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白城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1-09-29 浏览次数:50 类型:期末考试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二十四节气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早在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就驯化了水稻和小米等作物,栽桑养蚕、驯养动物。主要的农业区在黄河流域,那里处于中纬度,四季分明,人们可以观察到不同时期的气候变化与物候特征,周而复始。古代中国的天文学相当发达,欧洲文艺复兴以前,中国是世界上天文现象最精确的观测者之一,也是最好的记录保存者之一。中国最古老、最简单的天文仪器是土圭,也叫圭表,它是用来度量日影长短的,有了它,就可以确立冬至与夏至时间。然后通过数学推算,将太阳运行一年分成二十四等份,确立每一个节气的时间。二十四节气又被分为七十二候,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每一候都有动物、植物、鸟类、天气等随季节变化的周期性自然现象,这些现象称为“物候”。比如雨水节气;冰雪融化,春信已发,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七十二候中同一种动物或天气现象随季节轮替会呈现相反或连续变化。

    当然,二十四节气传承至今还有很多因素。春秋战国之际,诸子百家争鸣,农家成为其中重要的流派之一。当时的老庄哲学影响深远,自然会影响到后来的农家学派。代表农家的《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四篇所体现的先进农家思想,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则是老庄思想的直接体现。其中《审时》篇用天、地、人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来解释农业生产过程与确定原则,这些促成了内涵丰富、以掌握农时为目的的包含二十四节气的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产生。秦汉时期的郡县制度,催生了影响深远的重农抑商思想,为二十四节气产生提供政策方面的支持。农业在秦汉时期成为整个国家经济的主体,种植成为重中之重,养殖、经商等行业不被鼓励,秦律中耕牛得到特别的保护,随意宰杀耕牛是要判死刑的。没有重农的思想传统,二十四节气也不可能深入中华民族生产与生活的各个方面。

    今天,二十四节气与农业依然息息相关,什么时候耕地、播种、除草、收获,都要遵循节气之规。比如山西南部是冬小麦的主产区,有节气谚语曰:“麦长四季春为主,十年九春旱”“小满芝麻芒种谷”。即使在四季特征并不明显的区域,也有依节气轴线所产生的一系列农谚,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当代中国农业加入了许多工业化要素,诸如化肥、农药与机械,其中化肥与农药在做出贡献的同时,导致出现耕地质量下降、黑土层变薄、土壤酸化、河流水质下降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同时传承二十四节气所包含的理念,更多地利用传统的农耕智慧,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种养结合,循环利用,建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这些都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所要认真考虑的。

    二十四节气的思想理念,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人们对“天时、地利、人和”的追求。历代文人墨客用各种形式,不断丰富着节气的内涵,草木鱼虫、天地万物都被容纳在节气的框架中,使今天的节气能有一种与天地感应的诗意浪漫。这也许是二十四节气永远不会过时的原因吧。

    (摘编自徐旺生《二十四节气从未过时》)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为农耕文明产物的二十四节气,最早出现于已经栽桑养蚕、驯养动物的新石器时代。 B . 二十四节气分为七十二候,其间同一种动物或天气现象随季节轮替都会呈现连续变化。 C . 我们只要传承了二十四节气所包含的理念,就能解决中国耕地质量下降等突出问题。 D . 二十四节气产生后,不断地被历代文人墨客用各种形式丰富内涵,从而具有了浪漫的诗意。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论述了二十四节气的产生以及传承至今的原因等,观点鲜明,论据充分,令人信服。 B . 文章列举秦律的内容,是为了论证秦汉时期的郡县制度为重农抑商思想提供了政策支持。 C . 文章第二段论述老庄思想对农家学派的影响以及农家思想促成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产生。 D . 文章联系当代中国农业现状,论述了传承二十四节气的重要作用,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处于中纬度的黄河流域气候变化与物候特征极其明显,周而复始变化,这种地理环境必然导致二十四节气的形成。 B . 发达的农耕文明、先进的农学思想悠久的重农传统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理念等相互作用,催生了二十四节气。 C . 二十四节气如今仍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农业生产大都要遵循节气之规,与节气相关的农谚依然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D . 传承二十四节气所包含的理念,利用传统的农耕智惹,建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1年5月26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这是一份绿意满满的报告,2020年和“十三五”生态环境重点目标任务均圆满超额完成,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蓝天更多,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提高至87%;河流更清,地表水优良断面比例提高到83.4%;家园更美,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总数达到1.18万处……绿色答卷的背后,是中国这个最大发展中国家迈上绿色发展之路的坚定步伐,是14亿中国人用实际行动推动绿色转型的不懈努力。

    近年来,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税法以及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和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更加完善。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案相继出台,尤其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这把“利剑”,守护着祖国的绿水青山。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摘编自《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材料二:

    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多年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绿色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15年过去了,同一片土地、同一个课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成果格外引人关注。从余村试点,到全国践行,“两山论”一次次证明,走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子,不仅不会羁绊经济发展的脚步,还会成为发展最有力的助力。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度不断加快,一些发展相对较慢地区一味追求“短平快”的经济效益,导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愈发突出。曾经的余村也面临同样的困境,后来通过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余村逐步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以成功实践昭示了绿水青山才是最可靠的发展根基。各地方政府未来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必须在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中懂得取舍,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作为发展代价,唯此才能把准脉、走对路,实现可持续发展。从发展的角度看,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矛盾的两端,而是有着目标的一致性。守住绿水青山,就是守住了长远的金山银山,就是守住了子孙后代永续发展的根本。各地政府要充分认清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仅要在规划蓝图、实施项目、发展产业过程中将两者高度统一,还应在地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将两者充分融合,把保护生态和修复环境作为地方发展的首要前提,始终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指导原有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绿色产业不断成长,用绿水青山换取更大经济价值,逐步实现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开创生态经济新模式。各地党员干部应深刻领悟和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本质内涵,结合本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因时因势开展探索实践,不断将生态文明理念更加灵活地运用到社会治理、社会建设、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尤其要通过改革创新,推动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技术、生态生产力等方面的不断革新,实现生态优势不断向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的转变,促使生产关系、社会文明的全面转型,以此产生更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摘编自《争做生态文明理念践行者》)

    材料三:

    国际能源署、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和丹麦能源署等机构2021年1月发布的两份报告显示,可再生能源将在2025年超过煤炭,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力来源。中国是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容量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有潜力在2050年前实现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转型。中国引领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为同样需要解决环境问题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国家提供了方案。中国电动交通技术的发展,有助于减少全球交通领城温室气体排放;中国在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上的研究,有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中国政府积极履行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2020年又宣布了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自主贡献新目标,展现了大国责任与担当。在疫情严重冲击全球经济的背景下,中国积极推动各方共建“绿色丝绸之路”,加强绿色能源、绿色基建、绿色金融合作,使“一带一路”成为全球低碳转型和疫后绿色复苏的重要引擎。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与许多发展中国家加强了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绿色发展。

    (摘编自《坚持绿色发展之路共筑生态文明之基》)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近年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显著。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公报表明,我国已经圆满超额完成2020年和“十三五”生态环境重点目标任务。 B . 我国先后出台生态文明建设改革方案,完善了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税法以及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规,用制度力量为绿色发展之路护航。 C . 绿水青山是最可靠的发展根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仅不会阻碍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还会成为发展最有力的助力。 D . 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将在2025年超过煤炭;中国2020年可再生能源容量增长最快,有望在2050年前实现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转型。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蓝天更多、河流更清、家园更美,这是中国这个最大发展中国家在绿色发展之路上交出的答卷,也是中国人用实际行动推动绿色转型而付出不懈努力的结果。 B . 中国力争在2030年前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体现了建设全球生态文明,促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大国责任与担当。 C . 保护生态和修复环境是地方发展的首要前提,要通过用新兴绿色产业取代原有产业的方式来逐步实现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开创生态经济的新模式。 D . 中国电动交通技术的发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研究有助于全球生态文明的发展;中国推动各方共建“绿色丝绸之路”带动了全球低碳转型和疫后绿色复苏。
    3. (3) 各地政府如何成为生态文明理念的践行者?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八小时

    童村

    他一定不会想到,在吕家菜园子,当那几个身背长枪的日伪军七手八脚把他抬到爬犁上的时候,他的时间还剩下最后的8小时。

    大雪覆盖的山路上,那匹紧拉着爬犁的老马,在马鞭的催促下,一边喷着浓重的雾气,一边吃力地向前奔跑着……

    他能够猜得出来,接下来到了分驻所敌人要对他做些什么。那些没完没了的严刑审讯,无非是让他带领抗联缴械投降。

    对于审讯,他是不怕的,他早已做好了赴死的准备。头年十月,他带着仍然愿意跟随他的最后5名战士,越过波浪滚滚的黑龙江,再次踏上祖国的土地。当他看到被日军铁蹄肆意践踏的这一片白山黑水,就已经暗暗在心中发誓,从此之后宁肯死在东北抗日的战场上,死在故乡的土地上,也坚决不再回头。

    自然,那个时候,他还想了很多。此前,不知究竟多少次,他曾反复告诫战士们,在防奸反特这件事情上不得有半点马虎大意。但是他怎么能想到,虽然倍加小心,却还是跳进了他们的陷阱。

    尽管那个名叫刘德山的陌生人,曾经一度让他产生过怀疑。事到如今,也只能责怪自己求胜心切,没有早些识破。袭击日军分驻所,原来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大骗局。午夜时分,当那一记枪声从吕家菜园子猛然响起,一瞬间,他便一切都明白了。子弹从他的后腰穿进去,又从他的下腹蹿出来,在轰然倒下的一刹那,虽说是侧身拔枪,连连回击,那汉奸即刻毙命于雪野之中,但一切还是都晚了。

    当密探带着那队日伪军飞速赶到现场,并将吕家菜园子团团围住后,又经过整整15分钟的激烈交战,直到打光了枪里的子弹,他这才无力地坐在那里,面对着一拥而上的敌人,一边捂着血流不止的伤口,一边轻蔑地笑笑:“我是赵尚志,你们可以绑去请功了……一句话没说完,便倒头昏迷过去。

    雪色无边。那匹老马,终于把雪爬犁拉到了目的地。

    紧接着,那几个背着长枪的日伪军,又七手八脚地把他抬到-间冰冷的囚室里。抬头望去,透过那一扇小小的窗口,他看到外面的世界又下雪了,好大的雪。

    审讯开始了。审讯官问他,你到底是不是抗联的赵尚志?你们有多少人?在什么地方活动?

    一阵剧痛袭来,下意识中,他皱了下眉头。

    审讯官说,只要你老实交代,皇军马上就可以给你治疗,保住你一条性命。

    他不屑地笑笑,摇摇头拒绝了,捂着枪伤骂道:“你们不同样是中国人吗?现在你们在卖国。我一个人死不要紧,现在我就要死了,还有什么可问的!”

    这个曾经一度让日军头疼的“大匪首”,说完这话,不论再说什么,一概冷眼斜视。

    窗外的雪,仍在疯乱地飘着。

    陡然之间,他想起了1933年的那个春天。为了抗日,他只身从哈尔滨来到宾县,投奔了孙朝阳的义勇军。义勇军的人见他个子矮小、身体单薄,不想收留他。可他并不灰心,他说,别看我个子矮,可啥都能干,当兵打仗、挑水做饭,样样都行!

    在随后的一次战斗中,日军企图在宾县东山围歼孙部。危急时刻,他果断献策,先是率队攻城、猛打猛冲,迫使敌军放弃对义勇军的包围来增援宾县;继而杀出重围、化险为夷,取得大胜……

    多少次的林海周旋,多少次的雪原决战,无论日军如何铁壁合围、重兵讨伐,都以失败而告终。为了拔掉他这个“眼中钉”“肉中刺”,日伪当局曾经开价一万元通缉他,并多次派遣日本特务混入抗联内部,企图暗杀他。可是,在一次一次的失手之后,他们对捉拿他的悬赏重磅加码,“一两肉一两银,一两骨头一两金”。

    今天,他们终于得手了……

    审讯一直没有停下来。于歇斯底里的叫嚣声中,他的耳畔还在一遍又一遍响起林海雪原上破碎的马蹄声、密集的枪声,还有那一首含仇咬恨的《调寄满江红·黑水白山》:血染山河尸遍野,贫困流离怨载天。想故国庄园无复见,泪潸然。争自由,誓抗战,效马援,裹尸还……

    如果最初不是叛变的抗联某军师长陈绍滨从苏联带回的那个口信,让他越境共商抗日大计,也许作为北满抗联总司令的他就不会过江而去。一年多的时间,不明不白地被扣留在异国他乡。他终于获得了一次率队返回东北的机会。紧接着,在黑龙江岸的佛山一带,他们先是攻打了乌拉嘎金矿,后又袭击了日本武装测量队,但是随着战斗形势越来越残酷,部队的伤亡也越来越惨重,任务执行到最后,又不得不再次返苏。

    但毕竟他乡非故乡。当机会再次来临,他终又回到了梦寐以求的东北战场上。可是这遍地的陷阱与雾障,让他最终没能逃过那一双双沾着鲜血的魔掌……

    审讯最终失败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就在这间冰冷的囚室里,眼睛不大却灼灼逼人,个子只有一米六的赵尚志,紧咬牙关、闭口不言,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这一年他34岁。

    生命停止的那一刻,尊严依然耸立。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第一段紧扣小说标题“最后八小时”,让读者产生悬念,激起读者的好奇心。 B . 通过“轻蔑地笑笑”“冷眼斜视”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他”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C . 审讯官的诱降与“他”的严词拒绝形成对比,以审讯官的卖国衬托出“他"的爱国。 D . 文末写“他”身材矮小,使“他”的形象更丰满,也反衬出杀害“他”的敌人的残暴。
    2. (2) 本文多处描写大雪,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3) 作者把“他”战斗的一生在最后八小时里表现出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瑜字公理,庐江舒人也。初,孙坚与义兵讨董卓,徒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 , 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杨。”瑜还。顷之,袁术遗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途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五年,策 , 权统事。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其年九月,时刘备为曹公所破,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 , 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顷之烟炎张天丛马烧凝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曾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权素服举哀,感动左右。

    (节选自《三国志·周瑜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B . 曹公军吏土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C . 曹公军吏士皆延领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D . 曹公军更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太守,我国古代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 B . 江,文中指长江。后用作江河的通称。 C . 薨,古代用来称大夫或有名望的人的死。 D . 牙旗,通常指旗杆上饰有象牙的大旗。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周瑜英勇善战,深得孙策赏识。周瑜襄助孙策攻克横江、当利,击溃管融、薛礼;回到吴郡,孙策亲自迎接周瑜,授任他为建威中郎将。 B . 周瑜善于识人,能够择主而从。袁术让周瑜代替周尚做丹杨太守,但周瑜认为袁术终究成就不了大事,所以请求出任居巢长,借路东归。 C . 周瑜决策果断,善于抓住时机。周瑜与刘备在赤壁合力抗击曹操,曹军因疾病流行,败退后驻扎于长江北岸,周瑜用火攻之计击溃了曹军。 D . 周瑜谋略超凡,做事高瞻远瞩。赤壁之战后,他提出先攻取蜀地,再吞并张鲁,结援马超,据襄阳以进逼曹操,这样北方就能够谋取了。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

      ②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

五、古代诗歌阅读
  •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经河源军汉村作①

    吕温

    行行忽到旧河源,城外千家作汉村

    樵采未侵征虏②墓,耕耘犹就破羌屯③。

    金汤天险长全设,伏腊④华风亦暗存。

    暂驻单车空下泪,有心无力复何言!

    【注释】①吕温出使吐蕃,途经旧河源双人居住的村庄时有感而作。河源军为唐高宗时所置。唐军在此屯基戍边,有效地防御了吐蕃的侵扰。肃宗时其地被吐蕃占领。②征虏:将军的封号,泛指当年屯田部队的军官。③破羌屯:此处指唐兵营旧址。④伏腊:借指生活或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一个“忽”字,一个“旧”字,把作者的思绪拉到了从前,感受复杂。 B . 颔联运用了细节描写,“未侵”“犹就”可见河源军汉村民心之所向。 C . 颈联写汉村里的村民修筑城堡作为天险,以保卫汉族的风俗习惯。 D . 本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生动地反映了汉民在异族统治下的生活情形。
    2. (2) 本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回答。
六、情景默写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李商隐《锦瑟》中,“”两句借用庄子和杜宇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已逝的美好事物的深深的迷恋以及对人生不幸的无奈与伤感。
    2. (2)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两句借鸟欢鱼跃写出一片晴明之景。
    3. (3) 苏轼《赤壁赋》中,作者用小飞虫和一粒米来说明人生短促和人的渺小的两句是“”。
七、选择题组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缅怀盛唐是暮年王维排遣苦楚的方式。王维缅怀盛世,首先怀念的是盛世中的自己,更是怀念________、歌舞升平的大唐气象。

    暮年与战乱如同两座大山,压得王维无法喘息。在这种环境下,诗文成为他疗愈自我、灵魂的________之地。(        )。他与陶渊明都写桃花源,都选择隐居;他说李白好用大词,自己却也写下“从今亿万岁,天宝纪春秋”的诗句;他说贺知章的诗歌像一幅画,自己的诗歌同样是诗中有画。但王维又与他们不同,带着自己的个性,陶渊明亲近田园,喝溪水、河水、井水还有秧田的蓄水,而王维亲近山林,喝山泉深井的地泉,还有松丫上的积雪。

    在盛唐的诗人里面,李白是________的,杜甫就像一棵树,不断地在落叶,“无边落木萧萧下”,而王维代表最精致的、最脆弱的一种天才,带着一种不朽的美。

    暮年的王维对待很多事物的态度都是淡淡的,但唯独对待诗文,有执拗的倔强。当裴迪说李白的诗比他的气宇大,杜甫的诗比他的镌刻深时,王维据理力争,为自己________;当老友写信夸赞杜甫的诗比王维的更有力道时,王维“听到一阵嗒嗒声,是自己牙齿响。手也在抖,信笺窸窸窣窣,他把信揉了紧成一团,向窗外一扔”。这些举动由暮年王维做出,格外幼稚可爱。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河清海晏        栖息        黄钟大吕        辩驳 B . 风平浪静        安息        黄钟大吕        批驳 C . 风平浪静        栖息        曲高和寡        批驳 D . 河清海晏        安息        曲高和寡        辩驳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其他文人与王维有许多相似之处 B . 王维身上有众多文人的影子 C . 王维与其他文人有许多不同之处 D . 王维迥异于其他文人
    3. (3)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神散”,主要是指散文取材广泛自由。 B . 待神志镇定之后,这位鲤鱼“科学家”就会讲述一个真正令它们惊诧不已的传奇故事。 C . 他们(指友邦人士)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文明”的面具。 D . 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八、语言表达
  •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千金难买一夜酣睡。实际上,改善睡眠最重要的不是五花八门的辅助工具,而是掌握科学的睡眠知识。经典的双进程模型认为,这两个过程相互作用,调控了睡眠——觉醒周期。昼夜节律过程由机体内在的生物钟控制。我们主要的生物钟起搏器通过感受昼夜光线变化,使生物作息与外界环境同步。睡眠稳态过程则指觉醒期间腺苷等“促眠物质”在大脑中积累,引起睡眠需求(困意)的增加。我们醒着的时间越长,,入睡的可能性也越大;我们睡得越久,睡眠需求就越低。醒来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你不能改善睡眠,那么你很可能正遭受睡眠障碍的困扰。睡眠障碍国际分类包括了数十种疾病,其中多数可以被预防或治疗。,应及早选择睡眠中心或相关科室进行诊疗,而不应自行用药或长期使用褪黑素等保健品。

  • 9.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黄建勋副研究员团队联合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伊廷双研究员近日在《分子植物》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论文入选了“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重大成果,该项研究揭示了豆科物种的起源分化、基因组多倍化以及根瘤菌固氮共生演化假说。

    在此次的豆科植物类群研究中,该团队通过国际合作广泛取样、大规模RNA测序或浅层DNA测序, 新获得了391个豆科物种的七百多万核基因转录本的序列数据,结合其他已发表基因序列数据集,覆盖了豆科所有的6个亚科59个族或相当支系的共计463个种。基于8个低拷贝直系同源核基因集系统发育分析,得到了高支持度的豆科系统树,解决了一些长期存在争议或者悬而未决的系统关系。

    该研究表明:豆科早期全基因组复制事件可能为稳定有效的固氮根瘤提供丰富的遗传物质基础,为一系列生理、生态性状的衍生提供了内在条件,为了解新生代物种多样性提供了重要视角。

九、材料作文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涌现出许多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他们有的说:“脱贫攻坚路上有千千万万的人,我真的就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石子。其实走到最后,走到今天,虽然有苦,还是甜多。”有的说:“不为钱来,不为利往,农民才能信你,才能听你。”有的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真正来地里面写,那才叫真本事。”

    (摘自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阅读材料后,相信你一定深有感触!某学校拟举办以“扶贫精神感动我”为主题的阅读分享会,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将自己的感受与思考与同学们分享。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