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

更新时间:2022-01-29 浏览次数:35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 1. (2020高一上·平和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6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

    (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 B . 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 C . 17世纪的欧洲流浪汉小说和部分中国古典小说,或在叙述形式方面,或在素材来源方面,都受到了传统故事的影响。 D . 当小说家越来越依靠想象力虚构故事的时候,小说和传统故事在内容来源方面的差异使它们之间的关联不再像过去那么紧密。
    2.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水手在伦敦讲东印度群岛的所见所闻,匠人在火炉边讲自己的人生经历,他们讲的故事各有特点,但同属于传统故事模式。 B . 传统的故事讲述者大多会讲述那些为听众喜闻乐见的事,小说家则会根据自己的写作意图审慎构思,创作新的故事。 C . 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人们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 D . 现代小说家不喜欢传统故事模式,视它为绊脚石,是因为他们觉得这种故事模式显得僵化古板,已经不能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传统的故事讲述人如果把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进行加工整理,就能形成一种和早期小说接近的文字,有些讲述人也会成为小说家。 B . 现代小说家尝试用新的方式讲故事,会削弱小说的故事性,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小说的个人表达功能却会因此得到强化。 C . 契诃夫不大认可“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对他们的做法评价不高,由此可知当时这股写作潮流与他的创作理念相悖。 D . 现代小说的发展加剧了故事在小说中的衰变,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故事讲述方式也可能消亡。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6月15日《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正式实施,对儿童零食营养健康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规定。由于缺少儿童食品安全生产标准,许多面向儿童销售的零食高油、高盐、高糖、添加剂多。与国外的儿童零食标准相比,国内现行的各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此前并无关于“儿童零食”的概念和相关标准。许多食品生产厂家在生产儿童零食时,执行的多是成人标准。儿童的身体尚未发育成熟,排解能力差,按照成人标准加入添加剂,可能给儿童健康带来风险。

    儿童食品标注不规范、家长对国内儿童食品品牌信任度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儿童零食市场的健康发展,建立儿童零食标准体系成为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之前行业规范和标准体系有所缺失,让消费者产生了‘儿童吃零食不健康’的认知”。良品铺子CEO杨银芬表示,儿童零食标准的落地,有望为儿童营养零食规划提供研发依据。

    (摘编自《儿童零食有了专门标准》)

    材料二:

    很多功能饮料的广告强调产品可以补充各种微量元素,或是在运动后能够迅速恢复体力。越来越多青少年被其口感、包装、宣传而吸引,出现过量或不正确饮用功能性饮料。殊不知,这类饮品只适用于成年人大量运动后喝。

    功能饮料一般是在水里加入了维生素、葡萄糖、矿物质、电解质、功能性脂肪酸,还有咖啡因、牛磺酸等成分的调味饮料。在没有补充需要的情况下使用功能饮料,特别是糖类、牛磺酸、咖啡因等成分,对老年人、儿童和患高血压等疾病的人群甚至有危害。而氨基酸、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素,日常饮食完全可以满足需求,如果补充过多,反而会造成不良反应。对室内办公为主的白领和没有大量流汗的普通人而言,盲目乱补,反而适得其反。

    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全,过量或空腹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会摄入过多咖啡因,使神经系统中毒。

    家长和孩子都应该警惕,选购时一定要注意查看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别再为了追求时尚而过量长期饮用功能饮料了。

    (摘编自《功能饮料真的有特效吗?青少年千万要小心》)

    材料三: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慢病管理中心主任米杰表示,3~6岁是预防孩子肥胖关键“窗口期”,学龄前阶段的孩子身高和体重的增长速度与2岁以前婴儿期相比,会有明显下降。这其实是正常的自然生长规律。从肥胖角度来说,学龄前的年龄段是生命周期易发生以后肥胖的第三个关键期(前两个分别是胎儿期和婴儿期)。从人类生物学角度来说,这个时期叫“脂肪重聚”阶段年龄,孩子出生时,脂肪比例比较高,然后逐渐下降,正常发育的孩子,身体的脂肪比例到六七岁开始回弹。“脂肪重聚”的年龄越早,以后越容易发生肥胖。

    文献研究表明不吃早餐的儿童发生超重和肥胖的比例更大。多次摄入热量较高零食的儿童相比不吃零食的儿童患超重肥胖的概率更大。进餐时速度过快也会增加儿童肥胖患病风险。米杰认为,家长除了要注意预防儿童肥胖,要为孩子的健康打好基础。保证足量钙摄取的同时,多进行户外活动。学龄前的孩子推荐每天睡够10~13个小时。运动有利于孩子肌肉和骨骼发育,提高心肺功能,预防肥胖。

    (摘编自《3~6岁是预防肥胖关键期你家娃超重了吗?》)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儿童成长过程中有其独特的营养需求,不能简单以成人标准添加营养成分,更不能随意加入添加剂等。 B . 儿童日常饮食已经可以基本满足其正常的营养、膳食纤维等方面的需求,完全没有必要通过功能饮料补充。 C . 学龄前是影响一生体重的关键时期,如果3~6岁时体重指数增长过快,青春期及成年肥胖的几率将大幅增加。 D . 功能性饮料的成分复杂,是专门针对成年人的能量饮料,成年人饮用无碍,但对老年人或儿童而言有害无益。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国内儿童食品没有相关的标准规定,《标准》出台之后,会大大改变家长们盲目在国外买儿童食品的状况。 B . 我国儿童零食市场规模和潜力都很大,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既是对儿童成长的保驾护航,更是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C . 儿童零食受到越来越多家长重视,让零食吃得放心、更满足营养需要等消费需求,推动了儿童零食标准的出台。 D . 功能饮料中含有的咖啡因,对青少年和儿童带来的影响更是不可忽视的,家长不可盲目追求时尚而忽视孩子健康。
    3. (3) 社区有一个关于儿童营养的座谈会,小区的儿童营养顾问要在会上发言,请你结合材料相关内容,为儿童营养顾问的发言列出几个要点。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孝子

    刘连群

    ①百先鞋店程掌柜的老娘去世惊动了南市一片几条街巷的店铺、住户,吊唁的人群从早到晚络绎不绝,各界送来的挽联、幛子铺天盖地,场面竟比城中达官显贵家的丧事还要壮观。

    ②院子里搭起了天棚,灵柩停放中央,两旁悬挂着分别由市商会和风化正育会送的丈余长的巨幅深色绸幛,上面白纸黑字,写有“孟德操守”和“孝感天地”,灵旁侍立的程掌柜满身重孝,面容憔悴,人似瘦了一圈,被伙计们搀扶着,一副痛极木然的呆相,让人看了好不心焦,不由得在暗中连声赞叹:孝子啊!

    ③程掌柜是南市有名的孝子。细说起来,人们还是由孝子而后知道他是这个鞋店掌柜的。

    ④百先开业时,这一带已经有了几家鞋店,早占上热闹繁华的街头路口,生意红火。程掌柜来得晚,只在二条后街租到两间铺面,地利上就吃了大亏,门前行人稀少,顾客寥寥,一两个月了,好多人还不知道附近又开了一家店铺。

    ⑤那些日子,倒是有桩新闻渐渐成了街谈巷议的热点。每天清晨,街上都会出现一辆崭新的推车,造型精巧,两大两小的四只轮子,驮着一张高靠背的扶手椅,形状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诸葛亮那辆有名的四轮车,上面坐的却是一位白发如银的老太太,气度雍容,颇有大家气派,一路上神态悠闲地左顾右盼:推车的是个胖乎乎的中年汉子,个头不高,面容白净、和善,将车推得极稳,遇到路面坑洼不平的地方,总要小心翼翼地费力绕行,唯恐车上的老人受了颠簸。南市的街头总是有闲人的,此车每天准时从眼前经过,就有好奇者上前搭讪,老人微微眯缝着眼睛,用山西口音慢声细语地应答,她是从太原府来看儿子的,儿子怕她待在家里憋闷,让她出来见见天津卫的世面,特地定作了这么一辆推车,以车代步——太破费了,也算是做儿子的一片孝心吧!说着,老人回过头,含笑指点身后的汉子,后者的脸色就红了。恭顺、拘谨不安地笑笑,仿佛小孩子听到大人夸奖的样子,并不言语。听者却顿时肃然起敬了,何等的孝子啊,自己都一把年纪了,还天天亲自推着老娘逛街散心,难得呀!很快,事情就在周围传开了,推车再在街上缓缓行进时,迎来的便都是敬佩的目光。后来众人知道了推车人的姓名,程掌柜一下子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店铺也随之有了名气,百先者,不就是取自《太上感应篇》中的名句“百善孝为先”嘛!于是八方顾客纷纷慕名而来,许多老人让儿女搀扶着上门,生意越来越兴旺,不久便胜过了同业的老字号。

    ⑥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前些天一个秋雨乍寒的清晨,程老太太上街着了风雨,回去就发起了高烧,勾发了老病。虽经多位名医调治,还是撒手西去了。噩耗传出,闻者无不痛惜。据说那天程掌柜本阻拦过的,不让上街,老人执意不听,这就是天数了。

    ⑦丧事完毕,设宴答谢宾客,程掌柜只敬了一盅便不胜酒力提前告退,留下一位同乡陪席。那同乡一边劝酒,一边提起程掌柜的家事,程家原是没落的书香门第,老太太的娘家却世代经商,在晋中一带很出名的,老人当闺女时就帮着家里照应买卖,精于经营之道。过门后又操持一大家人的生计,很不容易的。说着,同乡感慨地叹道,可惜老人家晚年得了青光眼,看不见东西,也没能享上几天清福,众人听了,随之感叹,却有老字号盛福鞋店的掌柜慢悠悠地问道:您是说,她老人家成了睁眼瞎?

    ⑧同乡点头。盛福鞋店掌柜的两只细眼漾出了笑意,徐徐遍视众人,在座诸位面面相觑,觉出了异样的意味。后来,风化正育会的会长忽然使劲摇起头来,喊道不对,程掌柜每天推着老娘观景散心,我们都是亲眼见过的,怎么会是瞎子呢?您别再张冠李戴了吧?众人也紧跟着表示不信,说此事不可乱扯的。同乡见辩不清,赌气说你们不信,自己去问程掌柜嘛。问就问,一群人当时往后屋涌来。

    ⑨程掌柜孝服未脱,连腰间的麻绳都没有解下,正冲着地上的四轮车发呆。听了客人们的询问,半晌没有吱声,后来突然一头向车撞去,撕心裂肺般地哭喊:娘啊,坑死孩儿了!坑死了呀……客人们慌忙阻拦,晚了一步,程掌柜的额头已经血流如注了。

    ⑩眼见这般惨景,众人又愧又恨,像程掌柜这样的孝子,还有人胡乱编排,这是缺了八辈子的大德!等到怒冲冲地回头去寻那老乡,早已不见了踪影,追出大门外头都没找着,只有痛骂一顿祖宗解气。

    ⑪程掌柜伤得不轻,加上连日伤心、劳乏,大病了一场。

    ⑫半个多月后,鞋店重新营业,顾客盈门,比先前还要红火。程掌柜对顾客更加和气、耐心了,各类鞋精工制作,包换包修,极重信誉,还新设了小鞋专柜,缩足或放足的老太太过去很难买到合适的鞋穿,百先量脚加工定做,不额外收费,这一独家业务,坚持了几十年,如今仍为京津乃至华北一带的老人们所称道。至于程掌柜的孝子名声,则更是代代传颂不已。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篇采用倒叙手法,写程老太太不同一般的葬礼,是为了引出人物,突出程掌柜孝子的名声。 B . 程掌柜百先鞋店开业时顾客寥寥,是因为程掌柜作为孝子,要照顾母亲,推母亲出来逛街散心,无暇照顾店面。 C . “盛福鞋店掌柜的两只细眼漾出了笑意”,表明他从同乡的话中看出了程掌柜假装孝子的伎俩,为此得意。 D . 小说最后的叙述,表明程掌柜的孝子之名可以为他招来顾客,但周到贴心的服务才是经商的根本。
    2. (2) 这篇小说是运用怎样的手法刻画程掌柜的形象特征的?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
    3. (3) 这篇小说的人物写得相当鲜活,程老太太和程掌柜共同完成了“孝子”的形象塑造。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程老太太的形象。
四、文言文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醉翁亭记》(节选)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丰乐亭记》(节选)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释】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刻露:鲜明地显露。本:根据。上:皇上。

    1. (1) 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树林阴(阴影) B . 佳木而繁阴(茂盛) C . 上恩德(宣扬) D . 以名其亭焉(写下)
    2. (2)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B . 晦明/变化者 C .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D . 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
    3. (3) 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甲乙两文在描写自然美景时,都描写了花、树、霜等自然景物。 B . 甲乙两文在描绘山川美之余,还都描绘了一幅官民同游的风俗画面。 C . 甲乙两文均为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 D . 从甲乙两文可知,“醉翁亭”“丰乐亭”都是根据作者的情趣、爱好来命名的。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

五、古代诗歌阅读
  • 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1) 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B .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 . 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 . 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2. (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孟子·尽心上》中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富有深刻的含义,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该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情景默写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表现革命者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的句子是: “。”
    2. (2) 曹操《短歌行》中,作者引用《诗经》中的“”两句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
    3. (3)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老人孩童幸福生活的语句是:“。”
七、选择题组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到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做一个词人。郭沫若说陈毅“将军本色是诗人”,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______,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炼就、 憋不住、使不完的劲。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_____,大进大退。稍有政绩,便招谤而被弃;国有危难,便又被招而任用。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______的政治家。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有人说他是豪放派,继承了苏东坡,但苏的豪放仅止于“大江东去”,山水之阔。苏正当北宋太平盛世,还没有民族仇、复国志来炼其词魂,也没有胡尘飞、金戈鸣来壮其词威。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挤压、扭曲、 捋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   ),才能炸响,才能_____,学诗功夫在诗外,诗歌之效在诗外。不但我们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浮光掠影     大起大落     忧心如焚     震耳欲聋 B . 浅尝辄止     喜悲交加     忧心忡忡     振聋发聩 C . 浅尝辄止     大起大落     忧心如焚     振聋发聩 D . 浮光掠影     悲喜交加     忧心忡忡     震耳欲聋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也只要在政治之风的怂恿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 B . 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怂恿下,就能飞翔,就能燃烧 C . 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 D . 也只要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就能飞翔,就能燃烧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   )
      A . 不但我们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 B . 我们不但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 C . 我们不但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 D . 不但我们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本身魅力的艺术。
八、语言表达
  •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为了保护自己,变色龙经常换上与环境接近的颜色。人们对此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看法,以为变色龙,就可以变成什么颜色。其实,。蜥蜴类动物的皮肤变色,温度和光线是其决定因素,而且每种蜥蜴能变什么颜色也是固定的。

九、材料作文
  • 9.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古语“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意思是,一百里的路程即使走了九十里,也才算走了一半。这句古语启示我们,做事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要有毅力,要善始善终,只有走完“最后十里”,才能得到圆满的结果。在现实中,从个人的学习、生活到国家大事等等,都应该坚持走完“最后十里”。

    请根据以上材料选好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确定立意,明确文体;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