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二...

更新时间:2021-09-28 浏览次数:83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二、选择填充题
三、填空题
  • 16. 将下列短文中带点字的部分,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大约46亿年前地球形成时,温度很高,大气主要含氦元素和氢元素,随着地球的冷却,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凝并以雨水(n个水分子)的形式降落到地表,氯化钠(氯化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显+1)、铵盐(铵根离子)等盐溶于雨水,雨水充满了地表海洋由此形成。

  • 17. (2018九上·高安期中) 镓是一种奇妙的金属,放在手心马上熔化,犹如荷叶上的水珠流来流去。请阅读信息和下图回答:

    1. (1) 金属镓放在手心马上熔化,说明镓的
    2. (2) 金属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镓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
    3. (3) 镓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4. (4) 氮化镓(GaN)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一般采用GaCl3与NH3 ,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同时得到另一种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 江西不仅山清水秀、景色迷人,特色美食更是令各路“吃货”流连忘返。
    1. (1) 南昌“藜蒿炒腊肉”风味独特,清香扑鼻。从分子角度解释“清香扑鼻”的原因:
    2. (2) 安福火腿营养丰富,商场销售的火腿一般为真空包装,防止火腿与发生缓慢氧化。
    3. (3) 赣州“斋婆柚”汁多味美,让人齿颊生津。柚子皮可以吸附室内异味,请写出一种具有同性质的化学物质的名称:
    4. (4) 宜春“丰城冻米糖”松脆香甜,誉满江南。“冻米糖”中蔗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 , 其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19. 高锰酸钾是常用的氧化剂。下图是实验室模拟工业上制备高锰酸钾晶体的操作流程:

    1. (1) 操作①的名称是
    2. (2) 操作流程中第一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X的化学式为
    3. (3) 操作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4. (4) 最后得到的高锰酸钾晶体需进一步洗涤、干燥。干燥过程中温度不宜过高,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0. 下图是包含物质A、B、C、D和单质碳卡片的“化学拼图”,相邻两张卡片所标的物质能发生反应,其中A、B、C均为气体,B、C的组成元素相同,D是一种黑色固体。

    1. (1) A是,B的一种常见用途是
    2. (2) 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C与D反应和D与碳反应的基本类型(填“相同”或“不相同”)。
  • 21. 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

    1. (1) 图A中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的实验现象是
    2. (2) 自来水经图B净水器净化后得到的(填“是”或“不是”)纯净水。
    3. (3) 图C中水的作用为。小明同学进行该实验时未观察到铁丝燃烧的现象,其可能的原因是
    4. (4) 图D中仪器①的名称是。用该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把图中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后的优点是
  • 22. 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某次实验时偶然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这一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只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②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1. (1)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产生的气体为O2

      猜想二:产生的气体为Cl2

      猜想三:产生的气体为O2和Cl2的混合物

      有一个小组猜想该气体中可能有SO2 , 但其他小组都认为不可能,原因是

    2. (2) (实验探究)

      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方案Ⅰ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

      木条复燃,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

      猜想成立

      方案Ⅱ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

      木条,淀粉碘化钾试纸

      猜想三成立

    3. (3) (反思评价)为什么两种方案得出的结论不一致?哪个是正确的?

      同学:方案I结论不正确,其操作不合理,不合理之处是

      老师:不需要进行实验,就能排除猜想一,理由是

  • 23. 某班同学用木炭粉和氧化铜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发现有的小组“黑色固体变红色”这一实验现象不明显。小组同学对此异常现象进行如下探究。

    1. (1) (知识回忆)碳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理论上碳和氧化铜的质量比为
    2. (2) (作出猜想)产生异常现象可能与所取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质量比有关。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用总质量相同但质量比不同的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不考虑其中杂质)分别进行实验,部分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m(C):m( CuO)

      实验后A处试管中固体颜色

      C处导管口的现象

      1

      1:8

      红色固体中有少量黑色固体

      尾气燃烧

      2

      1:9

      红色固体中有较少量黑色固体

      尾气燃烧

      3

      1:10

      红色固体中有很少量黑色固体

      尾气不燃烧

      4

      1:11

      红色固体中有极少量黑色固体

      …….

      5

      1:12

      红色固体中无黑色固体

      尾气不燃烧

      6

      1:13

      红色固体中有较多黑色固体

      尾气不燃烧

      (交流讨论)

      ①实验4中“C处导管口的现象”是

      ②上述探究可得出,实验时所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质量比控制在1:10~1:12,可观察到黑色固体明显变红,同时还可减少(填化学式)排放,防止空气污染。

      ③实验6反应后A处试管中黑色固体物质的成分是

    3. (3) (反思评价)分析发现,实验5中m(C):m(CuO)的比值与理论值不符,实验后却无黑色固体残留。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实验中过量的黑色固体消失的原因:(写一个即可)。
四、计算题
  • 24. 石灰厂为测定一批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4g石灰石样品,把2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的其它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称量等操作,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稀盐酸的用量

    5g

    5g

    5g

    5g

    剩余固体的质量

    X

    2g

    1g

    1g

    1. (1) 表中X的值为g;
    2. (2) 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3. (3) 计算实验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总质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