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唐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1-09-22 浏览次数:8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gāo)      逦(yǐ)      笏(zān)     辱(diàn)       一愁莫展 B . 护(bì)       央(miǎn)    服(xiáng)   恿(sǒng)       矫首暇观 C . 尬(gān)      洗(shù)     笠(zhān)    讥(qiào)       意气用事 D . 水(fù)       酒(zhuàn)   斜(nì)      笑(yè)         如愿以尝
  •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个远涉重洋、茕茕孑立的中国弱女子,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地头蛇是何等艰难! B . 有时书中的人物命运,引起我的沉思和联想,凝视窗外神秘的夜空,不免出神入化 C . 上清寺是最具传奇色彩的地方,周公馆、桂园……,举手投足间都可见历史的遗踪。 D . 李科长在办公室里来回踱着,瞻前顾后 , 再也想不出一点可以向上级汇报的“成果”。
  •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约谈蚂蚁集团,表明将进一步规范新兴金融业务发展和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秩序。 B . 加强对进口冷链物品从业人员的管理,成为我们能否成功防控新冠疫情的关键措施。 C . 数量庞大的人口日日夜夜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这使得地球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D . 在中国高科技企业走向世界的进程中,不会一帆风顺,还难免遭遇这样那样的掣肘。
  • 4.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陈情表》) B . 暴秦之欲无厌                   (《六国论》) C .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归去来兮辞》) D .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滕王阁序》)
  • 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组是(    )
    A . 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滕王阁序》)

    梁君臣之首                       (《伶官传序》)

    B . 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归去来兮辞》)

    后人哀之而不之                    (《六国论》)

    C . 无期功强近之亲                 (《陈情表》)

    而后乃今将图南                       (《逍遥游》)

    D .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陈情表》)

    种树                             (《种树郭橐驼传》)

  • 6. 下列选项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既自以心为形役                   (《归去来兮辞》)

    A . 戍卒叫,函谷举                     (《阿房宫赋》) B . 斯用兵之效也                       (《六国论》) C . 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       (《祭十二郎文》) D .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伶官传序》)
  • 7. 下面的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古代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清代刑部掌管全国刑法、狱讼之事,是最高司法机关。 B . 东隅,指日落的地方;桑榆,指日出的地方。古人有“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说法,表示早年时光虽然已逝,珍惜未来,为时不晚。 C . 古代兄弟排行顺序通常为前四个是伯仲叔季。除了表示兄弟排名,还表示事物的顺序,比如仲春、季秋等。 D . 锱铢是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现有成语“锱铢必较”形容斤斤计较。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华民族的礼文化、乐文化效法自然而来,相辅相成。先秦礼乐文化的历史演进,沿着伦理道德一脉,其核心价值从“事神致福”渐变为“仁者爱人”,生发出与农耕社会的生产方式和宗法社会的社会结构相适应的独特文化形式,日益成为深入人心世道的常理,沉淀为中华民族独树一帜的文化传统。

    礼,源于天地之道,礼的正当性和合法性体现在对天地之序的遵循上。人是由天道化生的,顺承天道来治理人情,这是礼文化基本的发生逻辑。礼把因血缘宗亲关系形成的长幼、远近、尊卑等级与社会关系比对、联系起来,从而形成社会差序格局的文化符号系统。礼既是社会治理体系,更是行为规范体系,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祭祀天地、军旅征战、婚丧礼仪、到衣食住行和待人接物,全部都深深地烙上了礼的烙印,成为人们不可须臾而离之的东西。

    “乐”的发生逻辑源于效法天地自然的和谐之道。因为“仁近于乐”,乐就不单纯是艺术的形式,而具有了德育功能。“乐”,“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礼记·乐记》)。在儒家看来,真正可以称得上“乐”的,必须是风雅中正的德音。乐文化,通过与礼文化形成功能相异却取向相合的张力结构,而通达礼文化之精神内核,并与其相得益彰。

    礼乐文化这套文化符号系统,是早慧的中华民族以特有的道德理性和人文主义为人类文明开发出的一条通向理想世界的文化之路。春秋时期,孔子“释仁入礼”,使得礼乐文化从文化符号系统转型为以文化符号为载体的儒家价值系统,完成了中华文化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身与心的关系维度上事实与价值的双重范导,标举着以伦理道德为底色和价值支撑的“德辉动于内,礼发诸外乎”的人文主义之光。

    礼乐文化不是宗教文化而是世俗文化、生活文化,其重点始终不离人们现实的、感性的生活图景,朝聘、乡射、冠、笄、婚、丧乃至揖让进退、洒扫庭院都有礼可循,正如朱熹所言“耳闻目见,无非是礼”。正是这种把文化活动融于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形态,成就了礼乐文化规整有序的生活画卷,并且从日用不觉的生活实践的空间维度的延展到赓续不辍的时间维度,成就了独属于中国人的礼乐风景。

    礼乐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具标识性的文化形态。对先秦礼乐的现代性反思,不仅是为了凝注礼乐文化的古典余韵,守住一份文化乡愁,更应寄希望于礼乐文化能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时代文化使命中开出新篇。

    (《融入世俗生活的先秦礼乐文化》《光明日报》2020 年12月12日)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先秦礼乐文化适应农耕社会的生产方式和宗法社会的社会结构,已逐渐成为深入人心世道的常理。 B . 礼源于天地之道,遵循天地之序,在生活各个方面都有渗透,是人们一刻也离不开的东西。 C . 日常生活中融入文化活动成就了礼乐文化的规整有序,使其从空间维度延展到时间维度。 D . 只有近仁且风雅中正的德音才具有德育功能,而其它的乐作为艺术形式则不具备德育功能。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采用了引用论证法,引用《礼记·乐记》论证了乐的发生源于效法天地自然的和谐之道。 B . 文章先总提礼乐文化,然后分别分析“礼”“乐”文化根源,接下来分析礼乐文化同世俗生活的关系。 C . 文章论证兼顾对立与统一,既兼顾礼、乐文化各自的特征,又论证了二者在整体上统一的价值特点。 D . 文章末段既肯定了礼乐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价值地位,又提出了进行现代性反思的目的和意义。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礼文化和乐文化功能不同,注定二者存在差异,而取向相同又使它们精神内核相通。 B . 礼是行为规范体系,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行为会或多或少受到礼的影响。 C . 孔子“释仁入礼”赋予礼乐文化儒家价值内涵,使之成为通向理想世界的文化之路。 D . 礼乐文化不离现实感性生活图景,这是因其不是宗教文化而是世俗文化、生活文化。
三、文言文阅读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于颍,字颍长,南直隶金坛县人。崇祯辛未进士,知陕之西安府,以事罢官。寻复起为尚书工部郎,知绍兴府。越人最重水利。崇祯之末适苦旱,左都御史刘公宗周家居,谓惟通麻溪坝,更于坝之上流通之。愚民挟形家之言,阻之万方,极口詈刘公。颍乃捕萧令者,杖而梏之,事得集。既集,连年虽大旱不为灾,民乃翕然更诵颍。颍虽为太守,然每事必咨于刘公,若弟子者。

    乙酉,王师入杭,刘公绝粒,颍亦入云门山中观变通。守张愫以城迎降,贝勒即令之知绍兴府。会义兴伯以苍头军起,斩张愫。遗民迎公,颍驰至,望城哭。城中人曰:“于公来,吾事矣!”萧之新令陈瀛出谒,颍执之。贝勒之使以榜至颍又执之焚其榜鸣鼓会众誓于都亭。颍以五百人夜赴固陵,王师在西岸,未之知也。颍兵无甲,乃借絮衣于固陵之民各一,冲潮径渡。萧人陈振东为之导,尽驱西岸之船而东。至中流,王师始知之,则无所得船。颍军上东岸,大噪,遂画江而守。

    监国至越,颍自为一营,守渔浦。时正兵为方、王二家,义兵为孙、熊、章、郑、钱、沉六家,而颍参处其间。然内外交讧,争兵争饷,颍以守土臣悉力支拄。王之仁恶公。一日,会于潭头,语次,之仁拔剑拟颍,马士英以身蔽颍得免。已而闻王师且自海道至,乃移颖守三江口。颍先已三疏辞官,不许,至是连章陈危急。而方兵走,列戍溃,颍扈从不及,乃由海道还京口,杜门不出。己亥,王师入江,京口失守,缙绅以及诸生云集其营,颍独以事未可知,避之山中。及师退,京口士大夫之祸最烈,而颍高卧无恙。

    《鲒埼亭集卷一》

    注:①萧:杭州②王师:清军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颍乃捕萧之令者                                        梗:阻挠 B . 而颍高卧无恙                                          竟:最终 C . 吾事矣                                                济:成功 D . 王之仁恶公                                            尤:怨恨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贝勒之使/以榜至/颍又执之/焚其榜/鸣鼓会/众誓于都亭 B . 贝勒之使/以榜至/颍又执之/焚其榜/鸣鼓会众/誓于都亭 C . 贝勒之使以榜至/颍又执之/焚其榜/鸣鼓会众/誓于都亭 D . 贝勒之使以榜至/颍又执之/焚其榜/鸣鼓会/众誓于都亭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于颍处事果断,为民造福。面对阻挠兴修水利的愚民,于颍果断抓捕阻挠法令实施的人,并对其进行惩罚,从而使得事情成功,解决了旱灾危害。 B . 于颍顾全大局,竭尽全力。各方势力不和,矛盾重重,于颍从中调和,面对王之仁的挑衅,毫不畏惧,坚决斗争,危急时刻不退缩。 C . 于颍善于用兵,不负众望。当百姓迎请于颍出山之后,他抓陈瀛和使者,带领军队渡江把西岸的船都驱赶到东岸,从而使西岸无船,得以画江而守。 D . 于颍静观时变,明哲保身。王师入杭州,于颖没有轻举妄动,而是观察局势变化;京口失守后,于颍没有从众,而是避入山中,静观其变。
    4. (4)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愚民挟形家之言,阻之万方,极口詈刘公。

      ②颍以五百人夜赴固陵,王师在西岸,未之知也。

四、古代诗歌阅读
  • 1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初归镜中寄陈端公

    方干

    去岁离家今岁归,孤帆梦向鸟前飞。

    必知芦笋侵沙井,兼被藤花占石矶。

    云岛采茶常失路,雪龛中酒不关扉。

    故交若问逍遥事,玄冕何曾胜苇衣。

    注:①雪龛:白色的石屋。②玄冕:官帽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点明离家一年马上就要回家,在梦中都想要赶在鸟的前面,语言朴实,明白晓畅。 B . 颔联诗人想象家园由于自己离家未归沙井被芦笋疯长侵占,石矶被藤花爬满覆盖。 C . 颈联诗人由于久未归家,以至去云岛采茶迷失方向,在白色石屋畅饮醉酒而忘了关门。 D . 本诗不用华丽辞藻,也不使用典故,语言平淡自然,但读起来仍给人以韵味醇厚之感。
    2. (2) 本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五、情景默写
  • 1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庄子·逍遥游》中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三类的人的句子是:
    2. (2) 《阿房宫赋》中写宫殿各随地形而建,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的句子是: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送穷

    黄大刚

    过小年,黄家庄家家户户要“采屋送穷”,砍下竹子,留下顶部的竹叶,制成大扫把,扫除屋顶上的蜘蛛网,对全家进行一次大清洁。“采屋”过后的青竹不能留在家里,必须送到村里的垃圾堆烧了,这叫“送穷”。丢青竹前,都要念道“送穷公,送穷婆,今年吃棵仔,明年吃阉鸡。”看着火把青竹吞没了,心中豁然开朗,没了穷运晦气缠身的重负,来年的好光景隐约可见。

    早上起来吃过早饭,张山喂鸡,把鸭子赶到水塘,转来转去,就是不去砍竹子,婆娘看不下去了,催道:“日头都出来了,还不去砍竹子采屋?”张山出去了,日头爬到竹梢时,张山两手空空回来。“你都干吗去了,竹子呢?”“我牵牛去吃草了,你急啥,有啥好急的?”张山不好声气地戗了婆娘一句。“到底你采不采屋送穷,我可告诉你,今天不采屋送穷,明日可就不兴了。”“就你知道,啰里啰嗦的。”张山声音大了起来。说实在,张山有点不想“采屋送穷”,自从当上了扶贫户,张山尝到了帮扶的甜头:帮扶的十六头猪出栏了;去年年底领到的黄牛下了一只牛崽;连续三年的水稻和瓜菜种植的肥料都是政府给的;那间住了三代的土坯房列入了危房改造,在政府补贴下,盖了起来。家里增加了收入,儿子大学毕业,在城里找到了工作,张山总算喘了口气。

    张山的帮扶责任人是王东,村主任叫他王科长。说实在的,来得勤,节假日除了慰问品还有慰问金,挖空心思为他找脱贫的法子,特别是建新房,找有关部门鉴定,帮他填申报材料,跑上跑下费了不少精神,张山打心底里感激他。可每次统计收入,张山就很不愉快,“哪有那么多?”“不亏本就好了。”“种出来就自个儿吃,没有收入。”……张山争辩,可怜的样子,王科长有时只得顺从他。 

    王科长对他家的环境卫生很有意见,地上密布着鸡屎、烟头,还有纸屑,脏衣服乱扔。

    每次王科长都说:“山爹做一下卫生嘛,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科长,我哪有扫天下的本事?”

    “一样道理嘛。”

    “是,是。”张山把堆在椅子上的脏衣服挂到了绳子上,挥舞着手把鸡轰到了屋外。

    王科长动手帮他打扫起卫生来,拦都拦不住,张山只好和王科长一起动手。

    王科长指着整洁的屋子,说:“山爹,打扫干净点不是舒服吗?”

    张山满不在乎:“领导,我没有觉得有什么不舒服的,打扫干净,不是还要脏?”

    王科长说:“山爹,你要拐过弯来,思想不要是老样子。”

    “是,是。”张山连声应着。可下次来,张山家还是老样子,脏得没法下脚。

    王科长多好的性子都忍不住,发了一通火:你干吗这样,我帮扶你容易吗?来一趟跑几十里山路,我小孩病了,都没空陪,就打扫卫生这样的小事,跟你说了那么多次,你就是不做,这事难吗?辛苦吗?明明知道上面要求要贫困户打扫卫生,你还这样?”说到动情处,王科长的眼里溢出了泪花。

    婆娘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开始收抬屋里的卫生,却被张山喝住了,女人嘟囔着:“你看人家王科长……”“你懂个屁。你再打扫给我看,就你能是不是?”

    女人不解地看着他,见他很凶的样子,只得放下扫把。

    原以为太脏就可以不脱贫,没想到上个星期、王科长还有村干部和他一笔一笔细算了收入,超过了贫困线,把他列入了今年的脱贫对象。

    事实就在那里,他百口难辩。

    听村主任说,这几天有暗访组要来暗访,王科长还特意打电话让他搞好清洁卫生。

    张山如溺水者抓住了稻草,如果被暗访组抓住了把柄,肯定脱不了贫的,张山盘算着。

    张山铁了心,这次坚决不“采屋送穷”,虽说不吉利,但那是封建的说法,哪比扶贫政策来得实在?

    “山爹,还没采屋啊?”听到王科长的声音,张山的身体不由抖了一下,慌乱站了起来:“还,还没呢。砍不到竹子。”

    “这样啊,这是春节的慰问品和慰问金。你等一下,我去慰问李池,顺便帮你把竹子砍回来。”王科长把油、米还有红包递给他。

    “李池不是脱贫了吗,还慰问?”张山张大嘴巴。

    “是,可是脱贫不脱政策,一样得慰问。”

    王科长走得没了影,张山才回过神来,精神十足地收拾起屋里的东西来。

    (选自《小说月报》2020.5)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山在每次统计收入时,总是说“哪有那么多?”“不亏本就好了。”“种出来就自个儿吃,没有收入。”表明他对自家现状还不满足。 B . 张山有时令人难以理解,王科长真心帮扶他家,周末孩子病了都不顾及看护,也跑过来看他、帮他,但也都没有打动他。 C . 当张山采屋送穷不积极时,他的婆娘说“今天不采屋送穷,明日可就不兴了。”她很着急,说明她对“采屋送穷”这事很信服。 D . 小说塑造了以王科长为代表的可敬的扶贫干部形象。他们为帮扶像张山这样的贫困户,付出了很多;周末来看望,过春节也来看望。
    2. (2) 小说开篇一段描写,有何作用?
    3. (3) 张山对待“采屋送穷”的态度,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4. (4) 有位长期关注扶贫的老者读完这篇小说,凝视着小说的结尾陷入沉思。“张山还是没有真“脱贫”,看来扶贫工作还有一段路要走啊!”他为什么这样想?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七、语言表达
  • 1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垃圾分类是有效处置垃圾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它的好处很多。首先,垃圾分类可以节省土地。垃圾场占用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垃圾分类大大减少了土地占有量。其次,垃圾分类能够减少污染。传统的垃圾处理虽然采用了相应的隔离技术,。这些有害物质会随着循环渗透到整个生态圈中,污染水源和土地,垃圾分类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此外,,如1吨塑料可炼600公斤柴油,有的食品、织物可以生产有机肥料等。

  • 14. 学校即将举行冬季长跑大赛,请你拟写两条标语,悬挂在体育馆两侧。要求:两条标语字数相同,句式基本一致,主题积极向上,需包含冬天、运动、青春、奋斗四个字眼。
八、材料作文
  • 1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一则“快递员、育儿嫂等也能评职称”的消息登上热搜,受到广泛关注。快递员、育儿嫂等1.7亿“蓝领”技能劳动者,也能像医生、教师、工程师等“白领”一样参加职称评定了。

    有人觉得,蓝领劳动者数量庞大,这样会导致职称评定过滥,职称贬值,失去职称评定的意义;也有人认为,像这种技能劳动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别,劳动没有技术含量,此举完全没必要;也有持肯定态度的,认为这是对“新蓝领”工作的认可,可以体现社会对体力劳动者的尊重。

    对于“快递员、育儿嫂等也能评职称”这件事,你怎么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