吏”,致使“吏道益杂,不选,而多贾人矣”。这一做法(   )
    A . 造成了局部官商合流 B . 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C . 抑制了土地兼并发展 D . 推动了民间商业发展
  • 3. 宋代,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画家主张“以画为心画”,“不求形似”,鄙弃对事务的如实描摹,不囿于传统的画理、技法,以意趣为宗,只凭才情兴致信笔挥洒。宋代文人画的兴盛得益于(   )
    A . 商品经济的繁荣 B . 科举制度的完善 C . 科学技术的进步 D . 儒家思想的发展
  • 4. (2020高一下·襄阳月考) 明清时期,农业继续发展,棉、麻、桑等作物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但是清朝人口猛增,经营规模进一步变窄,牛耕普及程度逊于前代,精耕细作越来越偏向“多劳”倾向。这一现象导致(   )
    A . 农产品日趋商品化 B . 农业发展停滞 C . 农业难以实现转型 D . 人地矛盾突出
  • 5. 20世纪初,文献中使用“绅商”一词时,多分指绅士和商人两类人。但是随着“绅土和商人在新的经济基础上进一步渗透、融合,有时二者已是浑然一体,难分彼此,变成某种亦绅亦商的、兼具绅、商特征的独特群体。”这表明(   )
    A . 社会结构变动 B . 商人地位提高 C . 自然经济解体 D . 近代工业发展
  • 6. (2021高三上·六安开学考) 1923年以前,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商标与外商注册的商标比例为1:30,1928到1938年间,中外商标比例变为1:4,这反映出(   )
    A . 列强侵略的加剧 B . 民族工业的发展 C . 自然经济的抵制 D . 官僚资本的压榨
  • 7. (2020高二下·芮城月考) 抗战前,中共在其领导下的地区实行苏维埃制度,全部权力“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1939年,《陕甘宁边区选举体例》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之区别,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反映出,陕甘宁边区政府(   )
    A . 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B . 推动国共合作实现 C . 实行统一战线政策 D . 实践武装割据思想
  • 8. 1953年至1955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的形式是“四马分肥”,即企业在分配利润时,国家税收占34.5%,职工福利费占15%,企业公积金占30%,资本家红利占20.5%。这一措施(   )
    A . 调动了国有企业的积极性 B . 确立了工人对企业的管理权 C . 加快了所有制变革的步伐 D . 巩固了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权
  • 9. 罗马共和国中后期,统治者被迫给予平民担任执政官的权利,继而平民获得一系列与法律有关的权利,如平民会决议具有法律效力等。这说明(   )
    A . 平民利益得到一定维护 B . 法律服从平民意愿 C . 贵族平民之间矛盾尖锐 D . 贵族仍垄断立法权
  • 10. 如表德国工业革命发展概况表如表说明当时德国(   )

    1850年

    1860年

    1870年

    铁路(km)

    3560

    11633

    19575

    煤炭(万吨)

    670

    1280

    3400

    生铁(万吨)

    21

    67

    139

    蒸汽动力(万马力)

    26

    109

    248

    A . 以重工业带动工业革命 B . 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C . 与英国同时实现工业化 D . 国家统一推动工业化
  • 11. (2020·大理模拟) 美国1789年宪法修正案中对权利的列举采用的不是肯定语式,而是否定语式,即不准联邦政府侵犯或剥夺人民这样或那样的权利,而不是说人民拥有这样或那样的权利。这一做法意在(   )
    A . 宣扬天赋人权 B . 约束政府权力 C . 保障宪法权威 D . 维护联邦体制
  • 12. 新文化运动并没有打倒孔孟之真精神及其学术,反而推进了“五四”后传统儒学的现代化,表明了“新文化运动”(   )
    A . 推行全盘西化路线 B . 造成中国文化传统的“断裂” C . 继承和创新了传统文化 D . 背离了救亡图存的政治轨道
  • 13. 蒋介石在《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中说(1937年7月17日):“我们既是一个弱国,便只有拼全民族生命,……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这表明(   )
    A . 国民政府推行片面抗战路线 B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 . 中国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 . 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 14. 毛泽东的“求同存异”外交思想是以其矛盾学说为哲学基础的。以“求同”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异”的非对抗性质为基本前提,以“异”的具体状况为策略根据,以“同”与“异”的发展变化为客观条件,指导了新中国的外交实践。据此可知毛泽东的“求同存异”外交思想(   )
    A . 舍弃了中国传统文化 B . 缺乏一定的理论依据 C . 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D .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 15. (2020高一下·临清月考) 有学者认为罗马文明比希腊文明更厚实和更成熟,在于制度文明和社会伦理在罗马文明中已经开始形成,并最终决定着日后西方文明发展的趋势。这说明罗马文明的价值在于( )
    A . 单一政体中的权力制衡原则 B . 法律制度的基石作用 C . 改造犹太教而形成了伊斯兰教 D . 创造了世界最早的古文明
  • 16. (2020·福州模拟) 1906年,孙中山等人在《军政府宣言》中提出“国民革命”,以区别于前人的“英雄革命”。1924年,国民党在其“一大”宣言中,强调国民革命运动必须联合工农才能取得胜利。这表明(   )
    A . 民主革命内涵不断丰富 B . 国民革命性质发生变化 C . 孙中山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D . 民众的革命觉悟显著提高
  • 17. (2020·福州模拟) 英国诗人蒲伯写道:“自然及其法则,隐藏在黑暗中。上帝说:让牛顿出世吧!于是,一切都沐浴在光明之中。”这说明17世纪欧洲的科学革命(   )
    A . 颠覆了中世纪神学理论 B . 催生了宗教改革浪潮 C . 与基督教精神正面关联 D . 高举理性主义的旗帜
  • 18. (2020·广州模拟)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使命。1875 年,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成立(后更名为德国社会民主党),它以争取普选权和合法的议会活动为目标。这反映出德国工人运动(   )
    A . 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 B . 继承了巴黎公社的革命原则 C . 背弃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D . 引领着社会主 义运动的潮流
  • 19. (2020·福州模拟)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将可携带核弹头的“朱庇特”导弹部署在土耳其。但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国决定撤走“朱庇特”导弹来换取苏联撒走古巴导弹,引起土耳其的不满。这反映了(   )
    A . 超级大国主导世界格局 B . 美苏矛盾趋于尖锐化 C . “北约”集团开始分化 D . 核战争威胁世界和平
  • 20. (2020·深圳模拟) 美国自独立之初到20世纪30年代,保护主义是其贸易政策的主线,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关税高达49%。二战后,美国才把自由贸易作为长期的政策来推行。这种变化反映了(    )
    A . 美国积极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B . 经济实力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 C . 二战后美苏之间冲突不断加剧 D . 世界经济向着制度化方向发展
  • 21. (2020高一下·正定月考) 二战后初年,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常发表关于美国很快将爆发经济危机的文章。马歇尔计划提出后,苏联经济学家在就该计划向外交部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美国正处于深刻的经济危机的边缘,一定会不惜代价处理其过剩物资,苏联可从中获益。这表明当时(   )
    A . 西方国家普迫陷入经济危机 B . 苏联积极参与马歇尔计划 C . 苏联尚未认识到美苏深层矛盾 D . 苏联面临经济飞速发展的良机
  • 22. 英国作家斯威夫特(1667-1745)发表了《格列佛游记》。书中的格列佛游历小人国、大人国、贤马国,发现马能良好地治理国家,而被称为耶胡的人却丑陋自私。据此可知,《格列佛游记》(   )
    A . 反映出作者对社会的不满 B . 揭露了工业革命对人性的摧残 C . 体现了现实主义写作风格 D . 控诉了封建制度的腐朽与落后
  • 23. 2017年,英国举行脱欧公投。之后,其他欧盟成员国的一些疑欧主义政党或政治家也发出举行脱欧公投的声音,如来自瑞典、荷兰、意大利、法国等欧盟老成员国和捷克、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等新成员国。这表明(   )
    A . 欧洲一体化进程遭受重创 B . 区域集团化的消极影响出现 C . 欧盟正面临着解体的危险 D . 各国对欧洲一体化信心下降
  • 24. 有学者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计划经济孕育的产物,它既不能充分保证农民的权利,又不能保证获得起码的经济利益,它已不能有效地刺激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了。该学者认为(   )
    A . 制度设计要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B . 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民利益受损 C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认土地私有 D . 大包干实质是控制农民经济权
  • 25. (2020高三上·河北模拟) 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确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提出了国家建设所需要的57项重要科学技术任务和616个中心问题,提出了各门学科的发展方向。这反映了党中央和国务院(   )
    A . 在科技领域犯有左倾冒进的错误 B . 确立领先世界的科技发展战略 C . 利用计划经济的优势加速科技发展 D . 制定全面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战略
二、非选择题
  • 26. 扶贫帮困、改善民生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追求。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按照贫困户的收入来源、财产状况、家庭劳动力等因素进行分类定级,对不同程度的货团者给予不同的教济扶助…宋代以前,救助贫困人口一般以政府为主,如汉律规定国家需向“贫不能自存者”提供救助。到了宋代,国家开始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除此之外,宋代还鼓励民间互助,动员富户救助贫户,并设立“纳票补官”制度,对参与扶贫的富户奖以荣誉称号…古人在注重临时性救助的同时,也注重系统性扶持。仍以宋代为例,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从财政、民政乃至军政多个层面对贫困人口进行帮扶。如每逢冬春时节,政府一般会向贫民赐钱、赐衣及赈粜,助其过冬和春耕;对于无力抚养子女的贫民,政府向其发放生育补贴;对于缺乏劳动力的家庭,政府也会免除其部分劳役。

    ——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在贫困及消除贫困问题上,毛泽东提出中国共产党是消除贫困问题的坚定领导力量,全体中国人民尤其农民群众是反贫困的主导力量;工业化和现代化是实现反贫困目标的前提和基础,合作化是反贫困的基本战略。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开始指引中国农民的合作化建设,指出“全国大多数农民,为了摆脱贫困,改善生活,为了抵御灾荒,只有联合起来,向社会主义大道前进,才能达到目的”。1955年,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提出“共同富裕”理念…后,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阐述了共同富裕的具体目标:即在几年内“使现在还存在的农村中一小部分缺粮户不再缺粮,除了专门经营经济作物的某些农户以外,统统变为余粮户或者自给户,使农村中没有了贫农,使全体农民达到中农和中农以上的生活水平”。

    ——黄承伟刘欣《新中国扶贫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贫困教助思想并分析实行贫困救助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初期的反贫困思想的特点。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今扶贫思想的现实价值。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人物

    观点

    1848年

    徐继畬

    南洋诸岛国,苇航闽粤,五印度近连西藏。汉以后、明以前,皆为弱小番部,朝贡时通。今则胥(全)变为欧罗巴诸国埔头(码头),此古今一大变局

    ——《瀛寰志略》

    1872年

    李鸿章

    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精利,故能横行于中土。中国向用之器械,不敌彼等,是以受制于西人。

    ——《复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

    1888年

    康有为

    近者洋人智学之兴,器艺之奇,地利之辟,日新月异。今海外略地已竞,合而伺我,真非常之变局也。……臣谓变法,则治可立待也。

    ——《上清帝第一书》

    上表为中国近代以来部分“变局”观。围绕“变局”观,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0-1914年,英国建立了以金本位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作为近代工业中心和殖民帝国,英国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世界各国贸易结算和贷款往往要靠英镑,英国是最后贷款人,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英国的货币政策影响或支配着其他国家的货币金融关系,英格兰银行制定了世界利率水平,各国利率随之上下波动;英镑汇票用于世界范围的贸易或成为外国的替代货币,而英镑利率则由伦敦操纵,实际上是英格兰银行在管理国际金本位制。一战前的国际货币秩序是金字塔形的格局。弱小国家处于最底层,发达工业国家处于上层,英国则处于塔顶。一战爆发后,国际金融领域出现30年“无体系”时期。

    材料二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经济部长冯克最早提出“欧洲经济秩序蓝图”,又称“冯克计划”,欲借助各国央行间合作,重建贸易货币体系。1941年,丘吉尔和罗斯福会晤后发布《大西洋宪章》,谈及建立防止汇率突然波动的全球性支付体制,并就未来货币组织的基本框架进行谈判,希望通过法律的形式管理战后经济体系。1945年,美国主导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任美国财长怀特认为,只有拥有充足保证的美元才有资格担当国际货币的重任,其他货币应该直接与美元挂钩,当然这样的选择不仅是为了美国,而且还是为了全世界。他自信地提出:“美元是一种伟大的货币,也是唯一实力得到普遍承认的货币。它可能将成为战后稳定的货币体系的基石。”美元中心地位的确立,是各国衡量得失后一个理性的体现。

    --以上材料摘编自胡斌《“被妖魔化”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两国建立国际金融霸权的共同因素。
    2. (2) 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英美两国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