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

更新时间:2021-11-03 浏览次数:8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0九上·桐城期末) 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方面有省辉煌的历史。下列变化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烧制生石灰 B . 雕刻根雕 C . 粮食酿酒 D . 古代造纸
  • 2. (2020九上·桐城期末) 提高安全意识,保障幸福生活。下列措施中错误的是(   )
    A . 实验室内不准吃零食 B . 家中液化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风扇 C . 乘火车、飞机,禁带易燃易爆炸危险品 D . 用氦气代替氢气充灌节日气球
  • 3. (2020九上·桐城期末) 下列有关标志中,与燃烧或爆炸无关的是(  )

    A . B . C . D .
  • 4. (2020九上·高邑期中)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4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对此反应分析错误的是(    )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8

    4

    反应后的质量/g

    32

    24

    48

    x

    A .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 如果继续下去,当甲为16g时,乙为12g C . 反应中甲丙两种物质质量变化的比为4∶5 D . 物质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5. (2020九上·桐城期末) 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A . 点燃酒精灯 B . 固体药品加热 C . 验证氢气密度 D . 取用液体
  • 6. (2020九上·桐城期末) 紫花前胡醇(化学式为C14H14O4)可从中药材当归和白芷中提取得到,能提高人体免疫力。下列有关紫花前胡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紫花前胡醇由32个原子构成 B . 一个分子中含有2个氧分子 C . 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 . 在一定条件下,可燃烧生成CO2和H2O
  • 7. 逻辑推理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根据下列实验事实推出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事实

    实验结论

    A

    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该气体一定不含氧气

    B

    某物质可以导电

    该物质一定是金属单质

    C

    纸张燃烧后余烬的质量比原纸张的质量小

    该反应仍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只要有水,铁制品就会生锈

    A . A   B . B   C . C   D . D
  • 8. (2020九上·桐城期末) 如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过程中物质种类的变化(图示不表示实际分子数),该反应需要在一种“铂催化剂”的催化下进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Ⅰ的的反应物有四种 B . 图中只有两种单质 C . 反应Ⅱ属于置换反应 D . 反应Ⅱ前后,分子数目保持不变
  • 9. (2020九上·常熟期中)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检验、性质、制备、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是二氧化碳 B . 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对人体有害,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C . 用块状的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二氧化碳 D . 二氧化碳可用于制汽水等碳酸饮料
  • 10. (2019·泰安) 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A . 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 . 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 . 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 . 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 11. (2021·颍州模拟) 2020年11月24日,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采用高能燃料液氢)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嫦娥五号是负责嫦娥三期工程“采样返回”任务的中国首颗地月采样往返探测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液氢中氢分子的间隔比氢气中氢分子的间隔大 B . 火箭燃料加注时需要严禁烟火 C . 制造探测器的钛铁合金比钛和铁的硬度大 D . 月球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氦,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12. (2020九上·桐城期末) 某实验小组用下图装置及步骤进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微型实验。已知: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

    步骤及现象

    Ⅰ.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别浸入80℃热水中,白磷、红磷均不燃烧;

    Ⅱ.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不燃烧;

    Ⅲ.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燃烧。

    A . Ⅰ中红磷不燃烧仅因为未与氧气接触 B . 80℃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 C . 对比Ⅰ和Ⅲ,可以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D . 对比Ⅱ和Ⅲ,可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二、填空题
  • 13. (2020九上·桐城期末) 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回答问题。

    目前,天然气是一种关键的能源,但它在储存或运输时存在危险。它通常会被转化为液态,以使其更容易操作。然而,这需要极低的温度,大约在零下162℃。

    一种新出现的方法是将天然气转化为固体,以便于运输和储存。事实上,自然界在某些条件下已经做到了这一点,因为天然气分子会被困在水分子的“笼子”里,形成所谓的天然气水合物或可燃冰。不过这远不是一个快速的过程,需要数百万年以上的时间。

    近日,科学家开发新方法可快速将天然气转化为固体形式进行储存。新混合物的关键成分是L-色氨酸,这是一种氨基酸,可以加快反应速度,并更快地将更多的气体捕获到固体水合物中。

    最终产品的存储和运输更加方便和安全。作为一块冰块,它的体积只有此前的1/90,而且不爆炸,稳定性好,可以储存在零下5℃的普通冰柜中。

    1. (1)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其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可燃冰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天然气转化为固体后,其中分子停止运动

      B可燃冰中甲烷分子和水分子间存在间隔

      C天然气转化为固体新方法更高效、环保

三、综合题
  • 14. 如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仪器①的名称是
    2. (2) 写出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收集氢气的装置是(填字母序号)。
    3. (3) 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它燃烧时生成(填化学式),不会污染空气;实验室在制取氢气并试验氢气的化学性质的实验中,点燃氢气前,一定要
  • 15. 以硫铁矿(主要成分是二硫化亚铁〔FeS2))为原料可生产硫酸,炉渣回收可炼铁。其主要流程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

    1. (1) 将硫铁矿预处理发方式之一就是粉碎,其目的是
    2. (2) 二硫化亚铁(FeS2)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3. (3) 反应②的基本类型是
    4. (4) 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 16. 请参与下列探究实验:
    1. (1) (实验探究)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用玻棒分别蘸取95%的酒精、蒸馏水置于火焰上。

      酒精,蒸馏水

      结论:酒精是可燃物,水不是可燃物。

      在铁片两端放大小相同的硬纸片、乒乓球碎片,在铁片中间加热。

      乒乓球碎片先燃烧、硬纸片后燃烧。

      结论:乒乓球碎片的比硬纸片的低。

      在右图中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

      ①溶液中产生气泡;②蜡烛火焰a(填“先于”“后于”)b熄灭。

      现象②的原因是:CO2不助燃;

      用大烧杯罩住高低两支点燃的蜡烛。

      ①烧杯底部变黑;②蜡烛火焰d比c先熄灭。

      CO2不助燃,蜡烛不完全燃烧;d 先熄灭的原因是:

    2. (2) (拓展)堆积的面粉不容易点燃,即使少量点燃也只是小火燃烧;如果把面粉撒向空中遇火星可能会发生爆炸。“小火燃烧”和“发生爆炸”的原因分别是:
四、计算题
  • 17. 用15.8g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 (1) 按理论计算得到氧气质量。
    2. (2) 实验结束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4.1g,试分析其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