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月...

更新时间:2022-01-29 浏览次数:42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下列选项加点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qiú)       (mǎo)钉      (bǐng)弃    慰(jiè) B . (bèng)涌      (zhì)热      着(zháo)恼    (xiān)云 C . 雕栏玉(qì)    句读(dòu)      百(gě)      (xiē)入 D . 六艺经(zhuàn) (xià)隙      讪讪(shàn)    忸(nì)
  • 2. 下列选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代表作有《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等。 B . 秦观,字少游,南宋文学家,“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出自秦观之手。 C . 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D . 雪莱,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代表作有《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
  • 3.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 .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C .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 . 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
  • 4. 下列选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劝”有“勉励,鼓励”的意思。“劝学”即勉励人要不停地学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B . 《师说》中“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师说”即“说师”,解说关于从师求学的道理。 C . 词,又称长短句,是配合音乐歌唱的。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 D . 新格律诗派,胡适、徐志摩等人发起成立新月社,因提倡现代格律诗而成为有影响的社团,其中,郭沫若提出的“三美理论”,即诗歌具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基础。
  • 5.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就砺则利:金属制的刀斧 B . 而闻者:清楚 C . 江河:超过 D . 而不舍:刻
  • 6.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而招              积成德,而神明自得 B . 故木受绳则           假舟楫者,非能 C . 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 D . 假舆马者,非足也     尸百万,流血千里
  • 7. 下列选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步”,跨出两脚为“跬”。 B . 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走十天。驾,一天的行程。 C .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是先秦时期儒家最后一位代表人物。 D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君子”指的是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 8. (2020高一上·双鸭山月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 , 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B . 人们提到秋白同志,总会说起他是那样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自己。 C . 回首分手的时候,你我风华正茂 , 曾几何时,双鬓已然秋霜! D . 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 , 他都能谈得来。
  • 9.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文化类节目《经典咏流传》中,《登鹳雀楼》《咏鹅》等国人耳熟能详的诗词作品,被配以流行音乐重新演绎,获得无数好评和赞赏。

    ②这本书收录了中外史上经典广告案例,其中不乏脑洞大开、想象新奇又带给人冲击力的作品,这些作品令人拍案叫绝

    ③在新产品的研发过程中,研发者必须进行独出心裁的设计,在关键技术上绝不可以拾人牙慧

    ④张教授是著名的民间收藏家,他深谙艺术,附庸风雅 , 搜集了大量的名人字画,部分藏品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⑤身处社会转型期,我们要坚定信念,放眼未来:越是众声喧哗,越需要头脑清醒;越是迷雾重重,越需要目光如炬

    ⑥一年一度的智电汽车投资者大会日前在我市召开,相关行业的精英们齐聚一堂,坐而论道 , 共论智电汽车发展新趋势。

    A . ①②⑤ B . ①④⑥ C . ②③⑤ D . ③④⑥
  • 10. (2020·浙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严重威胁全人类的健康与福祉,也暴露了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上的短板,推进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B .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自从首次飞行任务展开以来,各参研参试单位和全体同志团结拼搏,经历严峻考验,克服重重困难,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C .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新思路,各地广泛开展的网络扶贫活动,让扶贫工作受益范围更广,使更多的群众有了存在感。 D . 汽车影院以停车空间为电影放映场地,通常设置超大银幕,观众坐在私家车内就可以看到大银幕上清晰稳定的图像和车内收音机上接收的电影原声。
  • 11. (2020高一上·双鸭山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每一件青铜器如果说都铭记着一段尘封的历史,那么青铜器修复工作便是将这些破碎的记忆重新拼补起来。 B . 相比于读者更为熟悉的纵横飞跃式的科幻作品,《北京折叠》抛弃了建构一个宏大体系的做法,用非常细腻的笔触,反映了普通人的生活。 C . 有关统计调查显示,近几个月我市空气质量下降,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严重超标。环保专家分析认为,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是污染源的首要因素。 D . 中国网络直播行业得到迅猛发展,在经历了近一年的行业爆发式增长之后,随着互联网巨头纷纷加入,行业监管趋严,我国的网络直播行业进入平稳增长。
  • 12. (2020高一上·双鸭山月考)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
    A . 那本书是我弟弟最喜欢的书籍,他一直舍不得借给别人,请你务必按时奉还。 B . 面对网友对某主播因紧张而导致口误的调侃,该主播在受访时回应: 主播出错纯属正常,大家不要苛责。 C . 黄教授患上重感冒,不能与会,于是给主办方发短信说明情况:偶染小恙,不能如约赴会,还望海涵。 D . 一对闺蜜逛商场,同时喜欢上店家仅剩一套的新款衣服,其中一位说:你穿上更漂亮,我还是割爱吧。
  • 13. (2016高三上·天水期中)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自古以来,中国有着广大的诗歌需求,甚至有一种诗歌崇拜的氛围,在其背后,是因为中国有着广大的心灵市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而其目的是为了不断提升境界也就是心灵层次,从而不断自我超越,最终达到安心

    ②而诗歌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一种心灵的学习或者说学问

    ③好的诗歌作品能让他人读了以后感到动心

    ④而这一点,也许正是当代人最需要和最渴求的

    ⑤体验诗中情感,领悟诗中意境,同样达到安心的效果

    ⑥诗歌的起源是感于心动于情,其过程是从心出发,用心写作,也可以说是一个修心的过程

    A . ⑤②③④⑥① B . ②⑤①③⑥④ C . ⑤④②①③⑥ D . ②⑥①③⑤④
二、其他
三、情景默写
  • 15. 理解性默写。
    1. (1) 《沁园春·长沙》中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
    2. (2) 《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的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
    3. (3) 《虞美人》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
    4. (4) 《鹊桥仙》中表明感情天长地久,不在一朝一夕的句子: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
  • 16.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中国传统诗论普遍认为,真正的好诗是“神品”“逸品”,其中有一种似乎是人力难以达到的“东西”,可称之为“天机”“灵气”等。如果用现代诗学术语说,这就是诗的潜在次序或深层结构。这种潜在次序或深层结构是怎样发现的呢?中国古代诗学对此的回答是有分歧的,形成了“苦吟”和“快吟”的对立。“苦吟”派以中唐以后的幸郊、贾岛等为代表,“快吟”派以苏轼为代表。苏轼认为写诗不必冥思苦搜、琢刻藻绘,要快吟,要“冲口而出”,“无意于佳乃佳”。苏轼的观点作为古代诗学的一种理论,广有影响。

    “无意于佳乃佳”“冲口而出”实际上提出了一个诗学悖论。一方面,诗人无意于诗,无意于佳;可另一方面却在不经意间“冲口而出”,而有了诗,有了佳诗。这种思路并非苏轼首创,《淮南子·说山训》就有:“求美不得美,不求美则美矣。”《历代名画记》也有:“夫运思挥毫,自以为画,则失于画矣;运思挥毫,意不在于画,故得于画矣。”苏轼的“无意于佳乃佳”是对这一思路的新的发挥。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苏轼的“无意于佳乃佳”是反对为写诗而写诗、为艺术而艺术,强调写诗的社会功利目的,强调有感而发。这样,诗就是不吐不快、无所避讳的率真之词,无意为诗而终为传世之佳作。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无意于佳”,即在写诗时精神完全放松,不把写诗当作一回事,不去冥思苦想;“乃佳”,即是在这种不经意间“冲口而出”倒创作出了佳篇。表面上看,诗人的精神状态与产生的结果是矛盾的,实际上却符合心理活动规律。

    首先,覃思竭虑的精神状态,对科学研究来说十分必要,但对写诗这种审美创造活动来说有时就未必好。因为这种精神状态意味着诗人处于有意识注意中。有意识注意,使诗人完全清醒,意识聚焦并高度活跃,这样诗人的思维是准确的、谨严的、规范的,但也可能由于思维过于准确、谨严、规范而陷入狭隘,不能自由挥写,无法寻找到“灵气”与“天机”。格式塔心理学对意识聚焦作了详尽的研究,证明人类的大脑有一种压倒一切的需要,这就是从眼前任何杂乱形式中选择出一种准确、集中、简单的模式来。对于诗这种复杂的充满自然灵气的结构来说,意识聚焦的这种选择性、集中性、规范性和准确性太缺乏伸缩性与张力了。这也正是苏轼主张“无意于佳”“冲口而出”的原因。

    其次,诗歌创作是有意识与无意识结合的产物。对诗人来说意识诚然是重要的,但无意识是辽阔的“非洲大陆”,资源非常丰富,营养特别丰足,如果完全没有无意识的滋养,诗歌创作也难以达到极致。苏轼之所以强调“无意于佳乃佳”,强调“冲口而出”,其原因之一就是发现了无意识对诗歌创作的作用。如果说“苦吟”派更重视求助于意识的话,那么“快吟”派则更重视求助于无意识。因为在“无意”的情形下,人的精神放松了,意识对无意识的压力减小了,这时无意识就可能冲破意识的“防卫”,出来施展它的才能。这样,诗人就会出现一种神思恍惚的、弥散的、具有张力的审视和快捷的捕捉,这可能是最富于创造性的一瞬间,自然灵气似乎不思而至,意外佳构仿佛纵手而成。

    当然,苏轼强调“无意于佳”“冲口而出”,并不是无条件地乱嚷乱叫。他认为要达到“无意于佳乃佳”的创作境界,既要长期“科学”,又要为人豪爽,即以创作主体的学问与性格为条件。诗人只有在根柢深厚、自身强大而具有很强的驾驭能力的情况下,才能做到胸有成竹,达到“无意于佳乃佳”的境界。

    (摘编自童庆炳《诗的潜在次序的发现——释“无意于佳乃佳”》)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传统诗论认为,真正的好诗蕴含“天机”“灵气”,而现代诗学不认同这种看法。 B . 社会学和心理学两个角度的分析,都揭示了“无意于佳”的创作态度如何能产生佳作。 C . 格式塔心理学通过研究认为,对诗歌创作而言,意识聚焦存在缺乏伸缩性与张力之弊。 D . 若精神放松,无意识就可能在神思恍惚的审视中冲破意识的“防卫”,促成佳作诞生。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围绕苏轼的诗学思想,无揭示内酒和思想渊源,再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最后指出达成条件,逻辑上逐层递进。 B . 文章引用《淮南子·说山训》和《历代名画记》中的话语,意在论证“无意于佳乃佳”这一诗学悖论并非苏轼首创。 C . 文章对两种心理活动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此阐明诗人在“无意于佳”的状态下能收获佳作,实则符合心理活动规律。 D . 文章使用喻证法,以资源丰富、营养丰足的“非洲大陆”喻指无意识,形象地论述了无意识对诗歌创作的巨大作用。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进行诗歌创作时,以孟郊、贾岛等人为代表的“苦吟”派冥思苦想,雕琢语言,反复推敲,更注重求助于意识。 B . “无意于佳”“冲口而出”的创作方式,能让意识聚焦无法形成,从而使诗人免于陷入狭隘,有利于发现“天机”。 C . 覃思竭虑的精神状态之所以对诗歌创作和科学研究作用有别,是因为作诗与科研相比,二者的思维方式不尽相同。 D . 南宋诗人刘克庄认为:“不求工而自工者,非有大气魄、大能量不能。”这种看法与本文论述的重点基本相同。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 1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棋里棋外

    顾文显

    “爱卿毕竟非是当年可比了。”皇上起身,拈了下浓密的胡须,有几分心疼,也有几分无需掩饰之得意。

    师傅有些遗憾:“棋输一步。那个车丢得实在可惜。”皇上下棋,曾是他手把手教出来的,而今初登大宝,莫非是棋仗人势,棋风一下子就凌厉了许多。师傅开局还略占上风,但到僵持阶段,不慎被皇上抽掉一车,而后步步苦撑,直到败北。

    尚高是个没品级的平民,这是头一回得以亲见师傅与皇上对弈。然而,此夜皇上高兴,竟然下驾到师傅府上,说要与师傅过三招。按规矩,尚高与师弟们都要回避的,可皇上说了一句话:“留一个在身边伺候的吧。”尚高便有了这个机缘。

    但尚高这棋看得犯堵。

    师傅是何等高超的棋手。师傅当年15岁便杀败过所有敢叫阵的棋手,所以得名“镇京都”。幸遇先皇爱棋,把师傅召在身边,再后来便让师傅为太子师。师傅如鱼得水,竭尽全力把太子调教成仅次于他本人的棋手。

    登基后皇上国事繁忙,棋便下得少些,但只要有空闲,定召师傅手谈,皇上把象棋也称作手谈,那一时期,象棋的地位便盖过了围棋。师傅当仁不让,谦逊过后,君臣一番厮杀,师傅被送回来常常敲过三更。回来之后,师傅总是面壁思考,不断复盘,最后遗憾地摇头又昂首:“老了?我还不服气呢。”

    这三局厮杀,虽是跪着观看,尚高这种境界的棋手已经历历在目,他暗自替师傅着急,心都要从嗓子眼里蹦出,师傅这是明明白白的昏招,若是换了他尚高,一定杀那得意忘形的皇上片甲不留!

    师傅看出他的心结,扫他一眼:“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站着说话,自然不会腰疼!”

    尚高只能点头称是。师傅如父。然师傅教诲过,为棋,当场不让父,举手不留情。师傅的对手是当今天子,他肯定是心有余悸,落子时不免手软,如此心境,焉得不败!

    尚高默默期待,一旦有机会,他会替师傅把这正气扳回来。皇上怎么了?下棋嘛,又不是真的动刀动枪。

    这一天终于让尚高等到。太监过来宣召师傅去侍弈,而师傅重病在床。太监又传旨,着昔日在旁伺候过一回的徒弟伴驾。

    尚高胸有成竹地跟着太监进了皇宫。

    这大半夜真是痛快淋漓呀,尚高杀败皇上两局,和一局。皇上盯了他半晌,说了三个字:“好,好哇!”

    回到师傅跟前,尚高眉飞色舞:“皇上又何足惧哉,你硬他就软。开始想占我便宜,徒儿也让他知道师傅是让着他的!”

    师傅的脸惨白得如同身后的石灰墙。他沉吟良久,让尚高师弟们扶他坐起:“尚高,你赶紧换身衣服,混到城门附近。城门一开,即刻出城,从此更名改姓,不得再提‘棋’字!”

    “为什么呀,师傅。不就下个棋嘛。”

    师傅说,皇上日理万机,管的是国家大事,下下棋无非是歇息脑子,人家岂能天天如我辈等泡在棋谱里?你不知深浅,得意忘形,逞小人之势,已犯下欺君之罪,皇上岂能容你?赶紧走!

    尚高还在困惑。

    师傅说:“为师是告诫尔等,棋品乃人品。可这棋外功夫比棋局里更是要紧。面对圣上,你怎么可以不守为臣之道。”

    正说着,人呼圣驾到!

    师傅吐出一口血:“尚高,你小小年纪,只怪为师毁了你这株好苗子。今夜重病,岂非天绝你也……”

    而皇上已径自入室,对跪在地上的师徒们笑笑:“老爱卿这次病得好!”

    皇上扳着手指,细说深夜驾临的目的。平时他与老师傅对弈时占上风,满以为自己棋艺长进或者师傅年纪渐老,但今夜与尚高对弈,才知道,从前师傅是让着自己的。为什么呢?只因为自己是皇上。

    “尚高初生牛犊,性情率真,一番搏杀,让朕意念清醒,大功,当重用;老爱卿委婉侍驾,也是用心良苦,重赏。”

    皇上当场立誓,为君主者,理应为万民谋福,分一份心,则毁一份帝德,故从此戒棋。

    “下棋的事,应由尔等为之。”

    师傅惭愧得无地自容:“老臣只揣摩了棋外,却不知万岁棋(其)内。今日师徒本当一人丢命,却皆大欢喜,是因千载难逢的圣明皇上。此老臣与尚高之福,更是万民之福啊。”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12期)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文章前两段向读者展示了师傅与皇上下完棋后的情形,皇上因师傅输棋感到心疼,但自得的神态并没有掩饰;师傅反思自己棋艺不精。 B . 尚高终于有机会与皇上下棋,他使出浑身解数,最终赢了皇上,为师傅出了一口气,但在这之前他一直不知道师傅是让着皇上的。 C . 师傅所说“老臣只揣摩了棋外,却不知万岁棋(其)内”,用了双关的手法,表达了自己的愧疚之情,同时也是对皇上的高度赞扬。 D . 本文情节吸引人,尚高与皇上下棋,不知轻重,赢了皇上,读者很为他捏一把汗;但皇上来到师傅家,表明自己的心意,才让读者放了心。
    2. (2) 文中的师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进行概括分析。
六、文言文阅读
  • 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宋琪,字叔宝,幽州蓟人。少好学,晋祖割燕地以奉契丹,契丹岁开贡部,琪举进士中第,署寿安王侍读,时天福六年也。幽帅赵延寿琪为从事,会契丹内侵,随延寿至京师。延寿子赞领河中节度,署琪为记室。赞镇庐州,表为观察判官。部有冤狱,琪辨之,免死者三人,特加朝散大夫。太宗为府尹,初甚加礼遇,琪与宰相赵普、枢密使李崇矩善,出入门下,遂恶之,乃白太祖出琪知龙州,移阆州。太宗即位,召赴阙。八年春正月,擢拜右谏议大夫、同判三司。三月,改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是秋,上将以工部尚书李昉参预国政,以琪先入,乃迁琪为刑部尚书。十月,自员外郎岁中四迁至尚书为相。九年九月,上幸景龙门外观水硙,因谓侍臣曰:“此水出于山源,清冷甘美,凡近河水味皆甘,岂非余润之所及乎?”琪等对曰:“实由地脉潜通而然,亦犹人之善恶以染习而成也。”端拱初,上亲耕籍田,以旧相进位吏部尚书。二年,将讨幽蓟,诏群臣各言边事。琪疏上,琪本燕人,以故究知蕃部兵马山川形势。上称之。俄又上奏疏奏颇采用之淳化五年蕃将李继迁寇灵武贼帅李顺攻劫州县琪又上书言边事奏入上密写其奏令边将择利而行

    至道元年春,大宴于含光殿,上问琪年,对曰:“七十有九。”上因慰抚久之。二年春,拜右仆射,特令月给实奉一百千,又以其衰老,诏许五日一朝。琪素有文学,颇谐捷。二年九月被病,令其子贻序秉笔,授辞作《多幸老民叙》,又口述遗表数百字而卒。赠司空,惠安。在使府前后三十年,周知人情,尤通吏。在相位日,百执事有所求请,多面折之,以是取怨于人

    (节选自《宋史·列卷二十三》)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俄又上奏疏\奏颇采用之\淳化五年\蕃将李继迁寇灵武贼帅\李顺攻劫州县\琪又上书言边事\奏入\上密写其奏\令边将择利而行\ B . 俄又上奏疏\奏颇采用之\淳化五年\蕃将李继迁寇灵武\贼帅李顺攻劫州县\琪又上书言边事\奏入上\密写其奏令\边将择利而行\ C . 俄又上奏\疏奏\颇采用之\淳化五年\蕃将李继迁寇灵武\贼帅李顺攻劫州县\琪又上书言边事\奏入上\密写其奏令\边将择利而行\ D . 俄又上奏\疏奏\颇采用之\淳化五年\蕃将李继迁寇灵武\贼帅李顺攻劫州县\琪又上书言边事\奏入\上密写其奏\令边将择利而行\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征辟是中国古代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朝廷召之称征,三公以下召之称辟,选拔那些有名望的品学兼优的人士,或备顾问,或委任政事。 B . “至道”是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行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首创年号。宋太祖的年号有建隆、乾德、开宝三个。 C . 刑部,六部之一,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其余五部为吏、户、礼、兵、工部,各部最高长官为尚书,副长官为侍郎。 D . “谥”即谥号,古代君王、诸侯、大臣、后妃等死去,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一个带有褒扬性质的称号。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宋琪严恪职守。他在担任庐州观察判官期间,为有冤屈的犯人辨明案情,使得三人免于死罪。 B . 宋琪深受信任。太宗一直对他以礼相待,即位以后立即召宋琪进京,一年中四次升迁,任宰相。 C . 宋琪年高望重。他八旬被授右仆射,月俸丰厚,诏许五日一朝,死后被追封司空爵位,谥惠安。 D . 宋琪有才能。他博学能文,才思敏捷,幽默诙谐;为官几十载,了解世态人情,尤其通晓吏术。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在相位日,百执事有所求请,多面折之,以是取怨于人。

七、古代诗歌阅读
  • 1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伤春

    陈与义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 , 疲兵敢犯犬羊锋。

    【注释】①1129年冬,金兵渡江,攻破临安,宋高宗从海上奔逃。1130年春,金兵又攻破明州,宋高宗奔逃到温州,当时诗人流落在湖南,该诗作于此时。②甘泉,宫名,秦始皇筑的行官,汉武帝时有所增筑。③向延阁,名子諲,当时做长沙太守。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诗歌的第二句,写边塞的烽火照亮了甘泉宫,以汉朝之事比况金兵逼近京都,用典贴切,形象化,与第一句形成因果关系。 B . 三、四句中“初怪”与“岂知”互相呼应,句法灵活,“穷海看飞龙”是指皇帝逃到偏远的海上。 C . 颈联化用诗句,对仗贴切、工整,紧扣题目“伤春”,写诗人白发如霜,对处处烟花燃放的景象都无心欣赏。 D . 尾联落笔有力,写出了向子諲以疲惫力弱的部队,敢于抵挡金兵的入侵,“犬羊”一词是对金人的蔑称。
八、命题作文
  • 20. 根据要求作文。

    连绵的阴雨过后,一缕阳光会让人神清气爽;冬日的阴霾过后,一缕阳光会给人带来一丝温暖。人在生活中也会时时遇到阳光,也许是伤心时他人一句鼓励的话,也许是遇到困难时他人伸出的一只援助之手,也许是遭遇挫折时他人一个信任的眼神……这些“阳光”,会让你拂去心中的阴云,感受到人性的温暖。

    请以“收集阳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