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大庆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

更新时间:2022-02-14 浏览次数:70 类型:开学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旧唐书·王维传》云:“玄宗出幸,维扈从不及,为贼所得。维服药取痢,伪称喑疾。禄山素怜之,遣人迎置洛阳,拘于普施寺。”王维在安史之乱中逃避不及,被迫出任叛军伪职,这一经历成为他终生挥之不去的创伤记忆。

    凯茜·卡鲁斯指出,所谓创伤记忆,“是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性事件的一种无法回避的经历,其中对于这一事件的反应往往是延宕的、无法控制的,并且通过幻觉或其他侵入的方式反复出现”。在王维的诗文里,创伤记忆的确反复出现,但不是通过幻觉的方式。在直接与己相关的诗文里,王维只悔罪不辩白,在为与自己有相似遭遇的他人所写的表、碑等作品里,他不仅悔罪,而且在对他人当年残酷遭遇的展现中,巧妙为自己辩白。     

    陷贼、禄山迫以伪署、被收系狱中,这些创伤记忆在王维诗文中反复出现。如《与魏居士书》云:“偷禄苟活,诚罪人也。”《责躬荐弟表》云:“没于逆贼,不能杀身,负国偷生,以至今日。”作为传统的士大夫,王维十分重视忠诚与名节,其《重酬苑郎中》云:“何幸含香奉至尊,多惭未报主人恩。草木岂能酬雨露,荣枯安敢问乾坤?”但君臣大义所负愈重,王维也愈不堪安史之乱所带来的创伤记忆之煎熬,最后竟至于舍家归佛、归隐,其《叹白发》云“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不过,细读王维诗文会发现,他在直接涉及自己的诗文中,对创伤事件往往三言两语一笔带过,且只表示戴罪有愧,不作或少作辩白,至多如《谢除太子中允表》云:“当逆胡干纪,上皇出宫,臣进不得从行,退不能自杀,情虽可察,罪不容诛……跼天内省,无地自容。”只有在《为薛使君谢婺州刺史表》《大唐故临汝郡太守赠秘书监京兆韦公神道碑铭》等诗文中,由于这些为之作文的友人与自己有相似相近的遭遇,王维才充分显示出表现创伤记忆的特色。

    如《为薛使君谢婺州刺史表》,王维代被朝廷任命为刺史的薛姓友人作谢表,表文先摆出友人的书生、文吏出身,奉法守文有余,折冲御敌不足,所以在时代的大动荡中,只能在城破陷敌之后,被“戟枝叉头,刀环筑口,身关木索,缚就虎狼”。除了与薛姓友人曾担任陕州地方官的经历稍有不同以外,人们一眼可知所写的一切其实也都是王维的亲身经历。同时正因为写的是友人,王维也大胆、直率地写到当日被刀枪相逼、“偷生厕溷”的屈辱遭遇。这是他在单纯写自己的诗文里所刻意省略的。这种从“对面”迂回而来的自陈与自辩,在另一篇《大唐故临汝郡太守赠秘书监京兆韦公神道碑铭》里犹有过之。王维在“序”里将慷慨赴死的“烈士之勇”、自杀成仁的“智士之勇”,与在灾难、凌辱面前“弃身为饵,俯首入橐,伪就以乱其谋,佯愚以折其僭”的“仁者之勇”相区别——“仁者之勇”虽没有前两者那样舍生忘死,但暂时忍辱事敌,恰是为了以后伺机报主。而在碑文里,王维所陈的遭遇更加惊心动魄:“将逃者已落彀中,谢病者先之死地,密布罗网,遥施陷阱,举足便跌,奋飞即挂。智不能自谋,勇无所致力。”复云:“君子为投槛之猿,小臣若丧家之狗。伪疾将遁,以猜见囚。勺饮不入者一旬,秽溺不离者十月,白刃临者四至,赤棒守者五人。刀环筑口,戟枝叉颈,缚送贼庭。”这些文字写尽友人在恶劣环境及严密防卫之下多日不吃不喝的非人处境,同时也将为他人及自己的辩护巧妙寓于铺陈描叙之中。

    “君子”数句,陈铁民先生注云:“皆维自谓……斌陷贼在天宝十四载十二月,维为贼所得在天宝十五载六月长安沦陷后,二事相距半年。”“斌”即这篇碑铭的主人韦斌,陈先生将这几句写韦斌的文字径等于是王维“自谓”,殊为有见,倘能与王维一贯的从对面、从一定距离之外写起的“作法”联系起来理解,当更见其间微妙。

    王维诗的这个“作法”,在他为陷贼和出任伪职的经历所深深痛苦的晚年,也在其有关创伤记忆的诗文里被延续下来,得到巧妙运用。这或许不仅是“作法”问题,还表现了王维观察世界与人生的立场和态度。

    (摘编自沙红兵《草木岂能酬雨露,荣枯安敢问乾坤》)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维是一个重视忠诚名节的人,安禄山一直很喜欢他,所以王维生病的时候,安禄山派人迎接让他养病。 B . 王维晚年一直沉浸在创伤记忆中不可自拔,只能不断通过作品来悔罪,表白心志,以期洗刷自己的耻辱。 C . 王维后期的归佛、归隐,与帝王的态度、士大夫的传统,及其个人对待自身遭遇的态度都有极大的关系。 D . 王维习惯从对面、从一定的距离之外写起,这或许不仅是“作法”问题,还表现了王维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采用了总分结构,先写创伤性记忆是什么,其次写在王维诗歌中的表现,最后写是如何表现的。 B . 作者对王维作品的研究角度独特,论证事实充分,逻辑严密清楚,显示了作者独到的见解和严谨性。 C . 王维用对比论证的手法,对比了烈士之勇、智士之勇、仁者之勇,并得出结论:自己属于仁者之勇。 D . 本文主要运用事例论证和引用论证,加强了论证的力量,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本文的文学性。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维装哑病也没能摆脱出任叛军伪职的命运,一方面说明王维有才有德,二可以说明安禄山爱才和笼络人心之道。 B . 安史之乱的经历,和平息后朝廷的不计前嫌,使得王维自身对于陷贼经历难以释怀。晚年诗文创作都围绕这个主题。 C . 王维从对面、从一定距离之外静观和书写的“作法”,不仅表示自己有罪有愧,还试图替他人,替自己,作必要的辩白。 D . 作者对其创伤性文学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挖掘,对于王维所受的创伤给予了同情,对于他的创作手法给予了肯定。
  • 2. 实用类文本阅读

    英雄主义是永不放弃

    鲍尔吉•原野

    采访中,我关注的不光是山区的教育状况,还有“美丽中国”项目老师的心路历程。我想得到的答案不光有“牺牲、奉献”这些大词,更想知道他们独有的收获。

    这些项目老师看上去笑容洋溢,那是忙碌、爱心和成就感在他们脸上留下的印记。如今人们比过去更关心金钱物质,一个年轻人要用怎样的定力才能在清苦寂寞的支教工作中找到乐趣呢?

    潮安区江东镇下湖小学的项目老师彭冠华毕业于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国家基地班,在校期间多次获得奖学金。毕业时,他放弃直升博士的机会到农村支教。彭冠华小时候在云浮农村的中心校读书,姐姐在村小读书。他知道姐姐无论怎样刻苦,也考不上高中;因为村小师资不行。彭冠华投身支教,是被“美丽中国”愿景的一段话所打动:“让所有中国孩子,无论出身,都能获得同等的优质教育。”这段话让彭冠华热血澎湃,眼前浮现众多跟姐姐一样想读书却被迫中途退出的农村孩子渴望的脸庞,这让他毅然走进“美丽中国”的团队。彭冠华如果继续读博士,他导师是进入世界排名的生物制药专家,他毕业后可以进大公司,取得优裕的薪酬。但彭冠华觉得更高处的光还没照进心灵,他说:“太多的钱对我没帮助,我需要精彩的人生。”彭冠华在下湖小学教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数学、英语、体育、科学和美术,每周上二十一节课,平均每天上四到五节课。他非但不感到累,反觉得自己储存的知识财富正通过看不见的管道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孩子身上,非常开心。他担任班主任的四年级数学去年全镇考第一,让他十分得意。更得意的还有他建立的下湖小学足球俱乐部,曾以 7:0的比分完胜本村中学足球队。彭冠华说:“两年的支教生活是一个记忆宝库,足够我在一生中慢慢回味与感动。”

    “美丽中国”是由北京立德未来助学公益基金会创立的公益性支教项目。八年来,他们招募七百多名项目老师在云南和广东省的一百七十多所中小学支教,受益学生超过二十四万人,累计授课超过八十三万节。经过层层选拔,招募具有领导力、克服困难能力以及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优秀大学毕业生成为项目老师。“美丽中国”通过暑期培训,帮助项目老师完成从毕业生到优秀教育者的转变,培训内容涉及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目标设置、当地现状等多个方面。每所项目学校配备两名以上项目老师,共同迎接挑战。这些项目老师在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合作的基础上,被派到资源匮乏的地区完成为期两年的教学工作,以期推动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山区艰苦,项目老师没有工资,每月只有两千三百元生活津贴,自己动手解决从生活到教学的一切挑战。他们付出得到的最大回报,就是孩子们给予项目老师的爱,这是一笔无法估量的心灵财富。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公益支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群人的牵手。这些年轻人在大山里默默耕耘,远方的星斗是他们和孩子们一起匆匆赶路的身影,前方是年轻俊逸、城乡并进的美丽中国。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10月26日《他们的前面是美丽中国》,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美丽中国支教项目通过选拔、输送优秀大学毕业生,为教育资源匮乏地区带去面向未来的教育。 B . 美丽中国支教项目帮助项目老师完成角色的转变,培养了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担当意识的优秀的青年人才。 C . 美丽中国支教项目指派项目老师到资源匮乏的地区完成为期两年的教学工作,推动了当地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D . 美丽中国支教项目帮助青年自我成长,为乡村学生、学校带去积极的影响和改变,发挥积极的青年影响力。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为采访者,鲍尔吉•原野不仅仅只关注中国山区的教育状况,他还关注“美丽中国”项目老师的心路历程,更想知道他们在这个项目中的收获。 B . 作为被采访者中的一员,毕业于中山大学的彭冠华有感于儿时的经历和“美丽中国”的愿景,放弃了绝佳的发展机会,投身进入“美丽中国”项目。 C . 作为一个公益性的支教项目,“美丽中国”通过层层的选拔和暑期培训,为每所项目学校配备了两名以上优秀的老师,让超过二十四万的学生受益。 D . 作为“美丽中国”的项目老师,他们虽然面临着包括山区艰苦、没有补助、清苦寂寞等一系列的挑战,但他们不惧困难,是现实社会中的“英雄”。
    3. (3) 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是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上述三个特征的?
  • 3.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方国民师傅

    李铁

    宽敞的大厅,三面都是红木的椅子。已经坐了一些人,我都不认识。只有赵四,他的企业叫“永佳玻璃工艺品有限公司”,占地面积几万平方米,职工几百号,他是董事长。公司里还有总经理。

    身边一个人开了口,说赵四兄弟,我多次来厂了,一次没见过吹花高手。赵四笑道,那还不容易,我把方国民师傅叫来。赵四打完电话,对大家说,我叫的方国民师傅那是个能人,叫他师傅有点委屈他,叫大师才贴切……赵四还没介绍完,方国民师傅已经进门了。我眼前一亮,他长相有点像某个中年男影星,一脸正气,一身潇洒,着休闲西装。

    接下来的话题几乎全围绕方国民。他健谈,说话底气十足,对每一个人提出的问题回答得相当到位。方国民脸部线条硬朗,声音却透着一种柔软,听来十分舒服。吹花主要是嘴和手的功夫,我有意观察方国民的嘴和手,他的嘴不大,嘴唇稍薄,他不断地说,使他的嘴唇在我眼里始终呈现一种动态,像一根被人套在手上做手绳游戏的绳子。他的手也不大,柔软细腻,没有被火炙烤的痕迹,也没有握吹管和铁钳的粗糙。

    席散,一行人随方国民进车间。赵四对我们说,这个车间不是生产车间,是表演车间。

    方国民冲着车间里仅有的几个人喊,高扬!高扬!几个人中分离出一个,是个三十岁左右的年轻男子,小跑着奔过来。方国民又冲我们说,这是我徒弟高扬,让他表演吧。我说,我们想看方师傅表演。方国民说,我徒弟的手艺不错,他吹也就等于我吹了。我不知好歹地说,不等于吧?方国民笑了笑,没吱声。

    叫高扬的年轻人上了台子,点起一柱火苗,是电火,火苗看似不甚兴旺,实际火力很足。他一手拿钳子,一手拿吹管,吹管的一头放在火上烤,另一头对着嘴吹,吹出了不同形状。方国民喊,吹个喇叭花。吹管上就出了一朵喇叭花。方国民喊,一朵梅花。吹管上就出了一朵梅花。方国民喊,一只小羊。就出了一只小羊。小狗。就变出一只小狗。一棵树。就变成一棵树。丛林。就变成了一抹丛林……我们鼓掌。 

    赵四说,更高的技艺不在手上。 

    有人问,在哪?

    赵四用手指指自己的心口说,在这儿。

    我们目光都集中到方国民心口的位置,方国民迎住我们的目光 , 说没错,就在这儿。他边说边指了指自己的心口,脸上有高深莫测的光芒。 

    第二次来到永佳玻璃工艺品有限公司,走进黄色小楼,走近赵四,听他讲方国民师傅的故事:

    他的故事就是我的故事,他的故事中有我,我的故事中有他,有的时候,我也分不清某些故事该是他的,还是该是我的。

    我是农民的儿子,小时家里特别穷。但我是个有抱负的人,我的目光越过这座城市,落到了另一座城市,准确地说,是落到了一个人的身上,这个人就是业界鼎鼎有名的方国民师傅。

    我一个人开车去了方国民师傅所在的那座城市。三顾茅庐,方国民被我请进了永佳玻璃工艺品有限公司,做了技术总监。这之后,企业的效益开始直线攀升。说我得方国民师傅如刘备得诸葛先生,一点都不过分。

    第三次来到永佳玻璃工艺品有限公司,我去拜访一个女人,她叫纪晓岚。你别笑,她真叫纪晓岚,和那个清代著名的才子同名。她是方国民师傅的老婆。她讲方国民师傅的故事:

    我是在一个多雪的冬天结识方国民的,一男一女在飘雪的大街上走,应该挺有诗意的吧。我俩一左一右相距了一条街道,也就是说,我在街左边走,他在街右边走,朝向相同。天上飘落的雪花有硬币大,地上覆着一层积雪,每走一步,脚下都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我不时扭头看一眼另一侧的他,他也不时扭头看一眼我。我和他就这样相识了。我们并肩朝前走,积雪在脚下发出欢快的声音,回应着来自身体的某种热情。

    他说,我喜欢听踩雪的声音,咯吱咯吱的,有节奏感。他说,他太喜欢玻璃工艺品了,变化无穷的吹花艺术令他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他就像一件玻璃工艺品,只要有阳光照耀,他就闪闪发光。其实,在厨房里,方国民能把一坨牛腩切成一堆一寸见方的块儿,又把大红萝卜去皮,切成一寸见方的块儿,牛腩焯水,捞出,热锅,下油,葱姜蒜八角红辣椒炸锅,放牛腩翻炒,加水,烧开后倒进砂锅,慢火炖上一两个小时,再下萝卜。

    方国民经常说,做菜跟吹花一样都是艺术,再一般的食材,只要用心,也能做出不一般的味道。

    (节选自《十月》,2019年第5期,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赵四对方国民师傅的评价及方国民异于常人的着装,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 B . 小说写赵四董事长的公司,面积大、职工多,与后文用“三顾茅庐”写方国民形成前后呼应的效果。 C . 赵四故事里的方国民、妻子故事里的方国民,立体展现了工作和生活中的与众不同的主人公形象。 D . 描写方国民和徒弟高扬吹花,不用细节,只作场面铺排;不用华美的语句,只作简单传神的白描。
    2. (2) 概括分析文中画线句“方国民迎住我们的目光”写出了方国民怎样的心理?
    3. (3) 小说中方国民的老婆讲述方国民的文字很有诗意,请简要分析这种诗意表达的艺术效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涟,字文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举廉吏第一,户科给事中,转兵科右给事中。四十八年,神宗疾,不食且半月,皇太子未得见。涟偕诸给事、御史走谒大学士方从哲,御史左光斗趣从哲问安。从哲曰:“帝讳疾。即问,左右不敢传。”涟曰:“昔文潞公问宋仁宗疾,内侍不肯言。潞公曰:‘天子起居,汝曹不令宰相知,将毋有他志,速下中书行法。’公诚日三问,不必见,亦不必上知,第令宫中知廷臣在,事自济。”越二日,从哲始率廷臣入问。及帝疾亟,太子尚踌躇宫门外。涟、光斗遣人语东宫伴读王安:“帝疾甚,不召太子,非帝意。当力请入侍,尝药视膳,薄暮始还。”太子深纳之。

    八月丙午朔,光宗嗣位。越四日,不豫。都人喧言郑贵妃进美姬八人,又使中官崔文升投以利剂,帝一昼夜三四十起。是时贵妃据乾清宫,与帝所宠李选侍相结。而帝果趣礼部封贵妃为皇太后。涟遂劾崔文升用药无状,请推问之。且曰:“外廷流言,谓陛下兴居无节,侍御蛊惑。必文升籍口以掩其用药之奸,罪不容死。至贵妃封号,尤乖典常。尊以嫡母,若大行皇后何?尊以生母,若本生太后何?请亟寝前命。”疏上,越三日,帝召见大臣。众谓涟疏忤旨,必廷杖,嘱从哲为解。从哲劝涟引罪,涟抗声曰:“死即死耳,涟何罪?”及入帝温言久之数目涟语外廷毋信流言遂逐文升停封太后命再召大臣皆及涟。九月乙亥朔 , 昧爽,帝崩。熹宗即位。

    天启二年,擢太常少卿。明年冬,拜左金都御史。又明年春,进左副都御史。是时魏忠贤已用事,群小附之,惮众正盈朝,不敢大肆。涟益与左光斗、魏大中辈激扬讽议,务植善类,抑憸邪。忠贤及其党衔次骨,遂兴汪文言狱,将罗织诸人。事虽获解,然正人势日危。涟遂抗疏劾忠贤,列其二十四大罪。忠贤初闻疏,惧甚。遂令魏广微调旨切责涟。涟愈愤,拟对仗复劾之。忠贤诇知,遏帝不御朝者三日。自是,忠贤日谋杀涟。五年,其党大理丞徐大化劾涟、光斗党同伐异,招权纳贿,命逮文言下狱鞠之。许显纯严鞠文言,使引涟纳熊廷弼贿。文言至死不承。显纯乃自为狱词,坐涟赃二万,遂逮涟。比下诏狱,显纯酷法拷讯,体无完肤。其年七月遂于夜中毙之,年五十四。

    涟素贫,产入官不及千金。征赃令急,乡人竞出赀助之,下至卖菜佣亦为输助。崇祯初 , 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烈。

    (《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二》,有删节)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及入/帝温言/久之数目涟语/外廷毋信流言/遂逐文升/停封太后命/再召大臣皆及涟 B . 及入/帝温言久之/数目涟语/外廷毋信流言/遂逐文升/停封太后/命再召大臣皆及涟 C . 及入/帝温言久之/数目涟/语外廷毋信流言/遂逐文升/停封太后命/再召大臣皆及涟 D . 及入/帝温言/久之数目涟/语外廷毋信流言/遂逐文升/停封太后/命再召大臣皆及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擢”,古代官职任免常用语。“拜”指授予官职,“擢”“进”都指提升官职,“转”则指转任、调动官职。 B . “不豫”,避讳语,天子有病称“不豫”,后也泛称尊长有疾。“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古代避讳的总原则。 C . “乙亥朔”,指乙亥初一。“乙亥”,是农历使用天干、地支进行记录年月日的一种方式;“朔”则指每月初一。 D . “崇祯”,谥号名。“神宗”“光宗”,庙号名。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庙号则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杨涟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他被推举为廉吏第一,因阉党陷害而被征收莫须有的赃款时,甚至连卖菜的、帮佣的下层人都为他捐助。 B . 杨涟正气凛然,为后世敬仰。为弘扬正气,他和左光斗等人联合遏制阉党,虽因党同伐异之罪而入狱,含冤致死,却最终在崇祯皇帝时昭雪。 C . 杨涟忠心耿耿,嫉恶如仇。面对混乱的朝政,他先后与得势的郑贵妃、魏忠贤等人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粉碎贵妃阴谋,也使魏忠贤心生恐惧。 D . 杨涟见识过人,敢作敢为。神宗病危,他批评方从哲没有及时作为,力主太子入朝进宫服侍皇帝;光宗时,他洞悉宫廷危机,上疏直陈其过失。
    4. (4) 翻译下面句子。

      ①涟偕诸给事、御史走谒大学士方从哲,御史左光斗趣从哲问安。从哲曰:“帝讳疾。即问,左右不敢传。”

      ②至贵妃封号,尤乖典常。尊以嫡母,若大行皇后何?尊以生母,若本生太后何?请亟寝前命。

  • 5.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试题。

    送李问政河北简兵

    张说

    斗酒贻朋爱,踌蹰出御沟。

    依然四牡别,更想八龙游

    密亲仕燕冀 , 连年迩寇雠

    因君阅河朔,垂泪语幽州

    ​  【注】①简兵:通过演习挑选军吏士卒。②牡、龙:皆指马。③燕冀:即河朔一带,大部分为燕云十六州领地。唐末,北方先后换了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后晋时河溯被石敬瑭割让给契丹。④雠:即“仇”。⑤幽州:时为契丹都城。​​​​​​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题目不仅以“送”字点明诗的题材,还点出朋友身份以及朋友前去之地、所做之事。 B . 首联描绘送别场景,以“斗酒”相赠别,以“踌蹰”见心理,两者形成了对比,感染力较强。 C . 颔联运用了虚写的手法,以朋友别时与归来时乘坐车驾的不同来凸显情感,构思很巧妙。 D . 尾联“因君阅河朔”一句既照应了诗题,同时也点明了诗人情感进一步延伸的原因。​​​​​
    2. (2)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6. 名篇名句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劝学》中用“蚓”“蟹”作比,前者没有锋利的爪牙也无“”,却能实现目标,后者有“六跪而二螯”却“”。
    2. (2) 苏轼《赤壁赋》结尾处主客对人生的感悟达成共识:他们“”,忘记了空间;“”忘记了时间。主客都进入了“物与我皆无尽也”的豁达之境。
    3. (3) 《岳阳楼记》中用“”描写了有风时水面月光浮动的样子,用“”将无风时水中的月影比喻成碧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首先并大规模生产使用丝绸,其制作的丝绸制品更是开启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的商贸交流,史称“丝绸之路”。

    传说黄帝战胜了凶恶的蚩尤,由小姑娘变成的蚕神便自己亲手捧着两束洁白的丝,前来惠赠给黄帝,向他表示祝贺,黄帝未曾见过如此漂亮而稀罕的东西,现在一见,就对于他爱不释手 , 忙吩咐皇后嫘祖,叫她用这丝来织绢。嫘祖是位的女人,没多久,她就织了一幅又轻又软的绢。随后,她又用绢给黄帝做了一套礼服和一顶礼帽;黄帝则把剩下的绢赐给了大臣伯余,伯余拿它做了一套衣裳。 后来,嫘祖亲自起蚕来,黄帝还下令让他的臣民种植桑树。它又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一直传到现代,可谓“”。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发现    秀外慧中  养育    经久不衰       B . 发现    心灵手巧  养殖  经久不息       C . 发明    心灵手巧  养殖  经久不衰       D . 发明    秀外慧中  养育    经久不息      
    2. (2)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由小姑娘变成的蚕神便自己亲手捧着两束洁白的丝,前来赠送给黄帝,向他表示祝贺,黄帝未曾见过如此漂亮而稀罕的东西,现在一见,就对于他爱不释手 B . 由小姑娘变成的蚕神便亲自手捧两束洁白的丝,前来赠与给黄帝,向他表示祝贺,黄帝未曾见过如此漂亮而稀罕的东西,现在一见,就对他爱不释手 C . 由小姑娘变成的蚕神便亲自手捧两束洁白的丝,前来赠送给黄帝,向他表示祝贺,黄帝未曾见过如此漂亮而稀罕的东西,现在一见,就对于他爱不释手 D . 由小姑娘变成的蚕神便亲手捧着两束洁白的丝,前来敬献给黄帝,向他表示祝贺,黄帝未曾见过如此漂亮而稀罕的东西,现在一见,就对他爱不释手
    3. (3)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总有一些“聪明人”,打着维护祖国利益的名号,干着损害自己同胞利益的事。 B . 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 C . 包扎所设在一个小学里,大小六个房子组成“品”字形,中间一块空地上长了许多野草。 D . 红烛啊,红烛!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语文是,在高中教育阶段应该有着极高地位。它的工具性主要体现在,语文学科不仅可以帮助同学们提升日常交际能力,,例如,在文学领域,如诗歌、小说、评论等方面的相关素养;而它的人文性则主要体现在,语文学习的目的,还应该帮助学生将这些文章建立起与生活的联系,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 9. 阅读下面语段,给“网红经济”下定义,不多于90个字。

        随着网络直播的兴起,各种各样的“直播带货”开始出现。一种全新的经济现象,爆红网络。网红经济的代表人物往往是那些年轻貌美的时尚达人,他们往往有着独特的品味和眼光,他们往往以这一优势条件为主导来进行选款和视觉推广。通过各种方式,网红们往往需要在社交媒体上聚集人气,最终依托庞大的粉丝群体进行定向营销。总而言之,“网红经济”就是一个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的一个过程。作为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网红经济”依然存在着发展的不足,包括“网红”素质层次不齐,网络社交平台监管不善;“网红经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网红经济”易受大资本的操纵。针对“网红经济”发展现状,应着力提升“网红”素质,加强网络监管,规范化发展“网红经济”,同时提高大资本对“网红经济”行业的进入壁垒,以利于其整个产业生命周期的长久延续。

四、作文(60分)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中华健儿,此次单刀赴会,万里关山,此刻国运艰难,愿诸君奋勇向前,愿来日我等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摘自1932年7月8日《大公报》

    东京奥运会举行过程中,中国运动员刘长春于1932年参加洛杉矶奥运会时《大公报》的一段寄语让无数网友直接“泪目”。

    以上左图为刘长春“单刀赴会”的珍贵图片,而右图则是今年奥运会中“难民代表团”中来自南苏丹的难民运动员詹姆斯·希恩杰克在7月31日进行的田径男子800米预赛中,意外摔倒。不同国籍却是一支队伍,难民代表团因为一次摔倒事件,再一次进入公众视野。没有人给他们加油,也没有人在终点等待他们。跑摔了只能自己爬起来,连头都不回,继续向前冲。这些难民代表团留给镜头落寞的背影,告诉我们他们形单影只。

    看了上面的图片及文字,你有怎样的感想?请你以东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随团记者的身份,给难民代表团的运动员们写一封信,来表达出你对他们的尊敬以及祝福。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