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

更新时间:2021-11-22 浏览次数:8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垃圾分类,美丽渭南”,作为中学生要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下列物品属于厨余垃圾的是(   )
    A . 废电池 B . 塑料瓶 C . 瓜果皮 D . 旧报纸
  • 2. (2020·陕西) 变化无处不在。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
    A . 柏油路面曝晒变软 B . 水放冰箱结成冰块 C . 铜器锈蚀颜色变绿 D . 电流过大灯丝熔断
  • 3. (2018·重庆) 化学实验操作应严谨规范,下列操作符合要求的是(   )
    A . 看    B . 听    C . 闻    D .
  • 4. 化学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用天然气取代燃煤作燃料,有效降低了空气污染 B . 干冰作制冷剂可用于人工降雨 C . 利用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制成霓虹灯,美化了城市夜景 D . 用氮气作保护气可以吸收食品袋内的氧气和二氧化碳
  • 5. (2018·青岛)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③④属于同种元素 B . ②表示的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化合价为+1 价 C . ①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 . 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78.96 g
  • 6. 关于O2和CO2说法正确的是(   )
    A . 性质:常温下均为气体,且都易溶于水 B . 用途:氧气可作燃料,二氧化碳可作化工原料 C . 分类;均含有氧元素,都是含氧化合物 D . 转化:在自然界中,O2和CO2可以相互转化
  • 7. 物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保持不变 B . 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C . 物质c是一氧化碳 D . 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8. 分析下列化学反应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

    A . 碳、一氧化碳和天然气一样都可用作燃料 B . 反应物相同,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不同时,生成物不同 C . 上述反应都是化合反应,且生成物都是气体 D . C→CO→CO2的转化都只能通过与O2反应来实现
  • 9. 下图是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相关知识网络(反应条件部分省略)。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C,P,Fe均可在空气中燃烧 B . 反应①③中MnO2的作用均为催化作用 C . 反应①②③均属于分解反应 D . 反应④⑤⑥的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二、填空题
  • 10.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下图是某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 (1) 丙图中所示物质都是由构成的(选填“分子”“ 原子”或“离子”);
    2. (2) 结合上图分析,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3. (3) 画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4. (4) 甲图所表示的意义是(用化学用语表示)。
  • 11.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和水优患意识,促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利部确定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为“中国水周”。

    1. (1) 如图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端均产生气体,检验正极端产生气体的方法是
    2. (2) 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
    3. (3) 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 12. 燃烧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古籍《天工开物》就有“煤饼烧石成灰”的记载,“烧石成灰”指高温条件下碳酸钙转化为生石灰。
    1. (1) “煤饼烧石成灰”的过程中,能量转化的主要方式是
    2. (2) “石”转化为“灰”的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3. (3) “灰”遇水成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下列成语的原意与燃烧不相关的是(填字母)。

      A 釜底抽薪   B 卧薪尝胆   C 煽风点火   D 火上浇油

  • 13. 人类发现二氧化碳经历了多个世纪,下列是其历程中的部分资料。

    资料一:1630年,海尔蒙特发现在一些洞穴处,有一种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的气体,后来被证实是CO2.

    资料二:1754年,布菜克将石灰石煅烧首次制得CO2 , 并完成了如下所示的物质转化研究。

    资料三:1766年,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得.室温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

     

    1. (1) 根据海尔蒙特的发现,可推测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 (2) 写出布莱克实验中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3. (3) 如图,在室温下将容积为200毫升的广口瓶注满蒸馏水,通过导管a缓慢通入300毫升CO2。如果卡文迪许的结论是正确的,则在量筒中收集到的水约为毫升。
  • 14. 如图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化学式Fe2O3)的实验。

    1. (1) 硬质玻璃管中观察到红棕色固体变为黑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3. (3) 该实验进行尾气处理的方法体现了CO的化学性质是
三、综合题
  • 15. 如图所示是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气密性良好,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待燃烧停止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1. (1) 红磷燃绕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能够进入到集气瓶中的原因是:
    3. (3) 实验结束,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瓶内空间的五分之一,可能的一种原因是
  • 16. 根据下列仪器或装置回答相关问题。

    1. (1) 从A-I中选择仪器E和(填仪器编号)组成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二氧化碳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3. (3) 上述装置也可用来制取氧气,若要将J装置中集满的氧气导出来,方法是
  • 17.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氧气制取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1. (1) 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 (2) 实验室选用B和D组合装置来制取比较干燥的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小敏选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操作过程中发现A装置需要改进后方可使用,她的改进意见是
    4. (4) 实验室用F装置制取氧气的优点是
    5. (5) 选用B装置来制取氧气时,小明是“将二氧化锰加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锥形瓶中”,小亮是“把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加入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锥形瓶中”,为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填“小明”或“小亮”)的操作更好。
    6. (6) 有同学发现不慎将高锰酸钾粘到了手上,会留下一时洗不掉的褐色斑痕。老师说,这是高锰酸钾氧化作用对皮肤的腐蚀所致。针对这个案例,在实验前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是
四、计算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