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语文开学摸底联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1-10-19 浏览次数:108 类型:开学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的贫困区域的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区域、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作为扶贫工作中的关键一环,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贫困地区致贫的原因是多样的,单从教育的角度上来看,与城市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以及庞大的农业人口都加剧了农村的“教育贫困”,知识和技能的缺乏,使得贫困地区的农民一直走不出贫困的泥潭。因此不论是从致贫原因还是脱贫手段上来看,教育都是关键。

    在“教育扶贫”的概念中,教育既可以是目的,也可以是手段。因此,教育扶贫是具有两个层面的含义的。①将教育作为目的,“教育扶贫”意为“扶教育之贫”,旨在通过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兴建学校,引入优秀教师等手段实现农村教育领域的脱贫。②将教育作为手段,“教育扶贫”意为“依靠教育扶贫”,通过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开发人力资本,改善农村整体贫困面貌,实现脱贫。在扶贫过程中,教育应兼具目标和手段的双重属性,通过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实现基于教育扶贫的目标,以“扶教育之贫”推动“依靠教育扶贫”。

    目前,教育扶贫项目全面上马,各部门根据《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中指出的“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切实做到了科学规划和实施。建立起了贫困地区的学生资助体系,让贫困家庭的孩子“真正上得起学”,实现了“精准资助”。另外,通过多种途径的教师引进计划,贫困地区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也正稳步向前推进,做到了教育经费和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虽然与大城市的经费水平差距依然明显,但是得益于国家精准扶贫项目的教育专项经费,以及各种民间捐助,贫困地区的教育经费问题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虽然通过经费投入,教师下乡等途径使得贫困地区学校的教育质量明显提升,但教育规模下滑的趋势却难以抑制,农村地区教育规模缩小。过去5年农村中小学数量呈现显著的下滑趋势,尤其是普通高中的数量一年就减少了40多所,进城读书依旧是很多学生的首选。农村留不住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优秀的教师,除非是有为乡村教育作奉献的精神,很少会有教师放弃城市而选择农村。再有学校教育的类型单一,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没有得到重视。在城市,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已经不亚于义务教育,各种类型幼儿园,学前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家长也会尽最大的努力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而在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受制于乡村落后的经济条件,很多家长都对学前教育缺乏必要的了解。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孩子进入小学阶段会比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孩子花更长的时间去适应,学生之间的差距往往从此时拉开。在职业教育方面,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有80%来自于农村,其他的也多来自于城市的低收入家庭。农村对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有着极大的需求。农村家庭的孩子通过中等职业教育的培训能够掌握就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就业率。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与其他各类学校一样,农村职业类学校也在逐年减少。同时课程设置的偏差,重理论而轻实践、重文化知识而轻应用型知识的情况依旧十分普遍。

    (摘编自《精准扶贫政策下的教育扶贫困境与路径探析》)

    材料二

    教育扶贫,是我国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对教育事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须要形成正确的认知,充分意识到相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对于贫困地区而言,从根本上来讲,贫困的原因就是区域人口处于教育方面、思想方面、科技方面、文化方面、观念方面的贫困状态,因此,政府部门以及参与帮扶活动的企业,需要积极参与到教育扶贫活动与开发活动中,将相关区域的人才培养作为主要工作,明确重点帮扶的对象,更好地开展育人活动。

    在工作过程中,应将脱贫与教育工作有机整合在一起,通过一系列的计划行事与教育模式等,提升民族贫困地区人们的文化、科学以及思想水平。只有全面提升相关区域人口的综合素养,才能达到良好的扶贫工作目的,形成思想方面的内生动力。在此过程中,应重视民族贫困地区人口思想方面的转变,引导其充分地研究与探究环境资源特色内容与优势情况,正确开展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使得民族地区的贫困人口从根本上走出贫困现状。在我国精准扶贫的事业中,教育工作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已经将其列入到扶贫体系中,并创建了相应的扶贫工作模式、全新的工作体系,有助于提升整体扶贫工作效果以及水平。

    在使用教育扶贫方式的过程中,重点内容就是对传统扶贫政策、模式与思路进行调整,重视民族地区人口素质的提升,制定完善的统筹规划方案,利用幼儿阶段、基础阶段、职业阶段与其他阶段的教育形式提升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的综合素养。

    (摘编自《教育扶贫助力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探索》)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的贫困区域的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采取相宜的措施进行准确帮扶的治贫方式。 B . 利用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为农村脱贫的直接而有效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应兼具目标和手段的双重属性。 C . 接受学前教育,能够使孩子进入小学后较快适应环境,及早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没有这个环节,可能在上学伊始学生之间就要拉开差距。 D . 全而提升相关区域人口的综合素养,是达到良好的扶贫工作目的,形成思想方面内生动力的必要条件。
    2.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致贫是客观和主观原因共同造成的,只要将教育搞上去,摆脱落后面貌,实现脱贫就指日可待。 B . 农村职业教育优于普通教育。通过中等职业教育的培训,农村的孩子可以掌握更多就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就业率也明显提高。 C . 贫困地区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正稳步向前推进,这得益于多种途径的教师引进计划,教育经费和教育资源的宏观上的合理配置科学有效。 D . 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是社会所需,充分发挥教育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是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的唯一途径。
    3. (3) 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 在乡镇和人口较集中的行政村建设普惠性幼儿园,增设幼儿教师岗位,多渠道拓展投放资金。 B . 2010年国务院扶贫办设立了“全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划分研究”课题,对我国贫困发生的地域空间问题开展专题研究,成果颇丰。 C . 在国家奖助学金等资助政策上对高等职业院校涉农、艰苦、紧缺专业的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倾斜。 D . 鼓励教师到片区从教,师资培养计划进一步向片 区倾斜,合理配备寄宿制学校生活管理人员。
    4.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 (5) 根据上述材料,写一份教育扶贫救助基金申请书大概需要几项内容?
  • 2. 现代文阅读Ⅱ

    葵爷的马车

    1944年秋,小日本鬼子赶到三井村的时候,葵爷的马车已经利索地赶了六年。

    那两根小叶槐的车把是葵爷当年窝了三天的劲打造出来的,凿了洞孔,扣上木架,葵爷牵来白马,套上绳,一辆崭新的马车便活生起来。葵爷赶着马车,开始走街串巷:“收破烂来,卖废铁!”声音那个亮,从村东头能听到村西头。

    小日本一来,葵爷看着院子里堆成五大垛的废铜烂铁,心里犯了嘀咕:县里收购站也不知道还开不开,以后处理这些废品就不怎么得劲了。葵爷早晚出来转悠一圈,打探打探。那些小日本砍了村外的树,搭起很多的房子,葵爷见了心里直骂娘。特别是看见日本兵戴的帽子就笑,说那玩意也叫帽子?两边拉那么长的布块,真像猪耳朵。

    这天中午,葵爷收了半马车破烂回家,却看见一群小鬼子站在自家院子里头,齐刷刷两排;堂屋门前面,他常躺着休息的藤椅上坐着个日本人,精悍的脸上戴着眼镜,紧束的腰间别着军刀,架势像个军官;旁边站着的是后村三十岁的老疤。老疤看见葵爷进门,向那个军官猛地低了一下头,又转向葵爷:“葵爷,这位是皇军驻咱县的小田上佐少校,也是皇军物资后备处的直属专员。小田专员等你很久了,有件事情得跟你说。”葵爷拴住马,还没回话,老疤咽口吐沫继续说道:“现在皇军前线需要铁和铜,要造小型船,所以,你这破铁烂铜就归皇军了,明天就拉。专员说了,会赏你一块大洋,这也是亲民政策的体现。亲民,你懂吗?”说完,看了一眼葵爷,呵呵一声短促的冷笑。

    葵爷心里一凉,没有办法,点点头要接大洋,却被一边冲出的儿子德柱抢了去,葵爷骂了他一句。老疤回头又吃吃两声笑,低头哈腰地跟着小田走了。等两排小日本也刷刷地离开后,葵爷对着他们的背影又骂:“呸!汉奸狗腿,一群猪耳朵。”回头,儿子也没有了踪影,不知去哪里花销去了。

    次日天刚亮,葵爷家门口就开来四辆大车,一阵忙活后,葵爷几年的辛苦就空了,只剩下一垛破布。葵爷几天前在临近县里的镇上听说,小日本快不行了,他们马上要溃退了,可如今谁能想到他们会这么快到这个偏僻的村子来收集废铜烂铁造船,以防溃败时顺利回国。葵爷有些后悔没有早卖掉破烂。大车叮叮咣咣地离开后,葵爷想再有了铁还是被他们抢走,干脆卸了马车,立在墙壁上。葵爷打算歇业了。

    葵爷歇业后也不常外出,反正日本人鉴于他的贡献也不能把他怎么样,他就待在家里抽抽烟,喂喂马,闲着。

    不久,日本人设了很多关卡, 开始扫荡。把村里和临镇的铁具统统缴了上来,还炸了两座桥,拆走了铁条和钢筋。在别处的村子还杀了不少阻止收缴的人,一丝不挂的吊在树上示威。逮了不少鸡鸭,侮辱了不少女人,烧了不少房子。看见日本人,村人的牙咬得咯咯响。

    一天,葵爷出门,刚坐到井边想跟村人聊两句,一个说:“葵爷,你以后就别收破烂了,跟你儿子享福吧,他都成了小田身边的红人了,还跟着老疤抢东西呢。”他们说几句就走了,躲着一样。葵爷一愣。来到第二口井边,又有个老人说:“三兄弟啊,德柱这孩子虽然从小没了娘,可仿你,有本事,他得到的赏钱就够你们老少花的了。”葵爷把三井村的三口井走遍了,也没有挂住脸面,就径直回家了。

    第二天,葵爷就赶着马车出村了,一路还是那么吆喝“收破烂来,卖废铁!”小日本的关卡士兵知道葵爷去收铁,就客气地给他开道。村里人看了,摇头叹气:“儿子给日本人卖命还不行,老子也上马,真识时务。”

    等葵爷回来的时候,马车上除了几块烂铁外,还有一个雕刻有花纹的大箱子,看上去像有几百年的样子。葵爷的车子赶得快,村人也没有来得及跟他说话:乖乖,你瞅瞅,葵爷收着古董了,就那箱子也得值一笔钱!葵爷到家四天没出门,村外传言都传疯了,说他收到了宝贝,关卡的日本兵不识货。

    第五天,德柱回来了。一进院门,看见父亲从一个墙角的地窖里钻出来,窖口边新鲜的土还透着褐色。葵爷还没有开口,德柱就狠狠地插上门闩飞奔过来:“爹,听说你收到了一件古董?”

    “嗯,可不能让日本人知道。”

    “爹,真的?嘿嘿,是什么古董,我看看。”停顿了下,又神秘地说:“我正是奉小田的命令来取宝贝的。小田说了,重重有赏啊。爹,你说这乱世里,咱不靠日本人靠谁呀!”

    “放屁!世道怎么乱,心窍不能乱。好了,我知道你倔了心了,为了你的将来,我成全你。安全起见,这几天我挖了地窖,那个箱子我放地窖里了,你自己去拿吧!”德柱来到地窖边,顺着侧壁的脚坑进了有四米多深的地窖,他高兴地打开箱子,却傻眼了:“爹,怎么是一块木头,那宝贝呢?”葵爷没有听完,就挥动大铁做往窖里填土,那土如瀑布一般倾泻,瞬间就淹没了下面的嘶喊。填平了地窖,葵爷流着眼泪,把地窖口铺满了破布。

    后来,葵爷锁了院门,赶着马车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等第二年日本人投降后,七十岁的葵爷才赶着马车回到三井村,车上装着一堆收来的废铁。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两根小叶槐的车把的细致描绘是为了表明葵爷在三井村是个数一数二的造车的好手。 B . 葵爷的儿子抢走了一块大洋,说明他是个贪图享乐、不顾大义的人。葵爷骂他实际上也对鬼子表达了强烈的不满。 C . 三口井边的人们恭维葵爷,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夸奖葵爷的儿子,语带妒意。 D . 葵爷行事稳重,随时而化,使得小日本的关卡士兵知道他去收铁,都客气地得给他开道。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先说葵爷赶了六年的马车,然后再说他造车的手艺,用了“后交代”的手法,引人入胜。 B . 老疤“吃吃”两声笑,低头哈腰的表情、动作的描写从反面衬托了葵爷有骨气、爱国的本性特点。 C . “等葵爷回来的时候,马车上除了几块烂铁外.还有一个雕刻有花纹的大箱子”此处设疑,让故事扑朔迷离。 D . 小说描述了葵谷收废铁被鬼子强行征用时的愤怒又无奈,儿子变成汉奸时毅然决然,情节跌宕起伏,矛盾冲突激烈。
    3. (3) 文学作品中如果没有细节,就等于人没有了血肉。没有细节的文学作品不能称之为艺术,也不值得欣赏品味。请找出本文几处细节描写,加以赏析。
    4. (4) “葵爷的马车”在文中多次出现,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文言文阅读

    太原城久不下,东西班都指挥使李怀忠率众攻之,战不利,中流矢,几死。殿前指挥使都虞候赵廷翰,率诸班卫士叩头,愿先登急击以尽死力。帝曰:“汝曹皆吾所训练,无不一当百,所以备肘腋,同休威也。我宁不得太原,岂忍驱汝曹冒锋刃,蹈必死之地乎!”众皆感泣。

    时大军顿甘草地中,会暑雨,多被腹病。会辽遣北院太王乌珍自白马率劲卒夜出间道疾驰驻太原西鸣鼓举火北汉赖以自固。太常博士李光赞言于帝曰:“陛下战无不胜,谋无不臧,四方恃险之邦、僭窃帝王之号者,昔与中国为邻,今与陛下为臣矣。蕞尔晋阳,岂须亲讨!重劳飞挽,取怨黔黎,得之未足为多,失之未足为辱。国家贵静,天道恶盈,所虑向来恃险之邦,闻是役也,竭府库之财,尽生民之力,忠心踊跃,各有窥觎。传曰:‘邻之厚,君之薄也。’岂若回銮复都,屯兵上党?使夏取其麦,秋取其禾,既宽力役之征,便是荡平之策。惟陛下裁之!”帝览奏,甚喜,复问赵普,普亦以为然,因使普召光赞慰抚之。

    己未 , 徙太原民万馀家于山东、河南,给粟;庚申,分命使者十七人发禁军护送之,因屯于镇、潞等州,用绛人薛化光策也。化光言:“伐木先去枝叶,后取根柢。今河东外有契丹之助,内有人户赋输,窃恐岁月间未能下。宜于太原北石岭山及河北界西山东静阳村、乐平镇、黄泽关、百井社,各建城寨,扼契丹援兵,起其部内人户,于西京、襄、邓、唐、汝州给闲田,使自耕种,绝其供馈,如此,不数年间,自可平定。”帝嘉纳之。

    次镇州,召道士苏澄入见,谓曰:“联作建隆观,思得有道之士居之,师岂有意乎?”对曰:“京师浩穰,非所安也。”壬申,幸其所居,谓曰:“师年逾八十而容貌甚少,盍以养生之术教朕!”对曰:“臣养生,不过精思练气耳;帝王养生,则异于是。《老子》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正。’无为无欲,凝神太和,昔黄帝、唐尧享国永年,用此道也。”帝悦,厚赐之。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卷五)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会辽遣北院大王/乌珍自白马率/劲卒夜出/间道疾驰驻太原西鸣鼓举火北汉赖以自固 B . 会辽遣北院大王/乌珍自白马率劲卒夜出间道疾驰驻太原西鸣鼓/举火北汉/赖以自固 C . 会辽遣北院大王乌珍/自白马率劲卒夜出间道疾驰驻太原西鸣鼓举火/北汉赖以自固 D . 会辽遗北院大王乌珍/自白马率劲卒夜出/间道疾驰/驻太原西/鸣鼓举火北汉赖以自固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殿前指挥使,官名,总领殿前诸班,为殿前司长官。统领管理训练、番卫、戍守、迁补、赏罚,这些事宜总体上都归此官职管理。 B . 己未,文中是指“己未年”,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天干与地支相对应组成,可以纪年,也可以纪月,纪日。 C . 山东,崤山以东,实际上是站在秦人的视角向东看,直至唐末一直未变。韩、楚、赵、魏、齐、燕六国合称为“山东六国”。 D . 契丹,古民族名。居今辽河上游西拉术伦河一带,以游牧为生。北魏时,自号契丹。唐末,阿保机统一各部族,称帝建辽国。
    3. (3)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怀忠中箭受重伤后,殿前指挥使都虞候赵廷翰主动请战,率领诸班卫士先行出击,受到主上的赞赏。 B . 李光赞提出的休养生息之策,正和主上的心意,起驾回都,放宽劳役之类的征用,打造富足之邦,不用战争就使得外邦屈服。 C . 薛化光在太原北石岭山和河北界西山东建城寨,供给闲田,让他们自己耕种,这样能有效的断绝太原城与契丹的联系。 D . 苏澄的养生不过是精思练气,他认为帝王养生,应该像黄帝、唐尧那样无为无欲,凝聚神气,平和心态,才能享国永年。
    4. (4) 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重劳飞挽,取怨黔黎,得之未足为多,失之未足为辱。

      ②壬申,幸其所居,谓曰:“师年逾八十而容貌甚少,盍以养生之术教朕!”

    5. (5) 围攻太原的过程中,能感受到赵匡胤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 4. 古代诗歌阅读

    边  雁

    邝露【注】

    候雁发金河,纷纷带雪过。

    阵连关月小,声断塞风多。

    高举愁梁稻,低飞怯网岁。

    羽毛非敢惜,书札奈君何!

    【注释】:邝露,明末广东著名诗人。生于世代书香之家,工于诗词,通晓兵法、骑马、击剑、射箭,又是古文物鉴赏家、收藏家和书法家。南明唐王时任中书舍人,永历帝时出使广州,清兵入粤,邝露与诸将勤力死中,几十余月,城陷,不食,抱琴而死。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战事频仍,北雁南飞,万里迢迢,带雪经霜,凄惶无助。 B . 渐行渐远的雁阵飞过,让人倍觉动荡,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边塞的冷清。 C . 萧萧乱世何以安,有稻粱愁,亦有罗网忧,彷徨失落中,格外焦灼。 D . 此诗寓复杂的情绪于萧瑟之景,借雁阵成列而飞抒发浓烈的愁怀,淋漓尽致。
    2. (2) 屈大均评邝露:“虽《小雅》之怨诽,《离骚》之忠爱,无以尚之。”意思是即使《小雅》多讥讽指责,《离骚》多忧患之思,也比不过邝露的诗情。试以此诗为例,加以分析。
  • 5. 名篇名句默写
    1. (1) 在李贺笔下,美妙的箜篌曲迷住了月宫的吴刚和玉兔,吴刚没了睡意,玉兔被露水打湿身体竟也不知。这种描写音乐效果的手法,《琵琶行并序》中也在琵琶女弹奏后加以运用,这两句是“”。
    2. (2) 李白在岳阳楼上“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潇洒快意,而杜甫在岳阳楼上用“”两句写出洞庭水的宏阔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唐王朝的分裂衰败和国势的不安定的担忧。
    3. (3) 《赤壁赋》中化用《诗经·陈风·月出》写的诗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语言文字运用Ⅰ

    “生活如同一根燃烧的火柴,当你四处巡视以确定自己的位置时,它已经燃完了。”有选择就会有错误,有错误就会有遗恨,但即使第一步错了,只要及时地发现并纠正,未必步步都错下去。峰回路转,______,路断尘埃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双翅膀;厄运突降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个微笑;雨雪连绵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份责任和梦想。天下的路都是相连的,沿着心中的路坚定地走下去,同样能抵达你想要去的地方。不要做涧底静止的石子,任时光如水自梦里流泻而过。不要做空中游移的白云,让浮生飘蓬留不下一点碧痕浅波。要做就做那奔腾千里的河,______,汇吐聚纳,日夜向着大海进发。要做就做那永不停息的风,一季有一季的着色,一程有一程的领略。要做就做那______的树,根深深地扎进黑暗的泥土,枝高高地伸进光明的苍穹,一树繁花一树硕果,每片叶子都是一首欢歌。从此岸抵达彼岸,从一个目标奔向另一个目标,我们是永远的长跑者。不要因为______的诱惑而误入歧途,不要在思想的山脚下流连低回,而失去峰燕目尽千里的好景色。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的目标永远是下一个。人生如箭,不管前方是风雪呼啸还是繁花似锦,开弓后只能勇往直前。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山清水秀  色彩缤纷  壁立千仞  五光十色 B . 柳暗花明  色彩缤纷  壁立千仞  五花八门 C . 山清水秀  云蒸霞蔚  参天直立  五花八门 D . 柳暗花明  云蒸霞蔚  参天直立  五光十色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人生如箭,不管前方是风雪迷漫还是繁花似锦,开弓后只能勇往直前。 B . 人生如箭,即使前方有风雪呼啸还是繁花似锦,开弓后只能勇往直前。 C . 人生如箭,不管前方是风雪呼啸还是繁花似锦,开弓后只能勇往直前。 D . 人生如箭,即使前方有风雪迷漫还是繁花似锦,开弓后只能勇往直前。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中一个修辞手法的构成和表达效果。
  • 7. 语言文字运用Ⅱ

    中国人素重友情,将春秋佳日登山临水的称为“逸友”,   ①   的称为“雅友”,将直方规谏的称为“诤友”,将品德端正的称为“畏友”,将处事正义的称为“义友”,而那些可以共生死的刎颈之交呢?那就是不可多得的为人所艳称的“死友”了。柳宗元贬到楚之南这荒州远郡,故交零落,消息闭塞,   ②   , 也没有即发即至的电传,只有一条和岁月一样悠悠的古驿道,姗姗来迟的新闻早已成了泛黄的旧闻。既没有作家协会,更没有现今名目繁多的种种学术团体,他的诗文只能发表在纸上,供自己长夜反复吟哦。所幸的是,不久之后陆续来了一些贬官流人,   ③   , 使他们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沙龙”,其中有南承嗣、元克己、吴武陵、李幼清和终生不仕的白衣卿相娄图南。(    )。今日的读书人应该感谢他们,他们给柳宗元带来冬日的温暖,夏日的清凉,他们陪柳宗元登山临水,催生了一代文宗一记而再记的文章。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他们一起饮酒赋诗,臧否人物,纵论国事家事天下事 B . 他们一起纵论家事国事天下事,臧否人物,饮酒赋诗 C . 他们一起饮酒赋诗,臧否人物,纵论家事国事天下事 D . 他们一起纵论国事家事天下事,饮酒赋诗,臧否人物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因此要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历史思维的培养。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无论过程多么曲折,历史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

    阅读这些材料后,你有何感想?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