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

更新时间:2021-09-29 浏览次数:61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乡村文化建设既是乡村建设的难点,也是乡村建设的灵魂。乡村文化的振兴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途径。

    ②乡村文化总体而言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农耕文化。这是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知识、技.术、理念的综合,包括农学思想、栽培方式、耕作制度、农业技术等,农耕文化还包括了农业哲学思想和农业美学文化。二是乡村手艺。像木匠、刺绣、酿造等技艺,凝结了先人的生存智慧,反.映着村民们的精神信仰与心理诉求。三是乡村景观文化。乡村景观以农业活动为基础,以大地景观为背景,由聚落景观、田园景观、社会生活景观和自然环境景观等共同构成,集中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四是乡村节日与习俗。生活习俗作为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包括衣食住行的方式,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的习俗,以及民间信仰与禁忌等广泛内容,也包括乡村艺术和娱乐活动等。

    ③任何文化都需要特定载体,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就在乡村。由于传统文化的复杂性,每.一类文化的存在空间、呈现形态都不尽相同。以下三个方面对乡村文化建设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一是乡村的空间形态。乡村空间形态是乡村文化得以存在的物质载体。乡村空间由村落、民居、院落及公共空间等构成。村落空间具有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感化、感染或教育功能。二是乡村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是传承农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农具的使用、地方品种的延续与更新、传统栽培措施、特殊的农业制度等都存在于特定农业生产过程之中。显然,没有农民种养结合的农业生产方式,种养之间循环利用文化就难以存在。三是乡村生活。村民日常生活的人生礼仪、岁时节令、民间信仰以及街谈巷议、饮食习惯等都是传统文化载体。失去了乡村生活,再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会成为“展品”和记忆。

    ④农耕文化所蕴含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农政思想等,与今天所提倡的和谐、共享、低碳等理念十分契合。中央强调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在理解乡村文化的内涵基础上,乡村文化建设要特别注意遵守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坚持农民主体原则。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经营方式有助于维系农耕文化的代际传递,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生活有助于维系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任何排斥农民主体地位,试图把本来的主人变成看客的做法,都必然失败。因此,要尊重农民的创造,如倡导德孝文化、弘扬优秀家风、通过村规民约移风易俗等,均是来自基层行之有效的乡村文化建设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二是坚持保护好村落原则。丰富的农业文化以及尊老爱幼、诚实守信、邻里互助、勤俭持家等传统美德,存在于乡村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之中。这正是要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传统村落,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不得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上楼的重要原因。乡村文化建设只有从保护村落开始,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出现建设性破坏。

    (摘编自朱启臻《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光明日报》2021年2月25日)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乡村建设离不开乡村文化建设,文化的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主要途径。 B . 乡村文化总体上包括农耕文化、乡村手艺、乡村景观文化和乡村节日四大类。 C . 关注乡村的空间形态、生产方式和乡村生活,将有助于乡村文化建设与传承。 D . 进行乡村文化建设首先要弄懂乡村文化的内涵,还要遵守坚持农民自主等原则。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指出乡村文化建设既是乡村建设的难点,也是乡村建设的灵魂。 B . 文章本论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围绕中心论点,从乡村文化的种类、载体和建设原则等角度展开论述。 C . 文章第④段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说理充分有力,生动透彻。 D . 文章观点鲜明,文脉清晰,阐述乡村文化建设这样重大而又抽象的论题,能够条分缕析,言之有物。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提高乡村文化建设的有效性,需要清晰地认识三个问题,即乡村有哪些文化,乡村文化保存在哪里,如何建设乡村文化。 B . 农耕文化是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知识、技术、理念的综合,所孕育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农政思想等值得我们深人挖掘。 C . 农民是乡村的主人,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经营方式、乡村生活有助于乡村文化建设,因此,要尊重农民的乡村文化建设经验。 D . 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我们要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好承载着丰富的农业文化的传统村落,严格规范村庄撤并。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①早在2018年,教育部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249号(教育类017号)提案答复的函中就已明确提出,2020年我国博士生招生总规模达到10万人。

    ②从我国博士学位授予数量看,1996年超过韩国、2000年超过印度、2002年超过英国和日本、2005年超过德国。与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公布的美国博士生教育最新数据相比,目前我国学术学位博士生规模已超过美国,排世界第一,全口径博士生总规模排世界第二,与我国经济体量研发经费在全球排名情况基本匹配。

    (摘编自《2020年博士生招生规模达10万人!》,2020年4月11日)

    材料二:

    ①2020年,中国博士生招生规模继续扩大,将超过10万人,不少高校却传出博士难毕业的消息。

    ②一些高校正在“批量清退”不合格的博士,博士生培养质量受到质疑。在一些学者来看,扩招为“缓解就业的应急之举”,其首要功能不是培养学术人才,而是满足社会对“具有博士学位人才”的需要,但扩招岗位和社会需求并不匹配。

    ③值得注意的是,在高校屡屡清退不合格研究生的同时,博士研究生的延期毕业率也在持续上升。根据教育部数据,2003年博士生延毕率约46.5%,在2012年延毕率突破60%后仍不断攀升,到2018年延毕率已达到64%,超过六成博士生无法正常毕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在2019年公开表示,2012年的时候40%的博士无法按期毕业,目前这一比例可能达到了65%。

    ④“延迟毕业的情况是比较普遍的。整体来看,延迟毕业率约在50%。他们之中,大多数是.在职的,但全日制的也不少。”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应强告诉财新记者,从自己指导学生和此前担任学院院长的经历来看,文科博士生毕业难在不能按时完成学位论文。现在博士生一般要在二年级甚至更晚时才能做好开题报告,且质量并不都是很高。

    (摘编自《高校批量清退博士生持续扩招后如何培养人才?》,2020年8月13日)

    材料三:

    ①提高博士培养质量,要落实和扩大学校的自主权,完善导师制,以导师的教育声誉和学术声誉保障培养质量。具体而言,要探索博士招生改革,全面推进申请——审核制,重视考察申请者的学术潜能和专业素养。应由导师制订培养方案,加强对博士生的过程管理和培养。目前不少高校提出的在读博士生必须发表多少论文才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规定,把导师、博士的精力导向撰写、发表论文,由此出现了“SCI崇拜”“唯论文论”,这些都不利于提高博士培养质量,反而易滋生学术不端的现象。再者,虽然近年来很多高校都清退超期的博士、硕士,但更严格的质量要求,不应是集中清退,而应是过程淘汰。

    ②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全社会都应破除唯学历论,要从“学历社会”转向“能力社会”。高校培养人才也要从之前更重视满足“学历需求”,而转向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由此形成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防止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质量与社会需求“两张皮”,设置博士专业学位的考量也在于此。

    (摘编自《博士扩招满足的不仅是学历需求》,2020年5月6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学术学位博士生规模已超过韩国、印度、英国、日本、德国和美国,日前排世界第一,与我国经济体量、研发经费的世界排名匹配。 B . 2020年我国博士生招生总规模达到10万人,但一些高校正在“批量清退”不合格的博士的现象,引发人们对博士生培养质量的质疑。 C . 博士生延迟毕业的情况比较普遍,而近几年的延毕率也连续提升;根据教育部数据来看,2018年、2019年超过六成博士生无法正常毕业。 D . 不能按时完成学位论文是造成文科博士生毕业难的主要原因;现在博士生完成开题报告的时间点需要提前,开题报告的质量也需要提高。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扩招是缓解就业的应急之举,可满足社会对“具有博士学位人才”的需要,但扩招岗位和社会需求并不匹配,扩招的目的并不是培养学术人才。 B . 日前,一方面博士生招生在扩大规模,一方面部分学校又在“批量清退”不合格的博士,这种状况应当引起主管部门]的充分重视,并作相应调整。 C . 文章指出在读博士生必须发表多少论文才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规定,导致许多弊端,“唯论文论”易滋生学术不端,不利于提高博士培养质量。 D . 设置博士专业学位的考量要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目的,从而形成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防止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质量与社会需求不符。
    3. (3) 提高博上培养质量,需要采取哪些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装在套子里的人

    契诃夫

    ①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您一定听说过他。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总之,这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

    ②可是,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有一个新的史地教员,名叫柯瓦连科的人,派到我们学校里来了。他是带着他姐姐华连卡一起来的。后来,由于校长太太的尽力撮合,华连卡开始对我们的别里科夫明白地表示好感了。在恋爱方面,特别是在婚姻方面,怂恿总要起很大的作用的。人人——他的同事和同事的太太们——开始向别里科夫游说:他应当结婚。况且,华连卡长得不坏,招人喜欢,是第一个待他诚恳而亲热的女人。于是他昏了头,决定结婚了。但是华连卡的弟弟从认识别里科夫的第一天起,就讨厌他。

    ③那天是五月一日,礼拜天,学生和教师事先约定一块儿走到城郊的一个小林子里去。我们动身了。忽然间,柯瓦连科骑着自行车来了,他的后面,华连卡也骑着自行车来了,涨红了脸,筋疲力尽,可是快活,兴高采烈。

    ④“我们先走一步!”她嚷道,“多可爱的天气!多可爱,可爱得要命!”

    ⑤他俩走远,不见了。别里科夫脸色从发青变成发白。他站住,瞧着我。……

    ⑥“这是怎么回事?难道中学教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

    ⑦他似乎心里乱得很,不肯再往前走,回家去了。

    ⑧第二天他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打哆嗦;从他的脸色分明看得出来他病了。还没到放学的时候,他就走了,这在他还是生平第一回呢。他没吃午饭。将近傍晚,他穿得暖暖和和的,到柯瓦连科家里去了。华连卡不在家,就只碰到她弟弟。

    ⑨别里科夫等了一会儿,然后压低喉咙,用悲凉的声调说:“我有件事情要跟您谈一谈。您骑自行车,这种消遣,对青年的教育者来说,是绝对不合宜的!”

    ⑩“怎么见得?”柯瓦连科问。

    ⑪“难道这还用解释吗?难道这不是理所当然吗?如果教师骑自行车,那还能希望学生做出什么好事来?他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倒过来,用脑袋走路了!既然政府还没有发出通告,允许做这件事,那就做不得。”

    ⑫“讲到我姐姐和我骑自行车,这可不干别人的事。”柯瓦连科涨红了脸说,“谁要来管我的私事,就叫他滚!”

    ⑬别里科夫心慌意乱,匆匆忙忙地穿大衣,脸.上带着恐怖的神情。这还是他生平第一回听到别人对他说这么不客气的话。

    ⑭“随您怎么说,都由您好了。”他一面走出门道,到楼梯口去,一面说,“只是我得跟您预先声明一下:说不定有人偷听了我们的谈话了,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以致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一把大意说明一下。我不能不这样做。”

    ⑮“报告他?去,尽管报告去吧!”

    ⑯柯瓦连科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衣领,使劲一推,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站起来,摸了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可是,他滚下楼的时候,偏巧华连卡回来了,带着两位女士。她们站在楼下,怔住了。这在别里科夫却比任何事情都可怕。我相信他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是啊,这样一来,全城的人都会知道这件事,还会传到校长耳朵里去,还会传到督学耳朵里去。哎呀,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说不定又会有一张漫画,到头来弄得他奉命退休吧。……

    ⑰等到他站起来,华连卡才认出是他。她瞧着他那滑稽的脸相,他那揉皱的大衣,他那雨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以为他是一不小心摔下来的,就忍不住纵声大笑,笑声在整个房子里响着:

    ⑱“哈哈哈!”

    ⑲这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结束了预想中的婚事,结束了别里科夫的人间生活。他没听见华连卡说什么话,他什么也没有看见。一到家,他第一件事就是从桌子上撤去华连卡的照片;然后他上了床,从此再也没起过床。

    ⑳过了一个月,别里科夫死了。我们都去送葬。

    ㉑ 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

    ㉒ 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篇紧扣题目,描写别里科夫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套子,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他躲避现实生活的特点,为下文内容作铺垫。 B . 别里科夫可恶又可怜,他干涉别人的生活,限制他人的自由,思想扭曲,而自己也无法享受到正常的生活,每天担惊受怕。 C . 小说结尾发人深思,别里科夫的存在并不是孤立的、个别的社会现象,要想让生活有新的气象,必须变革社会,革新思想。 D . 小说写的是平常生活,但却以辛辣的笔触直接抨击社会的丑恶,这和鲁迅作品“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有相似之处。
    2. (2) 小说画线部分是怎样表现别里科夫的形象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3. (3) 小说中,华连卡姐弟并不是主要人物。请简要分析华连卡姐弟在文中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 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 ,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械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迫之/ B .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C .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D .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诸侯,是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周制,诸侯需听从王室的政令。 B . 楚歌,指楚地少数民族歌谣,带有鲜明楚文化色彩,秦末汉初最为盛行。 C . 亭长,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亭,亭有亭长,掌治安警卫,治理民事。 D . 江东,长江以东地区。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东又称“江左”。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项羽多情善儿女情长。被围垓下后,他慷慨悲歌,慨叹自己时运不利,恋恋不舍地和名骓、虞姬诀别,渲染出一个末路英雄悲凉无奈的心绪。 B . 项羽自负自尊,自省自责。他料定无法脱身后,三次表示“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前呼后应,明知必死,意犹未平。 C . 项羽勇猛无敌,直率粗犷。东城快战中,他斩将刈旗,横扫汉军如入无人之境;他不惯于骗人,也不信别人敢骗他,因而对田父的欺骗毫无防范之心。 D . 项羽知耻重义,视死如归。他自愧无颜见江东父老,便拒渡乌江,在生与义、苟活与尊严间从容地做出选择;看到背楚归汉的旧部赠以头颅,自刎而死。
    4. (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②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句点明时间,在一年将尽的岁暮季节,隆冬日短,太阳和月亮此落彼起,匆匆交替,仿佛在催促着短暂的白天赶快消逝。 B . 次句中,“天涯”指偏处西南一隅的夔州。“寒宵”点题内“夜”字。这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让人感到彻骨的寒意。 C . 颈联从听觉角度写阁上所闻。“野哭”一句,写诗人在阁中遥闻野外传来哭声,由此联想到蜀中战事不断,生灵涂炭。 D . 尾联中,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如号称卧龙的诸葛亮和跃马称帝的公孙述,现也均已化为黄土,令人心生感慨。
    2. (2) 本诗的领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赏析这一联诗句。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杜牧在《阿房宫赋》一文中告诫统治者,如果不吸取经验教训,就会产生“”的结局。
    2. (2) “明月”“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的《虞关人》中运用这两个意象的词句是“”。
    3. (3) 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称出游时的食物都可来自山间,肥美的鱼从溪水中捕捞出,所谓“”。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人人皆知“分寸”,却往往实践起来知易行难,甚至另一番“失度”的行为常常因错误的理解而引来。譬如,有些人将为人的分寸感理解为的“会做人”,凡事讲求相安无事,对谁都是一团和气,发现问题也要“  ▲   ”,唯恐伤了“情面”、得罪他人,恰若《不成问题的问题》里的丁务源,只求“你好我好大家好”,就是不把责任感放在心上。这样的人,在事业上是慵懒无为、逃避责任,腐蚀高效务实的社会肌理;于生活里易、心口不一,污染正直敢当的现实风气。当年山西省纪委书记金道铭,明知当地官场暗流涌动,腐败滋长,就是不愿得罪人,不想捅娄子,选择睁只眼闭只眼,最后竟同流合污,沦落到阶下囚的结局。把做人知分寸当作圆滑机巧的“”,甚至是不闻不问的“鸵鸟心态”,(    ▲     )。

    1. (1)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人人皆知“分寸”,实践起来却往往知易行难,甚至常常因错误的理解而引来另一番“失度”的行为。 B . 人皆知“分寸”重要,实践起来却往往知易行难,甚至另一番“失度”的行为常常因错误的理解而引来。 C . 人人皆知“分寸”,实践起来却往往知易行难,甚至另一番“失度”的行为常常因错误的理解而引来。 D . 人人皆知“分寸”重要,实践起米却往往知易行难,甚至常常因错误的理解而引来另一番“失度”的行为。
    2.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圆滑世故 视若无睹 虚与委蛇 城府修炼 B . 老成持重 视为等闲 敷衍了事 城府修炼 C . 圆滑世故 视为等闲 虚与委蛇 功夫修炼 D . 老成持重 视若无睹 敷衍了事 功夫修炼
    3. (3)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不仅是丢底线、失分寸,危害甚巨,而且是“不知大局”“不会做人” B . 不只是另一种丢底线、失分寸,危害甚巨,实是“不知大局”“不会做人” C . 不是“知大局”“会做人”,实是另一种丢底线、失分寸,危害甚巨 D . 不仅是“不知大局”“不会做人”,也是丢底线、失分寸,危害甚巨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⑴英国莱切斯特大学研究发现,静坐太久危害极大。即使是有运动习惯的人,①。科学家通过对比近900名患者的活动水平和静坐时间,发现只要每天少坐90分钟,②。

    ⑵研究人员分析了人们静止时间、起身的频繁程度和他们中等到剧烈运动等数项指标,试图找到这些因素与血糖和胆固醇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虽然体育运动确实可以降低糖尿病患病几率,但限制静坐时间这一因素则更为重要。莱切斯特大学糖尿病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约瑟夫·亨森表示:“研究提供了初步证据,显示限制久坐行为可能是防止Ⅱ型糖尿病更有效的方式,而不仅是只注重中等强度以上的体育运动。”

    ⑶英国卫生部现行发布的健康指引推荐国民每天进行中等强度以上锻炼至少30分钟,每周坚持5天。中等强度锻炼,简单来说就是足以令人流汗的活动。后来,该指引又增加一条,③。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简述第二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递进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四、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这样总结治学的经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其实,不仅治学要经历这三个阶段,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对信仰的坚守,也是如此。读了上面这段话,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