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湖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调研测试...

更新时间:2022-02-15 浏览次数:3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披发左(rèn)  尔(zhuó)  股之臣(gōng)   訚如也(yín)   B . 不射宿(yì )  尔(kēng)  虎豹之(kuò)    歌之声(xuán) C . 不发(fěi)  尔(wǎn)  人焉哉(sōu)     风乎舞(yú)   D . 素以为(xuàn)笑(shěn)  然成章(fěi)     暴虎河(píng)
  •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中国文化,从来都不是固步自封的。它如海纳百川般吐故纳新,稳稳地承载着中国人的文化特征与生命基因,绵延不绝,生生不息,在新时代正焕发出崭新的光彩。 B . 闲暇时,总喜欢这样,轻捻心中那抹岁月的暖,湎怀过往。最爱在一米阳光的温馨里,捡拾一枚落红的枫叶,藏于心里,于是,那丝丝缕缕切入肌肤的柔暖,熨帖心灵! C . “史上最热五一小长假”并非空穴来风。“五一”假期首日火车票开始发售时,很多车次放票不到10分钟就已售磬,用火爆一词形容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D . 三月的新芽,迎来四月的嫩绿,三月的清香,换来四月的浓郁。柳枝婀娜,山峦叠翠,处处芳菲浸染。海棠阵阵的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曼开来。
  • 3.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等表演艺术综合而成。戏曲的剧种       ,表演形式丰富多彩,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念、做、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        。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形式。这种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它将各个艺术门类        ,而且还体现在它        的表演艺术上。各种不同的艺术因素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通过演员的表演实现戏曲的全部功能。

    A . 百花齐放    标新立异  融会贯通  美轮美奂 B . 灿若繁星    独树一帜  触类旁通  美轮美奂 C . 百花齐放    独树一帜  融会贯通  精彩绝伦 D . 灿若繁星    标新立异  触类旁通  精彩绝伦
  •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现在围棋培训的火爆,似乎与过去全民学奥数并驾齐驱,甚至赶超的态势,无论中心城区还是市郊,几乎每一个商圈都入驻了几家青少年围棋培训机构。 B . “燃灯校长”张桂梅教书育人,用知识改变贫困山区女孩命运,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

    传递,她要化作一束光,照亮了大山里女孩的梦想。

    C . 语言记录了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传统知识和实践经验,这一知识宝库促进了人类发展,见证了人类改造自然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D . 金融业是上海的支柱产业之一,我们将在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安全的前提下加速金

    融业开放力度,更好地吸引聚集各类金融机构。

  • 5. 下列各句填入文中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车子行驶在油亮的马路上,道路两旁的树木一排排涌过来,如一群身着彩裙的女子。先入眼的是榆树,       。有几头黑花奶牛早已等在那里,晃着短尾巴舔舐地上的树叶,一时半会儿还不能吃完。车子一晃,一排白杨树金灿灿地压过来,杨树穿成黄金甲的模样,片片金叶的明艳,亮得我睁不开双眼。杨树的枝条刺破天空幽蓝的包浆,有大朵的白云飘过来,任性地铺开。

    ①树干粗短          ②一棵棵敦实地站着   ③树下的绿荫也是圆圆的

    ④风摇下青青黄黄的叶片       ⑤枝丫发育成一个蓬松的圆

    A . ②①⑤③④ B . ①⑤③④② C . ①③④②⑤ D . ②⑤③①④
  •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以为直者                    讦:追究,查办 B . 异乎三子者之                  撰:杜撰 C . 见其不知量也                  多:多数 D . 不见宗庙之美,百之富          官:房舍
  • 7. 对下列句子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人的过错,各自取决于他所属的党派。 B . 礼以行之,孙以出之——按照礼来实践它,用谦逊的态度谈论它。 C .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恕矣——对自己宽厚而对别人刻薄,就远离宽恕了。 D .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四季运行,万物生长,天还用说什么呢?
  • 8.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送人过卫州

    杨巨源

    忆昔征南府内游,君家东阁最淹留。

    纵横联句长侵晓,次第看花直到秋。

    论旧举杯先下泪,伤离临水更登楼。

    相思前路几回首,满眼青山过卫州。

    A . 首联追溯过往,当年与友人在征南幕府共事,也曾在友人家常逗留,足见两人相知之深。 B . 颔联转写别后重逢的场景,纵意联诗通宵达旦,尽情赏花直到秋来,极言今日相聚之欢。 C . 别筵上情难自抑,未饮下泪;行舟已远,犹复登楼远眺:颈联描摹送别之景,如在目前。 D . 无论叙事还是描写,语言朴实无华,不刻意雕琢,而诗意醇厚,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在弹幕功能发展初期,青少年是其发展与应用的主力军,他们拥有更高的接受度和创新能力,能带动新的功能与技术更快走向市场,弹幕在这类群体的推动下能快速郁勃于网络也不足为奇。弹幕作为视频观看中的一种评论功能,它的出现不仅能使用户在视频观看中实时浏览评论和发送评论,根本性的变革在于它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对话工具。参与对话的主体不再是以往的一对一的模式,而是以所看的视频为原始材料,弹幕为技术工具,形成了以观看视频并打开弹幕的人群为潜在沟通群体的多对多的全新对话空间。与以往社交平台中的沟通不同,弹幕只出现于视频播放中,因此各类秩序规范的约束会相对困难,受众更加倾向于在这样的环境中完成自我表达,他们之间交流也更加顺畅,从而倒逼传播者与创作者不断提高制作水准。

    互联网迅速发展,使处于信息社会中的人们,逐渐在技术作用下变成了漂浮于汪洋中的孤岛。人具有社会性,有时需要在互动中找寻自我价值,需要与人沟通来获得满足感。“弹幕”的出现使观看视频这个相对私密的个人活动开始出现互动感。弹幕文本叙事风格大多以轻松搞笑幽默为主。弹幕作为视频中即时评论与互动的文本,体现了用户对主流文化的调侃,对主流价值观的颠覆与解构,弹幕使用的受众通过戏谑的话语传播,轻松搞笑的吐槽,不断对视频文本进行加工与重组,受众的集体价值与倾向在这样的二次创作中展现。

    无论是有强烈现场感的直播互动弹幕,还是情感化的、占满屏幕的视频弹幕,都会给人强烈的仪式参与感,这种“虚拟在场”的情感共鸣,使得参与弹幕发送和浏览的受众都产生了由互动带来的狂欢。与其他社交媒体中的观点表达不同,弹幕的属性更自由与开放,不按照时间顺序机械的排列,更像是广场中随意的发言,同时又借由科技的作用保存于视频的某一个时段,消除了时空中的距离感,拉近了视频观看中互动的受众。同时在弹幕中,没有在公共空间中极具话语权和影响力的KOL (关键意见领袖)存在引导观点,使得文本更加贴近于受众自身的情感状态,受众在此刻具有身份隐匿的平等感,通过或讽刺或调侃的话语,不断进行文本与情感的互动,在这一过程中参与其中的受众都得到了情绪的释放,达到了狂欢的作用。

    (摘编自白怡雯《从受众视角分析弹幕兴起的原因》)

    材料二:

    弹幕里充满了各式各样有趣的灵魂。在B站重温四大名著,无异于加入了一场集体怀旧。这令我们不难想起席勒的著名论断:“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人。”那么,弹幕的游戏性与趣味性,对于其追随者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真的可以带来更美好的人生状态吗?

    必须承认,弹幕文字游戏的创造门槛与理解成本都极低。时至今日,弹幕的飞翔,也不能摆脱这一噩梦。鉴于弹幕运动速度飞快,且面向最广大的受众,所以必须令人“秒懂”,否则将坠落于语言之海。秒懂的前提,是对庸常的臣服,这不仅是指对于媒体流行语的追随,更指向一种“自诩快乐的末人心态”。自嘲或嘲讽,均跳不出金箍棒画下的“安全圈”,保持在尚不触及本质的限度内。弹幕语言游戏,是从云端抛来的断断续续的经验碎片,其将四大名著融化降解,转变成一种轻型的、实用的人生法则。一句句俏皮话,将潜意识外化为文字趣味,就这样,弹幕暴露着人们“多快好省”的幽默感。

    在热衷弹幕的人看来,弹幕具备野蛮生长的创发力。与口头表演一样,弹幕业已创造出了许多“套话”与流行语。比如缩略语就正是近年常见的网络用语类型,以极其经济的拼音缩写,提高了沟通的效率,召唤出固定的、集体性的反应模式,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语言的“失焦”。格套无可厚非,但其中令人上瘾的传染力造成的传播效应,以及凌驾于差异性表达之上的霸权地位,恐怕与解放创造力的初衷恰好相反。

    弹幕的趣味不仅是套路化的,也是相对的。区别于规范化的文学读写,它本身就被加冕为“快乐与创造力的福地乐土”。对于“自发性”“自由度”的无限肯定,势必掩盖“自由”背后的体制,弹幕场域的游戏规则与反应方式,正在发挥的主导作用。这一规则并非由游戏者共同制定,而是由“趣味”的治理术生成,其操纵者乃是资本—-平台—-流量的三位一体。“三位一体”再叠加超级技术,正在强势改变人们的生活环境,培养固定情境下的消费“习性”,进而重塑他们的文化趣味与生活方式。人们看不见“趣味”的后台,而只是将之视为人性自然,“趣味”的治理术也就顺畅无比了。在最为讽刺的意义上,不断制造继而满足人的欲望,不正是最“人道”的生财之道吗?

    (摘编自李静《弹幕版四大名著:“趣味”的治理术》)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青少年是弹幕发展与应用的主力,他们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同时也能带动新的功能与技术加速融入市场,推动弹幕的发展。 B . 弹幕的受众通过戏谑的话语传播,对视频文本进行加工与重组,体现了其对主流文化的调侃,对主流价值观的颠覆与解构。 C . 弹幕用户在保持尚不触及本质的限度内,将四大名著转变成一种轻型的、实用的人生法则,是为了让观众秒懂。 D . 缩略语以经济的拼音缩写,召唤出固定的、集体的反应模式,必然会带来语言的“失焦”,影响弹幕用户的差异化表达。
    2.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与以往的社交平台不同,弹幕的对话主体数量增多,对话的规则约束较少,受众更加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由表达。 B . 弹幕给人以强烈的仪式参与感,借由科技手段拉近受众距离,其文本也更加贴近于他们的情感状态,达到了狂欢的作用。 C . 弹幕区别于规范化读写,是“快乐与创造力的福地乐土”,它正在重塑我们的文化趣味和生活方式,是一种人性自然的体现。 D . 人们对于“自发性”“自由度”的无限肯定,势必会让弹幕背后的资本—平台—流量操纵的“趣味”的治理术变得更加顺畅。
    3. (3) 弹幕有哪些弊端?请依据两则材料简要作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0分)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乞丐

        契诃夫

    ①“仁慈的老爷!行行好,诸顾念一下我这个不幸的挨饿的人。我三天没吃东西了……身无分文,没有住处……向上帝起誓!我当了八年的乡村教师,后来由于地方自治局搞鬼丢了职位。我成了诬告的牺牲品。这一年来,我没有工作,失业了。”

    ②律师斯克沃尔佐夫打量着这个求告的人,瞧瞧他那件灰蓝色的破大衣,混浊的醉眼和脸上的红斑,他觉得以前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人。

    ③“听着,在前天,我好像在花园街遇见过您,”他说,“不过那时您对我说您是被开除的大学生,没有说是乡村教师,还记得吗?” 斯克沃尔佐夫大发脾气,毫不留情地痛斥这个求告的人。对方的无耻谎言唤起他嫌弃和厌恶的心情,侮辱了他,斯克沃尔佐夫十分喜爱和看重自身就有的品德:善良,敏感的心,对不幸的人们的同情。这家伙一味说谎,利用别人的仁慈,恰恰亵渎了他出于纯洁的心灵喜欢周济穷人的一片好意。破衣人起先一再辩解,对天发誓,但后来不作声了,羞愧得低下了头。

    ④“先生!”他说,一手按到胸口,“确实,我……说了谎!我不是大学生,也不是乡村教师。这些都是胡编的!我原来在俄罗斯合唱团里任职,由于酗酒,我被赶了出来。可是叫我有什么办法?……叫我有什么办法呢?”

    ⑤“胡说!您总能找到借口!那么,您愿意去劈柴吗?”

    ⑥“好吧,我可以劈……”

    ⑦斯克沃尔佐夫张罗起来,他不无幸灾乐祸地搓着手,把厨房里的厨娘叫了出来。“是这样,奥莉加”他对她说,“把这位先生领到板棚里去,让他劈木柴。” 破衣人耸耸肩膀,似乎有点摸不着头脑,犹豫不决地跟着厨娘去了。斯克沃尔佐夫赶紧走进餐室。那里的窗子正对着院子,可以看到堆放木柴的板棚里和院里发生的一切。斯克沃尔佐夫站在窗前,看到厨娘和那人从侧门进了院子,踩着肮脏的雪朝板棚走去。奥莉加气呼呼地打量她的同伴,把胳膊肘向两旁甩着,打开锁着的板棚,砰一声恶狠狠地推开了门。

    ⑧“大概我们妨碍这女人喝咖啡了,”斯克沃尔佐夫想道,“这么个凶婆娘!”接下去他看到,那个冒牌教师和冒牌大学生坐到木墩子上,用拳头支着红腮帮,想起心事来。厨娘把一把斧子扔到他脚旁,恶狠狠地啐了一口,而且,看她嘴的动作可知,她开始骂人了。破衣人迟迟疑疑地拉过一块木柴,把它放在两腿中间,胆怯地用斧子砍下去。

    ⑨一小时后,奥莉加来了,报告说,木柴已经劈好了。“拿着,把这半卢布交给他”斯克沃尔佐夫说,“要是他愿意,让他每月的头一天都来劈柴……活儿总是有的。” 到了下月一号,那个破衣烂鞋、形同乞丐的人又来了,又挣了半卢布。

    ⑩两年过去了。有一天,斯克沃尔佐夫站在剧院的售票处付钱买票的时候,看到身旁站着一个身材矮小的人,翻着羊羔皮领子,戴一顶旧的海狗皮帽子。这个矮小的人怯生生地向售票员要一张顶层楼座的票,付了几枚五戈比铜币。

    ⑪“卢什科夫,是您呀?”斯克沃尔佐夫问,认出这个人就是他家以前的劈柴工。“喂,怎么样?现在做什么事?日子过得好吧?”

    ⑫“还可以,现在我在一位公证人那里工作,每月拿三十五个卢布,先生。”

    ⑬“哦,谢天谢地。太好了!我为您感到高兴,非常非常高兴,卢什科夫!要知道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我的教子。要知道这是我把您推上了正道。您还记得我当时如何痛斥您吗?您那时在我面前窘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好了,谢谢,亲爱的朋友,谢谢您没有忘了我的话。”

    ⑭“谢谢您那些好心的话和好心的行动。您那时讲得很出色。我既感激您,也感激您家的厨娘,求上帝保佑这个善良而高尚的女人身体健康!您那时讲得很正确,这一点,我当然至死都感激不尽。不过,说实在的,真正救我的是您家的厨娘奥莉加。”

    ⑮“这是怎么回事?”

    ⑯“是这样。当初我去您家劈柴,我一到,她总是这样开始:‘唉,你这个酒鬼!你这个天地不容的人!你怎么不死呀!’然后坐在我对面,发起愁来,瞧着我的脸,哭着说:‘你是个不幸的人!你活在世上没有一点快活,就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你这酒鬼,也要下地狱,也要遭火烧!你这苦命人啊!’您知道,尽是这类的话。她为我耗了多少心血,为我流了多少眼泪,这些我没法对您说。但重要的是,她替我劈柴!要知道,先生,我在您家里连一根柴也没有劈过,全是她劈的!为什么她要挽救我,为什么我瞧着她就决心痛改前非,不再酗酒,这些我对您也解释不清。我只知道,她的那些话和高尚的行为使我的心灵起了变化,是她挽救了我,这件事我永世不忘。不过现在该入场了,里面正在打铃。”卢什科夫鞠躬告辞,找他的楼座去了。

    (有删改)

    1. (1) 第②段和第⑩段都写到“乞丐”的外貌,分析其作用。
    2. (2) 律师斯克沃尔佐夫在文中有重要作用,请加以分析。
    3. (3) 赏析小说第⑯段的妙处。
    4. (4) 评析本小说的思想意义。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礼》论

        【苏洵】

    夫人之情,安于其所常为,无故而变其俗,则其势必不从。圣人之始作礼也,不因其势之可以危亡困辱之者以厌服其心,而徒欲使之轻去其旧,而乐就吾法。不能也,故无故而使之事君,无故而使之事父,无故而使之事兄。彼其初,非如今之人知君父兄之不事则不可也,而遂翻然以从我者,吾以耻厌服其心也。

    吾君,彼为吾父,彼为吾兄,圣人曰:“彼为吾君父兄,何以异于我?”于是坐其君与其父以及其兄,而己立于其旁,且俯首屈膝于前以为礼,而谓之拜。率天下之人而使之拜其君父兄。夫无故而使之拜其君,无故而使之拜其父,无故而使之拜其兄,则天下之人将嗤笑,以为迂怪而不从。而君父兄又不可以不得其臣子弟之拜,而徒为其君父兄。于是圣人者又有术焉,以厌服其心,而使之肯拜其君父兄。然则圣人者果何术也?耻之而已。

    古之圣人将欲以礼治天下之民故先自治其身使天下皆信其言曰此人也其言如是是必不可不如是也。故圣人曰:“天下有不拜其君父兄者,吾不与之齿。”而天下之人亦曰:“彼将不与我齿也!”于是相率以拜其君父兄,求齿于圣人。虽然,彼圣人者,必欲天下之拜其君父兄,何也?其微权也。彼为吾君,彼为吾父,彼为吾兄,圣人之拜不用于世,吾与之皆坐于此,皆立于此,比肩而行于此,无以异也。吾一旦而怒,奋手举梃而搏逐之可也。何则?彼其心常以为吾侪也,不见其异于吾也。

    圣人知人之安于逸而苦于劳,故使贵者逸而贱者劳;且又知之为逸,而立且拜者之为劳也,故举其君父兄坐之于上,而使之立且拜于下。明日彼将有怒作于心者,徐而自思之,必曰:“此吾向之所坐而拜之,且立于其下者也。圣人固使之逸而使我劳,是于彼也。奋手举梃以搏逐之,吾心不安焉。”刻木而为人,朝夕而拜之,他日析之以为薪,而犹且忌之。彼其始木焉,已拜之犹且不敢以为薪。故圣人以其微权而使天下尊其君父兄。而权者又不可以告人,故先之以耻。

    呜呼!其事如此,然后君父兄得以安其尊而至于今。今之匹夫匹妇,莫不知拜其君父兄,乃曰:“拜起坐立,礼末也。”不知圣人其始之教民拜起坐立,如此之劳也。此圣人之所虑,而作《易》以神其教也。

    (选自《嘉祐集卷六》,有改动)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吾以耻厌服其心也        厌服:使……信服 B . 吾不与之齿              齿:并列 C . 且又知之为逸          坐:犯……罪 D . 于彼也              贱:卑贱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吾君                     而秦人积威之所劫 B . 且俯首屈膝于前以为礼       斯之谓与 C . 求齿于圣人                 谨拜表闻      D . 末也                    不知老将至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借鉴历史,认为古代的圣人如果要用礼法来治理国家,首先需要加强百姓的道德修养,如此才会有信服力。 B . 作者开篇先以“情”入手,提出人的本性是安于惯常所为,要是无缘无故改变人们的习俗,人们势必不会服从的。 C . 苏洵认为圣人使用小的权势来使天下尊崇自己的君王父兄,而这些权势不能直接告诉人,因此就用羞耻之心来相告。 D . 本文讲述“权”使人们逐渐接受礼的教化的过程,剖析历史,行文曲折婉转,显示出作者说理的艺术与气势。
    4. (4)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古之圣人将欲以礼治天下之民故先自治其身使天下皆信其言曰此人也其言如是是必不可不如是也

    5. (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则圣人者果何术也?耻之而已。

      ②何则?彼其心常以为吾侪也,不见其异于吾也。

五、默写与语言表达(18分)
  • 12.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1)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赤壁赋》)
    2. (2)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阿房宫赋》)
    3. (3) 大阉之乱,,有几人欤?。               (《五人墓碑记》)
    4. (4)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5. (5)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 13. 阅读下面的环保宣传图片,对其创意进行评价。(50字以内)

  • 14. 阅读下面文字,分点概括木拱廊桥的“独特优势”,每点不超过12个字。

    木拱廊桥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桥梁样式,因形似彩虹,又称虹桥。很多木拱廊桥历经千年风雨而屹立不倒,是因为它们有着与其他桥梁不一样的独特优势。整座桥梁结构全由大小均匀的巨大圆木纵横相置、交叉搭置、互相承托、逐节伸展,形成完整的木撑架式主拱骨架。拱架两端牢牢固定在坚实的河岸或山壁中,能很好地承受向下的荷载,因此木拱廊桥有很好的受压性能。桥面上再加廊屋,雕梁画栋,飞檐重阁,非但不增加桥的负担,反而平添稳妥,因为这重量,正好压制了拱桥结构特有的反弹力,于是廊屋和拱架珠联璧合,浑然一体,方得“廊桥”的深意。

六、作文(60分)
  • 1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阳刚之气”内涵丰富,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学校举办了“阳刚之气与当下青年”的主题论坛,老师们讨论热烈,纷纷发言。有老师说,不论男生女生,都需要培养阳刚之气;有老师认为,培养学生阳刚之气,不只是体育学科的事,也是其他学科的事;还有老师提出培养阳刚之气,关乎学生的成长,还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为广泛听取意见,学校拟发动全体同学参与讨论,共商校事。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该校学生的身份,谈谈你对学校培养学生阳刚之气的感受与思考。

    注意:题目自拟;立意、角度自选;文体明确;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